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7.54KB ,
资源ID:101362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136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州古街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州古街导游词.docx

1、青州古街导游词青州古街导游词【篇一:文峰古街导游词】 合川文峰塔公园正式开园,对市民开放 时间:2011-01-07 17:5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2月31日,合川文峰塔公园开园仪式于公园主入口隆重举行,文峰塔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参加开园仪式的有合川区委书记王作安、区长乔明佳、区人大主任张均凤、区政协主席王元柱等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文峰古街项目发展商锦天地产集团董事长卢志红。 数万市民进入园内参观、游览,面对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赞叹不已。 锦天地产集团董事长卢志红在致辞中说,文峰塔公园是文峰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川区的民心工程、文化座标和城市名片,承载着70万合川人民的期望。作

2、为公园的建设者代表,我倍感激动与荣幸,感谢合川区委区政府以及合川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打造精品,把文峰古街项目开发好、建设好、管理好,交给合川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峰塔公园位于文峰塔片区南端,东临嘉陵江滨江路,总投资9000万元,于2010年6月底正式动工兴建。公园占地面积150亩,其中绿化面积达63500余平方米,成为合川又一“城市绿肺”。 公园充分利用毗邻嘉陵江的地理优势,傍水而建,开发利用河湖水系,建有1公里长的滨江路绿化长廊。园中还有一个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人工湖,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各种繁花绿树遍布园中,整个公园古朴典雅、绿树成荫、山水相映成趣

3、。 公园以古建筑为特色,结合合川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情,运用古典造园手法,让山水与人文相衬,历史与现实相融,力求再现唐宋韵味景观,留住远古的历史记忆。 合川历史上著名的清华楼、荔枝阁、凌霄阁、岁寒亭、濂溪祠等5座亭楼被“搬”到园内,建筑面积共约3000平方米;同时还保留了民国时期修建的晒网沱盐仓。园内还有3个小型广场,分别取名“爱莲说”、“围棋说”和“太极说”,既体现了合川地域特色,又传承了合川传统文化。 文峰古街1?处于涪江一桥与嘉陵江南屏大桥间滨江带,与合川北城商业中心一桥(涪江一桥)相通,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一桥(南屏嘉陵江大桥)相连;文峰古街背倚合川行政中心区和南城高尚住宅区构成

4、的南部新城;文峰古街总占地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绿地率33.7%,其中仿古商业街区5万平方米。 文峰古街将充分挖掘地块丰富的文化的底蕴,创造性地发掘文峰塔(俗称白塔,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战盐仓及晒网沱码头等历史文化古建。加上两江汇流之稀缺滨江地块资源、滨江公园园林景观,构成整个居住的超然舒适性、价值的超强成长性,资源的不可复制性。 文峰古街将打造成合川集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滨江体闲街区。呈现以后将成为合川区最大的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一站式”集约消费街区。项目将结合传统中式餐饮和时尚的娱乐元素。合川文峰古街今开街邀你穿越时空 千年会江楼、2

5、00年古塔、现代哈根达斯 重庆晚报讯 今天,合川文峰古街正式开街与市民见面。这个近6万平方米的古街融合了三江风情、巴渝古街和现代时尚元素,让你体验穿越时空的感觉。 重建会江楼和会江码头 文峰古街项目是“美丽合川”的开篇之作,也是合川区升级城市旅游名片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500亩。文峰古街地处嘉陵江与涪江的交汇处,由文峰塔公园、特色商业古街、中式人文住宅区三部分构成。 投资文峰古街的锦天地产负责人表示,在文峰古街的会江码头,未来会重建一个旅游港口,和对岸的钓鱼城和涞滩古镇形成三足鼎立的旅游新格局。 唐诗中,“白日千帆竞发,夜间门泊万船”描绘的就是会江码头的热闹景象。早在合川还被称作合州城时,会江

6、码头就已十分兴盛,和会江码头一样具有年代感的还有被诗圣杜少陵吟唱过的会江楼。不过,会江楼在南宋后期毁于战争中。 文峰古街在修建时特别请了专家,将会江楼、会江码头重建,锦天地产负责人张建淳说,他们在修建文峰古街时,就是希望通过重建来还原曾经盛极一时的合州城景象。200年古塔和百年老树 位于文峰古街正门入口处的文峰塔,是合川市民耳熟能详的地标。合川人都知道,这个古塔早在清朝时期就矗立在此,到现在超过了200年。 在文峰塔旁边,还有一个很有历史的寺庙。现在,寺庙经过重建,国庆节前将正式对市民开放。 在文峰古街的各条主干道上,游客都看到许多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这些古树都是古镇原址上土生土长的,不少建筑

