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57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docx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

中枢神经系统一、脑外伤1.硬膜外出血:

CT——表现为贴近颅骨骨折处的“透镜”样高密度影,通常不会跨过颅缝。

具有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受压内移,严重者伴有脑疝。

若出现混杂稍低密度影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MRI——T1、T2等或稍混杂信号,可见低信号硬膜受压内移。

2.硬膜下出血:

95%的硬膜下出血在幕上,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异常密度或信号影,范围较大,可跨过颅缝。

(1)急性期CT平扫——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具有占位效应。

MRI——T1等信号,T2稍低信号影。

(2)亚急性期CT平扫——等密度影,易漏诊。

MRI——表现为T1、T2高信号,有助于诊断。

慢性期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稍低密度影。

二、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

梗死区形态与血供分布一致,CT呈低密度,MRIT1呈低密度,T2呈高信号。

急性期脑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肿胀,脑沟变小或消失,亚急性期脑梗死可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出血转化表现为皮质或皮质下、基底核区的点状或小斑片状CT高密度影,慢性期脑梗死局部伴有脑萎缩,接近脑脊液密度。

2.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期密度稍低,境界不清楚;慢性期密度很低,类似脑脊液密度,境界清楚。

MRI优于CT,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新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旧病灶呈低信号。

三、脑肿瘤1.脑膜瘤:

CT平扫——肿瘤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密度均匀,境界清楚。

多数脑膜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呈低密度。

占位效应。

与颅骨、脑骨紧邻。

MRI——低场强上T1及T2呈等信号,高场强上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

肿瘤和脑实质间常有低信号环带存在。

增强扫描是脑膜瘤呈均质显著强化。

部分脑膜瘤出现“脑膜尾征”。

(由于邻近脑膜增生增厚,出现线条样强化,超出肿瘤与硬膜相连的范围,向周围延伸,称“脑膜尾征”,特点是肿瘤连接部最厚,向外逐渐变薄。

)2.垂体腺瘤:

垂体大腺瘤:

头颅侧位X线平片可见蝶鞍扩大。

CT平扫——肿瘤等密度,MRIT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

发生坏死和囊变时,CT平扫呈低密度,MRIT1呈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垂体微腺瘤:

CT平扫呈低密度,MRI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时,周围正常垂体腺瘤明显强化,肿瘤仍呈低密度或低信号。

四、颅内感染性疾病1.脑脓肿:

CT——圆形或椭圆形;规则光滑的环形强化;伴有水肿;可多个相邻。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包膜在急性期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在慢性期呈低信号。

呼吸系统1.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

(1)大叶性肺炎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或呈边缘模糊的云雾状影。

(2)红色及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

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

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条索状影,偶可机化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2.肺脓肿的X线表现:

(1)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

(2)病灶较早时表现为肺内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平整,底部常见液平。

(3)急性期,

由于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存在,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

(4)慢性期,脓肿周围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减少,空洞壁逐渐变薄,腔也逐渐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3.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

典型表现为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三联征。

(1)原发浸润灶——多位于右侧中上肺野近肺门区,其他肺野少见。

表现为局限性斑片状阴影,病灶密度自中央向周围逐渐变淡而模糊。

(2)淋巴管炎:

从原发病灶连向肺门走形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此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到。

(3)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膈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

4.继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

(1)局限性斑片阴影——见于两肺上叶尖端、后段和下叶背段。

(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3)增值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

(4)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生病灶,称“卫星灶”。

(5)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

(6)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呈小片状阴影。

(7)硬结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

5.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

直接征象:

(1)肺门肿块。

肿瘤本身与转移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都可在肺门区形成肿块;

(2)体层摄影或文气管造影,可显示支气管腔内的充盈缺损或肿块影,同时可见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官腔的不规则狭窄以致闭塞等。

间接征象:

(1)阻塞性肺气肿。

早期征象,表现为局限性肺密度减低和肺纹理稀疏;

(2)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肺泡内残存气体被吸收,表现所属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的片状影。

右肺上叶肺不张合并肺门部肿块时,其下缘呈横“S”状边缘,为右侧中心型肺癌阻塞右上叶支气管的特征性表现;(3)阻塞性肺炎。

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斑片影。

6.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

(1)最常见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直径1~6cm,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脐样切迹,边缘模糊毛躁,常显示细短的毛刺影。

(2)周围型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官腔后,可出现阶级性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形成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极少有明显的液平面。

消化系统1.结肠癌双重对比造影表现:

(1)肠腔里可见肿块,其轮廓不规则,该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2)肠管狭窄,狭窄可偏于一侧或环绕整个肠壁,形成环状狭窄,轮廓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较大的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具有一些尖角,龛影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2.肝硬化的CT:

