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0.33KB ,
资源ID:100425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425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

1、新农村建设规划城联村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1.现状概况1.1区位与环境城联村(又名网岙)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西大门入口处,距大碶街道中心约5公里,东西两侧靠山,北接城东村,南抵和鸽村,有网岙,陆家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网岙。地势较为平坦,从西向东呈缓慢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村内有多处古树名木,主要为桂树和樟树。现状村庄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洪渠,以导引山中溪水和雨季泄洪,西侧渠宽约为15米,东侧渠宽约为8米,在城联村与城东村交界汇合。1.2历史沿革1949年8月与今城东村同称柴桥区泰清乡网岙村,1950年7月改属大区城湾乡,1956年3月称清山乡城联高级社,1961

2、年7月称塔峙公社城联大队,1983年10月称塔峙乡城联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城联村。网岙主姓蒋,明万历年间从小巷蒋家迁入。据族谱记载:清同治年间,渔民常在此山间晒网,故称网岙。山垄有瀑布数丈,称网岙龙潭。 陆家:主姓陆,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宁波西门外迁入。1.3人口情况现有常住人口544人,209户。城联村历年人口状况一览表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户籍人口5225185255195205501.4经济情况城联村农田较少,山林地较多,因处于风景区范围内,山林经济开发受到限制,但村民从事模具加工较早,工业基础好,现状工业大部分在村庄外发展,

3、现状村庄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近五年村庄社会经济状况一览表年份农业收入(万元)工业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村集体收入(万元)2001年1846346523282002年2049756815302003年2251407105342004年2552137403372005年1857087780311.5用地现状城联村正建省级示范村,已完成60栋旧房拆迁,原宅地不再建新宅,而是新建绿地。原村口厂房已拆迁,待建新村委员会和文化活动中心。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和由原网岙小学改造的旅游服务公司等。无生产建筑用地。公用工程设施主要是公厕和配电房,绿化用地主要集中在古树名木旁的小型绿化。各项用地比

4、例见下表:现状用地构成表(2007)类别代号用地类别用地规模(ha)所占比例(%)人均(人)R居住建筑用地5.9370.76109.01C公共建筑用地0.435.137.90S道路1.3115.6324.08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030.360.55GI绿化用地0.688.1112.50村庄建设用地8.38100154.04注:现状人口按544人计。1.6建筑质量一、二、三类建筑分别有42、57、38栋。1.7道路交通现状宽约6米的清城公路南北向穿过城联村,为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同样宽约6米的风景区入口道路东西向穿过城联村,与清城公路连接。村庄内有一条宽约34米的道路,连接清城公路和风景区

5、入口道路,直达风景区收费广场。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但路面狭窄,多为2米左右,且道路接横向连接较少,不够通畅。1.8环境卫生及绿化现状城联村处于风景区内,周围山体植被茂盛,村庄内部房前屋后花卉和树木种植较多,整体环境较好。但现状村庄内无公共绿地,沿泄洪渠两侧意已进行景观改造。1. 发展分析2.1村庄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1)村庄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城联村处于九峰山旅游风景区入口的重点形象区域,有利于村庄的统一建设及外观改造。同时村庄建设依托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独有的特色。(2)村庄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而经济实力的增强给建设、整治新家园带来可能。村庄居住集中,也有利于整体改

6、造。(3)村庄建设政策条件较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形成良好示范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北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作出标准。2.2村庄职能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北仑区总体规划要求,参照宁波市北仑区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在区域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村庄职能为:改特色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的基层村。村庄长远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尽量发挥旅游服务功能,近期应以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尽可能的带动居住开发建设。第二章 发展规模与规划布局1. 发展规模1.1人口规模2006年户籍总人口为544人,总户数为209户。2010年规划人口550人,212户。1.1.1新增人口及户数的确

7、定从该村近年的人口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两村人口增长趋势不明显。按3的自然增长率,至2010年,户籍人口为550人。由于工业搬迁,近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规划只考虑人口自然分户因素,规划3年增长3户,至2010年,城联村常住人口为550人,212户。新增用户不在村内新建宅基地,统一到青山清水批地建房。故村内仍保持现人口和户数。1.1.2村北面入口25亩地作为多层住宅用地可容纳120户,360人。1.2用地规模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38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51.04平方米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3平方米人,另多层住宅区1.2公顷。2. 用地布局2.1居住建

