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2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docx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DOC

把握新课改命题方向,科学规范备考

恩施高中黄厚福

一、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审视

1紧扣教材

①字音字形的材料源于教材。

(2012年高考第1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2012年高考第2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来自于《荷塘月色》)

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来自于《沁园春·长沙》)

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来自于《故都的秋》)

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来自于《囚绿记》)

(2013年高考第1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踹(chuài)水 竞(jìnɡ)赛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取自《边城》)

B.跋涉(shè)  陡(dǒu)峭 攀(登dēnɡ)餐霜饮雪(xiě)(取自必修2《学习描写》)

C.善(shàn)良 谦逊(sùn)璞(pú)不事雕琢(zhuó)(取自必修1《写人要凸显个性》)

D.荆棘(jí)  飘泊(bó) 青苔(tāi)红漆(qī)雕花(取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3年高考第2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取自《雨巷》)

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取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取自必修4《学习展开讨论》和《哈姆莱特》)

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取自《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2014年高考第1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yè) 盥(ɡuàn)洗粗犷(guǎng)蓦(mù)然回首

B.书箧(qiè)装帧(zhēn)碑帖(tiè)博闻强识(zhì)

C.敷(fū)粉脂(zhǐ)肪烙(lào)印刀耕火种(zhòng)

D.采撷(jié)竹笋(sǔn)咋(zé)舌拈(niān)轻怕重

这些词语基本上都来源于第三册。

(2014年高考第2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俸禄  切蹉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霖

C.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

俸禄、切磋、发轫、枢纽、并行不悖、原委、花哨、调剂、伸张、猝不及防都来自教材。

正当我们觉得一、二两个小题有迹可循的时候,命题者又从生活中选取了几个词语来作为考查材料。

②文学常识源于教材。

(2012年高考第5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

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

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2013年高考第5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如: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

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

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2014年高考第5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

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

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③文言实词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

(2012年高考第9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

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

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

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

评价

教材中的例句。

上下肃然(敬畏、恭敬)(《张衡传》),与A项吻合;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渡过)(《劝学》),绝云气,负青天(穿过)(《逍遥游》),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核舟记》),与B项吻合。

金就砺则利(靠近)(《劝学》),与C项吻合。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认为、评价)(《齐桓晋文之事》),与D项吻合。

(2013年高考第9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

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

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

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

前往

教材中的例句。

李氏子蟠(《师说》),假舆马者非能水也(《劝学》),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林教头风雪山生神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014年高考第9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

你们

B.脱道中牛死脱:

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事:

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

称赞

教材中的例句。

若入前为寿(《鸿门宴》),脱获回耗,虽死必谢(《柳毅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读本一《无蠹》)。

④诗歌鉴赏能从教材中找到相似的题目。

(2012年高考第1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第二问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2014年高考第14题)

早 发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第二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蜀相》后有这样一题: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2013年高考第1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第二问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课文中第3册第4课《蜀道难》练习二: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想象,奇在何处。

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一:

前人评《秋兴》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二: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之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之深”吗?

(2014年高考第14题)

第一问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请简要分析。

第四册第四课后,《望海潮》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⑤默写出自规定背诵的篇目。

12年取自初中背诵部分的3篇——《关睢》《桃花源记》《出师表》;取自高中课文的5篇——《逍遥游》《虞美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陈情表》李凭箜篌引》。

按体裁,出自散文的4篇,出自诗歌的有2首,出自词的有2首。

13年取自初中背诵部分1篇——《使至塞上》,取自高中课文的7篇——《赤壁赋》《过秦论》《归园田居》《滕王阁序》《声声慢》《寡人之于国也》《梦游天姥吟留别》。

按体裁出自散文的4篇,诗歌的3首,词的1首。

14年取自初中背诵部分3篇——《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破阵子》,取自高中课文的5篇——《赤壁赋》《短歌行》《琵琶行》《菩萨蛮(其二)》《咏怀古迹(其三)》,按体裁出自散文的3篇,诗歌的3首,词的2首。

