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44.52KB ,
资源ID:101017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1017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59页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59页Word版.docx

1、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59页Word版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

2、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四、老师提出希望。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六、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课外准

3、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目的: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教学重点: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学难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略)。三、出示自学指导: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

4、样?最终证明了地球是怎样的?2、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是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最终得出什么结论?3、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多少?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四、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约5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五、检测、点评。1、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活动”,并让学生说出2个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作小结。小结:在正方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圆的。2、指名回答问题2,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作点评。(通过“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卫星照片”进行说明。得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5、体。)3、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老师补充。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8、140千米)4、老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六、学生质疑,老师释疑。七、师生小节本节课的内容。八、检测: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经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的不规则球体。2、赤道的长度是 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认识南北两极,地轴,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教学重点:识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教学难点:1、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2、经度、纬度的辨别。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教学过程:

6、一、明确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12,约5分钟后学生以4人为一组讨论所看到的现象,互相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 地球表面积是_平方千米。2 什么是地球仪?为什么说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3 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经纬线的形状、长度和方向有何不同?4 如何划分经度和纬度?00经线和00纬线又叫什么?5 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界线?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四、检测、点拨:内容一:地球的模型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2活动(1):观察地球仪,说说你看到了什么?_,_,_,_, _、_。(学生朗读意义)地轴是直立的吗?(2)活动2:读图完成填空和表格。(朗读)(3

7、)教师:经线、纬线有无数条。内容二:辨别经度和纬度1提问学生:什么是经度?什么是纬度?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经度。区别不同的纬线而标定的度数叫纬度。2检查自学情况。3、教师评讲:0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板图、举例)讲解经度的书写。4、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观察从0经线往东分为多少度?往西分为多少度?(学生活动,教师检查)5、教师提问:180经线有多少条?(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地球仪上,东、西经180经线重合成一条线,合称东、西经180。)6、东西半球的划分东半球:200W 1600E西半球:1600E 200W7、赤道的纬度为00,

8、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0。以北称为北纬,属于北半球。00 900N以南称为南纬,属于南半球。00 900S教师讲解纬度的书写。8、教师: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南极、北极是多少度?(学生回答)9、活动:东经1450,北纬600可写为_。0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东经向_渐增大,西经向_渐增大,最大度数为_度,与_度经线组成圆。(辨别东、西经线)赤道最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_纬,向南增大是_纬,赤道起点_度,南北极_度(辨别南北纬线)4熟记P14知识之窗1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6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如何利用经纬网确

9、定位置,能够标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内容地球的表面积是_平方千米。本初子午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的度数。经线、纬线的形状、长度、方向。朗读知识之窗。二、新课内容:交织经纬网自学指导:1、经纬网有什么作用?2、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15,思考下列问题。某轮船在西经1500,北纬300的海域遇难发出求救信号,请在图1.15中标出遇难船只的位置。在地球仪上找出你的居住地和首都北京的经度和纬度。完成课本P15活动第3小题。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四、检查、点拨。思考题1学生回答。教师

10、讲解: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用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来确定。(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地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思考题2学生标出地点,教师检查。每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地球仪上找北京的经纬度。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书上所示的地点的经纬度。(广州、圣弗朗西斯科、东京:1400E、360N;洛杉矶:1180W、340N。)五、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讲解。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七、活动:请大家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仪,在班里同桌之间对比之后,看一看谁做的比较好,谁的做错了。步骤:在圆形物体中部用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指南北两极)穿过一根

11、铁丝为地轴,向上的一端为北极,指向北极星。转一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造成昼夜更替)。将铁丝弯出倾斜的底座(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的夹角)。画出经线(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标注经度。(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东西经的划分、18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画出赤道。(标出赤道的度数)画出其它纬线,注出纬度。(300、600)画出并注出回归线、极圈名称及度数。八、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

12、理现象。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什么叫地轴?、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二、新课内容一:地球自转、出示自学指导:()什么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活动中的习题。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 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三、根据自

13、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7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地球公转。四、新课内容二:地球公转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节昼夜长度北半球南半球春分昼夜相同昼夜相同夏至白天长,黑夜短白天短,黑夜长秋分昼夜相同昼夜

14、相同冬至白天短,黑夜长白天长,黑夜短A、 强调:上述图中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而言。B、 简介极昼与极夜。4、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本P15活动。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六、检测:填充图册P7 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的名称是什么?教学重点:五带的划分的界线(纬线),五带的名称。教学难点: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教学教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知道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是因为太阳光照射所获得热量产生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划分五带也是因为太阳照射而划分的。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文P18-19五分钟,以4人为一组讨论

15、问题:1、划分五带有哪几条纬线,名称分别是什么?2、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分别划分哪些气候带?3、赤道划分了什么?热带在南半哪个半球?4、哪一带所得到的热量最多,哪一带最少?师生互相解答问题。小资料:南北极昼与极夜时间相反。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自转为一天)。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二、完成以下思考题,判断与地球哪种运动有关。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2、夏天热、冬天冷。 3、我们每一天都经历白天和黑夜。4、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四、学生质疑,教师释

