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33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docx

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第8课《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

第8课

《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全书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

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

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连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与本课相关的情节是:

江西何藩台,外号叫做“荷包”,趁着暂时代理布政使的机会,加紧卖缺,与其胞弟三荷包,内外联手,将府州县缺明码标价出售。

一千两银子,可委个中等差事,好缺一万两银子,如果没有现钱,先出张凭证,到任后捞了钱再交。

于是,辖下一个个职缺儿就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不停地滚进腰包。

不曾想,何藩台的弟弟“三荷包”也不甘示弱,替他哥哥伸了伸手,这一下兄弟反目成仇,打了个天翻地覆,直打得何藩台的太太险些小产。

(对应学生用书P39)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阋墙(xì)       2.捞一把(lāo)

3.藩台(fān)4.循谨(xún)

5.弥补(mí)6.一绺胡子(liǔ)

7.踱步(duó)8.褥子(rù)

9.揪住(jiū)10.搭讪(shàn)

(二)多音字

1.荷    2.亲

3.埋4.吁

5.拓6.提

二、写准字形

1.2.

3.4.

5.6.

三、用对词语

1.清静 清净

例句

  王公寺在郊外,环境清静,在这里看会儿书,耳根清净。

辨析

  清静:

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

没有事物打扰;清澈。

2.立刻 马上

例句

  天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必须立刻出发,否则就来不及了。

辨析

  “立刻”和“马上”都是副词,在很多情况下,二者表示的紧迫性是同样的,可以互换。

不同的是:

“立刻”所指时间的伸缩性小,所表示的时间很短;“马上”所指时间有一定的伸缩性,可长可短,可用于现在,又可用于未来,表示即将,多用于口头语体。

四、积累成语

1.狼狈为奸: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

2.反目成仇:

一下伤了感情,就成了仇人。

3.人仰马翻:

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4.老羞成怒:

因羞愧之极而大发脾气。

5.坐吃山空:

只是坐着吃,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成山的财产,也会吃光用尽。

6.高谈阔论:

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7.兄弟阋墙:

兄弟在家争吵。

后用来比喻内部相争。

(对应学生用书P40)

看尽官场群丑的人——李宝嘉

简介:

李宝嘉(1867-1906),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常州人。

他3岁丧父,受堂伯父抚养教育。

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

作品:

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

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评价:

晚清小说家。

描绘官场丑态,揭露黑暗现实

《官场现形记》写于1903年至1905年,时值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帝国主义列强纷纷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人民群众对腐朽的清王朝感到绝望,纷纷寻找国家衰败的原因。

李宝嘉和一大批进步作家在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揭露黑暗现实,着力描写官场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以及对人民的残酷迫害。

《兄弟阋墙》,两个人的一吵一打,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也把官场中的黑暗现状揭露了出来。

何藩台用金钱铺路,平步青云,做官之后,自然想着捞回去。

钱成了控制权力的唯一工具,而钱也成了做官唯一的追求。

为了金钱,兄弟情谊可以不要;为了金钱,斯文体面也可以不要。

可以想见,由这样的官员组成的官场一定是腐败透顶、污浊不堪的,而有这样的官场的社会,也一定是没有前途的。

作者通过他们的互相揭露,暴露了官场的黑暗,暗示了知识阶层对于社会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失望。

赏情节

1.这段“兄弟阋墙”的故事可以说是整个何藩台卖官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作者通过两个“误会”(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使得一个平淡的故事得到了富有戏剧性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

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第一个“误会”是兄弟俩吵架的起因,何藩台埋怨兄弟办事不力,三荷包却以为大哥看破了他的隐情,所以火冒三丈,才开始言语不择,揭露大哥的发家史以及兄弟俩肮脏的卖官交易。

第二个“误会”使得故事达到了高潮。

何藩台本想起身丢掉烟枪,去找师爷,结果由于气急败坏,起得太猛,带翻了一只茶碗,可是三荷包却以为“他哥动手要打他”。

于是,“便把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

两人扭在一起,纠缠起来。

家人拉不开,只得请来了何太太,结果又不小心被三荷包撞在了肚子上,疼得坐在地上出汗。

三荷包趁机溜走,这场闹剧才巧妙地煞了尾。

赏人物

2.三荷包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无赖莽撞蛮横:

何藩台埋怨兄弟办事不力,三荷包却以为大哥看破了他的隐情,所以火冒三丈,开始言语不择,揭露大哥的发家史以及兄弟俩肮脏的卖官交易,活脱脱一副无赖、蛮横、愚蠢的小人嘴脸。

何藩台本想起身去找师爷,可是三荷包却以为他哥要动手打他。

于是,两人扭在一起,最后三荷包趁机溜走。

三荷包的莽撞、无赖刻画得非常形象。

赏环境

3.《官场现形记》在故事描写方面表现了很强的创造性,在故事背后,还有细致入微的社会分析,可以让我们在故事中洞悉社会人生。

那么本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体现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如何含而不露地揭示出来的?