⑥语言运用题取材教材。

(2012年高考第21题)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2013年高考第21题)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甲句)

周 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

“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

”(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

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

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2014年高考第21题)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

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

要求:

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2渗透课改理念

《语文考试说明》:

“命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反映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①扩大知识覆盖面。

从2012年的命题开始,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扩大了知识覆盖面。

试卷基础知识涉及必修和选修教材,试卷不仅考“阅读鉴赏(论说类、文言文、文学文本、实用文本、诗歌鉴赏),还涉及“梳理探究”(如第一册的“优美的汉字”,第二册的“修辞无处不在”,第三册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第四册的“走近文学大师”,第五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名著导读”。

连续3年都涉及了“附录三”加“*”号的“名著阅读”。

特别是今年4个选项中有3个选项涉及到了要求课外阅读的名著,分别是《孟子》《呐喊》《雷雨》。

②增加探究能力考查。

语文阅读中的“探究”主要指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

探究要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它不仅考察阅读、分析、判断、研究能力,还检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从逻辑关系来探究,由因到果,由果到因;从事物内在规律或特征探索,可以找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从事物的性质上,可以类比出异同;从作品的社会价值,可找出目的与意义。

从阅读来讲,就是读懂文本,深入意蕴,对问题追根溯源,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这与新课标的自主、探究是符合的,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也是多元解读文本的需要。

(2012年高考第19题)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

(2013高考第19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2014高考第19题)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③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己、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标准》)

(2012年高考第23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

“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

“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

“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

“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

“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

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高考第23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

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

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高考第23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

上面好看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年作文涉及到新与旧、方与圆、远与近等相对立的话题,强化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

3具有人文内涵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10年我省自主命题形成了“强调基础、突出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相融合”的传统特色。

2012年论述类阅读选用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对传统文化的审视思辨。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早年在国外为外国学生讲课的讲稿基础上出版的较有影响力的哲学史著作。

应该说,比较适合高中生阅读,命题者作了删改,保留1283字。

文章虽然来自名人名著,有资考生吸收传统文化。

2012年文言文阅读则选用《世说新语·赏誉》和刘孝标的注合在一起,文、注互补。

文本人物个性鲜明,风神潇洒,故事曲折委婉,语言典雅活泼。

共680多字。

文言断句出自注释《晋阳秋》中,与阅读文本相联相承,有利于考生联系贯串,整体把握。

2013年论说类阅读取材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开设的“乡村社会学”讲义的基础上所写的《乡土中国》的第一章乡土本色。

2013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前半部分节自元朝苏天爵的元朝人物传统资料选编《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之三《平章廉文正王》。

后半部分选元末明初陶宗仪有关元朝史事札记的《南村辍耕录》卷七的《待士》。

2014年论说类阅读取材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的遗作《美与人生》中的“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2014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宋濂的《宋学士全集》,学生初中学过他的《送东阳马生序》,对他并不陌生,宋濂一生耿直,为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

选文都有极深的蕴含,有资于考生的文化积淀,也有利于考生吸收中国文化精髓,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科学规范备考

科学规范,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到深奥,由学习到应用。

二是符合复习课的特点——把分散的集约化,把零碎的系统化,把共性的规律化,建立知识的逻辑联系,形成恒定的应用能力。

三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整零结合,讲练互补,知(识)能(力)共增,变单一为组合,变单向为综合,变分散为集中。

四是规范答题。

1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三的课堂教学80%是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复习课不同于新课,侧重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寻求不同题型的规律,不能一味的灌输,要让学生动起来。

以“字音、字形”为例:

集录、交流、讲授、练习、补充、反复,充分调动学生,集合学生智慧,根据差异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试卷讲评课要根据考试说明,让学生明确题目与考点的关系,总结规律,理清答题思路,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要避免课堂过于沉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复习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新鲜感。

