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87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文档格式.docx

四象限法

在事务总量进一步增加以后,你会发现要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到时间表上越来越困难,这时就需要思考应该优先做什么,以及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应该舍弃哪些事务。

四象限法就是一种有效应对大量事务的思考方法。

四象限法将我们要做的工作按照它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划分成4种类型,用二维坐标系来定位,正好位于4个不同的象限(见图2)

重要性

图2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

第一象限是重要紧急型任务,这类任务包括紧急会议、临近的考试等。

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急型任务,如学生要准备3个月以后的期末考试,读大一时为大四的考研或者出国做准备等。

第三象限是不重要也不紧急型任务,这类任务包括逛街消磨时间,或者漫无目的地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

第四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型任务,如别人的骚扰电话、不速之客的拜访等。

当然,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被归入不同的类型。

同样是不速之客的拜访,对一位深耕的作家来说是紧急不重要型,但对一直苦苦等待机会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当4类任务同时发生时,它们在你心中的优先级顺序是什么?

很多人会回答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因为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的任务看上去都是要马上着手做的,第三象限的任务显然是可有可无的。

那么如果问题换成:

你的时间如何在这4类任务上进行分配?

不同于上一个问题是面对众多事务的应对策略,这个问题是日常任务的处理策略。

那么我们需要看一看偏重不同的任务会有哪些结果?

如图3所示,当我们把大量时间用于处理重要紧急的事情时,会感受到压力巨大,常常筋疲力尽,忙于处理各种危机,总是在收拾各种残局;

但是,当我们把精力多花在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的时候,那会成为一个有远见、注重平衡、守纪律且自制的人,这样的人很少会有危机。

那么有人就会问,我每天要处理的重要紧急的事情那么多,哪有时间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呢?

要知道,所有的重要紧急的事情都是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转变过去的,如果你能逐渐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那么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

图3偏重不同类型任务的结果

那么我们对待这4类任务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重要紧急型任务,我们要努力控制,避免其扩大化;

对于重要不紧急型任务,我们要多投资,因为只要我们多做一点,将来就会有回报;

对于紧急不重要型任务要尽量减少,而对于不重要不紧急型任务应该尽量避免。

重要不紧急型任务好比石块,重要紧急型任务好比碎石,不重要紧急型任务好比细沙,不重要不紧急型任务好比作水。

假如我们把有限的时间比作一个大水缸,那么把水缸装满的智慧方法就是先装石块,然后装碎石,再装细沙,最后灌满水。

(成君忆,2003)

思维导图无疑是帮助我们完成四象限分析的有效工具。

图4是一个本科同学对手头任务进行的四象限分析。

图4思维导图于四象限分析示例

二八原理法

当有些人的重要紧急和重要不紧急事情太多,用四象限法仍然力不从心时,这时候有了二八原理法,也叫作帕累托时间管理原则。

二八原理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如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富;

又如,你拥有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但是你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用到它不到20%的功能。

那么对于我们的时间管理来说,我们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占用80%时间的琐碎的多数事情,但这些琐碎事情只带来了20%的成效;

另一类是占用20%时间的重要的少数事情,但这少数重要事情却带来了80%的成效(见图5)。

图5二八原理在时间管理上的应用

'

所以,时间管理的目标是从自己的工作时间表里找出那最有价值的20%的时间,并努力将它扩大到40%、50%甚至更大的份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你的时间,总之,要尽量压缩低价值时间。

虽然二八原理是一个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但是过度使用也会带来问题。

比如会被认为过于功利,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思维导图就能够快速地帮助人们分清主次,安排日常事物,并找出易于浪费的“隐性时间”。

例如,思维导图用于计划法,如一周工作计划,我们可以用它很清晰地明确一周的工作任务;

思维导图用于四象限法,可以帮助我们把众多任务进行归类,便于我们直观了解到哪些任务需要投入精力,哪些任务可以舍弃;

思维导图用于二八原理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事情的投入和收益关系,从而提高效率。

图6是一个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二八分析的示例。

图6思维导图用于二八分析示例

个人时间管理步骤

以上4种时间管理方法没有淮比谁更优越的问题,更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综合采用多种时间管理方法。