7、在修建时,因为要保护古树而让道。张建淳说:“这些百年古树是无价的财富,它们见证了古镇百年来的变迁。” 知名品牌入驻 吃喝玩乐齐全 考虑到现代人的旅游习惯,古街特意修建了商业街和酒吧街,引入了众多知名品牌商家。重庆小天鹅将在古镇内开一家高端中餐厅,约有3层楼。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只在一线城市商业中心开设门店的哈根达斯,也将在古镇内开门店。记者昨日到门店处看到,外墙刚装修完工,哈根达斯还没有来得及入驻。 此外,拉瓦萨,米箩咖啡,两岸咖啡等也将在此开门迎客。【篇二:青州云门山导游词】 云门山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州著名风景名胜区云门山景区。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42

8、1米,属于泰沂山脉。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文物古迹众多,可以说云门山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在2002年云门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晋级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现在就请您随我走进云门山走进这美丽的历史画卷。 这四柱三门的牌坊便是云门山的山门了,仿古建筑,金黄色璃瓦覆顶,匾额上“云门山”三个大字为红军书法家,原书法协会主席舒同的题写,他的字外圆内方,自成一体,被称为舒体。此匾额为84年所题写。(舒同,1905年出生,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东乡人,历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云门山有近千级的石

9、阶直达山顶,整个石阶为999级。这些石阶修的很科学,每上二三级台阶,就有一小段平路,让您的腿有个缓冲休息的时间,这样上山下山都不至太累。云门山海拔421米,属于泰沂山脉。 观寿亭是一座两重檐五重梁的仿古高亭,此处为观寿的最佳角度,故名“观寿亭”,毁于47年解放战争于84年按照隋朝模式重修。在观寿亭内有六个石鼓形的凳子,是用青州的特产青刚石制成,上面分别刻有貂禅、西施、李清照、王昭君等美女、才女的形象,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亭子上方绘有八仙、观音、寿星的图案。观寿亭建在登山的必经之路,登山的游客可以在这里稍事休息,看看山顶的寿字,登山的劲头就更大了。而当地的很多老年人经常来云门山,在这亭子里打打扑

10、克、下下象棋,谈谈云门山的典故,呼吸一下大山的清新空气,天晚了下山,也算是游了云门山了。 离观寿亭不远处的小型石制建筑为云门山的山神庙,您可不要因为它小而小瞧它,这里住的可是云门山的主人-云门山山神,客人们来到这里,先拜一拜主人,也是应该的。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然这庙也不在大,有神则灵。 一路往山上走,路边好多松树杈上都放满了石头,这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系,用我们青州话来讲叫“压松枝”,“松枝”谐音“送子”或“孙子”,老太太门抱孙心切,希望家里早添人丁,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跟前求拜,下山时就捎一块石头放在树杈上,这样就寓意着送子,来年就可以抱孙子,心想事成了,还有人会折一小段松枝,插在

11、耳后或头发上,说是“下山戴松枝,回家抱孙子”。这算是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吧! 云门山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共同青睐的一座山峰,山顶有巨大的洞穴,南北贯通,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每逢夏秋之季云雾常穿门洞而过,景色非常壮观,人们称此景为“云门”或“云门仙境”,云门山因此而得名,据山顶碑文记载隋朝此山被称为云门山。 云门山上有一段奇特的路称为龟背石或龟背路,因路面表层上的图案与形状特别像龟的贝壳,因此而得以美名。我们来到了“渐入佳境”。这四个字刻在这块小石壁上,有点信手涂鸦的感觉,这是明朝著名书法家雪蓑在云门山上的第一处题记。相传有一次雪蓑酒后登山来到这里,他看到山下大雾弥漫,山上却是春光明媚,一个个山头

