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54.72KB ,
资源ID:1007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7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docx

1、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一、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兴替,主要朝代疆域的沿革,杰出帝王将相的政绩,主要朝代政治制度的嬗变,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重要的社会改革,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高考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考查突出于对重要政治历史概念内涵,重大政治事件前因后果,重要典章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战事的影响等内容的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主干内容,也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朝代更替:掌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起迄时间、沿革、都城、阶段特征。 例如: 魏(220-265年) 都城:洛阳 蜀(221-

2、263年) 西晋(265-316年) 都城:成都 吴(222-280年) 都城:建业 阶段特征:是统治阶段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2、主要朝代的疆域 商朝的疆域 秦朝的疆域 唐朝的疆域 元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 例如: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

3、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复习各朝代疆域的沿革,还应该注意: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南朝疆域变化示意图。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图。南宋对峙形势图。 3、杰出帝王将相的政绩 (1)秦始皇 (2)汉高祖 (3)文帝、景帝 (4)汉武帝 (5)光武帝 (6)汉明帝 (7)曹操 (8)诸葛亮 (9)唐太宗 (10)武则天 (11)唐玄宗 (12)宋太祖 (13)元世祖 (14)明太祖 (15)明成祖 (16)康熙 (17)雍正 (18)乾隆 例如:康熙:调整统治政策: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固定丁数,废除匠籍。巩

4、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军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抗击外来侵略;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思考题:分析唐玄宗的活动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活动和影响: 唐玄宗前期: 重视地方官人选,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为相,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在东北设黑水、渤海都督府,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加强了边疆管辖,密切汉族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在边疆重要地区设置军镇,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唐玄宗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宠爱杨贵妃,整日在官中饮酒作乐,不理政事。重用*臣

5、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接着地方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朝力量大大削弱。 (2)结论:统治者的优劣对历史发展有影响。 4、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包括背景、措施、评价)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西汉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隋唐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北宋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元朝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明朝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清朝前期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强化 例如: 唐朝后期以来,接连发生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割据混战,藩镇将帅凭借武力扩大势力,争夺皇位。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 为了迅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防止割据再度出现,巩固封建统治,宋太祖

6、着手剪除割据因素。 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采用“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 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 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首先高度集中兵权,这是与当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 收地方军、政、财权归中央,便于控制,防止了分裂割据的重新出现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对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积极作用; 改革逐渐导致了庞大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出现,这是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同时军队荒于训练,战斗力下降,致使宋军经常打败仗。为解决这些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宋太

7、祖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忧患,因为造成“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根源是封建制度本身,是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权造成的,所以改革措施没有也不可能触及问题的实质,也就是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 5、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秦汉时期形成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走向分裂 随唐时期封建国家再次走向大统一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封建国家重新陷入分裂状态。 元明清时期封建国家最终走向统一。 例如: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候国,先后建立了70多个诸候国

8、;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向周王室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造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根源。 西周后期,周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 小了;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随着王权 的沦落,天子作为共主的时代逐渐成为了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代,各种矛盾急剧发展。这是诸侯割据混战的重要原因。 春秋初年,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进一步增 强。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他们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 积极从事霸业活动。这是诸侯割据混战的直接原因。 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9、谁胜,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他的“霸主”地位。先后起来当霸主的有: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此外,长江下游和钱唐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末年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战国时代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韩、燕、赵、魏、秦等七国,史称“战国七雄”。七国之间继续进行战争。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长达560年左右。 a.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奴隶主集团的兼并战争 争霸战争的性质 b.“战国七雄”的割据混战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之间的 兼并战争。 c.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消极影响:争霸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10、人民遭受极大灾难。 a.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 b.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破坏了原有的分封制,实现了地区 性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积极作用 c.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交 战,如晋国打败山戎、狄人,使得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兼并,使各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客观上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 一 6、重要的社会改革 姜尚改革 春秋诸国改革 商鞅变法 王莽改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后周世宗改革 王安石变法 金世

11、宗改革? 例如: 建立北魏的拓跋部是一个文化较低、社会经济落后的部族。 原因 根本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地主建议,实行社会改革 485年颁布均田令和相应的租、调、徭役、兵役制度。 a.494年迁都洛阳 内容 汉化政策 b.鲜卑贵族采用汉性,同汉族通婚,改穿汉族服装,学说汉话。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作用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受田农民有了少量的土地,租调役相对固定和减轻,农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生产积极性提高,从而使北魏一度兴旺繁荣。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

12、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俗,冲破重重阻力,勇于改革, 评价 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民族 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这对我国历史发展是一个重大 贡献,不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改革也表明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形态在征服过程中反被被征服地区和民族的先 进生产力和社会形态所征服。 7、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 绿林、赤眉起义 黄巾大起义 随末农民大起义 唐末农民战争 红巾军起义 明末农民战争 例如: 政治上:宦官魏忠贤专权 根本原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和田赋的加重 直接原因:连年灾荒,农民活不

13、下去,官府却仍旧催逼租税 陕北起义: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起义军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 “均田免粮”: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针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 重的状况,起义军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广大农民 的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大顺政权 推翻明朝:1644年,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至此,大顺 政权控制了长城以南、准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实施了一些维护农民 利益的措施。 张献忠长期在长江中下游作战,后来

