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08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docx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设计)

 

题目虚拟现实技术

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1443206000215

班级14测绘工程

姓名黄兴旺

 

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

概括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原理,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状况,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

关键字虚拟现实技术,VR,研究现状,相关应用,信息安全

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1.1虚拟现实的概念

1989年,美国VPA(VirtualProgrammingLanguage)公司的创作者之一Lanier首先提出“VirtualReality”这个称谓,引发了科学界对这一术语的关注和研究。

1.1.1关于Virtual的释义

首先从VR这个词上进行分析,VirtualReality(VR)中的Virtual是形容词,Reality是名词,Virtual是修饰Reality的。

虽然不存在,但效果感觉存在;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就某些效果而言,也可以感觉是这样的。

1.1.2关于Reality的释义

VirtualReality中Reality为名词,Reality它更为复杂。

很多书籍表明,Reality具有实质的状态或者性质,是真实的实际存在着,而不是仅具有表象的事物(或衍生物)。

Reality表达的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1.1.3我国对VirtualReality的翻译

我过学者和翻译家对VirtualReality有很多种不同的认识,译名也有多种多样。

有翻译为“虚真实”、“临境”、“灵境”、“电象”的,也有译为“虚拟真实”、“虚拟镜像”和“虚拟现实”的。

随着对VirtualReality的认识不断加深入,以及VirtualReality研究的拓展和研究事业的转换,国内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VirtualReality给予了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世界的现象是现实,但不一定实在。

“实在”在不同的条件和场合下将展开不同的现实,大至虚拟世界,虚拟城市,虚拟企业,虚拟图书馆等;小到虚拟分子,虚拟细胞等等。

1.2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

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

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

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1.2.1狭义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1990年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的SIGGRAPH国际会议上,明确了VR的上要技术构成,即三维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多功能传感式交互式接口技术及高分辨率的告诉显示技术。

VR技术系统主要包括,

(1)输入输出设备,如头盔式显示器、立体耳机、头部跟踪系统以及数字手套;

(2)虚拟环境及其软件,用以描述具体的虚拟环境等动态特性、结构以及交互式规则;(3)计算机系统以及图形、声音合成设备等外部设备三个主要部分。

1.2.2广义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所谓广义VR技术的定义,认为VR技术是对虚拟想象或真实的、多感官的三维虚拟世界模拟。

换而言之,是计算机技术所创建的三维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虚拟想象的三维环境(三维可视化的),也可以是对真实世界的三维模拟,是一个既是物理又是心里的空间,它的本质应该是“人类想象力付诸实施的想象空间”,是对人所处的自然真实环境的空间特性以及时间特性的一种扩展。

VR不仅仅是一种人机接口,更主要的是对虚拟世界内部的模拟。

人机交互接口采用VR的方式,对某个特定环境真实再现后,用户通过自然的方式接受或响应模拟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与虚拟世界中的任何物体进行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交流,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2.3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其他定义

有一些书上表明,VR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换。

也有一些我国学者指出,VR技术使体验者通过传感器进入虚拟世界,让体验者发生感触,沉浸其中。

这个虚拟世界可以说是纯粹虚构空间,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再现。

1.3虚拟现实的特征和类型

1.3.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沉浸性使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觉,使其相信在虚拟环境中人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它可以自始至终的发挥作用,就像真正的客观世界一样。

(2)交互性是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与虚拟环境中的任务、事物发生交互关系,其中学生是交互的主体,虚拟对象是交互的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全方位的。

(3)构想性是虚拟现实是要能启发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要能使沉浸于此环境中的学生获取新的指示,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而且要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思。

(4)动作性是指学生能以客观世界的实际动作或以人类实际的方式来操作虚拟系统,让学生感觉到他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环境。

(5)自主性是虚拟世界中物体可按各自的模型和规则自主运动。

1.3.2虚拟现实技术的类型

虚拟现实技术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桌面虚拟现实

桌面虚拟现实利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一个窗口。

通过各种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充分交互,这些外部设备包括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

它要求参与者使用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360度范围内的虚拟境界,并操纵其中的物体,但这时参与者缺少完全的沉浸,因为它仍然会受到周围现实环境的干扰。

桌面虚拟现实最大特点是缺乏真实的现实体验,但是成本也相对较低,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常见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

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QuickTimeVR、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桌面三维虚拟现实、MUD等。

2、沉浸的虚拟现实

高级虚拟现实系统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境界之中的感觉。

它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它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起来,并提供一个新的、虚拟的感觉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

常见的沉浸式系统有:

基于头盔式显示器的系统、投影式虚拟现实系统、远程存在系统。

3、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不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仿真现实世界,而且要利用它来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或不方便的感受。

