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58.16KB ,
资源ID:100584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584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经济学》题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经济学》题集.docx

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经济学题集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 名词解释:实证方法:一种研究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试图理解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它想要解释这个世界。传统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正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把财政学称为公共经济学的前身并不为过。实际上,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学科。公共利益模型:传统上,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地推行慈善性政策。 称之为公共利益模型。问答题:一、经济学的本质:就其本质而言,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

2、选择的科学。二、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其一是“稀缺性”;其二则是“效率”。三、应用:稀缺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这两个核心思想“稀缺性”与“效率”,彼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相关。可以说,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种种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换言之,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如果我们用一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像萨缪尔森(Paul丸Samuelson)所言的那样,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如果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无法在不损及其他任何人生存状况的前提之下再提高或增进任何人的福利水平,那么它就是有效率的口。四、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

3、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如何做出决策?五、经济学基本问题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具体化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具体到公共经济学,就细化为如下的形式了:首先,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又应该用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显 然,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其次,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效率性。再次,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应当为谁生产呢?最后,在竞争性

4、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这种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 六、按照“描述”、“分析”、“评估”、“解释”这四个阶段对公共部门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1了解公共部门从事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又是如何组织的。按照科诺里(Connolly)等的归纳,政府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管制、定价、提供物品这三种类型。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归纳,则可以分为四类:生产产品及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及服务;收入再分配。无论怎么分类,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政府活动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运作可能非常复杂。2分析并预测这些政府活动的全

5、部结果想要对一项政府活动做出公允的判断,首先必须了解该项活动会形成哪些影响,带来怎样的结果,这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政府活动往往会同时影响到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另外,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完全有可能大大偏离它的初衷。正因为如此,在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时,必须做到全面、慎重,以免好心办成了坏事。既没有达到起初设想的效果,又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社会资源。3评估可选的政策要想做出全面的分析,还必须对可供选择的政策予以评估。此时,建立评估标准可能是必要的举措,即先要了解政策的目标,接下来要确定具体的政策在怎样的程度上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不过,一般而言,政府往往会同时抱有多个目标,如果某项政策对一个目标更

6、为有利,而其他政策则更有助于另外的目标,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这时,一套确定的评估标准和决策框架就必不可少了。说到底,这仍然是权衡取舍的关系,也正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4解释政治程序公共部门的相关决策是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一般会通过政治程序来解决。此时,决策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学与政治学都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不过,经济学的视角更偏重于经济激励和行为主体的自利性。综上所述,这四个分析阶段可以概括为:描述政府做什么;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评估可选的政策;解释政治程序。七、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对于公共经济学研究来说,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一项具

7、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经济学家的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采用什么概念、选择什么问题、运用怎样的分析工具,这些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公共经济学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者的相辅相成、系统应用。八、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尽管实证、规范两种研究方法在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研究步骤上却是十分相似的。第一,不管采取何种研究方法,研究者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二,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

8、从收支的角度来看,政府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预算、支出与税收;第三,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这种评估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否合理?采用的政策手段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九、威廉配第对国家经费的划分;威廉配第(WPetty)在其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军费;官员俸禄与司法费用;宗教事务经费;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孤儿抚养费及无业人员生活救济费;修桥铺路费及其他公共福利费用。十、亚当斯密对财政问题的关注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也曾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并且第一次将财政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而加以系统归纳。虽然斯密一向主张经济自由,认为政府不应

9、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但是他同时也强调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斯密指出,政府有保卫国家与民众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并维持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的职责,为此,它必须筹措经费以完成这些职责。斯密还分析了政府的收入来源、征税原则,以及通过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富论的问世使财政理论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在斯密之后,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流派都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与职能进行了研究。 十一、公共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关系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Public finance)有着极深的渊源。可以说,公共经济学正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把财政学称为公共经济学的前身并不为过。实际上,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学者认

10、为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不过,更为普遍的看法则是,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人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相比较而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至少在两方面有所扩展,一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关于政府的选择和决策。十二、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公共利益模型”的质疑公共选择理论则对这种公共利益模型(Public interest model)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研究政府“做了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内还是公共领域外基本上都是自利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被视为自利群体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果。公共选择理论的这种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是可以商榷的,但是不

11、可否认,它已经使经济学家们对政府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章 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名词解释: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一个体制概念,它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习惯:就是指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帕累托效率:所谓帕累托效率,是多数经济学家在评价经济决策之结果时所持有的一个标准。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可以简要地表达如下: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

