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02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docx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2019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社会考生的考试,兼具水平监测和选拔的双重功能。

因此,考试既要衡量初中毕业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初中毕业合格水平,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择优选拔学生的需要,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前两方面的考查内容中。

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在繁、偏以及技巧上做文章。

试题难易度比例:

基础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各学科具体考试说明

语文

Ⅰ.考试依据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Ⅱ.考试范围

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答卷时间:

120分钟

卷面分值:

150分

基本题型:

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5%-50%,写作40%。

试题结构及比例:

基础·运用(20%)约30分

古诗文阅读(15%)约22分

现代文阅读(20%)约30分

名著阅读(5%)约8分

写作(40%)60分

试题题量在26个小题左右,不超过28个小题。

Ⅳ.考试目标与要求

语文学科的考试,力求全面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落实情况,全面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语文素养。

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Ⅴ.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运用

(一)识记积累

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

3.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丰富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表达应用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5.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7.能根据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1.阅读古代诗歌。

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感悟和运用,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阅读浅易文言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以为之其乃且与而于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和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

(二)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名著阅读

以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中推荐的12本名著为主。

1.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

2.对作品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写作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

2.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关注书写质量。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数学

Ⅰ.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答卷时间:

120分钟;卷面分值:

150分。

试题类型:

选择题约占32%,非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约占68%。

Ⅳ.考试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视图想象出实物的直观形象,并能对某些特殊几何体的图形中的点、线、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

能在对具体的实例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足够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3.推理论证能力:

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4.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不单独考查计算器的运算程序)。

5.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想。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表达能力:

能用语言、文字、字母、符号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7.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8.生活实践能力:

能利用数学模型(函数、方程、不等式、概率等)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如:

营销问题、最大面积问题、最短路程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Ⅴ.考试内容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与实数。

2.代数式、整式与分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三)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函数的概念。

3.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性质

1.点、线、面、角。

2.相交线与平行线。

3.三角形、四边形、圆。

4.尺规作图。

5.定义、命题、定理。

6.视图与投影。

(二)图形的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

(三)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四)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2.掌握证明的依据。

3.会证明有关平行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结合圆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证明。

三、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二)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不单独命题,但允许在试题中有所渗透)

(一)树立数学问题意识。

(二)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语

Ⅰ.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

Ⅱ.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答卷时间:

120分钟;卷面分值:

150分,其中听力测试占25分。

试题类型:

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理解、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试题结构及比例:

选择题90分,占60%;非选择题60分,约占40%。

Ⅳ.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分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识记:

考查学生能否记忆所学基础知识以及其它各项内容。

理解:

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初步领会及模仿、套用。

能理解所学词汇的基本意义,理解单词在句中的含义。

辨明兼类词和多义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在所学知识范围内能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概念。

能读懂相当于课文难度的文章,能掌握所学基本句型。

运用:

能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能根据上下文需要完成简短对话。

能阅读生词量不超过百分之三、难度相当于课文的阅读材料,能运用所学语法、句型、词汇进行造句和简单书面表达。

Ⅴ.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一)语音:

语音的考查主要渗透在听力部分。

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态度以及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等。

(二)词汇:

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要求掌握的1500-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语法:

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以及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

(四)功能:

考查对《课程标准》五级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的恰当理解和运用。

(五)话题:

围绕《课程标准》五级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语言技能

(一)听力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二)阅读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并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3.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三)书面表达

能撰写短文、短信、日记等;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标识顺序和逻辑关系或者根据所给图示、表格等写出简单的短文或操作说明。

三、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考查渗透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中。

如:

英语国家的称谓语、称呼习俗、问候语和告别语;饮食习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常见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等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和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活动等;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等。

试卷结构

题型

小题数

分值

考试

时间

听力理解(共5小节:

第1至4节为选择题;第5节为听填信息或词汇题)

25题

25分

120分钟

单项选择

15题

15分

完型填空

10题(一篇)

15分

阅读理解

15题(三篇)

30分

任务型完形填空

10题(一篇)

10分

任务型阅读理解

5题(一篇)

10分

用所给单词的恰当形式填空

10题

10分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5题10空

10分

口语交际(七选五题型)

5题(一篇)

10分

书面表达

1题

15分

10个大题总分150分

物理

Ⅰ.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范围

八年级、九年级的所有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答卷时间:

100分钟;卷面分值:

120分。

试题类型:

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识图与作图、实验、计算等)约占60%。

试题结构及比例:

