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色目.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16KB ,
资源ID:100284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28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色目.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色目.docx

1、色目近十余年国内元代色目人研究综述马亚美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13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了蒙古族。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蒙元时期随着西征等历史运动的发展,大批的西域人迁徙来华,众多西域人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民族混合体,元廷称其为色目人。元代色目人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有哈剌鲁、钦察、唐兀、阿速、畏兀儿、回回、阿儿浑、康里、斡罗斯、术忽、也里可温等。色目人在元代,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元代色目人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史学家的关注,其中专著7部,论文百逾篇,成果显著。现笔者对这一专题研究成果做一综合概述。由于学历及条件所限,在有限的篇幅中多有遗漏,

2、有诸多书籍及论文也未一一概述,敬请指正。一、 元代色目人研究相关专著罗贤佑元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三章论述西北民族,第一节中作者对色目人的意义及地位、康里、哈剌鲁等色目人在文化上的贡献进行论述;第二节至第四节作者对当时主要的色目民族回回、畏兀儿、唐兀进行了论述。由白寿彝总主编、陈得芝主编的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 元时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八卷第三章“ 民族”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元代回回、吐蕃、畏兀儿进行了概述性研究。修晓波色目商人(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全书六部分分别就色目商人的由来、当时元政府对其的管理、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加以概述。由邱树森

3、主编,邱树森、陈伟明、王献军合著的元代中国少数民族新格局(南方出版社2002年)一书,前九章分别叙述了蒙元时期回回民族的初步形成、蒙古族的外徙和内迁、入局内地的畏兀儿人、党项人、藏人以及东北、云南、湖广、岭南各民族的分布,最后一章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新格局的原因、特点及社会影响。由马建春著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全书上下编对蒙元时期居住葱岭以西回回、哈剌鲁、阿儿浑、康里、钦察、阿速、斡罗斯、术忽、也里可温等族类东迁中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其在华分布、职业构成、社会地位、经济活动和文化认同等做一阐述并对这一时期西域文化的东传与影响进行了探讨。马曼丽、切排中国西北少数民族

4、通史蒙元卷(民族出版社2009年1月)其中基本史料和研究状况、基本格局、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和人物六方面对蒙元时期的戏本少数民族历史进行了论述。其中关于色目人的述著有蒙、元时期畏兀儿人的分割格局与色目人的散居格局以及哈剌鲁等色目人的内徙格局,吐蕃畏兀儿的制度就畏兀儿的体制与官职及畏兀儿人的经济状况和色目人的社会经济活动。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查阅蒙、元(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西北民族的各种资料之用,每一篇都能多多少少使读者感受到笔者有一定的新颖视角。张沛之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对元代因征戍、任官、经商等逐渐留居汉地的钦察土土哈、康里阿沙不花、唐兀昔里氏、汪古马氏等色

5、目人家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其汉化、蒙古话、伊斯兰化等文化变异倾向,探讨此文化变异给元代基层社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在元朝地方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较为特殊的角色,给社会增添了新的民族文化因素和互动交流的契机等。相关研究著书还有西北民族关系史(杨建新、马曼丽主编,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先生的译著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第二卷(商务1962年版,1995年再印),并编印了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三卷。杨建新西北少数民族史(修订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王希隆主编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王宗维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论集(

6、三秦出版社2009年10月)二、 元代色目人研究相关论文除专著之外,研究元代色目人的论文则主要集中于分布、商业、科技文化及人物移民和科举等方面。周良霄在札记二篇(元史论丛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一文中,考证了“色目”一词的来源,指出至迟从唐初以来,这一名称就见于官私文献,意为各色名目。至元代已普遍使用,主要指人华的中亚胡人。关于元代色目人的分布情况的研究论文。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族类辑述(集刊十六2003年)一文,对原居葱岭以西的回回、哈剌鲁、阿儿浑、康里、钦察、阿速、斡罗斯、术忽、也里可温等西域族类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他们的活动轨迹。丛佩远元代辽阳行省境内的契丹、高丽、色

7、目与蒙古(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一文,对元代色目人人居东北作了勾勒,认为辽阳省境内的色目人之民族成份主要有回回、畏兀儿、钦察、康里、阿速、斡罗思、唐兀、乃蛮、吉儿吉思、兀速和憨哈纳思等。修晓波的论文元代色目商人的分布(元史论丛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王献军元代入琼蒙古、色目人考(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一文对元代海南岛出现的被贬谪到海南的宗室、大臣和朝廷派来征伐海南的武将,以及到海南来任职的官员这三类蒙古、色目人的在琼情况分别进行了考证。马建春元代居留江浙行省的西域人(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本文通过翔实的资料,详细介绍了元代居留江浙行省的西域人及其活动,说明当时东