16、疑。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二章 学用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教学目的: 1、通过陶片上的地图到丝织地图到羊皮地图的变化,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及应用。2、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了解电子地图,熟悉电子地图光盘。充分了解现代电子地图的优势与用途。3、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加强对地图与实地的对应感。教学重难点: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地球划分为哪五带?分别是什么?2、哪一带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二、出示教学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1、古人将地图刻在陶片、丝织品及羊皮上有什么优点?2、现代人通过什么现代手段绘制地图,绘制的地图

17、有什么优点?3、什么是卫星图象?卫星图象有什么作用?4、在野外上如何辨别方向?5、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四、学生阅读课本 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五、检测、点评。1、请个别学生回答自学指导1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评。2、指名回答2的问题,同学补充,老师小结。(纸制地图:便于携带、形象直观;电子地图: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查询)3、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4、请个别学生回答4的问题,同学补充。5、请个别学生回答5的问题,老师小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的方法有:(1)、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2)、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3)、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6、老师

18、提问:地图上有哪几个基本方向?它们各是什么?六、活动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分辩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掌握比例尺、指向标在实际中的作用。七、学生质疑,老师释疑。八、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九、检测:1、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 地图。2、看地图要学会辨认方向。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按“上 下 、左 右 ”的原则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向 方向,纬线指向 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第二章 学用地图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表示方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结合实际选用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比例尺

19、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1、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2、地图上有哪几个基本方向?它们各是什么?二、导入。三、出示教学目标四、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图2、15采用了比例尺的哪种方式来表示?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图2、16进行比较。五、学生自学课本P26约5分钟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六、检测、点评。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

2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同学作补充。(可以用数字、线段、文字等方式来表示。)3、指名回答3的问题,老师点评。(分母小,比例尺大;分母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七、活动: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1)、一百分之一 (2)、1:40000(3)、15000000 (4)、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2、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八、学生质疑,教师释疑。九、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十、检测:1、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1)、15

21、0000 (2)、二十万分之一(3)、1:25000 (4)、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2、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1)、世界地图 (2)中国地图(3)、湖南省地图 (4)广州市地图第二章 学用地图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阅读地图的第二种方法:认识图例和注记。2、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会选用合适的地图。教学重难点:绘制校园平面图、会选用合适的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1、什么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有什么不同?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出示

22、自学指导;1、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图例和注记有什么作用?2、如何读懂地图?3、地图的种类有哪些?地图有什么作用?四、学生阅读课本P27_P28约5分钟后,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五、检测、点评。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点评。(图例: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指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作用:图例和注记一般都附在地图上,它可以帮助我们马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2、指名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评。3、指名回答3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地图的种类有很多,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作用:在现代社会,地图更

23、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七、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八、检测:1、地图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常把 、 和图例称为地图的三要素。2、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 、 、 等。3、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2、观察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3、观察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教学重、难点:1、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小;2、各大洲的分界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自学指导:1、观察图3.2,说说陆地、海洋在南北半球各占多少?2、陆地、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几?3、什么是大陆、

24、半岛、岛屿和海峡?4、全球陆地有几个大洲?哪个洲最大?哪个最小?5、全球有几大洋?哪个洋最大?哪个最小?三、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四、结合教材,观察P32中图3.3和图3.4:1、师生互动完成自学指导内容;2、提问:(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强调: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跨两个半球。(2)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3、练习:P33 活动24、学生练习,教师讲解。五、观察P34图3.6和图3.71、提问:看图说说大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

25、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2、练习:P34 活动4六、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几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

26、、新课内容:1、自学指导1:读P35图3.9,说出图中三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义?学生:500米表示乙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000米表示甲点高出乙点的垂直距离。 1500米表示甲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教师: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绝对高度,也叫海拔;、相对高度。2、自学指导2:什么是绝对高度?什么是相对高度?学生回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提问: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绝对高度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的比较。教师:地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现在我们运用地面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

27、个问题。3、自学指导:什么是等高线?学生回答等高线的概念。4、活动:指导学生用土豆做一个等高线图。按照课本P36活动的要求和步骤,教师一边解说并做示范,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等高线图的比赛,并评选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传阅。学生跟着老师制作等高线地形图。5、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等高线图,把土豆比作山地,思考: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举例说明:P37活动1学生讨论交流,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6、教师: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可以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反映出来,我们把这种用等高线表示

28、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陡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呢?学生阅读课本P37图3.12“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让学生观察不同部位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问题。分析归纳: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是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2)山脊是指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类似于屋脊或牛背的脊梁。等高

29、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3)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是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凹进。(4)鞍部是相邻两个山头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5)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象线段一样表示。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四、课堂小结。五、练习与检测:1、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也叫_;2、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3、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连线叫做_。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5、做填充图册P10、11、15。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重基本地形。教学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识别及其特点。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教学过程:一、复习: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