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28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docx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

顾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

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 

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

  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

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

发⑴起,指被任用<动词>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发出<动词>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

⑶出发<动词>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⑷拥<动词>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

⑸开花<动词>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⑹长寿的特征<名词>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⑺头发<名词>皆披发文身(《观潮》)

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

“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固⑴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副]本来

⑵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动]巩固

⑶固不知子矣(《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

⑷子固非鱼也(《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

⑸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顽固

⑹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本来

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副]本来

⑻固众人(《伤仲永》)[副]本来

国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⑵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名词〈惠子相梁〉

⑶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名词〈岳阳楼记〉

⑷夫大国难测也国家名词〈曹刿论战〉

⑸死国可呼国事名词〈陈涉世家〉

⑹国险而民附地势名词〈隆中对〉

⑺此用武之国地方名词〈隆中对〉

⑻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简称名词〈使至塞上〉

恨1悲名词商女不知亡国恨《秦泊淮》

2.怨恨名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3.叹恨动词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痛恨动词至今遗恨迷烟树《山坡羊骊山怀古》

为1、因为例句:

项为之强《童趣》

2、当作例句:

以丛草为林《童趣》武陵人捕鱼为业《桃》为宫室《核》以君为长者《唐雎》

3、题写例句:

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伤仲永》

4、成为例句:

且为众人为屯长《陈涉世家》以君为长者《唐雎》谓为信然《隆中对》

5、为了例句:

不必为己《大道》

6、被例句:

尽为所吞《童趣》为火所焚《观潮》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7、把例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向例句:

不足为外人道也

8、替,给例句:

为人谋而不忠乎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9、是例句:

始悟为山市《山市》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辩日》中额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10、同“谓”说例句:

孰为汝多知乎《辩日》

11、用例句:

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12、唱例句:

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13、打败例句:

以弱为强者《隆中对》认为例句:

自以为不如《邹忌》

若1、如例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比得上例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3、像例句:

若听茶声然《核》非若是也《唐雎》

4、你例句: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5、如果例句:

若士必怒《唐雎》若跨有荆益《隆中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因1、因为例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顺着,就者例句:

因势象形《核》

3、因此例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因以为号焉《马》

4、于是例句:

因屏人日《隆中对》

及1、到了…的时候例句:

及日中则如盘盂《辩日》及鲁肃过寻阳《孙权》2、到了例句:

及郡下《桃》

3、等到例句:

及下船《湖心亭》

4、和例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与1、和例句: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蒙论议《孙权》独守丞与站谯门中《陈涉世家》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

2、疑问语气助词,么例句:

轻寡人与《唐雎》

3、加上例句:

与臣而将四矣《唐雎》参与例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使1、连词,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2、使意动词,让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上使外将兵

3、出使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是1、判断动词,是斯是陋室《陋室铭》

2、指示代词,这于是见公输班《公输》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就1、副词,靠近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动词,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3、动词,从事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书1、名词,书信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

2、名词,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予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书写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陈涉世家》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4、名词,官职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出师表》

5、动词,读书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6、形容词,书写的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7、名词,名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稍1、副词,稍微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渐渐邑人齐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胜1、动词,取胜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二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名词,人名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词,尽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隆中对》

4、动词,禁得起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5、形容词,雄伟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师1、名词,军队齐师败绩《曹刿论战》出师表

2、名词,老师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食1、动词,吃非练食不食《庄子》故事两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吃肉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3、动词,通饲饲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才

4、名词,食物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识1、形容词,认识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动词,认识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会1、将(会玩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猪》)

2、适逢,恰巧遇到(会下大雨)《陈涉世家》

3、集会(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4、会(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5、聚集(多会于此《岳阳楼记》)终会(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6、终会,终要(会当凌绝顶《春望》)

期:

1、失期,法皆斩期,期限名词《陈涉世家》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动词《陈太丘与友期》