8、筑用地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使居住用地减少4000平米。村北面入口25亩集约建设为多层住宅用地,以容纳新增村民和社会住户要求。居住区内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2.2公共建筑用地2.2.1村委会:城联村委会现位于有特色之老建筑内,建筑年代较久,空间上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规划利用拆迁工业厂房后南侧地段新建村委会和村庄活动中心(2层),占地600平米,建筑面积400平米.原村委会改造为图书馆,并对外墙进行立面整治粉饰,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在村口建成文化活动广场。2.2.2民俗文化广场:规划将旅游特色村庄与村民户外活动结合,设置民俗文化广场和戏台,以便在节假日进行具有北仑民间特色的风

9、俗表演,吸引游客,同时利用周边村民住宅设置休闲茶馆。民俗文化广场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戏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2.2.3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由特色餐饮街和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及相应停车场,建国度假饭店组成。为配合九峰山旅游开发在城联村的九峰山公园入口处布置旅游商业街,分一期与二期建成。其中一期商业,占地0.8ha,建筑面积2000平米,主要为特色餐饮和旅游购物,部分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如咨询、医疗站等。二期商业占1.2ha,主要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包括生态主题酒店、健康休疗中心,咨询,购物等,建筑面积为4000平米。另现有的建国度假饭店占地1.3ha。为旅游配套的停车场占地1.08ha,可提供大旅游车

10、42个,小车位190个。2.2.4在东面山角规划老人公寓一幢,提供30间房。占地2000平米左右。2.3道路系统2.3.1外部交通规划北仑至春晓的太河路从村庄西侧通过,路宽28米。2.3.2村庄内部交通1村庄主要道路:原清城公路改造为村内主路,宽6米。从太河路到公园入口的2条路构成周边环形主路,分别宽7米和5米。2村庄次要道路:为各个居住组团内部与村庄主要道路连接的车行道路,路面宽度34米,以满足村民家庭用车的出行,同时也是村庄内部必要的消防车通道。3村庄宅间路:村民出行步道,一般为1.52米的水泥路面。2.3.3停车场村庄入口南侧靠太河路设置2处集中停车场,面积共1.08ha,可提供190个

11、小车位与42个大旅游车位。在九峰旅游公司和景区收费广场旁,另有40个停车位。村庄内在路旁空地分散停车,停车位有80个,停车场要求采用生态的建设方式,采用植草砖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2.4绿地与景观系统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沿线洪渠布置绿化带并在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规划区东侧泄洪渠宽度约为8米(含休闲步行道)。利用屋前宅后的零星土地种植花卉和灌木等宅间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村庄内整体绿化景观。绿地面积增加0.7公顷,达1.11公顷。2.5建筑改造一、二、三类建筑的80户宅民进行立面改造,采用江南民居风格形式。2.6环卫设施规划2.6.1公厕在九峰山路口附近建60星级公厕

12、一个2.6.2垃圾收集垃圾收集采用牌门经验分类收集,实现村里消化,先铺设污水总管网,建垃圾消化池。垃圾分类收集后,集中一些塑料、金属等废品可直接回收利用,少数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则集中存放,占全村垃圾总量70%以上的食物垃圾,运到全封闭的处理机中,通过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废水进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残渣则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量,也进一步改善了环境。垃圾收集点5070米设一个。按九峰山旅游区整体规划要求,在村南端设垃圾转运站一个,占地100平米。2.7消防2.7.1消防给水与村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村庄主要道路上室外消火栓应与给水管道同步实施,间距不大于120米。2.7.

13、2本村内道路系统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2.8竖向规划以太河公路实施高程为设计基准点,结合底下管线设计,按38的坡度进行道路竖向设计,以最大尊重原有地形,尽量少挖方填方为原则。3.建设用地平衡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010年)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别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人)村庄建设用地居住建筑用地3.446.5862.5公共建筑用地1.4419.7339.7道路广场用地1.3117.9524.1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040.550.73公共绿地1.1115.2120.4总计7.3100147.43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旅游管理中心一期0.8旅游管理中心二期1.2停

14、车场1.08建国度假饭店1.3总计4.38多层建筑用地1.6总计13.28规划人口按550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现状规划总建设用地ha8.387.3(村庄建设用地)+4.38(旅游服务设施用地)+1.6(多层居住用地)居住人数(人)544550居住户数(户)209212停车位(个)20270(小)+42(大)容积率0.700.7建筑密度%4141绿地率%18.5425城联村25亩居住用地指标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户数容积率1.6ha204001201.20和鸽村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1.现状概况1.1区位与环境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旁,距大碶街道中心约15公里,东西两面靠