12、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了市场失灵。市场成功: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描述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状况。混合经济:所谓混合经济是指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秩序导向:在“秩序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更为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与过程,也就是规则;但不甚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发展导向:在“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往往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目标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有益物品:所谓有益物昂即社会愿意鼓励提供的物品。无益物品:无益物品一般包括那些对社会没有

13、多少益处,甚至有害的物品。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人分配时,就产生了政府失灵。寻租:即运用权力来寻求租金,它总是与政府权力相联系的。问答题:一、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1)习惯机制;(2)指令机制;(3)市场机制;二、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优越性与传统社会的习惯机制和命令机制相比,市场机制在发展经济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主要是源自于如下情况的发生。(1)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在限制或剥夺个人财产权利的传统社会中是几

14、乎不存在的。(2)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世袭分工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得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远远超过以往一切社会总和的生产力。(3)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各种信号以简单、清晰的方式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了必要、恰当的信息。(4)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供求机会的信息,而信息及其充分利用正是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两个必要条件。(5)除了信息及其利用之外,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另一种力量就在于竞争。竞争使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出现,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竞争还可以造

15、就一种十分灵活的价格体系。因此,归纳而言,竞争的巨大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市场经济中信息分配的效率。三、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1习惯机制:优势: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的或道 德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配置资源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在由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以家庭、部落或村庄为单位,通过世袭的分工制度来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其中“子承父业”构成了这种世袭分工制度的基本特征。在这种世袭分工制度中,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不足:习册在带来秩序和稳定的同时,也窒息了社会创新

16、。正因为如此,传统社会的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社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且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物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2. 命令机制:优势:政府(或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在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种机制或许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不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它绝对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方法,因为这样势必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后果。3市场机制:优势: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国家或政府在

17、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所有者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他们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分散、个别地进行经济决策,并且通过市场交换和竞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四、自由价格体系的两个基本功能:自由价格体系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二是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五、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的三个特点: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与运行机理来看,它所强调的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自由放任;第二是面向消费者;第三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具有这样三个特点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只适用于小规模经济生产的时代,因为只有在那种时代,才会有(接近)完全竞争的市

18、场与消费者主权。否则,人们就必然要面对一些非市场、反市场的,影响或干扰市场经济自发力量发挥作用的因素,如垄断、政府的经济政策等等。六、亚当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论断亚当斯密在两个多世纪以前(1776年)就深刻地洞察到了完全竞争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具有的效率优势。他指出,在“无形之手”市场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众人却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换言之,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谁刻意追求社会总体的经济福利,所有人最关心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结果却促进了社会普遍的福利水平。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

19、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是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每个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七

20、、“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尽管“无形之手”具有神奇的魔力,但是它并非没有前提条件,完全竞争就是“无形之手”能够促进公共利益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事实上,经济体系中每个市场都达到完全竞争是非常罕见的,现实生活中各个经济体的运行充其量只能是“接近”完全竞争,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另外,尽管“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但它并不能确保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也就是说,它可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八、“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尽管“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但它并不能确保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也就是说,它可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自

21、由放任的竞争有可能会带来普遍的不平等,它无法保证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得到必要水平的收入及消费。事实上,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样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包括: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等。九、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制度框架: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财产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人们可以自由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没有工会;政府的作用很小,只负责执行少数基本职责。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有搜寻市场信息的自由,并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行事,即力图以最低限度的资金、人力消耗来获得

22、最大限度的利润、工资或效用。2运行机理:由于不存在政府的经济干预、巨大经济组织的市场力量和生产者主权等,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自由价格体系的自发力量来推动经济运行的。3适用范围: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与运行机理来看,它所强调的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自由放任;第二是面向消费者;第三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具有这样三个特点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只适用于小规模经济生产的时代,因为只有在那种时代,才会有(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与消费者主权。十、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竞争性经济是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或者说,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

23、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告诉我们: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换言之,如果有一种资源配置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最偏好的,那么只要政府对财富的初始禀赋进行再分配,其后竞争性的市场机制运作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十一、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规范性的,即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等。十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一方面表明了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它也表明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种种前提条件。完全竞争、无外部性等条件只

