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2.18KB ,
资源ID:10006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06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同步 习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同步 习题附答案.docx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同步 习题附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同步习题一、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 ) ( ) ( )钟子期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弦 2.解释加点的字。(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_(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3)巍巍乎若太山若:_3.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二、综合题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5.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三、提高题(一)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

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1这篇短文主要讲_的重要。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_,“其织” 的“其”是指 _。 (二)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

3、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李惠拷皮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1.解释加点的字。 同释重担 ( ) 于何逃声 ( ) 卒逢暴雨 ( ) 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2.翻译句子。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3.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解释。 4.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zhng shng xin2. (1)志:心志、情志。(

4、2)少选:一会儿、不久。(3) 若:像。3. (1)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2)锺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一)1熟读成诵 (意思对即可)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意思对即可) 3孟子 孟母 (二)1.放下 使.逃跑 同“猝”,突然 于是,就2.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3.用拷打羊皮的办法,羊皮粘盐,拷打即落下,知其主人。 4.遇事要多思考,多联系,用智慧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能巧取豪夺,见利忘义,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的也得不到;掌权为官者在事实弄清楚前,

5、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当事人,要有心明眼亮、明察秋毫的素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译文: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将走时,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打发两个争羊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的主簿(相当于现书记员)说:“从这张羊皮身上能拷问出它的主人吗?”手下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人。李惠令手下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庭杖击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便说:“得到实情了。”令手下人叫两个争羊皮的人来看,一看,背柴的人就拜伏认罪。凡是李惠所查察考察过的案子,大多跟这个类同,由此,官吏、草民没有人再敢欺瞒犯上了。)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

6、完成下列练习。1.填空。当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时,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_;第二,我们都讲中文,_。”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汉字的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 )(2)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的。 ( )(3)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车轴 压轴 画轴 轴心 B.曝晒 曝露 曝光 一曝十寒C.传统 传说 传递 流传 D.鲜明 新鲜 海鲜 鲜为人知三、拼写乐园。1.看拼音,写词语。wi y zhu p shi q p chn sh ( ) ( ) ( ) ( ) ( ) yn

7、jn qn jin qin s wn l ( ) ( ) ( )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li yn( )河边听到了钢琴曲,走近后发现弹奏者是一位mn nin( )。在得知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后,贝多芬特意为她弹奏曲子。她静静地听着,to zu( )在琴声中。3.写同音字。p ( )布 ( )晒 p曲( ) ( )素jin琴( ) ( )子 to( )气 ( )醉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高( )流( ) ( )( )登场 有板( )( )( )( )之音 字( )腔( ) 余音( )(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

8、来_。五、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B.巍巍乎若太山。(危险的样子)C.所宝以百数。(所珍藏的书画) D.尾搐入两股间。(大腿)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C.处士/笑/而然之 D.汤

9、汤/乎若/流水八、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拟人)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设问)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引用)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反问)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C.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

10、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不改变句意) _2.将下列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补充完整。(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2)月光似_,从夜空中泻下来。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1.伯牙鼓琴选自左传。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 ( )3.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交响乐。 (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十二、课文内容回顾。1.伯牙鼓琴中“_”一句体现了伯

11、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2.由于伯牙和锺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高山流水”比喻_。3.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_和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们的_和_,赞扬了他_和_。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_,月亮正从_的地方升起来。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似的微云。5.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艺术中“_”和“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_和对传统文化的_。参考答案一、听力材料: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道

12、:“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能体现汉字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诗词。中国的孩子,有的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1.吃中餐 用汉字2.(1) (2) (3)二、C 四、1. 2.五、B 六、D 七、C 八、A 九、D十、1.男的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2.(1)披上了银纱 (2)流水一般3.“解决”与“发现”位置互换。十一、1. 2. 3. 4.十二、3.执着 热爱 同情 关爱 丰富的想象力 卓越的才华5.马鞭 亮相 喜爱 自豪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