12、像是海上浮出的仙岛,他以为自己看到了人间仙境,便写下了“渐入佳境”四个字,虽似信手拈来,其中却隐含深意。他的意思是说云门山的景致从这儿越来越好了。 从“渐入佳境”再上几个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平坦的空地上是一个红墙的院落“望寿阁”。望寿阁属于佛道两家的共同遗址。隋唐为鼎盛时期,这里供有灵光菩萨的塑像,是和尚们的天下。唐以后,道教开始兴盛,佛道之争日显。到了元朝,忽必烈作了皇帝,道教被定为国教,道士们就把灵光菩萨撤掉,改为道观,取名“灵官庙”。解放战争中毁于战火。青州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事业,于84年重修,因为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山顶的寿字,于是命名为“望寿阁”.正门遍额上“望寿阁”三个大字是我国原

13、书法协会主席启功的题记。望寿阁的正殿为四面透窗的高大建筑,殿内供奉的是福、禄、寿三星,门楣上的牌匾为三星共照。 东边厢房里供奉着泰山老母、送子娘娘、眼光奶奶。实际上我们民间所称的“泰山老母”就是泰山上的碧霞元君。 西边厢房供奉的是关公和文武财神。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流传,那位红脸的美髯公关羽更成为正义的化身,关公成为国家祭祀的高级神诋后,佛道两家争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他既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伽蓝神,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关公供奉在此意寓保平安之意。 财神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类。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我们此处供的文财神是比干丞相。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耿直。比干见纣王荒淫失

14、政,暴虐无道,便直言相谏,最后纣王恼羞成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今天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窍!”说完,就命人把比干的心给挖了出来。比干被刨心后,走出宫阙,虽然他没有了心,但是他吃了仙人送的仙丹,并未死去。正因为无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自古道:“无商不奸!”把比干这位公正无私、童叟无欺的正派君子敬为财神,当然人人信服而无异议。 武财神赵公明为道教神明。您来到此处道教圣地,可以诚心的拜一拜,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平安安,财源滚滚,在这里将会使您的心愿达成圆满。望寿阁建在云门山最北端,左右及后面三面悬崖,属云门山的一处风水宝地。一路行来,无论天气有多么炎热,在此处也可以感到凉风习习的,而且还可

15、以观赏到四周美丽的景致。 站在望寿阁向西望去,青州著名佛教文化胜地驼山尽收眼底。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5公里处,主峰海拔408米,属于沂山山脉。站在此处,远望群山山峰如千匹卧着的骆驼的驼峰。明朝嘉靖年间青州府志记载:“因山形似驼,故名驼山”。驼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户单位。位于驼山东南面峭壁上,大小并排着石窟六座,石佛造像638尊,保存非常完整,是山东省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驼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因为山上众多的石佛造像,而且在驼山上可以观赏到世界上最大的山体巨佛。位于驼山东南面,云门山的阳坡前面,有一座奇妙的山体巨佛。佛像从发髻到喉结全长2600米。这尊巨佛形象逼真

16、,造像者借助山势,根据登山不同的方位,修凿出巨佛口型一张一合的变化。在青州当地,有一拜佛、二拜寿之说,其中拜佛,则是到驼山拜谒佛祖,因此驼山还有一个名字为佛山。 北望青州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大禹治水后,全国置九州,即按照当时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州,青州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海岱为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也就是说从渤海之滨到泰山脚下这一大片的青山绿水都为古青州的所在地,按照中国古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记载: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之为青州,并被誉为“东方第一州”。 眼下被松树林覆盖的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此山名为凤凰

17、山。凤凰为传说中的一种很有灵气神鸟。相传它要到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繁衍生息,于是它便不远万里飞翔寻找,当它飞到青州时,被云门山的景致和灵气深深吸引了,于是定居下来传为美谈。 东望天气晴朗时,您会发现东方有一条洁白的玉带在轻轻飘浮着,那就是青州母亲河弥河。 “海岱雄风”为原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武中奇的题记。武中奇,1907年出生,山东长清人。海:指渤海。岱:泰山。即从渤海之滨到泰山脚下,这一片的绿地为古青州的所在地,以当今的青州为治所是从东晋开始的,此后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虽建制频仍,但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 ,长达1600年之久,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在