(1)肝外形改变,边缘呈波浪状或颗粒状。

(2)肝体积缩小,肝各叶比例失调,干裂增宽,肝密度欠均匀。

(3)再生结节平扫表现为略低密度,动脉强化不明显,静脉期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

3.干细胞癌:

(1)典型征象——T2稍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信号减低的结节。

对比剂在癌灶中表现“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肝细胞瘤CT增强典型表现。

(2)CT平扫——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稍低密度,少数等密度或混杂密度。

病灶较大时,其内密度多不均匀,常有出血坏死。

大多数癌灶边缘模糊,形成假包膜者则边界较清楚。

4.食管癌钡餐造影检查:

(1)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癌肿表现杂乱不规则影响。

(2)管腔狭窄。

(3)腔内充盈缺损。

(4)不规则龛影。

(5)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

5.胃癌钡餐造影检查:

(1)形状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

型癌引起】。

(3)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其间常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半月综合征】(4)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黏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

(5)病变区蠕动消失。

6.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的区别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和口部襞的龛影集中直达龛影口黏膜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7.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1)平扫呈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稍低密度灶,边缘较清楚。

(2)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周边呈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其强化程度类似于腹主动脉。

随着扫描时间延后,病灶的强化逐渐向中央扩展,强化范围增大,相互融合。

(3)延迟期扫描,小病灶可完全填充,其密度与正常肝组织一致。

8.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1)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缘较清楚。

(2)T1病灶多呈均匀的稍低信号,T2表现为高信号,随TE调波时间的延长,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信号逐渐增高。

(3)病变在T2上表现为高信号,似灯泡,称之为“灯泡征”。

(4)增强化动态扫描,早期瘤灶周边强化,随着扫描时间的延迟,对比剂向肿瘤内渗透,低信号的范围缩小以致消失。

9.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1)胰腺弥漫性局限性体积增大,平均密度正常或稍减低,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正常胰腺稍低。

(2)如有胰腺组织的坏死出血,平均密度可高低不均,增强扫描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陈旧性出血区无强化,如有活动性出血则表现为对比剂漏出,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

(3)胰腺边缘模糊,周围的脂肪组织有渗出性改变。

(4)轻型胰腺炎,胰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无明显异常,仅表现肾周前膜轻度增厚。

(5)重症胰腺炎时常有间隙积液,伴有假性囊肿形成,常引起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

【假性囊肿CT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囊内为液体密度,绝大多数为单方,囊壁可厚可薄,假性囊肿绝大部分在胰周或胰外区域】10.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1)胰腺肿大,外形不规则,T1为稍低信号,T2为稍高信号,胰腺边缘模糊不清。

(2)胰腺炎产生的胰腺内、外积液,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

(3)假性囊肿形成则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楚,囊比较光滑的液性影像,T1低T2高。

(4)胰腺炎合并有出血时,随着正铁血红蛋白的出现,TI和T2均为高信号骨骼和肌肉系统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生长情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与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不整,病变正常骨界限清楚,骨皮质变薄、膨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骨皮质,胀、保持其连续性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可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骨膜新生骨有少量,无Codman三角可见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其边缘清楚

contrastmedium;对比剂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为造影检查。

引入的这种物质叫对比剂。

在某些组织之间,由于缺乏天然对比,组织间显示不清,在血管里引入某种物质,增强该组织与病变或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密度差,从而使其显影。

这种物质叫做对比剂。

partialvolumeeffect;部分容积效应CT扫描层面具有一定厚度,而图像是将三维转换成二维,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实际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作为每一像素,只能显示体素内均值,这种现象叫部分容积效应。

CTvalue;CT值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即该体素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单位为亨氏单位(HU)。

人体组织被分成了2000个密度等分,水的CT值为0,空气为-1000HU,骨皮质为+1000HU。

artifact;伪影伪影是指在扫描或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响。

可以分为病人因素和CT设备因素造成的两大类伪影。

flowvoidphenomenon,流空现象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MR成像过程中虽然收到射频脉冲激励,但在终止射频脉冲后采集MR信号时已经流出成像层面,因此接受不到该部分血液的信号,呈现为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Chiarimalformation;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先天性后脑畸形,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疝入椎管内,脑桥与延髓扭曲延长,部分延髓下移。

hydrocephalus;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系统的过量积聚,引起脑室系统部分或全部扩大,导致颅内压升高,并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lacunarinfarction;腔隙性梗死是脑深部小的穿通动脉供血区域的小梗死灶,多由小的穿通动脉本身疾病或栓塞等原因所致。