3、期年之后期,满动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奇特的形容词《与朱元思书》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奇妙的形容词《核舟记》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奇丽的景色《与朱元思书》

4、八分有奇零数名词《核舟记》

穷: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的形容词《鱼我所欲也》

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冬,隆冬《陈太丘与友期》

3、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动词《桃花源记》

名:

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举大名,起义《陈涉世家》

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名,名声。

名词《隆中对》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名贵的形容词《马说》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有名的形容词《送东阳马生序》

5、并自为其名名字名词《伤仲永》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的形容词《陋室铭》

类:

1、不可谓知类类推动词《公输》

2、为与此同类种类名词《公输》

3、佛印绝类弥勒像介词《核舟记》

绝:

1、虽杀臣,不能绝也。

杀尽动词《公输》

2、往来而不绝者断动词《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沿溯阻绝断动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形容词《桃花源记》

4、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动词《湖心亭看雪》群响毕绝消失动词《口技》

5、以为妙绝极副词

6、《口技》猿则百叫无绝停止动词

7、《三峡》绝山献多声怪柏极形容词

止: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动词《愚公移山》

2、停止动词羽、飞乃止《隆中对》絮絮不止《公输》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

3、止有剩骨通“只”只有副词《狼》

临:

1、执策而临之面对动词《马说》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动词《醉翁亭记》

3、临溪而渔到介词《醉翁亭记》

良:

1、此皆良实善良形容词《出师表》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肥沃的、良好的形容词《桃花源记》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很副词《三峡》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善良形容词《出师表》

5、家富良马好形容词《塞翁失马》

去1、委而去之。

离开。

动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介词《两小儿辩日》

3、一狼径去走开动词《狼》

求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需求,要求。

名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不求闻达于诸侯。

希求。

动词。

《出师表》

3、安求其能千里也?

要求。

动词。

《马说》

4、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动词《岳阳楼记》

5、忽啼求之。

要。

动词。

《伤仲永》

遗1、死人留下来的。

形容词。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愚公移山》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动词《出师表》

3、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出师表》

善1、王曰:

“善。

”好。

表同意。

答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友好,亲善。

形容词。

《隆中对》

3、擅长,善于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4、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形容词。

《论语》

或1、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有的人,名词)《惠子相梁》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名词)《岳阳楼记》

3、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连词)《岳阳楼记》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者,副词)《童趣》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代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仔细,形容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见1、见公输盘。

(拜见,动词)

2、《公输》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动词)《公输》

3、于是见公输盘(诏见动词)《公输》公将战,曹刿请见(接见,动词)《曹刿论战》

4、此人可就见。

(会见,动词)《隆中对》

5、凡三往,乃见。

(见到,动词)《隆中对》下见小潭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显露,动词)《与朱元思书》

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了解,动词)

8、《孙权劝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动词)

居1、面山而居(居住,动词)《愚公移山》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动词)《岳阳楼记》

3、不可久居。

(停留,动词)《小石潭记》

4、居右者椎麂仰面。

(在,介词)《核舟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在,动词)《核舟记》

5、居然城郭矣。

(竟,副词)《山市》

属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连续)《三峡》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3、召令徒属曰。

(所属的)《陈涉世家》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桃花源记》

举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荐、选拔,动词)《出师表》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动词)《陈涉世家》

4、举杯邀明月。

(举起、端起,动词)《花间独酌》

疾1、王曰:

“必为有窃疾亦。

”(疾病,动词)《公输》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快,形容词)《三峡》

即1、余幼时即嗜学。

(就)《送东阳马生序》即公大兄无奕女。

(就)《咏雪》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立即)《伤仲永》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就)《孙权劝学》

简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动词)《出师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同“拣”挑选,动词)《核舟记》

间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中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曹刿论战》

3、时时而间进。

(偶尔)《邹忌讽齐王纳谏》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私自,偷着)《陈涉世家》

5、奉命于危难之间。

(期间)《出师表》

6、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7、山间之朝暮也:

