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40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结题报告.doc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

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

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

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

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

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

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

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

学生的数学学习。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

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

即学生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要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

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

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

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2、教师目标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启疑,

提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背景,学习情境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

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育人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七、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

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

  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

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

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

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

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二个月时间)。

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

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

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研究总结阶段(20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八、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实施半年多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迈出了从敢问到会问的关键一步,并逐步向善问逐渐发展,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

而且从课伊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

实验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研究前后,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检验,我们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次数的多少为标准,(举手次数少于2次为积极性缺乏,举手次数在3次到5次为积极性一般,6到9次为积极性较强,9次以上为积极性强。

)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对比,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于实验前。

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明显进步。

   2、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

 

    3、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强烈。

他们中有部分“敢为天下先”,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

达方式、新操作程序。

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85%的学生能

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

这种方

法正确吗?

有没有其他方法?

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他问题吗?

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

两年多来学生基本能按照以下流程获得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

实验后,学生探究质疑能力得到增强。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的新气象。

而且这种学习品质会迁移到其他学科。

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一个个成功。

    5、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口,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教师再也不满足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一名解题的高手,课堂教学过程从直线性的变成曲线的、块状的、多元的„„教师提问的水平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那种零碎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变成了整体的、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

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教师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

     6、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

口,课题组成员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

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实验后教师的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九、存在问题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通过课题研究,反思我们的老师要向

研究型的老师转变,才能与时俱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转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对“问题意识”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但研究还要继续。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老师一直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本次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

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