典型的实例是战机飞行员的平视显示器,它可以将仪表读数和武器瞄准数据投射到安装在飞行员面前的穿透式屏幕上,它可以使飞行员不必低头读座舱中仪表的数据,从而可集中精力盯着敌人的飞机或导航偏差。

4、分布式虚拟现实

如果多个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同时参加一个虚拟空间,共同体验虚拟经历,那虚拟现实则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是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在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中,多个用户可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目前最典型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SIMNET,SIMNET由坦克仿真器通过网络连接而成,用于部队的联合训练。

通过SIMNET,位于德国的仿真器可以和位于美国的仿真器一样运行在同一个虚拟世界,参与同一场作战演习。

2.虚拟现实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与问题

2.1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它包括实现环境三维数据获取方法、非接触式视觉建模技术等等。

2、实时、现实三维动画技术,即实时三维动画生成技术。

3、立体现实和传感技术,它包括头盔式三维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力觉和触觉传感器技术的研究。

4、快速、高精度的三维跟踪技术

5、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数据转换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等等。

2.2虚拟现实技术的几个瓶颈问题

(1)虚拟环境表示的准确性。

为使虚拟环境与客观世界相一致,需要对其中种类繁多、构形复杂的信息做出准确、完备的描述。

同时,需要研究高效的建模方法,重建其演化规律以及虚拟对象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

(2)虚拟环境感知信息合成的真实性。

抽象的信息模型并不能直接为人类所直接感知,这就需要研究虚拟环境的视觉、听觉、力觉和触觉等感知信息的合成方法,重点解决合成信息的高保真性和实时性问题,以提高沉浸感。

(3)人与虚拟环境交互的自然性。

合成的感知信息实时地通过界面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对虚拟环境中事件和态势做出分析和判断,并以自然方式实现与虚拟环境的交互。

这就需要研究基于非精确信息的多通道人机交互模式和个性化的自然交互技术等,以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4)实时显示问题。

尽管理论上讲能够建立起高度逼真的,实时漫游的VR,但至少现在来讲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这种技术需要强有力的硬件条件的支撑,例如速度极快的图形工作站和三维图形加速卡,但目前即使是最快的图形工作站也不能产生十分逼真,同时又是实时交互的VR。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引入了用户交互,需要动态生成新的图形时,就不能达到实时要求,从而不得不降低图形的逼真度以减少处理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景物复杂度问题。

(5)图形生成。

图形生成是虚拟现实的重要瓶颈,虚拟现实最重要的特性是人可以在随意变化的交互控制下感受到场景的动态特性,换句话说,虚拟现实系统要求随着人的活动(位置、方向的变化)即时生成相应的图形画面。

(6)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

在VR中,计算机是从人的各种动作,语言等变化中获得信息,要正确理解这些信息,需要借助于AI技术来解决,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这些智能接口领域的研究课题是VR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VR技术的难点。

本质上,上述6个问题的解决使得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虚拟环境,从而达到探索、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

概括地说,围绕着虚拟现实展开的研究都是围绕着这6个基本问题的。

3.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外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3.1.1美国

美国是VR技术的发源地。

美国VR研究技术的水平基本上就代表国际VR发展的水平。

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

美国宇航局的Ames实验室:

将数据手套工程化,使其成为可用性较高的产品。

在约翰逊空间中心完成空间站操纵的实时仿真。

大量运用了面向座舱的飞行模拟技术。

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仿真。

现在正致力于一个叫“虚拟行星探索”(VPE)的试验计划。

现在NASA己经建立了航空、卫星维护VR训练系统,空间站VR训练系统,并且已经建立了可供全国使用的VR教育系统。

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的计算机系是进行VR研究最早最著名的大学。

他们主要研究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建筑仿真等。

LomaLinda大学医学中心的DavidWarn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将计算机图形及VR的设备用于探讨与神经疾病相关的问题,首创了VR儿科治疗法。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图形学及动画的先锋,这些技术都是VR技术的基础,1985年MIT成立了媒体实验室,进行虚拟环境的正规研究。

SRI研究中心建立了“视觉感知计划”,研究现有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991年后,SRI进行了利用VR技术对军用飞机或车辆驾驶的训练研究,试图通过仿真来减少飞行事故。

华盛顿大学华盛顿技术中心的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HITLab)将VR研究引入了教育、设计、娱乐和制造领域。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研制出在车辆设计中支持远程协作的分布式VR系统。

乔治梅森大学研制出一套在动态虚拟环境中的流体实时仿真系统。

从90年代初起,美国率先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军事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虚拟战场环境。