18、明洪武九年,青州由省级治地降为地级治地。旁边的竹林图为我省著名画家于希宁的作品。题记,后来,雪蓑和友人来到此处,他人不解,问其含义,雪蓑笑而不答,指指自己的脑袋。友人恍然大悟:“头”的半边淋湿了,去掉“页”字,就剩下“豆”字了。这是雪蓑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处字谜。(这处题记为郭沫若所释义)。 “敬神如神在”刻在路边的石壁上,非常醒目。这是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后面加上一句“不敬是泥胎”就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为“如果你心里敬信神佛,神就真的存在;如果不信,它也就只是一尊泥胎而已”。信则有,不信则无,可见孔子是最早具有辩证思想的人,是一位大智者。 当我们踏着999级美好的祝愿来到寿字跟前,眼前豁然开

19、朗。在山阴石壁上镌刻着我国古代最大的摩崖巨刻“寿”字。这个字端庄大方,结构严谨。通高为7.5米,宽3.7米,仅寸子就2.30米的高度。所以青州当地便有了“人无寸高”的戏语。“寿比南山”这个人们过寿时最美好的祝愿即出于此,这在辞海里有名确记载。这个寿字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献书,寓意着“寿比南山”的含义。(即公元1560年所刻,历经现在已有447年的历史)。 关于这个寿字在我们青州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说法。那年,衡王过寿,发出告示:谁献的礼最多最厚,就可以座寿筵的首席首座。一时间,文武百官、豪绅贵族们为了讨好衡王,拼命的争富比贵,献上自己认为最重的礼物。可是到了寿筵

20、的这一天,将近中午,仍没有人敢做寿宴的首席首座,因为大家都不敢肯定自己所献的礼物是否最厚。这时,从门外走来一个穿着破旧的老道士,名为雪蓑。传说雪蓑为半仙半道之体,有着非凡的能力。只见他大摇大摆,旁若无人的径直到首座上座了下来,大家都惊叹嫉妒不已,纷纷上前质问雪蓑:“你究竟献的什么寿礼,敢做这个位子!?瞧你穿的这副穷酸样,能献什麽好东西?”雪蓑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对大家说:“各位请随我来!”他带着大家来到院子里,抬手往南边一指,只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光芒直逼衡王府。衡王可高兴坏了,可又仔细一瞧,寿字下面的寸字少了一点。衡王忙问雪蓑是怎麽一回事,雪蓑说:“你只会以貌取人,不辨贤能,这

21、一点就随他去吧!”衡王又是再三请求,雪蓑才让衡王拿来绸团,名文武百官一起磨墨,然后拿起绸团,王磨盘中一蘸,随手向南扔去,绸团向南飞了五华里,正好补上了这一点。随着这一点的形成,又是一阵强烈的金光闪耀,耀的众人眼睛都挣不开了。据说这光向北一直照到了渤海之滨,于是老百姓都说在青州城的北边便出现了寿光县。这神奇的现象让大家惊叹不已,雪蓑也在寿宴上出尽了风头,让文武百官羡慕极了。酒足饭饱后,衡王带领大家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南山上,一路上还暗自盘算雪蓑用了多少金子才铸成了这个寿字。可是到了寿字跟前一看,衡王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这个寿字是用红泥巴糊在山崖上,外面贴上一层麦秸皮,阳光照在上面一反射,就感觉金光

22、闪闪。衡王恼怒之余,却又舍不得这个寿字,便找来了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寿字刻在了山崖上,寿字是留住了,金光却永远的消失了。 在寿字西侧,一个不被有人注意的僻静处,有一处价值极高的浅浮雕像非常罕见,那就是金代道士马丹阳浮雕像。马丹阳浮雕像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凸面高约半厘米,为头部侧面像。雕刻十分细腻,刀法精湛。雕像五官比例适当,面部清瘦,胡须飘拂,表情宁静,正在凝神东望。其仙风道骨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神在”两个大字,是雪蓑在云门山的又一处题记。这处题记为云门山的第二大字,字径约一米,与大寿字相邻。该字在摩崖上镌刻而成,笔墨饱满,架构矫健,古拙浑朴,雄浑生姿,挥洒自如,矫若惊龙,一气呵成