在此,我给出一个个人时间管理步骤(见下表)。

步骤

任务

说明

第一步

明确目标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初都要明确目标

第二步

任务列举并归类

列举出实现目标需要完成的事情,需要用思维导图来对任务进行归类,减轻认知负荷和压力,同时在归类过程中可以帮助避免遗漏我们没有想到的重要任务

第三步

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

如果不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那么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比如你的任务是写一篇一万字的论文,那么你很有可能会一直拖延下去,但是当你把任务分解为读文献、写框架、每天写1000字等一系列小任务时,就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所谓“创意工作机械化”就是如此,比如在我写本书的时候,每天都要求自己写1000字,只要坚持写10天就有一万字了,然后再花几天时间重新审视、整理这一万字,慢慢打磨。

这一步的工作也是需要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来完成

第四步

优先级排列

运用四象限法和二八原理法,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完成

第五步

小任务落实到时间表

运用计划法将小任务落实到一周当中的每一天,也就是一周用一张思维导图,甚至可以一天画一张思维导图,更加详细地指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第六步

执行和检查

对照着思维导图,标注出已完成的事和待完成的事情

建议读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做出您的时间管理,可以是下一周的、下个月的、下一年的、下一个五年的以及人生规划等。

时间管理的“火车晚点效应”

我上大学时一直坐绿皮火车来北京,那时火车晚点的概率非常高,从合肥到北京原定17个小时的火车常常晚点到24个小时。

我惊讶地发现火车晚点的趋势其实是不断增大的,从一开始晚点1个小时、2个小时的广播通知不断增加到最后晚点7个小时。

我就在思考,为什么火车晚点的趋势是不断增大的呢?

后来想明白了,因为晚点的火车必须为正点的火车让路。

我们完成工作任务也是一样的道理,总觉得明天再完成也不迟。

但到了明天有明 天的工作,今天耽误的工作就会一直耽误下去。

这些被耽搁的工作就成了停在铁轨上永远到不了站的火车。

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火车少晚点,同时让那些已经晚点的火车尽可能早到站。

通过梳理任务,找出时间空当,让拖延着的事情尽快完成。

时间管理是计划将来,还可以用思维导图记曰记来总结过去。

将两者结合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步骤。

坦诚相见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人穿越到100年后,发现100年后的世界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机器人承担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分工,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但当他来到学校,他却惊喜地发现,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教材还是原来的教材,教法还是原来的教法。

于是,他做起了老师。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其中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却是发人深省的。

有这样一种说法:

当每一种新技术或新理念被研究出来后,教育领域对其的反应总是缓缓落后于其他领域。

思维导图也不例外,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之后,在企业培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学校教育领域对思维导图依然是知之甚少,真正使用并切实获益的就更少了。

事实上,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本章将介绍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总览

有不少一线教师常常会问起这样一个问题:

思维导图在教学的哪些环节使用会更有效果呢?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呢?

事实上,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几乎所有环节。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用作知识整理工具和教学设计工具;

在课中,思维导图可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引领性框架,或作为知识呈现工具静态或动态展现知识细节,或作为知识建构工具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还可以作为学习诊断工具实时获取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课后,思维导图可以用作集体教研工具或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工具等(见图1)。

图1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典型应用。

当然,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场景远不止这些,这里介绍的方法与案例旨在拋砖引玉,引起老师们更多的创新应用。

思维导图课前应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含3个阶段:

关注知识阶段、关注自我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新手教师在授课时,通常只将注意力放到知识上,他们担心的是知识有没有讲对和讲全,无力关注自身是否紧张以及教态如何之类的细节,至于学生学得如何就更无暇顾及了。

所以,对知识的透彻把握是新教师成长的关键一步。

我的备课经历

记得我初上讲台的那会儿,有一次备课,为图省力,从网上下载了另一位教师的PPT课件,然后开始修改。

但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依然没能找到一条好的授课思路。

从根本上说,这主要是由于我当时没能对要讲授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

由于第二天要上课,在汗水中我放弃了直接修改别人的PPT,而是选择先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从网上查阅资料充实丰富,这样很快就形成了整体框架。

再做PPT的时候,

我也就胸有成竹了!