二是进行单兵模拟训练。

三是实施诸军兵种联合演习。

四是进行指挥员训练。

3.1.2欧洲

在欧洲,英国在VR开发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分布并行处理、辅助设备(包括触觉反馈)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在欧洲来说是领先的。

英国Bristol公司发现,VR应用的交点应集中在整体综合技术上,他们在软件和硬件的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ARRL公司关于远地呈现的研究实验,主要包括VR重构问题。

他们的产品还包括建筑和科学可视化计算。

欧洲其它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如:

荷兰、德国、瑞典等也积极进行了VR的研究与应用。

瑞典的DIVE分布式虚拟交互环境,是一个基于Unix的,不同节点上的多个进程可以在同一世界中工作的异质分布式系统。

荷兰海牙TNO研究所的物理电子实验室(TNO-PEL)开发的训练和模拟系统,通过改进人机界面来改善现有模拟系统,以使用户完全介入模拟环境。

德国在VR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一是用于产品设计、降低成本,避免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二是产品演示,吸引客户争取定单;三是用于培训,在新生产设备投入使用前用虚拟工厂来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

2008年10月27-29日在法国举行的ACMSymposiumonVirtualRealitySoftwareandTechnology大会,整体上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入发展。

3.1.3亚洲

在亚洲,日本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同时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积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当前实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日本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主要致力于建立大规模VR知识库的研究。

另外在虚拟现实的游戏方面的研究也做了很多工作。

东京技术学院精密和智能实验室研究了一个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人性化界面。

NEC公司开发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它能让操作者都使用“代用手”去处理三维CAD中的形体模型,该系统通过数据手套把对模型的处理与操作者手的运动联系起来。

京都的先进电子通信研究所(ATR)正在开发一套系统,它能用图像处理来识别手势和面部表情,并把它们作为系统输入。

日本国际工业和商业部产品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一种采用X、Y记录器的受力反馈装置。

东京大学的高级科学研究中心将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远程控制方面,最近的研究项目是主从系统。

该系统可以使用户控制远程摄像系统和一个模拟人手的随动机械人手臂。

东京大学原岛研究室开展了3项研究:

人类面都表情特征的提取、三维结构的判定和三维形状的表示、动态图像的提取。

东京大学广濑研究室重点研究虚拟现实的可视化问题。

为了克服当前显示和交互作用技术的局限性,他们正在开发一种虚拟全息系统。

筑波大学研究一些力反馈显示方法,开发了九自由度的触觉输入器,虚拟行走原型系统。

富士通实验室有限公司正在研究虚拟生物与VR环境的相互作用。

他们还在研究虚拟现实中的手势识别,已经开发了一套神经网络姿势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识别姿势,也可以识别表示词的信号语言。

3.2国内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VR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开展VR技术的研究。

九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都把VR列入了研究项目。

在紧跟国际新技术的同时,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已积极投入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国内最早开展此项技术试验的是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的成立,对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其他院系和研究所在虚拟现实、虚拟仿真与虚拟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优势将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科技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成功开发出了纯交互式汽车模拟驾驶培训系统。

由于开发出的三维图形非常逼真,虚拟环境与真实的驾驶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0余人通过这个系统的学习取得驾驶执照,路考通过率达到98%。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虚拟空间会议系统1999年12月在长沙通过专家鉴定。

虚拟空间会议系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被提出,是国际上公认的前沿性高难度课题,具有"终极会议系统"之称。

国防科技大学于1995年开始进行前期研究,1997年正式立项,研究人员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大胆创新,终于解决了对象提取、三维虚拟对象、会场合成、场景感知、视音频压缩与传输及高分辨率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虚拟现实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虚拟会议空间通过多个大屏幕投影机无缝组成虚拟会场显示环境,采用视频合成技术构造一个超高分辨率、宽视角、一体化的虚拟会议空间,实现了与会者之间相互关注及对会场虚拟场景的感知等普通多媒体会议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

在虚拟会议空间系统中,所有与会者仿佛在同一个会议室开会,每个与会者所处的空间位置、行为动作及面部表情都能相互感知,并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

发言人也可通过对每个与会者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调整讲话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也是国内最早进行VR研究、最有权威的单位之一,他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研究,并着重研究了虚拟环境中物体物理特性的表示与处理;在虚拟现实中的视觉接口方面开发出部分硬件,并提出有关算法及实现方法;实现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网络设计,建立了网上虚拟现实研究论坛,可以提供实时三维动态数据库,提供虚拟现实演示环境,提供用于飞行员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供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并将要实现与有关单位的远程连接。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采用了层面迭加绘制技术和预消隐技术,实现了立体视觉,同时还提供了方便的交互工具,使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画面的真实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另外,他们还研制出了在虚拟环境中一种新的快速漫游算法和一种递进网格的快速生成算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成功地虚拟出了人的高级行为中特定人脸图像的合成,表情的合成和唇动的合成等技术问题,并正在研究人说话时头势和手势动作,话音和语调的同步等。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对虚拟现实和临场感的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球面屏幕显示和图像随动、克服立体图闪烁的措施和深度感实验等方面都具有不少独特的方法。

