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81.03KB ,
资源ID:10039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3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改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川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改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川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学挂图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首都:-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农业、手工业亚非文明埃及早,金字塔内葬法老,胡夫陵墓第一高,建筑文明人称妙(二)法老与金字塔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

2、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二)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讲解)2内容(学生归纳)3实质(讨论)4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记忆歌诀:汉姆拉比统两河,制成法典治家国,全文刻在石柱上,王权神授任评说。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印度文明源恒河,雅利安人初建国,阿育征战统帝国,种姓制度谁之过?教学后记:第

3、3课 中古日本和阿拉伯国家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汉文和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文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

4、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复习中日隋唐时期的交往导入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大和统一日本(提问):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部民制大化改新(646年):1)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2)改革的内容:(提问,归纳)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

5、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幕府统治的建立(提问,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建立的标志: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幕府”一词的含义:日本封建庄园的发展武士集团的兴起大和建国在奈良,最初国王叫大王,大化改新仿隋唐,从此大王称天皇。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伊斯兰教的创立(板书)1)历史背景(板书):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分析)创立背景归纳成三点来理解。需要共同的宗教信仰能把人们维系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教兰教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板书)讲述创教经过,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这个重要的年代。2.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统一630年,穆罕默德从麦地

6、那返回来,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和宗教领袖,即政教合一的国家元首。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二)阿拉伯帝国 (板书)1帝国的形成与繁荣(板书)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哈里发接连征服了西西、北非、中西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指图说明帝国的疆域)。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度。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个特例。随着哈里发的扩张,伊斯兰教传到了帝国势力所及的一些地方,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

7、城市。2.帝国的衰亡(板书)帝国衰亡原因:1)人民起义的打击;2)封建割据势力的成长;蒙古人的征服。(提问法)10世纪时,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三个哈里发国家。指导学生看脚注,以明确三个哈里发国家的称谓。巩固小结:1.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分裂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的基本线索,进行小结教学后记: 记忆歌诀:穆罕穆德生麦加,为创教派走天涯,只身来到麦地拉,伊斯兰教建国家,传至后人哈里发,帝国已跨欧非亚,历经兴旺百余年,半岛首都巴格达。第三学习主题 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 古代希腊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

8、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二、能力与方法: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由奥运会的来历导入一、古希腊的繁荣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临海、多

9、山 2.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国家机构:奴隶制共和国,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3斯巴达和雅典1)斯巴达:地理位置,居民组成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及阶级状况,国家机构:奴隶制王国2)雅典: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居民:雅典公民、奴隶和外邦人。出现时间、地点、线形文字及迷宫4、古希腊的繁荣提问、讨论、理解: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荣的时期。表现为:一是奴隶制的繁荣。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当时奴隶数量众多,被广泛使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语)。二是经济的繁荣。雅典的商业发达,各种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

10、时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中心。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四是文化的繁荣。雅典思想文化活跃,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戏剧活动兴盛,创作了大量流传于世的悲剧和喜剧作品。雕塑和建筑艺术成就巨大。这一切,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最先进的城邦。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治知道的基本情况明确: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国王,实现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国家。2、梭伦改革学生阅读,明确梭伦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主要的民主权利机关。3、伯里克利改革学生阅读,讨论理解改革的目的、内容及结果4、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由公民

11、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和“贝壳放逐法”构成,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个有公民权的男子都有参加五百人会议的机会。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据当时粗略的估计,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教学反思:爱琴文明古希腊,著名城邦斯巴达,农业为主尚武力,实行奴隶军事化。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民主

12、人人夸,梭伦改革开先河,伯尼克利民主化。第5课 古代罗马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

13、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复习旧课: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的改革、希腊的文化、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帝国。从意大利半岛的地形特征导入。一罗马共和国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城的来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材料)公元前509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2罗马共和国的征服和扩张1)对意大利的统一2)布匿战争3)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征服3.罗马的共和制度国家机构:执政官、元老院4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奴

14、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5斯巴达克起义理清:时间、经过、历史意义(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记忆歌诀罗马发源台伯河,五一0年建共和,为夺北非迦太基,布匿战争百年多。二罗马帝国1罗马帝国的建立:阅读、梳理、总结。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建立者:屋大维 时间:公元前27年2帝国前期的繁荣:阅读、生谈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我国称之为“大秦”帝国繁荣状况共和法律较完善,公民享有政治权,没有国王与皇帝,重要机构元老院。共和时期奴隶盛,教乐医师奴隶任,训练角斗为取乐,竞让人与狮虎搏。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日耳