直接修改别人的PPT和用思维导图整理后再重组PPT是不同的。

由于知识结构都是非线性的,PPT是非线性知识的一个线性化,在原PPT制作者脑中存在着这样的非线性结构,若我们没能还原知识的非线性结构,直接修改别人的线性PPT就存在着理解上的风险。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中立知识结构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高质量备课是上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尤其如此,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教案备课。

大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习惯于将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学生每一个可能的答案都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往往一节40分钟的课所对应的教案内容竟多达数千字。

然而,课堂中有很多生成性的内容是不可预期的。

不论是多么完整丰富的教案,其中一些环节也很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展开。

也就是说,教案中有很多内容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线性记录的备课稿的逻辑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被显性化,一旦课堂有生成性的内容出现,就会脱离教师的预设,让教师难堪,学生困惑。

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既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保证教案的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呢?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教师心中有一张清晰直观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那么即使在课堂上出现非预期的生成性内容,教师也能够迅速在知识网络图中找准它的位置,从而保证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网络中去组织知识,而不至于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和课堂把控的失调。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知识网络的简便易用的工具。

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本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解,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焦虑。

教师不再需要时刻想着下一句话该怎么说、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而是根据备课时绘制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来把握整堂课的知识主线,关注每个大环节的目标达成情况,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建构这几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关注如何让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极大地解放教师,让备课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对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

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清晰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点及其体系结构,在课堂上才能放开手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不被教案所困,才能不把课堂中每句话都按预设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绽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图2是一个《C语言程序设计》中,老师在讲解“整型数据”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的整理。

图2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示例(整形数据)

应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

在对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后,教师就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安排教学流程了。

图3是一位小学老师用思维导图来规划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示例。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用概念图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该老师将课程分为6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括一些子环节,同时分配了各个环节的关系。

有了这张图,教师对于这节谍的环节如何把握、时间如何分配、环节之间如何过渡衔接也就非常清楚了。

如果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基于思维导图进行也是最简便的。

图3思维导图用于教学设计示例

思维导图课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引起学生注意,可以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呈现教学内容,还可用于协作支持工具支持小组协作学习等。

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

先行组织者在3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

首先,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

其次,它们通过将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明确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建构新知识提供一种“脚手架”;

第三,这种稳定、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施良方,1994)。

对先行组织者的有效使用可以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

在一门课程或一节课的开始,教师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整门课或整节课的整体框架呈现给学生,让其对课程有良好的预期,从而更有效地安排注意力。

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呈现工具

应用思维导图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随时对当前内容在整体内容中所处的位置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层次,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他们脑中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还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保持清晰的授课思路,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上生成性的内容,把控知识的重难点和课堂环节过渡。

思维导图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工具,将知识搬上知识树,让知识在孩子的大脑中牢牢生根。

例如这个案例,这是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一节讲授与“infact”这个短语相关或类似的短语时,绘制的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见图4)。

假设我们是学习者,通过这张图就能清晰地看到我们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我们要从infact这个短语出发,学习其他7个与in搭配的短语以及那7个短语中涉及的一些词汇和延伸短语。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张图,学习者可以了解到这堂课中学习的这些词汇和短语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关系是什么。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教师还可以基于这张图对里面类似的短语做对比,这样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结构关联。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的知识间关联结构越丰富,学生脑中的知识网络图就越稳定,学生也越容易理解、记忆迀移和运用知识。

图4我为导图用于知识呈现工具示例

思维导图作为小组协作工具

协作学习在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正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学习模式。

在协作过程中,需要一套有效机制来记录和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并作为小组讨论交流的中介。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正好充当这一角色。

例如,在一堂小学科学课中,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小组成员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了他们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他们依次考虑了土壤、空气、阳光、水和温度等众多因素,并且对每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这样一来,小组协作的质量就可以充分保证了。

可以看出,在小组协作和讨论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将小组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主题上,大大减少协作交流中的理解障碍,减少组内分歧。

小组成员一起用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能大大丰富讨论的内容。

思维导图让小组讨论“想得出、留得住且不偏主题”。

此外,思维导图记录的结果还可以用来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

其他应用

除了前面所说的几点,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还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作为教学进程引导工具。

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与整理。

(2)作为展示交流工具。

即在学生进行汇报展示的环节,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个人或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工具。

即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回顾旧知识的环劳,通过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清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定位新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将新知识加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

