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同音汉字。

文学的航船已停(bó)

(1)____在名为“科幻”的码头,因此,今天的人们比任何时期更需要兼容并蓄的胸怀和(bó)

(2)____采众长的能力。

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紧紧把住时代脉(bó)(3)____,通过想象驰骋到遥远的时空中去领略科幻的神奇,感受文学丛林的蓬(bó)(4)____生机。

【答案】

(1).

(1)泊

(2).

(2)博(3).(3)搏(4).(4)勃

【解析】

【详解】停泊,(tíngbó)指船只停靠;在泊位停住。

博采众长,读音bócǎizhòngcháng,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脉搏(màibó)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

注意“博”与“搏”的区分与正确书写。

蓬勃:

péngbó:

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可根据词义识记字形。

2.分门别类辑诗文。

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雅趣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饮酒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我醉欲眠卿且去,______。

你我皆随意。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山水之乐,______。

酒中有真趣。

郊游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

禽鸟赶春光。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______,误入藕花深处。

[甲]______

鼓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杏花疏影里,______。

难忘那些通宵!

王维《竹里馆》

(6)______,______。

自个儿乐。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7)______,______”。

【答案】

(1).

(1)明朝有意抱琴来

(2).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3)几处早莺争暖树(4).谁家新燕啄春泥(5).(4)兴尽晚回舟(6).[甲]示例1:

美丽的迷路。

示例2:

迷途有惊喜!

(7).(5)吹笛到天明(8).(6)独坐幽篁里(9).弹琴复长啸(10).(7)学而时习之(11).不亦说乎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要注意“琴”“莺”“啄”“幽篁”等字词的书写。

甲处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点评即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3.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阁()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计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答案】

(1).

(1)C

(2).

(2)B(3).(3)A

【解析】

【详解】A.阮元《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士,曾抵杭州与汴州。

这首诗写于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这年阮元三十六岁。

时阮元任学政浙江。

诗人阮元自己拜谒文天祥祠宇的情景,抒发了崇敬忠烈的思想感情。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独向江心挽倒流”自古以来,忠臣烈士都具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壮志豪情;“忠臣投死入东瓯”慷慨赴死是英雄本色;“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英雄为何成“成孤注”?

“满目河山”为何“寄一舟”?

大宋朝的达官贵人们为何蝇营狗苟了?

阮元既有悲愤,也有钦佩!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朱鸟、西台人尽哭”,哭谁?

哭英雄豪杰!

“红羊、南海劫初收。

”尽管阮元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但是清朝的大一统还是值得美化与赞颂的;“可怜此屿无多士,曾抵杭州与汴州。

”一个“江中孤屿”的“文丞相祠”,就曾经抵得上“杭州与汴州”。

为什么?

是民族精神,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英雄意志!

阮元用自己的言行忠勇了一辈子,言行一致啊!

壮哉!

文天祥!

英哉!

贤阮元!

B.“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这是明正德御题,正德皇帝给予刘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明朝开国元勋,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谋略家。

刘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

他通晓经史,能测天文,精通兵法,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说法。

C.楹联与中国古典诗词一样,是汉语最优美凝练的表达形式。

从楹联的出身来看,它比诗词更趋向世俗功利,更普世化。

楹联贴于戏台两边,每一个字都是独立的个体,个性凛凛,绝不虚位,担待着深厚的寓意,这份尊严便足够风雅。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伤实还虚。

”是永嘉县上塘镇上塘殿戏台楹联。

人生如戏,无论英雄人物、功名利禄、儿女情仇,人人皆为戏子,亦皆为观者。

自己是自己悲喜剧的围观者,演给他人看,也唱给自己听,在观看他人的离合悲伤时忘却自己的苦恼,让忙碌于悲喜间的心灵稍作休息。

故答案为:

(1)C

(2)B(3)A。

二、阅读

4.《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

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

A.宋江和公孙胜(《水浒传》)

B.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公孙胜是有道法加身的神奇人物,宋江极为的忌惮他。

公孙胜是先跟随晁盖的,后来晁盖死了,入主梁山的宋江开始了他的理想追求,这时候的公孙胜是看透了一切,直接就回山上清修去了,可以看出公孙胜是不屑于宋江的。

后来的宋江为了更好的掌控梁山的兄弟们,就只得求助于公孙胜,这个时候的公孙胜也是知道大局已定,为了保护兄弟们的利益,他和宋江进行了妥协,但是在妥协的过程当中,宋江却也是好话说尽。