8、迁西域人因任职、从商、屯戍、传教等,而广泛地分布于江浙行省,并已颇具势力。李莎近三十年来元代人口研究综述(殷都学刊2007年)一文中,将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30年的元代人口研究的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分类概述,其中就色目人户口人口、分布迁移的研究成果都一一概述。元代由于不同因由,蒙古人、色目人不断移人江南地区,使该地区居民成份及文化日渐丰繁。潘清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基本类型(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一文认为,随官附籍、随军驻守、商人逐利迁徙、传播宗教等是来自蒙古高原及西域、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蒙古、色目人口人居江南的主要原因,并就其历史影响进行了评述。同氏元代

9、江南地区蒙古、色目侨寓人户婚姻状态分析(2002年学海第3期)分析了江南蒙古、色目人和江南住民之间,以及他们本身之间形成的千姿百态的民族婚姻关系,归纳了民族通婚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元代江南也不例外。同氏元代江南社会、文化及民族习俗的流变以蒙古、色目人的移民对江南社会的影响为中心(学术月刊2007年3月)则从江南社会机构的复杂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元代江南世俗形态的流变以及杂剧状态下蒙古、色目人习俗的改变三方面论述了子蒙古色目在江南和汉人杂居后对于江南宗教、丧葬、服饰发型和饮食等方面中蒙古色目人的影响,这种双方交融实质恰恰是民族融合的表征。她的有关论文还有元代江浙行省蒙古、色

10、目侨寓人户的分布(中州学刊1999年11月)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仕宦研究(河北学刊2005年11月第25卷第6期)色目商人的活动是元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晓波元代色目商人对泉州港的经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2期)以元代色目商人聚居的主要区域泉州为例,考察了元代色目商人对泉州港的经营,反映了色目商人在泉州发展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同氏大蒙古国及元初政坛上的西域商人(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一文中,通过对大蒙古国及元初政坛上的西域商人的考察,认为西域商人从政是元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相关论文还有元朝色目商人的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

11、年第5期),马建春元代西域人的商业活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色目人对我国元代历史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作用,在元代色目人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影响。冯立升(元代色目人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6期)一文,从天文、数学、地理、医药及农业与工程技术等方面对元代色目人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进行了论述。关于元代色目人科举人仕的文章有桂栖鹏、尚衍斌的元代色目人进士考(新疆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该文运用大量史料,从籍贯、字号、家庭、登科年份、历官等方面考证了元代中进士的色目人,凡六十一人。马建春元代的西域工匠(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简要学术了蒙元时期西域工匠的

12、东迁过程,以及他们在元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并指出了西域工匠在元代官营手工局院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尚衍斌元代蒙古色目进士背景分析(台湾汉学研究2000年第1期)元朝的科举制度是当时特殊政治社会结构的反应。蒙古色目人在科举中与汉族享有相等的配额,则可说是元朝科举制度的一大特色。蒙古、色目人为征服族群,与汉族地位不同,其固有文化与汉族一大有差异。作者根据元统元年进士录几笔者重构之其他十五科进士录,自家族仕宦经历、族群分布、婚姻关系三方面探讨蒙古、色目进士的背景及其与登科的关系。作者认为,从社会观点来说,大多数进士是蒙古、色目族群中传统精英家族的延伸。从文化观点来说,蒙古、色目进士则是其族群各种汉化最

13、深的一群。较为知名的色目人物与家族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马娟对元代色目人家族的考察-以乌伯都剌家族为例(回族研究2003年第3期)一文,考察了乌伯都剌家族的仕宦经历、与汉人关系、家族婚姻等问题,并分析了该家族华化缓慢的原因。甘肃连城鲁氏家族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之一,以军功著称于西北地区。(对乌伯都剌家族一门四代在华仕宦、婚姻及其与汉文化之关系等进行了考察)。尚衍斌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史籍的基础上,对色目人的一些历史史实作了考察和论述。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忽思慧的族属问题,指出忽思慧其人不应是穆斯林。第二部分全面考察了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

14、的生平仕履。第三部分对元代于阗人非畏兀儿之说予以补证。第四部分对元人关于回纥信奉“佛教”的史料进行辨析,明确指出刘祁北使记中有关回纥国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国历史上,每当朝代鼎革之时都有不少胜国遗士,宁愿老死丘壑,不肯屈尊降志,改事新朝。“由夷入夏”的元清遗民很少受到学者重视。萧启庆元明之际的蒙古色目遗民(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页10312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作者列举了元“激烈” “温和”型遗民,总结了蒙古、色目遗民与汉族一名的背景相似、思想相近的相同之处。并得出此现象产生之原由汉化结果的结论。其它论文有郝浚西域少数民族在元曲发展中的贡献(西北民族学