23、,尽显狂放流姿之美,可谓神来之笔。游人往往于不经意间抬首便见二字,悠然之情畅然于心,恰似“敬神如神在”之意。 “云龙之门”则为军中书法家李铎的题记。近年来,在修复云门山古迹的同时,先后征集我国当代书画家武中奇、舒同、李铎、高启云、于希宁、史进前等名人字画,精心镌刻于崖壁之间,为了和山上的古迹相互区别开来,我们特意把新增题记涂抹成蓝色,给古老的云门山增添了新的生气。 这个南北贯通的天然大洞为云门洞,高阔过丈,天然形成。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近看如拱璧月门,由此云门山有了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名字“云门拱璧”。关于云门洞的来历,我们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衡王招亲的故事。明朝青州衡王有个女儿,才貌出众,

24、人称“咏絮公主”。那年公主正值豆蔻年华,许多王孙公子都来攀亲,但衡王夫妇爱女如掌上明珠,不愿轻易许婚,公主也要自己挑选个品学兼优,有才能的如意郎君。于是她让父王发出告示:谁能在南山上挂一面能在王府的绣楼就能看清的镜子,她就嫁给谁,凡年龄在1625之间的青年都可应试,那些王孙公子、富人子弟听到这一消息,都争先置办铜镜,有的竟不惜卖掉家产。铜镜铸造得如此之大,数十人才能抬到山上,令人悬挂山上,但终因相距太远,因为没有太阳光的反射,在王府难以看到,王孙公子、富人子弟纷纷败下阵来。这时,青州城西南井塘村的一个小石匠说他能办到,并说十天后来回话。小石匠带了锤钎、凿子工具来到云门山大云顶底部早已看好的地方

25、早了起来,他不分昼夜,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打出一个南北贯通、高阔过丈的大洞,衬着山前的阳光,从衡王府邸望去,这个洞恰似一个高悬太空的明镜。小石匠聪明勤劳,坚定不拔的毅力感动了公主,这位“咏絮公主”虽然出身名门,却心地善良,不重门第之分,她决定嫁给小石匠,衡王夫妇也因有言在先,拗不过女儿,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公主下嫁后不靠婚资过活,与小石匠勤俭持家,至今使村中的一段佳话,而古青州八景之一的“云门拱璧”就此诞生。 云门洞北侧的两个池子名曰“二龙池”,听老年人们将这两个池子原为泉眼,池子里水清甘冽,清澈见底,是山顶的两颗明珠。近年来,水位下降,池子里多半积攒的雨水,但即使天气再旱,这两个池子也没有干过

26、,可见山多高水多深是有一定含义的。 云门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上三种文化鼎力,分别为佛家、道家、儒家。穿过云门洞我们来到了佛教圣地云门山石窟造像群。在云门山阳坡石壁上大小并排着石窟五座,石佛造像二百七十二尊,它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同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并且在石窟旁边的崖壁上历代名人的题记遍布山崖,可以说云门上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云门洞上方“云门山”三个篆体字,形象地体现出云门仙境名字的意境。此出题记为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的官居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加少保的山西乐平人乔宇的题记。“鬼斧神功、“超尘离梦”、“玄之又玄”分别是雪蓑的题记。 “鬼斧神功”四

27、个字为虞云门洞南端内侧悬崖之上。“超尘离梦”位于云门洞上。“吐纳风云”为清朝的题刻。 “云门山大云寺”这个题记为唐朝所保留下来,据新唐书载唐天授元年,青州云门山云门寺的发明和尚通过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献大云经给武则天,说武则天时弥勒佛下凡,应该主皇权,做皇帝,武则天非常高兴,诏令全国各地都要刻印学习大云经,各州县都要建大云寺,这个时候青州云门山的云门寺也就改成了大云寺,现在这个大云寺已经荡然无存了,只留下了这六个大字。 云门洞上方的三窟石窟造像风格相同,都为一佛、二僧、二菩萨、二天王或二力士像。最西边的窟中供的是释迦牟尼像,两边有身着甲,手执叉,脚踏魔鬼的天王像,与龙门、莫高窟等石窟群中所雕的

28、唐天王像,各地唐墓中出土的天王俑完全相同。中间一窟所供的主佛也是释迦牟尼像,左右两边分别有二僧、二菩萨像和上身袒露、肌肉隆起、下着裙、赤脚的唐代力士像,头上的冠虽然看不清楚,但双鸟尾却清晰可见,这些力士像不仅是当时一般武士的形象,而且反映出唐代力士像的特征。最东边的石窟内有唐开元十九年益都县令唐照明的“云门山功德录”刻字,由此可知这一窟的开凿年代,这三窟的造像题材布置和作风相同,从而也就知道了前两窟开凿的时间也在开元前后。这一窟中还有一种特别的造像,佛坐下有益都县令唐照明和夫人韦氏的像,称为“供养人像”。即有钱人出钱作功德,把自己或亲人的像在石壁上刻出来,所刻的就是供养人像。 继续往西走,石壁