[明确] 作者借三荷包之口,历数何藩台的肮脏发家史时,社会环境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何藩台是如何做官的呢?

“先是你捐知县,捐了一万多,弄到一个实缺”,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凭空里知县不做了,忽然想要高升,捐什么知府,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二万多”“候补知府做了一阵子……八千两银子买一个密保,送部引见;又是三万两……”这些话告诉我们,在当时做官就意味着捞钱。

金钱支配着官职的选择,官职又是金钱的来源,何藩台绝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社会的通病。

赏语言

4.试用具体的语言现象分析本文的动作描写的妙处。

[明确]

语言现象

分析评价

三荷包兄弟大打出手的文字

三荷包见他来的凶猛,只当是他哥动手要打他。

说时迟,那时快,他便把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

 这些文字写得热热闹闹,两个人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个“使着全副气力”,一个又“竭力抵挡”,平日里做老爷的那种威严和体面荡然无存,看上去就像两个无赖在打架。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贪婪和无耻。

今见兄弟撒起泼来,一面竭力抵挡,一面嘴里说:

“你打死我罢!

那三荷包却不隄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

描写跟班的、拉架的文字

  起先他兄弟俩斗嘴的时候,一众家人都在外间,静悄悄的不敢则声。

等到后头闹大了,就有几个年纪大些的二爷进来相劝老爷放手;一个从身后抱住三老爷,想把他拖开,谁知用了多大的力也拖不开。

还有几个小跟班,不敢进来劝,立刻奔到后堂告诉太太……

  起初,家人“静悄悄的不敢则声”,一是两个人都是难惹的主儿,上去拉架唯恐拉偏了,落下不是;二是乐得看个热闹。

这也说明兄弟二人平日里也是作威作福惯了。

后来事情闹大了,只好去拉。

对何藩台,他们不敢动手动脚,只好在旁边劝,而对三荷包,则干脆“从身后抱住,想把他拖开”,可见仆人也是惯于看人下菜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封建社会等级的森严。

而劝架似乎也需要资历,年纪大些的敢去劝,而小跟班则根本不敢劝,只能采取另一种方式——通知何太太。

描写何藩台遭到数落后的反应的文字

 何藩台听了这话,气得脸似冬瓜一般的青了;一只手绺着胡子,坐在那里发楞,一声也不言语。

何藩台听了这话,越想越气。

本来躺在床上抽大烟,站起身来,把烟枪一丢,豁琅一声,打碎一只茶碗,泼了一床的茶,褥子潮了一大块。

在这里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数落其动作,着重笔墨突出了何藩台面对三荷包“有理有据”的抢白与指责,表现出的气急败坏与无可奈何。

赏技巧

5.本文在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上独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1)细节描写逼真。

如三荷包理直气壮地数落何藩台,何藩台只能“气得脸似冬瓜一般的青了”“绺着胡子”“一声也不言语”。

三荷包觉得自己占了理,“索性高谈阔论起来。

一头说,一头走,背着手,仰着头,在地下踱来踱去”,结果把个何藩台“气得索索的抖”,“白瞪着眼,只是吹胡子”。

这些细节描写中,两个人的表情和反应各不相同:

三荷包活脱脱一副无赖、蛮横、愚蠢的小人嘴脸,何藩台却是一副丑事被揭穿时的尴尬、无奈和气愤的表情。

(2)动作描写突出。

如两个人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个“扑”上来,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一个又“竭力抵挡”;一个喊着“你打死我罢”,一个喊着“要死死在一块儿”。

平日里做老爷的那种威严和体面荡然无存,看上去就像两个无赖在打架。

《兄弟阋墙》中的三荷包兄弟,在金钱与亲情的冲突中,凸显了丑恶、贪婪、无耻与冷酷。

你认为现实中,金钱能战胜亲情吗?