在宋江和吴用两个人决定接受招降的时候,公孙胜明白了他的师父当年送给他的话: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谨记师父的教导,在给宋江做出几次贡献之后就直接抽身在外,全身而退。

B.谢廖沙童年时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他淘气、倔强,甚至有点反叛。

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

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

在神父家的厨房里等到补考的时候,他们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

在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廖沙还是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

C.孙少平和田晓霞两人相识于原西县高中,是通过田润叶才认识的。

田晓霞是那种有点像男孩的性格,而初见时的孙少平却因自卑显得许些不自然。

从那次之后,他们之间便慢慢就熟悉了起来。

他们虽有着共同语言,但实际上在走两条不同的路。

毫无疑问地,少平要回农村老家去,而田晓霞肯定留在原西县或者去往更远的城市。

之后的两人虽一直互有通信,但实际上在背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几乎可能不会再有什么交集。

有一次古塔山上,一个苏联故事促使他们感情升华,确立了恋人关系,定下了两年之约。

但实际上孙少平内心还是自卑的,这种自卑不是他看不起自己,而是现实的差距总让他感觉这段感情不太真实。

但好在晓霞对他的感情仍然炽烈,仿佛也只有这样也能让他感觉到一丝心安。

有时候少平也不愿想那么多。

管明天的我们又会怎样,愿珍惜好今天。

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两颗心却越靠越紧。

但是,还是残酷,或许又是最好。

苏联故事的悲惨结局再次上演,他们最终,阴阳相隔,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D.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结局是:

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找到罗切斯特,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故选D。

5.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

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答案】

(1)示例1:

A.毛泽东。

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

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

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示例2:

B.周恩来。

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

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示例3:

C.彭德怀。

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登方面来选择内容。

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

(2)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

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此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毛泽东的描写,如:

①生活简朴。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②好读书,爱学习。

毛泽东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于那个国家也有一定的看法。

主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印度不经过土地革命是永远不会实现独立的。

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③对革命工作有热情有毅力。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④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

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

我起先认为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在六千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

可从这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

再如周恩来:

①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②在争取民主和社会改革的运动中,他成为一九一九年天津学生运动的领袖。

③周恩来到法国后,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创建人。

④他在一九二四年回国,已是个著名的革命组织者,在广州与孙逸仙汇合,发动国民革命。

可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

(2)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StarOver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这几个方面谈启示,答案不唯一。

文学作品阅读。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

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

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

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

”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

“不理想。

”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

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

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

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

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

”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

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

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

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

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

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

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

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

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

”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

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

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6.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

请简要回答。

7.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8.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

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

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土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9.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

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答案】6.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7.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8.示例:

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

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9.示例:

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的情境。

再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出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

《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

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中“‘我必须给你分类。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

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人物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反映。

本题作答时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依据文章内容:

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机器人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是荒谬的、无理的,人类感到这种行为既可笑又悲哀。

据此理解作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与标题的理解。

题目要求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类,再进行性别分类是毫无意义的。

而最后一个机器人却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

作者借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理性思考“生活中的无意义的坚持是否有必要”,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突出这种行为的荒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的理解。

本文写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

这种极端环境引出人们对“坚持”的反思。

《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

一个是“无意义”的坚持,一个是“有意义”的坚持,这种写法,引发读者进行思考“到底什么是‘人性’?

”“价值何在”?

非文学作品阅读。

“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

艺术在“心”“物”之间。

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

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

即如唱,也要用桑梓,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

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

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

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拜托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

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

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

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

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再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

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

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

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

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

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

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使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

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

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

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

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

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

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

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心得心灵里面再发现。

每一件艺术即使一人生。

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

“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

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

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

机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艺术世界则在自然之“心灵化”。

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

天地间有高山大水,这是天地间一大艺术。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为一艺术心灵与艺术人生。

中国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内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艺术化,把自己生活投进在艺术世界中,使我们的人生成为一艺术的人生,则其心既安且乐,亦仁亦寿。

中国人的亭园布置,只在家里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个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阁,莫非艺术境界。

画一幅山水花鸟挂在房间,只是一株垂柳、一双飞燕、一只渔船,也便如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身旁。

中国人总要把你整个日常人生尽量放在艺术境界中,而使你陶醉,而使你不自觉。

(选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有删改)

10.以上文字选自钱穆的讲稿,请为其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