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07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真题备选题库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B.Q3、Q4、Q2、Q1

C.Q3、Q1、Q2、Q4D.Q2、Q3、Q1、Q4

解析:

选C 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故C项正确。

(2014.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2.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

C.首尔D.北京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

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选B 根据图中等压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断出38°N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为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甲地向38°N方向运动,再结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可判断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B.温度

C.光照D.地形

5.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B.林地

C.城区D.乡村

解析:

4.B5.C第4题,该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其东西部均为平原地形;冬季降雪量东西部地区相差不大;纬度相同,光照条件也相差不大;图示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低于东部地区,故积雪量大、积雪深度大。

第5题,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该地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最可能是城区。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下题。

6.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及空气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雾霾天气一般在静风或无风、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①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种情况下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雾霾最容易扩散。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7.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

选B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2013.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下图,完成8~10题。

8.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9.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B.14日19时

C.15日4时D.15日11时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km处。

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

10.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气压形势,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

(2013天津高考)读下图,回答下题。

1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2011全国高考)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2~14。

1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解析:

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稳定。

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离高空2500m高空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

答案:

D

13.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图中信息显示,8时甲地附近地面和高空温差最大,故冷气团到达甲地附近上空。

正午时,甲地上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下降;从8时开始,一直到午后,由于乙地气流不断对流上升,在高空形成厚厚的对流雨云,加上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正午前后到达乙地上空,乙地上冷下热,使对流更加旺盛,加上水汽充足,乙地可能会形成对流雨,因此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B正确;乙地为低压,甲、丙两地为高压,因此丙地刮起东南风,甲地出现西北风,答案C、D都不正确。

答案:

B

14.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从图中可知,该区域海拔在500米左右,地表起伏较大且有湖泊分布,因此可能为东南丘陵,D正确。

答案:

D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5~17题。

15.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

本题考查了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等值线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①点右侧的气压值高于左侧,故①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左侧,再根据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因此①处的空气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①处吹西北风。

答案:

C

16.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昼夜长短以及日期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②地的纬度比①地高,因此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①地小、昼长年变化比①地大;②地位于日界线之西,因此比①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答案:

D

17.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B.2月

C.7月D.8月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及晨昏线的位置判断季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此时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压明显高于海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以判断,此时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高,为北半球的冬季,可能为1月或2月。

再根据该日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南回归线较近,故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接近冬至日的1月。

答案:

A

(2010全国卷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B.12℃

C.16℃D.18℃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地理计算的能力。

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

答案:

C

19.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

答案:

B

20.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

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

答案:

B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21~22题。

2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从垂直方向看,气温应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0m,温度降低6℃,从图中可以看出5时、20时气温为越向下越低,出现了逆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气温上高下低,空气层较稳定,而12时、15时,气温上低下高,空气对流旺盛;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从图中可知,垂直方向的温差应是下大上小,故本题选A。

答案:

A

22.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当地5时日出,则日落时间应为19时;此地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此日昼长于夜,故B正确;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该地正午日影最长应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那天(冬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时太阳总在正南方向。

答案:

B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解析:

1.B2.D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①点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②点位于15°N附近,7月吹东风,风速为5m/s,1月吹西风,风速约为10m/s;③点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是无风带,风速为0;④点位于45°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

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②。

第2题,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

(2014.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2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1、图2,完成下题。

3.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0a)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解析:

选.A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

故A项正确。

(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下题。

4.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

解析:

选A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位于低纬度,降水多是受低压带的控制,故选A。

西风带在中纬度;信风带控制干燥。

(2014.海南高考)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5~6题。

5.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

6.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

5.B 6.B 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

第6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完成7~8题。

7.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地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南移影响,降水以冬雨为主,故选A。

答案:

A

8.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地势

C.洋流D.人类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

而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故选B。

答案:

B

(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9~10题。

9.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大气环流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解题时要注意冰岛位于极圈附近,该地附近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时,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必然受到西风的影响。

答案:

B

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本题考查了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的理解能力。

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

答案:

A

11.(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月:

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

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

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第三讲 天气系统的判读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1.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解析:

选C 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气团为冷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题。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M地附近为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等天气现象,据此判断C正确。

(2014.海南高考)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3~4题。

3.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准静止锋B.冷锋

C.反气旋D.暖锋

4.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D.暖锋

解析:

3.A4.B第3题,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应该形成准静止锋。

第4题, 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选B。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下题。

5.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  )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解析:

选D 12月份,西昌正值冬季,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处于高压控制下。

(2013北京高考)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6~7题。

(双选)

图1

6.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解析:

选AC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丙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多在锋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7.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图2

A.①-甲B.①-丙

C.②-乙D.②-丁

解析:

选AD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①为全年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位于欧洲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013北京高考)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8~9题。

8.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