29、上有一个进深两米多,没有佛像的石窟,称之为葬窟,与遍布山崖的方形小龛相互关联,这些小龛称为“骨灰龛”。在古代,得道的高僧和主持和尚圆寂时在葬窟中坐化,弟子便把他们从葬窟里抬到空地上焚烧,之后把他们的骨灰放入骨灰龛中,外面凿一块与骨灰龛同样大小的石碑把它盖住,并把他们的姓氏和籍贯刻在上面。其形式类似于今天的墙壁是公墓,但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可以把骨灰放到这里,只是寺院的住持才可以,用我们今天的一句话来解释,不妨这样认为:有一定级别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因为年代太久了,石碑掉下来,骨灰也随风而去,只留下这遍布山崖的石龛向过往的客人讲诉着这过往的史实。 这一山石自然裂缝,口如井状,深不可测,称为“云

30、窟”。每逢夏秋之际,常有云雾从窟中泛出,穿云门洞而过,将山头包于云雾当中,所以云门山的名字由来云窟功不可没。相传在隋朝时,青州有一位财主叫李清,他这年正值六十大寿,却对朋友们说,什麽金银财宝都不要,只要每人送他一丈草绳便可。李清把这些草绳连起来,一端绑上一个筐,他手里拿着一面锣,坐入筐中,让家人把他放入窟中,并约好,当家人听到敲锣声后再把他拉上来。可是家人在上面等了一天一夜后也没有听到敲锣声,于是把筐拉上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没有办法,家人只好回去了。李清究竟去哪里了呢?原来,李清在窟底敲锣,上面却听不到,李清只好顺着窟底往里走,走了好长一段路,正好看见两个白胡子老头在下棋,他便站在一边看棋

31、,却没发现身边的树是一会儿发芽,一会儿长叶,一会儿又枯黄了,俗话说;“窟底一日,世上百年”。李清便在这里住了下来,老人告诫他,北边墙上的这扇窗户不能随便打开。可有一天,李清忍不住把这扇窗户打开了,发现窗外就是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让老人把他送出云窟,可等到回家时,早已是物是人非,好几代都过去,后人早已不认识他了,李清很伤心,又回到窟底,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看来李清是得道升天了。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有一篇李道人独步云门,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演义而成的。 云窟旁边的两窟为北齐和隋朝开凿的石窟,主要为西方三圣像:即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在这一窟中又隋开皇九年(589年)至仁寿二年(6

32、02年)的十余处题记,主体造像开凿于隋朝初年,最后完成于公元589年之前。东边一窟为中型窟,开凿于北齐,这一佛龛,在云门山的造像中形式最大,肋侍菩萨雕刻得最为工细精美。这一龛选择了石壁前尤为开阔的最佳位置,这是为了接纳更多的修行着,来此做法事。这些特点,表明了这一龛在云门山造像中的重要性。 这一龛东侧菩萨的飘带上,可有一男一女裸体双身法身图,双身修法不是“合欢”。密教认为,男是禅定,女是智慧,只有禅定和智慧相结合,才能入大定入佛智。这表明,这一龛是最为规范、规格最高的密教造像。因此可以说,这一龛在云门山造像中,具有“首席”的意义。 站在此处向南望去,劈山的劈缝清晰可见。旁边微凸起的山峰,可以形象的看到如一方宝印,而此山就是前面所提到过得宝印山。古时,人们对于五行极为推崇,认为青州即是东方之州,是最早见到太阳时的地方,此处又云雾缭绕,充满灵气,并配有“乌纱帽”和“宝印”,于是认为此处为风水宝地,必将会出现非凡之人。公元399年鲜卑人慕容德便多方考证,最后定都青州,建立南燕国。这也是山东境内唯一一处建国都的地区。关于这道劈缝,在当地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二郎神跟众神仙打赌,说他能担着两座山追赶太阳,众神们不相信,于是他一头挑起劈山,一头挑着云门山追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