15、山,北接城联村,南抵城湾村,村庄南侧有城湾水库。规划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从北向南呈缓缓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现状村庄东侧有一泄洪渠,以引导山中溪水和雨季水库泄洪,渠宽约为15米,西边山体曾发生地质灾害。1.2历史沿革由于建城湾水库,上世纪70年代从里和鸽(103亩)搬迁下来,现所在地为原城联村用地。1.3人口情况近年来人口增幅较为平缓,人员构成情况也相对平稳。现有常住人口264户。720人,外来人口17人。和鸽村历年人口状况一览表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户籍人口6846987037217201.4经济情况以模具加工为主,工业基础相对其他村薄弱。近五年村庄社

16、会经济状况一览表年份农业收入(万元)工业收入(万元)2001年335032002年30.5508.72003年32514.62004年295042005年325071.5用地现状和鸽现状用地构成表(2006)用地类别用地规模(ha)所占比例(%)人均(人)村庄建设用地居住建筑用地7.3863.24102.5公共建筑用地0.312.664.31生产建筑用地1.2810.9717.78道路1.5513.2821.53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8.5713.89绿化用地0.141.201.94总计11.67100.00162.08注:现状人口按720人计另在青山清水村有和鸽村宅地1公顷,约30户村民。1.6

17、建筑质量一、二、三类建筑物分别有62、51、135栋,其中三类中的一户多宅有46户。1.7道路交通现状宽约6米的清城公路南北向穿过城联村,为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同样宽约6米的风景区入口道路东西向穿过城联村,与清城公路连接。村庄内有一条宽约34米的道路,连接清城公路和风景区入口道路,直达风景区收费广场。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但路面狭窄,多为2米左右,且道路见横向连接较少,不够畅通。1.8环境卫生及绿化现状城联村处于风景区内,周围山体植被茂盛,村庄内部房前屋后花卉和树木种植繁多,整体环境较好。但现状村庄内无公共绿地,沿泄洪渠两侧已进行景观改造。2.村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用

18、地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容村貌有待整治。3.村庄职能与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村庄自身发展状况与其在区域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村庄职能为:以居住及旅游服务为主的基层村。近期应以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第二章 发展规模与规划布局1. 发展规模1.1人口规模2006年户籍总人口为720人,总户数为264户。规划人口730人,总户数267户。1.1.1新增人口及户数的确定从该村近年的人口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两村人口增长趋势不明显。按3的自然增长率,至2010年,户籍人口为730人。考虑人口自然分户因素,规划3年增长3户。至2010年,城联村常住人口为730人,267户。规定

19、新增户不在村内新建宅基地,统一到青山清水批地建房。故村内扔保持现人口和户数。1.1.2原村口水泥制品厂0.9公顷征地收回,作为联排住宅用地。2.1用地规模现状总用地面积为11.67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62.08平方米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0.7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7.53平方米人。另联排住宅用地0.9公顷。2. 用地布局2.1居住建筑用地拆除46栋三类且一户多宅户,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用地5000平米。村北面入口0.9公顷建设3曾联排住宅用地,总户数30户。2.2公共建筑用地2.2.1村委会:现村委会办公面积不足,拟在原村委会以东50米处靠近太河路空地新建村委会

20、,占地300平米,建筑面积240平米,原村委会正为老年活动中心。门前空地改造为带健身设施和停车位的小绿地广场。2.2.2运动设施:在村入口和村委会边的空地上新建2个篮球场。2.2.3保留原会堂并进行内外部装修2.3道路系统2.3.1外部交通规划北仑至春晓的太河路从村庄东侧通过,路宽28米。2.3.2村庄内部交通1.村庄主要道路?向村委会纵向路和入口路构成主要道路,宽7米。从建国度假酒店以北的太河路起沿山边规划一条7米道路通向里和鸽,以促进里和鸽开发,为何个经济带来活力。2.村庄次要道路:为各个居住组团内部与村庄主要道路连接的车行道路,在原有土路基础上修整4条横向路为水泥路,路面宽度34米,以满

21、足家庭用车的出行,同时也是村庄内部必要的消防车通道。3.村庄宅间路:村民出行步道,一般为1.52米的水泥路面。2.3.3停车场新村委会南面,入村路边和中间纵向主路尽端设置3个集中停车场,按户数40%设停车位。可提供93个停车位。2.4绿地与景观系统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原零星闲置空地进行绿化,绿化用地达1.11公顷。面向太河路的住宅进行外表粉刷,以使从太河路上能显示整洁村容。2.5环卫设施规划现状村内有1处公共厕所,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规划予以保留。生活垃圾收集采用袋装化,由专人收集,集中至城联村的垃圾中转站。2.6消防规划结合村庄布局,并依据规范在村内设置室外消火栓,按