(…的地方)《醉翁亭记》

8、遂与外人间隔。

(隔开)《桃花源记》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口技》

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项燕为楚将。

(将领)《陈涉世家》

3、将尉醉。

(押送)《陈涉世家》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陈涉世家》

5、将军岂有意乎。

(大将)《隆中对》

6、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率领)《隆中对》

7、柳条将舒未舒。

(将要)《满井游记》

8、必将有盗。

(将要)《智子疑邻》

尽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都,副词)《童趣》

2、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光)《狼》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尽头)《桃花源记》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光)《马说》

5、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马说》

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观潮》

7、公输盘之攻械尽。

(完)《公输》

8、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尽力)《出师表》

引1、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拉开,《塞翁失马》

2、友人惭,下车引之,动词,拉,《陈太丘与友期》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动词,称引,引用,《出师表》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延长,《三峡》

阴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水的南面,《愚公移山》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寒,《岳阳楼记》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名词,阴天、没有阳光,《岳阳楼记》

4、佳木秀而繁阴,名词,阴影、树影,《醉翁亭记》

兴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起来,《核舟记》

2、大楚兴,陈胜王,动词,兴起,《陈涉世家》

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动词,兴办,《岳阳楼记》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动词,兴盛,《出师表》

5、兴正浓,名词,兴趣、兴致,《童趣》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动词,起来,《归园田居》

许1、安陵君其许寡人,动词,应许、同意,《唐雎不辱使命》

2、杂然相许,动词,赞同,赞许,《愚公移山》

3、高可二黍许,副词,上下,表示约数,《核舟记》

4、问渠那得清如许,名词,这样,《观书有感》

5、许许声,抢夺声,拟声词,泼水声,《口技》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五柳先生传》

7、时人莫之许也,动词,承认,同意,《隆中对》

8、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约数,相当于“来”,《小石谭记》

9、遂许先帝以驱驰,动词,答应,《出师表》

寻1、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桃花源记》

2、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桃花源记》

3、飞来山上千寻塔,名词,古代长度单位,

一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岳阳楼记》

2、一食或尽粟一石,数词,一,《马说》

3、一鼓作气,副词,第一次,《曹刿论战》

4、吏呼一何怒,副词,与“何”连用,多么,《石壕吏》

宜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动词,应该,《爱莲说》宜多应者,动词,应该,《陈涉世家》功宜为王,动词,应该,《陈涉世家》诚宜开张圣听,动词,应该,《出师表》

2、陛下亦宜自谋,动词,应当,《出师表》

已1、骨已尽矣,副词,已经,《狼》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动词,停止、放弃,《鱼我所欲也》

3、自董卓已来,群雄并起,连词,同“以”

意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意图,《狼》

2、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狼》

3、醉翁之意不在酒,名词,情趣,《醉翁亭记》

4、诗以养父母、手足为意,名词,内容,《伤仲永》

5、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名词,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动词,意思,《马说》

7、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名词,主意,《唐雎不辱使命》

益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副词,更,《爱莲说》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名词,好处、收益,《孙权劝学》

3、增益其所不能,动词,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易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动词,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动词,交换,《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类整理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

宋何罪之有?

(《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

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或推测语气,相当于“难道”、“恐怕”“怎么”。

例: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

专其利三世也。

(《捕蛇者说》)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

例: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三)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

把,拿。

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

用,拿。

例:

以刀劈狼首。

(《狼》)

③译为:

凭,靠。

例:

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④译为:

根据,按。

例: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⑤译为:

因为。

例: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

以啮人(《捕蛇者说》)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3.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

以为,认为。

例: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

此处作实词)

(四)于

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

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五)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然后”,有时可不译。

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

如果,假如。

例:

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6.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

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7.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例:

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

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口技》)/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可译为“个”、“样”、“项”。

例: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