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7.17KB ,
资源ID:10127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12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教育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教育论文.docx

1、摘要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造就高端人才的奠基工程,受到世 界各国高度重视。就课程领域而言,回望世界各国近一二十年基础教 育的改革发展之路,以下一些共通性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建立国 家课程标准,统一中小学课程的质量要求;大力提倡课程设置综合化, 适度减少分科课程;调整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 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资源一、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1教育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普通小学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 设置学校网点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经济

2、的一面。 城镇中小学布局是按原有的人口密度和地区划分设置的,由于经济的 不断发展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而使学校分布日益呈现出 不合理趋势。2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相脱离。我国小学教育仍然是按部就班式的, 缺乏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所开展的特色教育。如在农村学校学到的东 西绝大部分是与城市的生活环境有关,因而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缺乏 应有的吸引力。3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最明显的莫过 于农村,师资力量差,班额严重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不少山区村庄的小学几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 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承担所有课程的教学,很难

3、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育设施的差异性,造成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当前城市师资力量过剩而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师资非常缺乏,形成教 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 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并存。4小学老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目前女教师是小学教师的绝对主体, 其造成的结果是导致当今我国小学教育的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 来说,女教师喜欢乖巧的学生,常常过分限制孩子的天性。女教师比例 过高,对于独生子女已有的性格缺陷、对于培养孩子的行为方式极其 不利。5小学欠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不要以为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 的绘画、音乐、体育等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有

4、 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不行,在将来他不可能成功。孩子欠 缺素质,国家必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 性,注意知识量的积累,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重视不够;至于培养能力, 也仅仅停留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相关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这 个层面上。二、现有改革的一些建议1解决教育布局不合理问题。由于教师缺编和校舍不足,分布不合理 现象突出。一方面,农村小学数量多、规模小,分布过于分散,存在许多 微型学校、微型班级,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城镇小学的“大班 额”问题严重,给教学活动带来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 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势在必行。小学教学点应该适时地根据地域

5、、学生 数量加以调整。2解决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脱离的问题。教材的编写工作应由教育 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此外,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自主开 发校本教材。各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但不论是哪 种教材,在编写时都应注意古今的结合,既要体现传统性,又要体现时 代性;既要体现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体现教育的合理性。在不加重学 生负担和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可采用开设专门学科和学科渗透 两种办法解决课程设置问题。3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城市、农村教师交流及支援, 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侧重于补充和更新教育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6、手段和设 备,同时,也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从个人发展的角度 讲,教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独立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社会的发 展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除了提高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外, 还应该大力拓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 自我,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最终达到教师职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 统一。4小学大力补充优秀男性教师。小学男教师的匮乏、学校女性管理 者居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北京东城区小学本 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加大了男教师的引进力度,任课男教师的比例上 升到目前的13.1%;小学男校长的培养力度也有所加强,其主要目的 之一就是彰显

7、课堂中的阳刚之气,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方式。5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我国要成为21世纪的世界强国,必须提 高整体国民素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 质。要狠抓习惯养成。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培养孩 子交往处世能力;三是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培养劳动习惯;四是要培养 孩子勤俭节约习惯;五是要开发孩子智力;六是要培养孩子做到诚实 守信;七是要培养孩子勇于创造的劲头;八是要针对孩子的个体特点, 培养有利于其发展的特长。针对孩子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自己掌 握素质教育的一些科学方法,不断掌握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办法,并 针对孩子兴趣爱好,个体特点,有

8、针对性地抓好孩子的素质教育,进而 逐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 区别,主动接受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要着眼于未来,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 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地发展。全面发展注重的是“素 质”的教育,强调实际能力的训练。具体一点讲就是更加强调解决问 题的能力。总之,如今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 难有改正的机会。特别是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中,如何提高教育孩子的 水平,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四、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中小学课程的质量要求长期以来,各国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中央集权和地

9、方分权两大基 本范式。这两大范式无所谓优劣,而是各有利弊。近年来,世界各国 逐渐认识到课程设置“统得过死”和“放得过宽”都不利于提高教 学质量,于是大都转而走上了两相融合的道路。2、大力提倡课程设置综合化,适度减少分科课程,普遍用“学习领域”代替了 “学科”的概念课程综合化是强调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 或过分强调各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间彼此孤立、相 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课程综合化 趋势主要表现在,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软化学科界限,改 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 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