以其本身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动脉阻塞最常见。

duraltailsign;脑膜尾征脑膜尾征是在增强扫描中,部分脑膜瘤由于邻近脑膜增生增厚,出现线条样强化,超出肿瘤与硬膜相连的范围,向周围延伸,随着远离肿瘤而变细。

lungfields;肺野是X后前位胸片上,自纵膈肺门向外的透光区域。

lungmarkings;肺纹理是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影构成,其他结构如支气管壁、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间质亦参与,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周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

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

hila;肺门主要由肺动静脉构成,支气管和淋巴管也参与构成的阴影。

位于双肺野中内带。

secondarypulmonarylobule;次级肺小叶是指小叶性细支气管远端的所有结构,为肺实质中被结缔组织间隔包围的最小肺组织单位。

切面大致呈圆锥型,尖端指向肺门,底向胸膜。

interlobularseptum;小叶间隔是包绕肺小叶的纤维结缔组织,内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分支。

lobularparenchyma;小叶实质是位于小叶核与小叶间隔之间,包括有小气管、肺动静脉分支供应的肺泡、毛细血管床,是功能性肺实质。

consolidation;肺实变终末肺支气管以远的寒气腔隙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渗出物、细胞、组织等替代后形成的实变。

lobulation;分叶征X线、CT、MRI图像中,结节或肿块边缘深浅不一的凹陷。

状如桑葚。

病理基础为肿瘤组织

在生长过程中因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导致肿块的不均匀生长。

同时由于较大的血管、支气管对病灶生长的阻挡,小叶间隔纤维限制了肿瘤的生长,从而表现为深浅不一的凹陷。

spiculation;毛刺征结节或肿块的边缘不光滑,可见多少不等,长短不一的毛刺,较僵硬。

病理基础为肿瘤或炎症浸润使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导致的纤维条索影向周围肺实质内辐射,一般来说,炎症浸润表现为细长毛刺,而肿瘤浸润多为短粗毛刺。

cavity;空洞肺内病变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的空洞。

可有薄壁空洞、厚壁空洞和虫蚀样空洞。

intrapulmonaryaircontainingspace;肺内空腔肺实质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张,如肺大泡、支气管囊肿等subpleurallines;胸膜下线位于胸膜下1cm内,厚约数毫米,约2~5cm长的,与胸廓曲线一致的弧形线状高密度影。

其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小叶间隔增厚相连而成。

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石棉肺、肺纤维化、肺水肿等。

ground-glassopacity;磨玻璃样改变肺内密度增高的模糊影,肺纹理可见,其内的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

病理基础为气腔的部分填充、间质增厚、部分肺泡塌陷正常呼气或毛细血管容量等,但仍保持其血管和支气管的结构。

见于各种炎症肺水肿、出血、纤维化和周围型肺小腺癌等。

primarycomplex,原发复合征典型表现为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三联征。

tuberculoma;结核球被纤维结缔组织包围的结核性干酪病变或结核性肉芽肿,直径大于2cm者称为~。

图像上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裂隙样或新月样空洞。

周围可见结核灶。

invertedScurvesign;反S征X胸片上右肺门肿块压迫或直接侵犯右上叶支气管,使其闭塞导致右上肺不张,体积缩小。

右肺门肿块和右上肺不张形成的征象。

pulmonaryvenousstasis;肺淤血肺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致肺静脉压力升高及血管扩张。

X线上表现为肺野中外带细小纹理增多,肺野透光度减低。

KerleyAline;多位于肺野上中部出现的小叶间隔水肿形成的小叶间隔线,,由周边引向肺门,形态不整齐,与肺纹理走行不一致,约长3~4cm,宽约0.5~1.0mm。

常见于急性左心衰。

KerleyBline;位于肋膈角,水平横行,长约2cm宽约1mm。

它是由小叶间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水肿液潴留造成,增厚的小叶间隔与X线呈切线时的投影。

是最常见的Kerley线。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和慢性左心衰。

KerleyCline;网格状,多见于中部和底部。

常见于肺静脉高压明显加重者。

tetralogyofFallot;法洛四联症由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四种病变同时存在的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

肺门截断现象中心肺动脉扩张,外围分支纤细MRCP;MR(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MR水成像的一种。

采用长TR,长TE的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从而使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呈低信号的技术。

是显示胰管的好检查方法。

peripheralnodularenhancement;边缘结节样强化是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出现的病灶边缘显著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腹主动脉。