15、院学报1989年第4期)、 陈国光论牙老洼赤与马思勿惕蒙古统治时期的两位西域穆斯林政治家(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蒙元统治者与西域穆斯林(甘肃民族研究1996年第2-3期)、马娟蒙元时期的穆斯林签军(回族研究2000年第2期)、马娟元代色目高丽通婚举例(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哈宝玉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期)、马娟试论伊斯兰教在蒙元时期的传播及其特点(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杨镰元代蒙古色目双语诗人新探(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蔡凤林元西域人蒙古化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叶爱欣马祖常的超逸诗风与河西情节(民

16、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嘉伟论色目诗人延贤的民族特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2期)、段海荣从交友诗看金哈刺的思想(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段海荣元代色目士人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7月)等。元代色目人研究,是对中国一个特殊朝代的特殊民族群体的研究,在现当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情况下,研究观点、角度等颇具丰繁。学界在元代色目人逐个民族的研究中,呈现出回回人、畏兀儿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其他民族较为鲜见。相信随着研究方法及文献资料发掘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下,元代色目人研究将会更加全面协调发展。以下就笔者至今搜集的其他文献论文列表如下。附表:专著:邱树森主编的中国

17、回族史(上、下)(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杨志玖元代回族史稿(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尚衍斌元畏兀儿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年)纳为信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世家(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6月)李清升赛典赤赡思丁评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7月)白寿彝赛典赤赡思丁传(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尚衍斌元畏兀儿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年)论文:船田善之(日)色目人与元代制度、社会-重新探讨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划分的位置(蒙古学信息2003年第2期)杨志玖元代的回回人(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杨志玖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回族研究

18、1992年第4期)陈得芝元代回回人史事杂识(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得芝元代回回人的社会地位(回族研究1993年第3期)马建春元代回回教育特征述论(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徐黎丽蒙元时期中亚诸民族在中国的民族过程(2002年兰州大学学报第1期)王东平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回族研究2002年第4期)马芳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杨志玖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上、下)(回族研究1993年第1、2期)穆宝修元朝时期的回回人(文史哲1990年第6期)吴建伟(元代)举正(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高占福元代的甘肃回回人(宁

19、夏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邱树森赛典赤家族人华时间考(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李清升赛典赤赡思丁“西域附元”说质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马世祥赛典赤瞻思丁与阿儿思兰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纳为信赛典赤赡思丁波斯身世考略(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李清升所非尔入宋与赛典赤归元考略谱牒与史志记载的比较研究(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韩敏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治理陕西(回族研究1999年第4期)程越赛典赤事迹补记(中国回族研究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马嗜赛典赤与元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思想战线1998年第7期)李清升赛典赤赡思丁兴办

20、儒学的历史功绩及其意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杨毓骧、温琪宏赛典赤瞻思丁与哈剌鲁部主阿尔思兰汗(云南民族学报2004年第2期)马经关于赛典赤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两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李清升赛典赤赴滇时间考(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纳为信绪论(回族研究,2001年第3期。)纳国昌咸阳王陵七百年(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纳麟的赛典赤民族政策的历史贡献与现代启示(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常小军赛典赤研究述评(19002007)(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麦莱央穆伊孜(伊朗)论赛典赤归元的原因(摘要)(姚继德译首届赛典赤研究国际

21、会议论文集,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艾敏慧(美)西方学者论赛典赤赡思丁(姚继德、董艳译首届赛典赤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穆拉罕米扬(伊朗)杰出人物赛典赤赡思丁述评(姚继德译首届赛典赤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萨兆为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刺(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刘真伦萨都刺姓名族别及家世考索(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萨兆为元代萨都刺客籍大都说(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罗斯宁民族大融合中的萨都刺(中山大学学报)l993年第1期)刘真伦萨都刺早年经商考实(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张泽洪元代回族诗人萨都

22、剌与道教(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仇王军元代回回诗人萨都剌与佛教人士的交游(宁夏实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马明达高克恭事迹考论(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翁乾麟试论元代回回诗人伯笃鲁丁及其诗文(回族研究1998年第4期)杨志玖元代回回史家察罕(回族研究1997年第2期)杨志玖、杨德华元代回族宰相阿合马新论(回族研究1995年第1期)达应庚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王叔磐泰不华传略与族属考证(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何兆吉元代答失蛮神道碑的文献价值(回族研究1999年第1期)曹相纳速刺丁与云南(回族研究1999年第1期)黄