22、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的原则设置,以确保村内防火安全。2.7竖向规划以太河公路实施高程为设计基准点,结合地下管线设计,按38的坡度进行道路竖向设计,以最大尊重原有地形,尽量少挖方填方为原则。3. 建设用地平衡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10年)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别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人)村庄建设用地居住建筑用地6.257.5784.93生产建设用地0.565.207.67公共建筑用地0.464.276.30道路广场用地1.2211.3316.71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9.2913.70公共绿地1.3312.3518.22总计10.77100147.53三层

23、联排居住区0.9总计11.67规划人口按730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现状规划总建设用地ha11.6710.77(村庄建设用地)+0.9(三层联排住宅)居住人数(人)720730居住户数(户)264267总建筑面积42530拆除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住宅建筑53222860工业建筑30191577总计83414437新建建筑住宅建筑21501040公共建筑650360总计28001400停车位(个)93建筑密度%4542容积率%0.820.80绿地率%1128和鸽村0.9公顷联排居住用地指标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户数容积率0.9ha9000301 城湾村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分析1.现状概况1.1区

24、域位置城湾村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腹地,和鸽村南侧,距大碶街道中心约8公里,是现状清城公路的最末端村庄。有岭湾、夏李、八大坑。佛岩寺陈家以及城湾新村(在城东村北面,不纳入本次规划范围)5个自然村。规划区西临城湾水库,其余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图1),村庄地处山岙,俗传两边高山如城墙一般,中间平地呈带状弯弯曲曲,故有“城湾”之名。1.2村庄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该村地形狭长,地势从西向东较陡,几年前曾发生地质灾害,今年9月台风期间,该村为防止灾害发生,全村撤离。该村庄从长远看不适合?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有多条溪渠自山中向西流入成湾水库(图2)。城湾村农业以山林经济为主,现状工业(模具

25、加工)大部分在村庄外发展。近两年村民自发兴办“农家乐”,农家乐休闲旅游已有一定雏形。近五年村庄社会经济状况一览表年份农业收入(万元)工业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村集体收入(万元)2001年604008000302002年604208500302003年654709000302004年7050010500352005年8057011500351.3人口现状城湾村现有户籍人口1421人,620户。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收入的增加,大部分村民都在城湾新村新建住宅,经调查规划区内实际户籍人口650人,280户。具体人口情况见下表。城湾村历年人口状况一览表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

26、04年2005年户籍人口13531361137013801421外来人口城湾村人口情况统计表(2005)户籍(户)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人)外来人口(人)外出务工(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670142112212001.4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面积12ha,人均184.6。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为居住建筑用地,还有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渠和林地。民用建筑用地主要由村民建筑用地构成。由于村民大部分在外建房居住,规划区内存在许多未拆除的空房,形成“空心村”现象。现状的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大会堂、卫生室、祠堂、新建养生堂、九峰云雾茶庄等。村庄南部有伏虎将军庙。现

27、状用地构成表(2007)类别代号用地类别用地规模(ha)所占比例(%)人均(人)村庄建设用地居住建筑用地9.0675.50139.38公共建筑用地0.504.167.69道路1.038.5815.85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010.080.15绿化用地1.411.6721.54总计12100184.61注:现状人口按650计1.5建筑现状一二三类建筑数量为12、71、212栋。三类占到72%。1.6道路交通现状宽约6米的清城公路南北向穿过城湾村,为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村庄有多条宽3米左右的道路,由清城公路向东至村内,道路间纵向连接较?,有泄洪沟阻隔。太河路正在施工中。1.7环境绿化现状城湾去处

28、于风景区内,周围山林植被茂盛,村庄内部房前屋后花卉和树木种植较多,整体环境较好。但现状村庄内无公共绿地,沿溪渠两侧也无?的绿化带。1.8公用工程设施现状1.8.1给水工程现状该村已完成农村二次水改,水源来自城湾水库旁的深井水,经沉淀池过滤,再分流到户。村内给水管道敷设较为完善,管网系统均能通过局部枝状结构直接入户,村民用水普及率为100%。存在问题是:给水管道辐射较浅,局部地段?裸露严重。1.8.2排水工程村庄内部排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系统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雨水排放系统亦不完备,雨水和部分生活污水尚处于合流制排放状况。容易对附近的水体和地下水造成污染。1.8.3电力工程现状村内有两处10KV配电房,电源由城市10KV线路引至村内,通过变压器供应用户。1.8.4电信工程现状无通信机房。2.发展条件分析2.1村庄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2.1.1村庄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城湾村处于就九峰山旅游风景区腹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