陆游《书愤》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77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陆游《书愤》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游《书愤》教案.docx

《陆游《书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书愤》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陆游《书愤》教案.docx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陆游《书愤》教案

  这是陆游《书愤》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陆游《书愤》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书:

书写;愤:

悲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生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

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师问:

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

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答:

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师问:

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

义愤。

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

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生答:

悲愤。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

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生答:

悲怆中抱有期待。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师问:

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

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

清末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八、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古今忧国忧民诗人的材料,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陆游《书愤》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

  在平时古诗词的授课中,我比较注重着眼一首,延引其它。

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反主题的诗词,可以互为参照加深理解。

有专家说,语文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是学生看得懂习得透的,你要教给学生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样才能“粘”住学生。

而一个教师自身知识面的丰富,在古典诗词方面的丰富积累,对学生无疑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它是一种无言的示范。

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古典诗词最能让学生习得语感,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

此外,诗词鉴赏方法的及时总结,趁热打铁,亦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

但这一切都以尽可能多的积累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诗词积累,方法技巧只能是空中楼阁。

  古语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屈指算来,与宁老师处在同一备课组已有五载。

至今我虽毫无起色,但奋起向学的激情与日俱增。

听宁老师的课已数不胜数,每每听后,都感奋不已,躬身反省,自愧弗如。

此种情愫轮回而生,几次想把心中的感悟诉诸笔端,终因慵懒辍而未成。

今天一吐为快,偏颇之处,愿能与各位共勉。

  课后的评课活动,与会的老师感慨宁老师课的最大亮点为:

大气磅礴,从容不紊,极富文化底蕴。

  陆游的《书愤》,廖廖56个字,执教者却把这首小词经营得丰腴袅娜,形散神聚。

在于她能紧扣文本,缘本生发,知人论世。

由作者而旁及岳飞,由岳飞而串联到稼轩居士,继而一统为整个南宋时代抗金爱国之士的共同愤懑,再一气呵成到孔明,至文天祥,一同释放出“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怆,喷发出“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激昂。

学生对豪放词派的风格的会悟一步到位,铭心刻骨。

而情境相通的瞬间,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飞奔而来,叩响学生心的弦索。

分析品评中,师生你应我和,默契相通。

老师的蜻蜓点水,学生的群体共鸣,诗词荟萃,可谓水到渠成,珠联璧合。

如词中“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到底是“愤气如山”,还是“豪气如山”,老师先放手让学生畅说欲言,要求学生找佐证,自圆其说,让学生见仁见智。

之后老师回收视线,聚焦语境,由繁富而变得绰约,由严密而变得疏朗,这样顺水轻推,直抵彼岸。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词中作者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其椎心蚀骨之“愤”的内容有四,但究其根源何在?

作者的“忧愤”之中还包蕴哪些复杂之情(“愤”中含“恨”、含“悲”;因“愤”生“凉”、生“叹”),教师步步为营,层层设疑。

回眸这其中教师的插言、碎语,虽不属主体,却能引燃一堆篝火。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这无不需要老师扎实的业务功底,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内养外,最终外显为一个人的干炼与睿智。

  流行的东西大多是速朽的,它若要具有生命力,就要靠一定的文化底蕴。

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教语文,语言文字才是生动的,也才能使学生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滋养。

  课堂协奏曲中,听者在老师的引领下,漫步在挂满宋朝天空的宋词。

感受到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在这悲悯、凄美的平仄格律中,听者忧伤着作者抽丝剥茧的优伤,共鸣着作者浪尽淘沙的情肠,尽享着这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

此时,教师总揽,发出逸怀浩气的“江海寄余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慨叹。

老师这诗化的点评,顿挫有致的吟诵,旁征博引的辞章,文史交融的典故,娓娓道来,让人充盈且为之快慰,让听者不得不为之叹服。

我想课中弥漫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涌动的苍劲的人文精神,应是她平时广博涉猎,审慎的教学反思的一种再现,面对宁老师亦秀亦豪之笔下的洋洋洒洒的几万字的教学心得及人生感悟,我眼前浮现的是一片波光光粼粼的思想之海。

那灵光与深邃,源于她不断接受知识溪流的浸润、思想阳光的沐浴及智慧晨辉的点染。

  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纯真的情感与创造,更需教师埋首于自己的追求,恭敬和质朴所从事的职业。

  陆游《书愤》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

  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湘夫人》,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游的《书愤》。

  二、作家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

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

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毛晋《放翁词跋》说:

“杨用修(慎)云:

‘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

’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三、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课文诵读

  五、整体感知

  1、首联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2、颔联

  诗的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这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诗人36岁时)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

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3、颈联

  诗的五、六句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只好徒自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塞上长城”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

“乃坏汝万里长城!

”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

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塞上长城”,是诗人毕业的抱负。

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

“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

  4、尾联

  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薄,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六、问题探究

  1、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境的关系。

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批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参见“相关链接”)。

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明确】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

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已任。

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七、延伸拓展

  1、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又说: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明胡尘意不平。

”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给大家。

  【明确】陆游的爱国诗词很多,最为著名的,如: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湖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比较阅读

  

(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明确】《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

  

(2)《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明确】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

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不想重用他。

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陆游《书愤》教案第3篇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教学要求

  1,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

  2,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分析比较

  课是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关于陆游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

  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教读,齐读,背诵)

  三分析

  

(一)释题

  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亩撂崾尽;

  (三)诗歌分类

  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

  2,研讨分类(见投影)

  3,七律常识

  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

本诗抻何韵、?

有什么好处?

  答:

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

本文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答:

用了两个典故:

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3)问:

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四简析陆游爱国诗歌

  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

  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

  

(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

  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感愤》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

  (三)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

  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

  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书愤》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陆游《书愤》教案第4篇

  知识目标:

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

学习陆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