这种强化现象叫~。

centripetalenhancementpattern;向心性强化是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出现边缘结节样强化后,随着扫描时间的推移,病灶强化逐渐向中间扩展,强化范围逐渐扩大,相互融合。

tumorstain;肿瘤染色是指与周围正常肝区相比,肿瘤内血液循环缓慢,对比剂廓清延迟,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实质期结节样密度增高影。

retroperitonealspace;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壁层后部分与腹后壁腹横筋膜之间的、上达横隔、下至盆腔的一个立体间隙。

niche;bariumspot;龛影;钡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胃肠道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是溃疡病的直接征象。

fillingdefect;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胃肠道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影像。

collarsign;项圈征龛影口部的宽约5~10mm的透明带。

由粘膜水肿造成。

Hamptonline;粘膜线为龛影口部宽约1~2mm的光滑透明线。

由粘膜水肿造成convergingfolds;黏膜纠集是黏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达口部边缘并逐渐变窄,呈车辐状或放射状。

常因慢性溃疡周围的瘢痕收缩造成。

incisura;痉挛切迹小弯溃疡在大弯壁上相对应处出现一个光滑的凹陷。

是胃溃疡引起的功能性改变。

penetratingulcer;穿透性溃疡当慢性溃疡深达浆膜层是,成为~。

龛影深而大,深度和宽度都大多超过1cm以上,口部有较宽大透亮带。

perforatingulcer;穿孔性溃疡当慢性溃疡穿破浆膜层,称为~。

龛影大,如囊袋状,可见气钡二层或气液钡三层。

freepneumoperitoneum;游离气腹是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称为~,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游离气腹可作为消化道穿孔的一个依据。

stepladderlikeairfluidlevel阶梯状气液平是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线特征。

在立位腹部平片上表现为梗阻近侧的肠区胀气扩张,呈弓形或门拱形或U形,弓形肠区两端的液面可处于不同高度,多个弓形肠区液面在腹部自左向右下平行排列成阶梯状。

IVP;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

其原理是静脉注射有机碘化物的水溶液,经肾小球滤过而排入肾盏肾盂内,使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内腔显影的一种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显示尿路形态,还能大致了解双肾的排泄功能。

MRU;磁共振尿路造影是MR水成像的一种。

利用尿液中游离水的T2值要明显长于其他组织器官,因此重T2WI检查时仍呈高信号,背景皆为低信号,采用冠、矢状位成像或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得与X线尿路造影相似的图像。

主要适用于逆行肾盂造影失败或对碘剂过敏者,了解尿路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extra-renalpelvis;肾外肾盂指肾盂位置有较大变异,完全位于肾门之外。

vesicoureteralreflux;膀胱输尿管反流

在逆行膀胱造影时显示,表现为对比剂由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内。

可为先天异常、尿道梗阻、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

Gerota'sfascia;肾筋膜由腹膜外组织移行而来。

是腹膜后间隙划分的解剖标志。

以其为中心,腹膜后间隙可以分成5个部分:

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中线大血管区域,盆腹膜外间隙。

renalduplication;肾重复畸形又称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指一侧肾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肾融合而成,两条输尿管可完全分离,分别进入膀胱,也可在不同水平汇合成一条输尿管。

常发生肾积水、肾功能不良,是上泌尿道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fusedkidney;肾融合畸形两侧肾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两肾部分在中线相互融合。

任何部分都可发生融合,最常见的为下极融合,形成马蹄肾。

肾融合畸形常发生结石、积水和肾炎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osteoporosis;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

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中央管扩大。

广泛性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绝经后妇女、营养不良、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局部骨质疏松见于废用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等。

osteomalacia;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含量减少,导致骨质变软,易发生变形,尤其以负重部位如脊柱、盆骨为重。

常见于佝偻病、骨质软化症等代谢性疾病。

destructionofbone;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被病理组织所取代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因病理组织本身或病变引起破骨细胞活跃造成。

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肿瘤样变等。

periostealreaction;骨膜反应又称骨膜增生,指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

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osteonecrosis;骨坏死由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所致,坏死的骨称为死骨。

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骨结核、骨折后、服用激素后等。

greenstickfracture;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青少年的骨质有机成分多,骨质韧,发生骨折时可出现仅部分骨皮质皱褶、扭曲或断裂,而剩下部分骨皮质保持连续,如同新发树枝被折而未断,称为青枝骨折。

epiphysealfracture;骺离骨折儿童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作用于骨骼时,可引起骨骺与干骺端分离,即~。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胸腺瘤thymoma畸胎瘤teratoma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tumor脑膜瘤meningiom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脑转移瘤metastatictumorofbrain动脉导管未闭PDA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二尖瓣狭窄MS二尖瓣关闭不全MI脑脓肿brainabscess冠心病CHD肺心病PHD甲状腺癌thyroidcarcnioma食管癌esophagealcarcinoma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消化性/十二指肠溃疡gastric/duodenalulcer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结肠癌colnocancer胰腺炎pancreatitis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肝硬化hepaticcirrhosis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胃肠穿孔gastro-intes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