他们还针对室内环境水平特征丰富的特点,提出借助图像变换,使立体视觉图像中对应水平特征呈现形状一致性,以利于实现特征匹配,并获取物体三堆结构的新颖算法。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对虚拟现实中的关键技术——立体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

他们在借鉴人类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JPEG标准压缩编码新方案,并获得了较高的压缩比、信噪比以及解压速度,并且己经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案的优越性。

中国科技开发院威海分院主要研究虚拟现实中视觉接口技术,完成了虚拟现实中的体视图像对算法回显及软件接口。

他们在硬件的开发上己经完成了LCD红外立体眼镜,并且已经实现商品化。

北方工业大学CAD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计算机动画研究的单位之一,中国第一部完全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制作的科教片《相似》就出自该中心。

关于虚拟现实的研究已经完成了2个“863”项目,完成了体视动画的自动生成部分算法与合成软件处理,完成了VR图像处理与演示系统的多媒体平台及相关的音频资料库,制作了一些相关的体视动画光盘。

另外,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北工业大学CAD/CAM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研究所,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计算机系、安徽大学电子工程与住处科学系等单位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和尝试。

4.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4.1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军事、教育训练、设计规划、产品建模、心理学治疗及艺术与娱乐等多方面。

4.1.1军事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军事和航天领域的先锋技术虚拟技术最初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与军事部门为了模拟训练而开发的。

现在广泛用于各兵种部队的战术研究、演习、模拟训练和培训等,战斗实验室已成为数控战士的战场。

“司令部军事演习”也已成为一种军事演习的重要形式,这类演习可用于为未来战争组织装备、主导原则和综合训练等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还建立了一座虚拟实验室,它所拥有的飞机模型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逼真程度来看都处于世界之最,主要用于研究现在的或拟议中的飞机飞行控制、制导、座舱显示、自动化和操纵的品质,它能够获得有关飞机性能的实时数据和视图,并且航空研究人员和设计师坐在家里就可以“进入”该实验室进行操作,其灵敏度远远高于现在的任何其他此类研究手段。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训练、武装装备的研究和生产以及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

目前的军事模拟训练大多是虚拟现实系统。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士兵原本对周边环境非常陌生,是虚拟  现实技术把他们带到那漫无边际的风尘黄沙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大漠的荒凉。

英国国防部向外界公开了全世界最大和最精确地模拟作战训练系统“合成兵战术训练师”,由170辆全面联网的高技术战车模拟器组成,全面革新了装甲战斗集群的战术仿真训练。

NASA虚拟工作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与军事部门为了模拟训练而开发的。

美国陆军的自动虚拟实验室CAVE是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

至2000年,美国陆军已拥有一个包括综合作战系统环境所用作战单元CCTT的模拟仿真器。

目前美国正在开发空军的任务支援系统(AFMSS)和海军的特种作战部队计划和演习系统(SOFPARS)。

我国赵沁平教授从1996年开始研究“分布式虚拟环境”,在863计划的资助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为系统集成单位,中科院软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为关键技术单位,包括合成环境、虚拟士兵、武器等研究,目前已达到美国同类产品的水平。

4.1.2医学领域

2003年年初,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宣布完成了国内首例女虚拟人的数据采集,获得了8556个切片,切片间距为0.2 mm,而美国人公布的切片间距为男性1 mm、 女性0.33 mm。

切片精度对于获取数据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切片建模是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基础,但又不是全部。

国家863计划“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课题组组长李华博士解释说“目前我们所完成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人,准确的提法是可视人,而且现阶段还是在探索数字化虚拟人的关键技术,还不可能完成虚拟人”。

从1989年美国国立医院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到1996年美国橡树林国家实验室牵头酝酿的虚拟人创新计划,1999年美国橡树林国家实验室向国会提出的虚拟人计划,再到我国的数字化虚拟人计划,其真正的目的是设想构建能对外界有反应的“物理人”,即会像真人一样对外界有反应;骨头会断、血管会出血。

比如说,在作汽车碰撞试验时,“虚拟人”可以提供人体意外创伤的数据,帮助改进汽车的安全防护体系等。

虚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临床诊断和手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对于第一次走上手术台的医生来说,难免会感到紧张和恐慌,而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在显示器上一遍又一遍地作模拟手术,移动人体器官等,以寻找最佳手术方案。

医生们凭借虚拟技术所产生的图像可以“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