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2.27KB ,
资源ID:101048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1048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 中 测 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嗥鸣(ho) 迭起(di) 澎湃(bi) 义愤填膺(yng)B. 彷徨(png) 花圃(p) 深邃(su) 迥乎不同(jing)C. 凹凼(dng) 涎水(dn) 徘徊(hui) 烟雾缭绕(ro)D. 校注(xio) 弄堂(nng) 倔强(ju) 潜移默化(qin)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肿胀 斑澜 当知无愧 人声鼎沸B. 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C. 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D. 骊歌 污秽 一反即往

2、荒草凄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B.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C. 驴友,一个活跃在名山大川或人迹罕至地带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具有冒险精神的背包客,是专业的野外生存达人,更是旅行者中的权力派。D. 春天来了犯春困。这不,数学老师才讲一道题,我就心会神凝,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校庆,同学们都以敬佩目光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B. 大家都应

3、该从这次国庆大假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C. 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D.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5.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有长篇小说围城。B. 最后一课是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作者

4、都德是德国著名小说家。C. 邓稼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悼念两弹元勋邓稼先文章。 D. 孙权劝学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7.综合学习与探究在班级开展的“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综合实践中,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1)【积累成语】大量积累成语并在语文实践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不仅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而且还能使语意准确得体。请你依据下列分类,按要求在横线上各写一个不同类型的成语。数字成语:_ 生肖成语:_ 季节成语:_(2)【了解文化】为加深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级将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 _请

5、你写出你熟悉一个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一副对联或一句诗、你家乡过这个节日时的两项活动。 _(3)【鉴赏文学】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_。请选取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8.默写(1)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2)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此夜曲中闻折柳,_。

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10.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无他,但

7、手熟尔。11. “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12.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土地的誓言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 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

8、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

9、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

10、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

11、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3. 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14.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15.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16. 文章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17.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三角梅刘成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

12、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

13、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喟叹,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

14、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

15、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18. 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A_B_C_D_19.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为什么?20. 请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21. 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尾

16、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22.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时,它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居的一声问候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2)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

17、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要求:用心思考,能写得“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答案与解析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嗥鸣(ho) 迭起(di) 澎湃(bi) 义愤填膺(yng)B. 彷徨(png) 花圃(p) 深邃(su) 迥乎不同(jing)C. 凹凼(dng) 涎水(

18、dn) 徘徊(hui) 烟雾缭绕(ro)D. 校注(xio) 弄堂(nng) 倔强(ju) 潜移默化(qin)【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有误,应为澎湃(pi);C项有误,应为涎水(xin);D项有误,应为校注(jio),弄堂(lng)。故选B。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肿胀 斑澜 当知无愧 人声鼎沸B. 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C. 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D. 骊歌 污秽 一反即往 荒草凄凄【答案】C【解析

19、】【详解】A.“即”为“既”,“澜”为“斓”;B.“嶂”为“障”,“儒”为“孺”;D.“知”为“之”,“凄”为“萋”;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B.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C. 驴友,一个活跃在名山大川或人迹罕至地带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具有冒险精神的背包客,是专业的野外生存达人,更是旅行者中的权力派。D. 春天来了犯春困。这不,数学老师才讲一道题,我就心会神凝,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答

20、案】D【解析】【详解】D.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用在此句不恰当。故选D。点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校庆,同学们都以敬佩的目光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B. 大家都应该从这次国庆大假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C. 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D.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答案】B【解析】【详解】A.搭配不当应删去“和崇敬的心情”。B.正确。C.“断定”与“大概”相矛盾,应删去“大概”D.

21、缺少主语,删去“使”。故选B。5.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考查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有长篇小说围城。B. 最后一课是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都德是德国著名小说家。C. 邓稼先是

2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悼念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 D. 孙权劝学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B项有误,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是法国作家。7.综合学习与探究在班级开展的“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综合实践中,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1)【积累成语】大量积累成语并在语文实践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不仅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而且还能使语意准确得体。请你依据下列分类,按要求在横线上各写一个不同类型的成语。数字成语:_ 生肖成语:_ 季节成语:_(

23、2)【了解文化】为加深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级将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 _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一副对联或一句诗、你家乡过这个节日时的两项活动。 _(3)【鉴赏文学】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_。请选取一

24、个作家和他的作品,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答案】 (1). 六神无主 (2). 虎背熊腰 (3). 秋高气爽 (4). 过传统节日,兴中华美德。 (5). 重阳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喝菊花酒 (6). 合乎题意即可【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不同类型成语的积累,要弄清楚写成语的具体要求。有关于数字、生肖、季节的成语在平时用得比较多,容易掌握,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此题可以运用对偶的修辞,突出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此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和古

25、诗词名句的积累。可以选择比较熟悉的中秋节、重阳节来回答,注意诗句与习俗相对应。(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选择七年级下册的任意一篇课文,结合主旨来作答即可,注意格式与例句保持一致。点睛: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8.默写(1)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2)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

26、)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答案】 (1). (1)杨花榆荚无才思 (2).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 (4)不问苍生问鬼神【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杨”“荚”“沙”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

27、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10.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无他,但手熟尔。11. “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12.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答案】9 (1)擅长,善于(2)自夸(3)轻视 看轻 (4)打发

28、10. (1)(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2)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11.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12.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轻”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

29、词,轻视的意思。遣:打发。【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关键词语:“矢”,箭;“颔”,点头。关键词语:“但”,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

30、解与分析的能力和重点语句的字词赏析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课文理解进行赏析。“康肃笑而遣之”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一个“笑”字表达了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现了出陈尧咨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他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另一方面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是自我解嘲。【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词语的使用,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思考。注意几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睨”表示斜着眼看,表现了卖油翁的不以为然的心理,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的本领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而且嘴角估计会撇起来,嘴里或心里发出“哼”的声音,也就是说他带有态度色彩的,表示轻视,好像在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自然不是一般的“看”“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