14、占领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明朝地主阶级、官僚拼死反抗,各地地主武装也到处袭击农民军。 雄踞东北的满洲贵族也虎视关内,积极准备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 原因 进京后的大顺政权很快就暴露出自身的弱点,领导者们产生了骄傲、麻痹思想,许多将领革命斗志丧失。这是关键原因。 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 李自成东征失利,撤向陕西。1645年牺牲在湖北九宫山。 失败 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 农民军余部坚持斗争近20年。 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封建制度和法纪受到一次沉重的冲击,封建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次调整,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明确

15、提出了“均田”的斗争口号,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强烈的要求,标志着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要斗争目标的新阶段。 农民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大顺、大西政权分别铸造货币永昌通宝和大顺通宝,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明末农民战争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进入了最高峰,具有深远的影响。选择题 1、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度国家夏朝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保护贵

16、族的特殊地位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扩大西周政权统治基础 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的趋势 D、反映新兴地主的愿望 下列人物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生或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商鞅 .韩非子 .秦始皇 .汉景帝 A、 B、 C、 D、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说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中最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 B、它

17、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需要 C、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拥护 D、历代信奉儒家思想的人都可以在朝为官 曹操在东汉未年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加以控制 B、实行屯田,保证军粮供应 C、惟才是举,招收和提拔人才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 A、当时地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实现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状态 西晋载: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魏氏(曹魏政权)圈闭宗室,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遽倾(曹魏政权灭亡),天命归于陛下(西晋取得政权)。今四海业已大

18、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久安于万代。”司马炎采纳了这一建议,其后果是: A、奠定了司马氏篡魏基本方略 B、吸收曹魏灭亡教训,促进统一完成 C、导致西晋的内乱和短暂而亡 D、与西汉分封同姓王的最终结果相同 10、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封建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强大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11、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这是因为: .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效抑制了腐朽的士族 .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地方阶级统治基础 .把读书、考试和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质 .把选才和任官的

19、权利从地方豪门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A、 B、 C、 D、 1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 D、防止军事割据 1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正确的有: 它是辽宋关系史上的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它是牺牲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 就其客观影响来看是有历史进步性的 它标志着北宋政治统治开始走向衰落 A、 B、 C、 D、 14、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局面,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统一的王朝。下面几位政治家中,谁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 .嬴政 .司马炎 .杨坚 .赵匡胤 A、 B、 C、 D

20、、 15、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理藩院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台湾府 A、 B、 C、 D、 16、明初废行省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强化中央集权 B、行省权力过重 C、强化地方政权 D、加强控制地方 17、以下制度的形成,对历史的发展起到进步和消级的双重作用的不包括: A、分封建 B、土族制度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8、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主要原因是: 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强化专制主义统治 出于满州贵族的民族偏见 压制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发展 A、 B、 C、 D、 19、下列史实与雍正帝无关的是: A、增设军机处 B、实行摊丁入亩 C、设置台湾府 D、

21、设置驻藏大臣 20、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分子虔,欺魏将。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22、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丧社稷。” 摘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 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史实态度如何?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商鞅变法? 三、问答题 22、战国思想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理论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行政机构中有何体现?汉、唐、宋统治者又是如何实践这一理论的?到明清时期,体现这一理论

23、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23、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专题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C 5、A 6、B 7、A 8、C 9、C 10、B 11、D 12、D 13、C 14、A 15、B 16、B 17、B 18、C 19、C 20、D 4解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这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所以正确选

24、项应该是C。 5解析:最早提出中央集权制思想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政府对王国的控制加强了。所以上述五个人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生或发展都起过积极作用。因此正确选项是A。 14解析:判断此题的关键要审好题。秦王嬴改建立的秦朝,魏国权臣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隋朝,都是“大统一”的王朝,而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却不是“大统一”王朝,原因是有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并存,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 二、21. (1)材料一 完全支持商鞅变法。 (2)“民以殷盛”。变法后

25、,对老百姓来说负担仍比较重。 (3)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 (4)重视农业生产。 (5)取消分封制,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特权。作者持否定态度 (6)商鞅变法触动奴隶主贵族利益,必然遭其反对。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强国,这是历史进步。但是商鞅是地主阶级代表,所以人民负担仍较重。 三、问答题 22解析 (1)体现:秦朝建立后,采用韩非子理论,确立了封建主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力,总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裁决大小政事,任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2)实践:西汉集中解决了王国问题,并实行“大一统”,巩固了中央集

26、权;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宋初把地方军政财权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特征:封建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如明朝的特务统治和八股取土,清前期军机处的设置和屡兴文字狱。 (4)说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进入尾声。 23解析:该题是“评述”题,即要求答题时史论结合。上述观点明显是错误的,评价历史事件是进步还是倒退,关键是看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一些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所同化,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组织答案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有关孝文帝改革进步性的信息批驳上述观点。 答案: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

27、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文”、“武”或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古代政治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初创、确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金朝的猛安谋克

28、制、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认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和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猛安谋克制以及蕃汉分治等我国少数民族政权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僧官制度和土司制度等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认识: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局面。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条件,中央与地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