24、是理想化的理论假设,它们可以被视为理论上的参照物,但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成立。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也从来没有过“纯粹”的市场经济,政府总是在经济运行中或多或少地发挥着作用。 第二定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人们对市场机制无法产生公平结果的质疑,从而提供了运用该机制配置资源的一个主要理由。要注意的是,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成立的条件是极为重要的。实际上,这些条件都比较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相应的对照场景。而一旦这些理想条件得不到满足,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所描述的前景是否仍然成立就很值得怀疑了。这也正是混合经济得以兴起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十三、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

25、定理的成立条件与现实生活的对照。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有足够的市场;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完全按照竞争规则行事;存在均衡状态。当这些条件成立时,定理的结论资源有效配置,才可能实现。十四、市场失灵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根据时间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市场失灵的原因分为两组:(1)与时间考虑无关的因素:包括:缺乏充分就业;垄断成分;外部性;公共产品;社会公平。(2)与时间考虑有关的因素:包括: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市场均衡的时间。造成“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各国在19世纪后几十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中出现了从小规模生产到大规模生产的转变

26、,从而导致大企与工会的崛起,市场影响力(Market power)6的产生与消费者主权的丧失,收入分配与财产所有权不平等的扩大,以及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和外部性问题的增加;另一方面,以小规模生产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却在其基本前提假设上完全排除了可能导致竞争性体制的结构与职能发生根本变化的一切因素,从而使得该理论既不能反映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又不能解决由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十五、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一般而言,市场失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2)“外部性”问题;(3)市场垄断;(4)失业问题;(5)公共产品问题;(6)消费者无知;(7)市场调

27、整过程的代价;(8)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十六、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1、市场垄断的存在,抑制了竞争与降低了社会经济福利而言,它又具有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体现在市场垄断上的这种矛盾现象,迫使人们寻求国家干预,以防止市场经济中的自发力量(垄断)最终破坏市场经济本身这种具较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2、失业问题的出现。市场无法使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时,就必须由政府承担起投资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繁荣与社会充分就业。3、能够保证社会经济正常且有效运行的法律、公共安全以及自然秩序的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能够使市场有效运转,却不能由市场本身来提供,因此也只有通过公共选择,由政府来生产。4、消费者无知:为避免因消费者无知而

28、导致决策失误与市场配置效率的下降现象的发生。政府必须进一步承担起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职能,并代替消费者做出些决策,这又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与权力。5、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只要让自然秩序发生作用,自由竞争市场便可以自然维持自身的“治安”。即只要经过一个自然的试验过程或调整过程,无效产品或明显有害的产品就自然而然会被市场淘汰,其生产者也会随之销声匿迹。但这个试验过程需要时间,而且还会让社会付出某种代价,因而需要政府干预,以便减少市场试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6、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由经济保护主义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很难通过汇率变动与调整进出口数量来加以平衡的,因为从本质

29、上讲,这种失衡的根源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于政治上的界限。既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于政治,那么失衡的国际收支就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能加以平衡。十七、混合经济的特征从当今各国混合经济的运行来看,它们大致都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方法”。(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

30、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5)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介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十八、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呈现出差异的原因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十九、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混合经济体制当今世界各国出现了以下几种各具特色、互有差异的混合经济体制,它们分别是: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31、二十、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承担的两类公共品(1)社会的基础设施;(2)社会秩序和法律。 二十一、公共部门规模扩张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共部门的存在及其规模的扩大会减少可供私人部门使用的经济资源;第二,公共部门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二十二、政府的基本特征:1、政府拥有强制权这一基本特征也称为“强制性”。2、政府要对民众(选民)负责。这一基本特征也称为“义务性”。二十三、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第一,政府拥有强制权。也称为“强制性“。政府通常是社会中最强大的一个组织,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受

32、者来说一般具有强制性,而非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受者来说则不具有强制性。事实上,私人之间的交换等行为通常都是自愿的,否则就可能违法或者是不合法的。第二,政府要对民众(选民)负责。也称为“义务性”。一般而言,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如企业)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尽管政府拥有强制权,但这些权力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主要是受到宪法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另外,公民社会、司法体系、公共组织等等也会对政府形成一定的限制。二十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首先是行政等级上的。按照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定义:“地方政府一般可以认为是公众的政府,它有权决定和管理一个较小地区的公众政治,它是地区政府或中央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地方政府在政府体系中居于最低一级,中央政府为最高一级,中间部分就是中间政府(如州、地区、省政府等)。”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