23、庭辉元代回回诗人伯颜子中生平事迹考评(宁夏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李佩伦论元代回族文人孟防(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张云答失蛮其人及其经略吐鲁番考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4期)杨志玖补(元史)才口又儿火者传(回族研究1991年第3期)丁克家论元代回回诗人伯笃鲁丁及其诗文(回族研究1998年第4期)何兆吉元代回回乌马儿史事札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张沛之元代中后期汪古马氏的社会关系网络以马祖常为例(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马娟元代回回人倒剌沙史事钩沉(回族研究2002年第四期)蓝武元代女真人与回回入士广西及其活动的比较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

24、05年第1期)杨志玖先生的系列论文回回人与元代政治(一)、(二)、(三)、(四)、(五)(分别刊于回族研究1993年第4期、1994年1一4期、1995年第2期)杨志玖元代回回人的社会地位(回族研究1993年第3期)吴寒西域文士在元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以赡思为个案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王建军元代回回国子监研究(回族研究2004年第1期)邱树森元代回回人的商业活动(元史论丛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李晓英元代回回商人在甘宁青的活动和特点(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穆宝修元代回回人的手工业(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2一3期)杨永平元代商业和回回人(

25、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钟银梅元代河西回回人经济活动论析(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刘迎胜13一18世纪回回世俗文化综考(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静元回回天算家及其天文工作考论(回族研究)l992年第2期)马建春元代的回回乐器与乐曲(回族研究2003年第2期)刘迎胜(回回药方)与中国穆斯林医药学(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刘迎胜唐元时代中国的伊朗语文与波斯语文教育(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阎林山宋元以来的中国穆斯林天文学家(中国穆斯林1992年第2期)马建春(元代东传之回回地理学兼论札马刺丁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西北史地1998年第2期)马建

26、春元代东传回回地理学考述(回族研究2002年第1期)马建春元代传入的回回数学知识(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5年第1期)马建春元代传入的回回天文学及其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马建春元代的回回军师及其活动(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陈实元代的回回茶饭(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杨满忠元代回族兵器制造述略(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邱树森伊本白图泰眼中的中国穆斯林(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杨志玖关于元代回族史的几个问题(元史论丛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李松茂元史与回回史(文史知识1994年第7期)马志福元代中国

27、穆斯林及宗教活动管窥(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2一3期)郝浚元代回族作家及其文学创作漫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王建平元代穆斯林移民与云南社会(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杨怀中元代东来的回回世家(回族研究1991年第1一2期)李斡和周扯征元代回回及其历史贡献(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邱树森元代回回研究札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马明忠元代“撒尔特兀勒”与“回回”关系考(回族研究2000年第4期)马芳浅析蒙元王朝回回商人的经济和政治待遇问题(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喜雷从高丽文献看元代的回回人(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8、)马天博元代回回人研究三题(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同氏元代回回人汉化新议(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10第4期)王开元论贯云石的思想倾向(西域研究1998年第4期)罗贤佑论畏兀儿贯氏家族两位代表人物的历史业绩及其社会原因(民族研究1994年5期)王梅堂元代内迁畏兀儿族世家廉族考述(元史论丛第七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贾丛江关于元朝内迁畏兀儿人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牛汝极、照那斯图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贾丛江元代畏兀儿迁居永昌事辑(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田卫疆试论元朝对畏兀儿地区的军政管理形式及变化(民族研究20

29、02年第6期)尚衍斌元代畏兀儿人史事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2期)尹伟先维吾尔族出身的吐蕃宣慰使叶仙鼎史事考述(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王胞生生元代人滇的畏兀儿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胡小鹏补(西域研究2000年第3期)尹伟先元代参与吐蕃事务的畏兀儿人(西域研2000年第2期)尚衍斌元代中书省的畏兀儿族大(元史论丛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尚衍斌元代畏兀儿亦都护官号考(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罗贤佑元代畏兀儿亦都护谱系及其地位变迁(民族研究7年第2期)、党宝海13、14世纪畏兀儿亦都护世系考(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王开元元代维吾尔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新疆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田卫疆论元代畏兀儿人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西北民族研究19933年第1期)田卫疆元代内迁畏兀儿人的分布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民族研1997年第1期)杨富学畏兀儿与蒙古历史文化关系研究(兰州学刊2006年第1期)王梅堂元代畏兀儿诗人廉恒及其诗(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崔建华元代内迁畏兀儿人伦理道德研究(兴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王红梅元代畏兀儿翻译家安藏考(敦煌学辑刊2008年第4期)王红梅,杨富学论元代畏兀儿的儒学(兰州学刊2009年第10期)王永生元代著名维吾尔族外交家、旅行家拉扫马(文史知识1992年第3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