物质(约占12%),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40%),能量(约占48%),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Ⅳ.考试能力要求:

1.识记能力:

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识别和记忆。

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能力:

能领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含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对相关现象作合理解释。

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清楚的分析物理现象、过程,并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识图与作图能力:

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的物理图形。

5.实验能力:

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并会用其分析或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会使用相关器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测量。

是物理学特有的能力考查内容。

6.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表达、分析和处理简单的物理问题。

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各部分知识都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知道”、“了解”等行为动词引导的知识点要求层次较低,不涉及复杂计算;以“能”、“会”等行为动词引导的为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方法等;以行为动词“理解”引导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明确概念、规律的含义,会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还要会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

Ⅴ.考试内容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物质的属性

3.物质的结构与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二)运动与相互作用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机械运动和力

3.声和光

4.电和磁

(三)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

3.内能

4.电磁能

5.能量守恒

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化学

Ⅰ.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下册(人教版)所有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答卷时间:

100分钟;卷面分值:

100分。

试题类型:

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约占60%)。

试题内容比例:

科学探究与基本实验(约20%),身边的化学物质(约3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Ⅳ.考试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信息。

2.语言表达能力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3.实验能力

(1)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初步处理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5)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及简单的实验装置图的能力。

4.思维能力

(1)对初中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通过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有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的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初步学会将化学信息(包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运用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

5.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Ⅴ.考试内容

知识点考核的水平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为准则。

对下列内容在命题中予以说明和限制:

(一)科学探究

1.考查针对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科学实验的能力;

3.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4.考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学生实验的操作、设计、探究、评价能力。

具体实验如下: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知识内容

1.不要求5种或5种以上的物质的鉴别;

2.不要求不加任何试剂的物质鉴别;

3.知道常温下固体溶解情况(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划分依据,记住常见易溶物质和难溶物质;

4.能识别固体溶解度曲线,能从曲线图中获取溶液、溶质、溶剂的有关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不要求有关溶解度、结晶、析晶的有关计算;

6.只要求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计算和加水稀释的计算;

7.知道蒸馏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对其原理、装置不做要求;

8.对尿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等化肥只要求识别,不要求写化学式;

9.知道常见的有机物,除CH4外,不要求记忆其他有机物的化学式;

10.不要求识别复杂的物质构成;

11.知道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不要求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12.在给出元素周期表和原子序数的前期下,能找到指定的常见的元素;

13.只要求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4.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判断,只限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不包括氧化物与酸、碱、盐的反应;

15.只要求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

16.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17.不要求多步反应的计算、过量计算、类似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差量计算;

18.对用字母表示的计算不做要求;

19.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现象(如呼吸、食物腐败等);

20.知道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道德与法治

Ⅰ.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范围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至九年级所学内容约占90%(其中七年级内容约占15%、八年级内容约占35%、九年级内容约占40%);时事政治(2018年7月—2019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与禁毒知识合约占10%。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和历史科目合场分科合卷。

答卷时间:

和历史科目合计100分钟;卷面分值:

100分。

试题类型及比例:

选择题约占50%,非选择题约占50%。

Ⅳ.考试目标与要求

要求

目标

理解观点

能够识别学科信息或观点

能够结合生活情境正确描述学科观点

能够列举恰当事例论证学科观点。

分析运用

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对生活情境作出解释

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在生活情境中甄别信息、探究问题

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分析问题情境,审视、反思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作出价值澄清。

实践参与

能够针对问题情境作出符合道德与法治要求的行为判断

能够针对问题情境提出符合道德与法治要求的行为选择。

能够针对问题情境提出符合道德与法治要求建议、方案。

Ⅴ.考试内容:

板块

主题

内容细目

 

(一)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懂得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活出精彩。

4.认识青春期的美好,懂得生理与心理需要协调发展,能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

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具有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6.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能够调节和控制情绪,从乐观、积极的角度认识自我,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

7.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具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方法、习惯和成就动机,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尊自强

1.懂得自尊、自爱,养成自我省察的好习惯,通过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能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

3.能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具有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4.具有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懂得自强不息的意义。

5.知道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心中有法

1.知道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具有自我防范意识。

5.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6.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

1.懂得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具有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懂得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4.了解友谊的力量,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5.了解教师的工作,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6.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7.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正确的网络交往,合理利用。

 

在集体中成长

1.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富有正义感。

3.懂得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信的人。

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5.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6,具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权利与义务

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