(4)作为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工具。

即在教学中,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比,把多个知识点进行关联,对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或拓展,把类似的知识点进行辨别与对比等,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些生成性的过程呈现出来,挖掘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5)作为反思的工具。

即在学生或者小组进行反思的环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优点、缺点和可改进的点等。

(6)作为评价工具。

即在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评价体系框架,协助评价环节更好地开展。

(7)作为复习总结工具。

利用思维导图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认识已有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融会贯通。

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辅助管理

无论是在什么性质的团队,人都始终处于最中心的位置。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最重要的也最具挑战的就是管理人。

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各个环节无不考验着团队领导的智慧。

思维导图在各个环节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选人环节,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设计详细的面试要点,并记录求职人员的各方面特征;

在用人和管人环节,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不足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团队结构性特征以及个人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团队,在任务分配时也更具有针对性;

在育人环节,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和潜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留人环节,能够根据他们内心最需要的东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见图1)。

图1思维导图辅助团队管理

应用思维导图做团队工作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于工作计划需要落实到个人身上,所以工作计划需要分解为针对每个人的个人计划。

可见团队工作计划和个人计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工作计划与个人计划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是目标不同,个人计划的目标是让个人更好地支配时间,在获得最大产出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自由度;

而工作计划的目标则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

二是约束条件不同,个人时间管理是围绕个人目标选择任务,受约束的主要是个人的时间;

而工作计划则是围绕工作目标调集多方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受约束的是各方资源。

可见工作计划比个人计划的复杂度更高,更需要思维导图的支持。

用思维导图做团队工作计划的同时,不仅要清晰地给出目标、任务和时间,还需要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完成标准。

图2给出的是一个创业团队的团队工作计划示例。

应用思维导图整理工作流程

有些工作牵涉很多部门,实施过程复杂。

为了让参与者了解全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工作流程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图3是某高校“长江学者”计划的实施方案的流程。

图2思维导图做团队工作计划示例

图3应用思维导图整理工作流程示例

应用思维导图提高会议效率

中国人的会多是出了名的,有很多领导自嘲是“会虫”,一天十几个会再正常不过。

我最害怕的就是开会,因为有太多的会议是非常低效而又没有意义的。

比较常见的会议类型有:

领导一言堂型、唠家常偏离主题型、激烈争论达不成共识型、达成共识无法执行型等。

我们不能完全摆脱会议,却可以让会议开得更高效、更有价值一些。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从筹备会议到正式开会,从讨论、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

其作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应用思维导图策划会议

组织者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议的策划,将会议的主题、参会人员及分工、会议时间地点、会议流程、会议要讨论的具体问题都详细地列出来,这样不仅能帮助组织者清晰地掌控整个会议的进程,防止跑题,还能将其作为会议通知的一部分提前发给参会人,从而让参会人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借助思维导图,会议就朝着有条不紊的方向迈进了。

图4是MindManage软件为会议策划准备的模板,可以供大家参考使用。

图4思维导图会议模板

应用思维导图支持讨论

开会时,用思维导图把大家要讨论的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并动态记录每一个参会者的发言要点,能在很大程度上聚焦会议主题,防止讨论偏离主题,规避重复发言。

应用思维导图做会议记录

做会议记录时遇到的最尴尬的问题就是:

当一个人多次发割寸,难以顾及其前后观点的关联性。

使用思维导图做会议记录,可以按人或按主题来组织笔记内容。

将思维导图版本的会议记录投影到屏幕上,能督促发言者对其自身言论的确认和反思。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其价值可以在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①制订整体项目方案,在项目开始前制订项目的人员安排、时间规划、资金流动、实施步骤、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方面的详细方案;

②制订子项目行动计划,为每一个子项目活动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完成子项目总结报告;

③促进项目组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组织会议,头脑风暴等;

④监控项目进展,对照项目计划核实项目进度,适时调整;

⑤辅助项目文档写作;

⑥辅助项目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项目管理的好处在于:

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都是清晰地、有条理地被可视化出来的,这对项目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项目进程的掌控都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团队超越

——思维导图助力学习型组织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生产的速度大幅度加快,如果说在20世纪终身学习是一种选择,那么在21世纪我们已经没得选,因为它就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个人要学习,组织也需要学习。

21世纪的企业不再仅仅是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