观点一:

金钱不能战胜亲情。

与金钱相比,亲情更重要,只有亲情才是创造幸福的精神动力。

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其乐融融。

黄金闪闪,难换一份温暖的关怀;黄金闪闪,难换一声亲切的问候。

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才是无价的,金钱永远不能战胜亲情。

观点二:

金钱有时能战胜亲情。

在这个物欲充斥的社会里,有人信奉“金钱万能”的信条,他们一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亲情,有甚者为了金钱,对亲人大打出手。

(对应学生用书P41)

1.鲁迅评《官场现形记》

鲁迅评《官场现形记》“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至过甚其辞,以合时人之好”。

2.毛泽东评《官场现形记》

在1962年,毛泽东当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上的谈话中,将《金瓶梅》同《官场现形记》加以比较。

他说:

“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

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

《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

《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封建官场群丑图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总括小说中这些封建官吏的特点,无非贪、诈、媚三字。

1.贪官

写官场上官吏爱财如命,贪得无厌地向人民榨取钱财、侵吞公款的现象。

军机大臣华中堂在京城开个古董店,专门经营买卖官缺的生意,而其中黄胖姑公然就说“一分行钱一分货”。

一个在京住了多年的兵部大堂兼内务府大臣被派往浙江查办案件,这是“上头有意照应他”,“好叫他捞回两个”,他果然不负期望,逼索回了20000两银子。

就连老佛爷慈禧太后都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结果是“国衰而官强,民贫而官富”。

2.诈官

写官场上欺世盗名、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矛盾。

标榜程朱理学的继承人抚台傅理堂暗地里嫖赌淫逸,与妓女养了私生子,却又不认账;胡统领奉命剿“匪”,心里惧怕,一路拖延,待“匪”远去,则强拉良民,指为“强盗”,去邀功请赏。

3.媚官

写官场上逢迎谄媚、卑躬屈膝的丑态。

有媚上司,譬如炮船管带冒得官为保官位则假装寻死胁迫亲生女儿献出肉身供上司淫乐;媚洋人,譬如地方最高长官文总督不喜吃饭时通报来官,一日巡捕在他吃饭时报有客来拜,他对巡捕既骂又打,等巡捕说来官是洋人,他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忽然又打巡捕一个耳刮子骂道:

“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

”在艺术上,该书就是用这种夸张烘托渲染的讽刺艺术来写人叙事,形象颇为生动。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5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

②屏东县检方认为,陈荣华等人行贿不成老羞成怒,造谣毁人名节,后来仍不思悔改,请求法官从重量刑。

③井上雄彦要将《灌篮高手》继续连载下去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粉丝激动得捶胸顿足,但很快便被证实这是个假消息。

④为何上海电气的自主创新总是能与市场需求丝丝入扣?

首席技术官黄瓯一语道出天机:

“用户支持是根本,在研发过程中要与用户紧紧捆绑。

⑤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D.③④⑥

解析:

①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感情色彩不当。

②老羞成怒:

因羞愧之极而大发脾气。

使用正确。

③捶胸顿足:

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不合语境。

④丝丝入扣:

比喻文章和艺术表演做得十分细腻准确。

使用对象不当。

⑤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

使用正确。

⑥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使用正确。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

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B.《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C.天津市决定自今年5月31日起,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办理蓝印户口。

D.几个月间,兰州自来水连续两次出状况,这一次水污染的情况尤其严重,不仅惊动了省里,甚至惊动了中央;至于说给兰州市民带来的不便、造成的恐慌,更是有目共睹。

解析:

A项,“见诸”跟“于”重复,去掉“于”。

B项,“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在“外省市户籍人员”后添加“通过”。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主持人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刚因病逝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

“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

身体还好吧?

C.主持人向小朋友讲述她的旅行见闻:

“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多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可好看了!

D.一位到养老院采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

“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我就放心了!

解析:

A项,“家父”改为“令尊”。

家父: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

B项,“久仰”改为“久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D项,“您们”的称谓错误,“耄耋之年”“精神矍铄”过于书面化,“我就放心了”不合语境。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创造领导愿意“听真话”的条件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在制度上和法律上消除人们的顾虑。

①一方面,要建立促进“听真话”需求的科学机制

②只强调领导有“听真话”的道德勇气,强调干部的修养胸襟,还远远不够

③还包括改变唯上的干部考核机制

④另一方面,要有“讲真话”的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

⑤这包括改革干部的选拔机制

⑥不但要让“讲真话”的人得到好处,还要保证“讲真话”的权利

A.⑤③①④②⑥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⑤③④⑥D.⑤①③④②⑥

解析:

四个选项首句就是②与⑤的区别。

从内容上看②谈的是“远远不够”的“道德勇气”和“修养胸襟”,其余各句均是谈除此之外的“制度”,由此可知②为首句。

排除A、D两项。

从逻辑关系上看,③应在⑤后,由此排除B项。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课文从“何藩台听了这话”至“搭讪着就溜之乎也”,回答问题。

5.三荷包为什么要“先下手为强”?

