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论语.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7.53KB ,
资源ID:100882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882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docx

1、论语论语十则教材分析: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可以说肩负着使学生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师应精心备课、厚积薄发,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3、疏通文意;初识论语,走近经典。教学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教学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参观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参观”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通过“参观”活动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初识作者和论语多媒体展示:1、 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

4、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指定学生读简介、学生记忆并笔记。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初读课文1、 播放课文录音,布置听读任务:注意读音、断句。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断句。3、 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课文。后自由朗读。学生听读课文并完成听读任务。反复朗读。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尝试自己疏通文意1、布置自学任务: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4、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摈弃满堂灌的做法。齐读课文师提出要

5、求生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及重要的文言词语意思。2、课下搜集孔子的资料,并积累几则其余的自己感兴趣的论语在下节课交流。3、背诵全文。巩固并拓展延伸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各则语录,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查复习发一份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翻译的小测验题。(可收部分)答题,未收部分学生课下交学习小组长协助检查。检查学习效果。但务必及时反馈。齐声背诵全文师观察哪些学

6、生尚属滥竽充数和不熟悉者,以便课下重点检查督促。生背诵课文。既是检查巩固也是在诵读声中进入经典学习的情境。分组讨论探究布置讨论任务:十则语录中哪些是探讨学习方法的,哪些是探讨学习态度的。请分类笔记。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引导对不同意见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改变满堂问的学习模式。自由论坛要求学生说出对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论语的认识。深入思考并积极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体验反思要求学生思考:举出实例说一说哪一条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一条还很有差距,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应如何做。针对自身情况认真总结反省并发言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丰富的

7、营养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一条或两条论语来写一段话在笔记本上造句并互相交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百家讲坛开设“百家讲坛”要求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积累的成果,并说出自己对孔子和论语以及经典作品的认识过程和独到见解。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和提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热爱经典的兴趣,增强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并选背弟子规年终进行比赛。让国学之精华沉潜于学生们的血液之中熔铸出民族之魂。教学反思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设计使陈旧的文言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从僵化的学习中解

8、放出来,饶有兴味的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远古的原创大师进行着精神对话,相信,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定能增加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五、安排二课时

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引人: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不少有关学习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论是谈学习的。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十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论语,读作l*ny(,“十则”,十条。二、布置自读课文。要求: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确读音:愠、罔、殆、谓、哉、焉。2思考: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三、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明确:1愠y)n罔w3ng殆d4i谓w8I哉z1i焉y1n2据“阅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回答。(略)3“故”,旧知识。“愠”,怨恨。“厌”,满足

10、。“倦”,疲倦。“善”,优点,好的方面。四、讨论重点内容。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

11、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3“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五、学生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习

12、。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不亦乐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3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1)敏而好学(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4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何有于我哉5简答题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参考答案1yyu8y)nw3ngzhd4i2敏(资质),聪慧灵敏;厌,满足;诲,教诲,教导;习,实习;愠,怨恨,恼恨。3表顺接(1)(2)(4)表转接(3)(

13、5)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2)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4)哪一样我能有呢!5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这样的人却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优点,吸取过来;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背诵前六则或前四则,讲大意,说体会。二、研习新课1学生自习后四则。2查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儿的读音:诲、逝、好、夫。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个词儿的读音和意义。诲hu教导教诲逝sh流过过去好h4o爱好夫f&吧,语气助

14、词。三、自读,翻译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孔子在河流上说:“流过去的东西也许像这个水吧,日夜不停止。”孔子说:“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因为在思考。但没有效果,不如学习呀。”四、讨论重点内容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明确:强不知以为知,不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讳疾忌医,也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造成损失,乃至形成恶果。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你有这种体会么?明确:这是学习心理

15、的三个阶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兴趣,便不以为苦;“乐之”则以此为乐,刻意追求,亦即由爱好成为志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达到最终目的不可,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上处于哪种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谈别人。厌学是学习的大敌。)3看到流水就发出感叹,为什么?明确:一方面,宇宙万物是时时刻刻毫无休止地运动发展,在催人奋发;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复返犹如人的年岁,应当及时努力,创造业绩。(这种警句格言应当念念不忘。)4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明确:实践才能出真知

16、。书本知识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是,单单学习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这里说的学习,既指社会实践,也指书本知识,当然,对待书本知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照单全收。五、练习1学生背诵课文并抄写。2积累以下词语:诲逝昼寝是为夫尝3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写一篇短文(200字)。、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诵。教学设想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兴趣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不产生畏惧感,这一节课很关键,所以,这节课尽量不在具体的字词上纠缠,只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则可。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孔子、论语及语录体二、朗读三、理解文意采用读

17、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1、“时”“说”“乐”“愠”“君子”2、“温故而知新”的含义。3、“罔”“殆”的意义;4、“诲”“女”“知”的意思5、“谓”“耻”“是以”6、“识”“厌”7、“三”“从”“善者”8、“好”“乐”9、“川”“斯”10、“尝”“以”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关上课本,进行练习。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2、补充: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F、敏而好学人教版初中

18、语文教材第一册(修订本)教学设计G、不耻下问H、三人行,必有我师焉I、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J、默而识之K、学而不厌L、诲人不倦M、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N、逝者如斯夫。四、背诵五、板书设计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教学目标及重点1.积

19、累文言词汇。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

20、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

21、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

22、,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通假字: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多义词: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

23、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多音多义字:论:论语乐:不亦乐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昼夜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明确: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

24、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

25、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四)梳理、总结、扩展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布置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板书设计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人不知而不愠(yn)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不亦说(yu邑)乎三省(xng)吾身传

26、(chun)不习乎诲女(r)知之乎不知为(wi)不知是知(zh)也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探究的词句摘要:朋、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a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作业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教学设计: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探究学习后五则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