10、课程综合化是科学与 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科 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为 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应重新 整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 源问题等,是学校教育亟待加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分科课程中 难以综合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正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体 现。课程综合化有利于解决中小学课程问题上的一些突出矛盾。开 设综合性课程有利于解决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无限“扩容”的问题, 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重复和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增 强中小学课程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

11、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综合利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小学生与成年人一样,他们所认识的 周围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 社会现象,课程适度综合更符合中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认识能 力渐次发展的规律。正是为了加强有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各国在中小学课程开设上的综合化趋势十分明显。3、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基础教育必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 共同生活”,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培育共识、养成和平共处行 为等根本层面上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世 界公民。培养学生

12、终身学习的能力。按照终身学习的观点,基础教 育是一种“初始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 会认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学习的关键。这种教育应该 覆盖儿童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应该保证所有青少年掌握坚实 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养成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学习。”基础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的基本态 度、良好习惯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 同操作、改进学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为其终身学 习奠基。4、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当代各国普遍认为,应摒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 学习、参与性学

13、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多样 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 普遍强调在不放弃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 学习。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 间、学生间、教师间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 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 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 理论与策略体系。探究性学习本是杜威时代就已提出,当代课程改 革对它的

14、再次强调,关注的侧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 创造精神。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 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 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 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 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 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学生通过探究所学到的东西 远远多于知识本身,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20世纪中后期以

15、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一日千里,教育必须跟进,课程理 当调整。加强人文课程的趋向。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认识到,在追求技 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 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再次注重对未来社 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等 学科,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 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围绕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开设实用性和知识性课程。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设以 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主题的相关课程,不

16、仅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 手段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教会学生了 解更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同时,许多国家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 全球环境恶化问题,相继开设环境教育、生态保护等课程。当代课程观十分重视学生自身的既有经验,即强调从学生的既 有经验出发,即所谓的课程与教学要“回归生活”,但“回归”不是 目的,仅仅是切入点和起点,关键还是要落脚于促进其既有经验基 础上的改造和发展,指向学生的未来,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6、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当代课程和教学都是开放性的,因而也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教材 观得到了拓展。事实上,当代的教材观已被视为课程资源的一个下 位概念。课程

17、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且直接的实施条 件,它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 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 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 素。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划分和解 析,这里简要分析了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六个方面的走势,我们必须把握课程领域在国 际上的这些共通性趋势,更要结合本国(本土)和当地实际,将“国际 接轨”与继承、改造自身传统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创造充满活力、 富有实

18、践价值的新课程的必由之路。五、作为小学教师的责任1、教师从我做起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 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 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 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 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 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 研读的书。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

19、一直纪律不好, 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 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 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 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 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 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 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 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 了。我 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生语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 里真的是幸福。教师还要和

20、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 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 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 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 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 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 于此吧。“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 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 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2、德育时时处处课堂中的德育。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

21、行学科整 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I m sorry!” 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 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董存瑞一课,要向学生渗透 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 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 环保意识;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生活中的德育。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 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 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

22、学生的影响,所 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 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 集体活动也是的与的一个重要环节。3、惩罚责任教育知心姐姐卢琴教授在书中写到的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我的学 生,我不仅让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 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里一件很不愉快 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身在课堂心却不在,以至于老师叫他 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 他有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在

23、四年级还是 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可是上了五年级用“痛改前非” 一次来形容一点 都不为过,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综 合进步奖刚花落他家,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怎么会发生这样的 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 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 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生气, 我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 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 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

24、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它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 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让我打 心里开心。如果我把对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 远都是一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同学们 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没有 惩罚的教育,时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但也有些书中写道,我们要挨弃 惩罚,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我觉得,既然新课程 改革要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我们可不可以把惩罚升华成责任教育呢? 还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得真知吧。参考文献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5,(1):52-54.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 村建设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 尧.2007-3-10.5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乐山师范 学院学报,2005,(8).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