结合选文第一段文字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何藩台明码标价卖官,三荷包做黑中介,想两头搜刮,结果遭到何藩台的训斥,那么三荷包为何变脸也就知道了。

答案:

“一脱”“卷了卷”“扑”,动作干净利索。

面前的哥哥在他眼中看来是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哥哥使他的发财梦落空。

6.兄弟二人打架,旁人有何表现?

写旁人的表现有何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概括归纳旁人的表现,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问要注意相关字眼,抓住此时旁人的心理。

如“不敢则声”“不敢进来劝”。

答案:

(1)“起先他兄弟俩斗嘴的时候,一众家人都在外间,静悄悄的不敢则声。

等到后头闹大了,就有几个年纪大些的二爷进来相劝老爷放手。

”“一个从身后抱住三老爷……用了多大的力也拖不开”,小跟班“不敢进来劝”,太太“使尽生平气力,想拉开他两个。

那里拉得动!

(2)通过对其他人的描写来表现两人争斗之激烈,矛盾之深。

7.选文第二段文字集中表现了两人的矛盾冲突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说明了什么?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此题,需要找到两人产生矛盾的原因,把握了故事情节便知道是金钱和利益,再借两人的关系来反映社会。

答案:

说明了在两人的心目中,金钱至上,利益唯高,为了金钱和利益,什么风险也不顾,什么后果也不想。

骨肉亲情尚且如此,那社会上的其他人便可想而知了。

8.有人认为没有最后一段,“兄弟阋墙”的故事也能起到戛然而止的效果,你的看法呢?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可从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上入手,思考有这一段有什么效果,假设没有又会怎样。

答案:

不能。

结尾三荷包撞倒有孕在身的嫂子,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二人的矛盾冲突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从而更深化了主题,因此最后一段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不能没有它。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头条新闻

周 波

那天,市报张编辑打来电话。

“你的稿子明天见报。

”他说。

“暂时不要发。

”我说。

“为啥不发?

都编排好了。

”张编辑不解地问。

“等等,过几天再发。

”我嘿嘿一笑。

张编辑是我的朋友,平时很要好。

自从我调到D县县委报道组之后,我们俩关系越发亲密。

每当县里举办大型活动或者有领导感兴趣的新闻时,通过他就能顺利发稿,为此我常得到领导的赞许。

过了几天,张编辑又催我。

“稿子不是写得很好嘛,咋不发?

”他问。

“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

”我说话的腔调像是他上级。

“搞啥鬼?

下回再来稿子我全封了它。

”他笑着说。

“宁愿让你封了其他稿子,这个稿子我现在是绝对不发的。

”我说。

“那你这么早寄来做啥?

”他很好奇。

“随时准备着发稿,谁说我不发了?

”我说。

“这么重要?

”他说。

“确实很重要。

”我哈哈笑着说。

一个月后,我主动打电话给张编辑。

“星期三请把这篇稿子发出来。

”我说。

“你是市委领导还是我的上级呀?

想发就发,想不发就不发。

”他有点生气。

“求你了,帮兄弟一把,我有要紧事。

”我压低声音,怕被旁人听见。

“真搞不懂你,好吧,我答应你星期三发出来。

”张编辑说话时声音里满是疑惑。

“要发在头条哟。

”我说。

“啥,发头条?

这报社是你家办的呀?

上次可以帮你发头条,这回不敢保证。

”张编辑有点火了。

“无论如何都要发头条,下次来我请你上县城最好的馆子。

”我说。

“不行。

星期三还不知道有啥重要事要登呢。

报社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必须放在头条,再说还不知市里有没有重大新闻呢。

”张编辑说得很认真。

“那至少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不放头条就放二条,报眼也行。

”我挖空心思想着各种办法。

“你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好吧,看你的命了,我能帮就帮。

”张编辑说完就挂了电话。

星期三早上,省里来了大领导,带队的是水利厅厅长。

厅长和一帮专家学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市里,准备先在宾馆里听各县区主要负责人汇报。

“报纸出来了吗?

”我一大早打电话给张编辑。

“你吉人吉相,横头条,大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