师生之间不妨换换位,改变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

比如,可以让学生提出复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各自出试题,然后,学生互换试卷进行测验,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试题,学生兴趣盎然,并且经过出题、测验这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2抓纲务本,突出教材主导地位。

“纲”就是省考试院颁布的《考试说明》,“本”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范围,2014年的要求是: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湖北省中学教学实际,确定语文科考试范围。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必修1”至“必修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考试说明中上一年与当年的变化,2014年的变化是:

古诗词考查中,取掉了《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增加了《观沧海》《行路难》《破阵子》。

此外,《孟子》列入考试范围。

《说明》在“考试范围与要求”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均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并提,二者不再像往年一样为隶属关系。

这些变化在今年的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默写考到了《破阵子》,文学常识题中名著阅读设计了3个选项。

务本,就是要我们在复习备考时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我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①宏观把握必考的7本书。

把7本书分成若干板块:

文言文板块(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4、5、6单元加上必修1-5册中的文言文单元),诗歌板块(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1、2、3单元加上必修1-5册中的诗歌单元),小说板块(外国小说欣赏加上必修1-5册中的小说单元),散文板块(必修1-5册中的散文议论文单元),社科类板块(必修1-5册中社科类作品单元),表达交流板块(1-5册),梳理探究板块(1-5册),名著导读板块(1-5册)。

②以考点为纲与课本链接。

复习文言文考点就与文言文板块链接,复习诗歌就与诗歌板块链接,复习作文就与表达与交流板块链接等。

字音字形是独立出来还是穿插其中,各有利弊。

③课本复习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指导要得法,避免笼统看书,避免过于琐碎,影响计划完成。

五本必修自成体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螺旋式的,分文体看看单元教学目标会提高复习效率;梳理探究:

五本必修共15个专题,或倡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或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要思考高考会不会考,怎么考,我们复习要落实什么。

已经涉及到的如第一册的“优美的汉字”,第二册的“修辞无处不在”,第三册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第四册的“走近文学大师”,第五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其他专题如“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影视文化”“成语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等都是具有命题点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④重视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学生能举一反三的“一”。

表达交流板块:

5本必修表达交流板块内容是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作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规律设计的,我们要重视里面设计的各种训练题目,或者从这些题目引申开去。

2012年作文材料与必修3“表达与交流”,“学习选取立论角度的”中练习四形式相仿: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

有人从天文学家的角度说:

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也有人说:

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

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

与必修5“学习写得深刻”练习二极其相似: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亲情”问题,女儿首先发言,她说:

世间最美的是亲情。

儿子接着说:

亲情是把双刃剑。

妈妈想了想说:

亲情常常创造奇迹。

爸爸最后说:

理智比亲情更重要。

2013年的作文谈方论圆,而必修4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练习5是“试以快与慢为题”,必修3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的练习5“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

高考题中也有“上善若水任方圆”之语。

必修3学习论证练习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如下精辟论述,古今之成大事者……,试以“生命的三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不是与今年的作文有点契合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诗词单元后有许多设计得非常好的练习,值得学生去深入钻研。

3瞻前求本,突出备考的创新地位

备考,我觉得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跟命题专家的博弈,就像小时候两个人玩“石头剪刀布”,如果你总是跟着对方出招,那肯定是很难取胜的,你必须提前对对方进行预判,然后出一个压倒对方的招数,这样取胜的几率会大得多。

我们备考何尝不是这样呢?

高考是指挥棒,指出的是大方向,大方向我们自然不能搞错,但在许多小的方面,我们必须根据高考命题的趋势,探求下一年高考可能考的内容,从而走在指挥棒的前面。

①关于默写。

12年、13年与14年相比,只有1篇重复(赤壁赋),其他都不同,我们有理由相信15年的默写篇目跟13年、14年的会不同,也就是说,13、14考过的篇目我们在备考时就不是重点了。

当然像《赤壁赋》这样的常考篇目要另当别论,明年可能还会考,上一个考《赤壁赋》的周期,连考了4年。

这样,40篇就减少到25篇,是不是省力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