15、曼人的入侵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首都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历史影响:标志古罗马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作业:学习目标教学反思歌曰:屋大维在27年,军政司法都独揽,奥古斯都罗马帝,亚非欧洲领土占。传至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现危机,359年东西罗,476年封建立。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记住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

16、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叫世纪西欧和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

17、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西欧城市的兴起。一封建等级制度1读书,列表: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结合地图)法国:西法兰克法兰西,德国:东法兰克德意志,意大利:意大利王国,英国:英吉利王国2阅读教材,理解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2)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3)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第二,等级制度是由于实行采邑制形成的。第三,西欧封建庄园。教材插图西欧庄园情景图作了生动的展现。指导学生看插图)。日耳曼人5世末,封建帝国法兰克,查理曼后分三国,分别形成意法德

18、。查理.马特行改革,推行采邑层臣得,公侯伯子男骑士,分为上下不同爵。二、教会的统治提问:罗马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丕平献土”阅读、讨论:为什么我们把欧洲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指导学生归纳要点:1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3思想文化上:教会推行愚民政策。-结论:“黑暗时代”矮子丕平因献土,教皇成为无上主,宣扬圣经垄教育,黑暗时代万民苦。三、西欧城市的兴起1兴起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根本原因:学生答出)产品增多对外交流增多手工者、商人聚集(讲述法)2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3城市和商业兴起的影响(学生齐读)积极影响(促进贸易)

19、、消极影响(刺激战争)(分析)中古西欧城废墟,十一世纪生产力,庄园奴隶渐逃离,要塞渡口商人聚。教堂作坊城堡立,逐渐形成商业地,为获自由反封建,琅城爆发大起义。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阅读部分)指导学生学生阅读:简介帝国首都的富庶、建筑物、帝国向封建社会转化查理丁尼频用兵,内忧外患财耗尽,领土蚕食国力衰,千年帝国空余恨。 巩固小结(提问)西欧封建社会的确立时间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西欧封建社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和封建地主教学反思: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课程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希波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希腊各城邦的领导者雅典和斯巴达;知道马其顿

20、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和亚历山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造成的客观历史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著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在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

21、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希波战争 二、难点:对东西方战争的认识和评价导入新课:由本课导语导入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的东征 1阅读教材,了解波斯帝国的兴起。 2提问:波斯发动波西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就双方而言,各属什么性质的战争?波斯向希腊索要“水和土”。波斯向希腊提出领土要求,这就包含了战争性质的隐性判断,即对波斯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而言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教师讲述波西战争的过程:前449年,希波战争以波斯军的失败告终。4,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5讨论,为什么希腊能打败波斯

22、:(1)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2)军队编制优越,比曲斯军队组织得更好;(3)希腊绝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民主政治优于波斯君主专制;(4)希腊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侵略的战争,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波斯帝国征希腊,马拉平原把营扎,万名勇士齐上阵,誓死相搏卫国家。6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是,“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这表明亚历山大和波斯的战争对双方来说,均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教师补充: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7学生复述伊苏战役战役的经过,要求能根据插图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展现其掺烈的战争场景。8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该目最后一段课文讲的是亚历山

23、大东征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东征使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东征给东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亚历山大终称霸,大流士三世亦弃甲,割地求和女儿嫁,帝国已跨欧非亚。二、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1读教材,了解历山大帝国解体后东地中海地区的状况.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各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斗争十分激烈,这就为罗马征服该地区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2简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过:注意: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战役,3理解: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影响:指出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罗马称霸东地中海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

24、稳定,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歌曰:亚历山大后分离,马其顿塞硫托列密,罗马征服地中海,和平繁荣两世纪。 三、十字军东征(学生阅读) 自读要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参与者、东征的过程,影响。总结:讨论战争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第8课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

25、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来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来华经过的国家和地

26、区;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内容: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马可波罗来中原,跋涉

27、三年真艰难,掌握汉蒙两语言,出使南洋与缅甸。侨居中国十七年,写成游记人惊叹,改变西欧地理观,为辟航线作贡献。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亚非古国文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文明特征的阿拉伯文化。 2讨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对数码的贡献 明确:古印度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十个数字,还创制了与之配套的十进位计算法,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阿拉伯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通过这些书籍,欧洲人熟悉了几乎整个古代世界的数学创造,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把它们当成了阿拉伯数学的成就。他们把经过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也当成了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拉伯数字”。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起中介作用的例子,并谈谈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着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的文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插图:书写唐律的纸张残片和丝路上的驼队,进一步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介作用。印度数字真是“牛”,发明数字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