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4KB ,
资源ID:10219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19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政府办公楼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政府办公楼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某政府办公楼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政府办公楼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政府办公楼规划建设项目2、拟建地点:xx3、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xx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其中包括设备xx万元 其余部分全部由地方自筹解决5、建设性质:新建6、建设工期:一年7、项目建设单位:xxx8、法定代表人:xx1.2 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通知发改办就业20121399号2、xxx3、xxxx区城总体规划(1999-202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GB50180-93)5、相关技术规范及

2、建设标准;6、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7、xxx8、编写可研的委托合同;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一条规定;10、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规划“一书两证”、国土用地手续、环境评估资料、项目选址地形图等11、其他相关建筑规范、文件及规定;12、现行建筑各项规范;A、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4-2001B、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C、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D、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F、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H、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89-2005J、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

3、006I、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K、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47-83L、混响室法吸声系教测量规范 GBJ47-83xx1.3 研究范围本项目的研究范围包括:对项目建设的背景进行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理由和必要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分析项目建设条件;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安排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对项目建设的投资进行估算;提出项目建设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议。1.4 编制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严格标准、高效利用、厉行节约的原则,以满足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

4、施需求为前提,合理编制项目规模。2、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用地、环保等各项规定,合理布局,精心设计,整体建设,确保功能完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3、坚持量力而行、积极有为的原则。按照实际需求,既考虑国家投资的严格取向和运用,也考虑地方政府的现实财力状况与投入,又立足长远,使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附属用房同步配套,紧密结合,相辅相承,综合运用,力避贪大求洋、重复建设。xxx1.5 项目区概况1、xx区xxxx,东邻湖南,北接xx,南抵本省xx区,地处xx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区中段,跨东经x至1x20,北纬x至x40之间,东西距离最长x千米,南北距离最长x千米,

5、扼西南通往中原之咽喉,居中原进入西南第一站,素有xx之称。明清时期,就是xx之地,充分体现了独特的地理区位;境内旅游资源丰富,xx洞天下闻名,xx秀水贯穿全境,人文景观独特,东山寺庙享誉古今,融自然、人文、古城景观于一身,集山、水、洞、桥、景于一体,是镶嵌在xx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解放以来,一直是xx市政府驻地, xx历史悠久。溯其渊源,设置县已有1300多年。元置xx大小江等处军民长官司,x安抚使。明永乐十一年置xxx。明万历二十六年置xx。1949年11月xx解放仍置县。x。1961年7月又按原建置三县分开。198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11年1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201

6、1】131号文件,撤销县级铜仁市,设立碧江区,由新成立的地级xx。x辖x个民族乡、x个镇、x个办事处,总面积3012余平方公里,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6.67万人,居住有汉、侗、等x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各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黔东文明。1.5.1、地理xxxxxxxxxxxxxxxxxxxxx1.5.2、气候x。年均气温16.9 C;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5.2 C;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7.9 C。年均降雨量为1320.75mm,年均相对湿度为78。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2,夏季以南风为多,冬季以东北风为多,年静风率为59。1.5.3、

7、自然资源x是一片具有开发潜力的沃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是全国油桐、x经济林的生产基地,其中油是x的一大资源优势。林业用地面积x万亩。x是x省内粮、油主要产区,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x籽、x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灰岩、石灰石、x、铅、x等20多种。有大小河流x,水能蕴藏量达x万千瓦。1.5.4、交通条件x场开通了北京、x、x、重庆等航线;x路过境并设有地级客运站、货运站,过境x的沪昆x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各条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并为省道线,杭瑞高速公路和xx高速公路将相继建设过境x为x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xxx1.7 结论本项目建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

8、目前项目建设单位已将规划、用地、环评等手续全部完成,拟建场地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外部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工程设计方案较为科学、合理;各项指标符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地域条件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对碧江区的社会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建设背景国家“x”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要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9、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区地处x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x县,北接松桃苗族自治县,是x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3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8万人,农村劳动力x6万人。2005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x4亿元,比上年增长1x9%,三次产业比值为x,GDP增速高于全区x)1.6个百分点,实现农业总产值8.04亿元,比上年增长x.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近几年来,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但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响,农业仍处全市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来

10、看,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服务化水平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三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xx2.2 建设必要性x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特别是大兴机场的通航、x年上半x和x速公路的通车,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同时,我区又被列入省第二轮经济强市建设行业,创“文明、卫生、旅游、山水园林城市”的步伐加快,我区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xx为搞好人才劳动力培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依靠这些优势,将此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项目的建设有以下方面的

11、需要:1、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需要。要寻求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思路新做法,首先,如何提高就业,不断降低失业率,是我们做任何工作的最终目标,碧江区长期以来均按照传统的就业模式来服务辖区内的企业员工,现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才能有效缓解碧江区用工荒、招工难的局面;其次,打破求职难的历史瓶颈,让每一位适龄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有个人的档案,能单独与用工单位直接在网上完成一些列应聘与招聘活动,充分为企业与劳务人员之间开辟一个就业服务平台2、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难度也随之加大,为了要方便企业和群众,提高服

12、务水平,现阶段大量的企业正处于轰轰烈烈投工投产,市场用工需求急剧上升,目前人力资源市场还未建立,没有办法搞清辖区内适龄人员就业状况造成招工盲区; xxx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是可行的。第3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3.1 需求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改办就业x号文件规定,各试点县(市、区)建设规模根据当地常住人口规模确定,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控制:常住人口在x(含)以下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50万(含)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50-100万(含)的,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00以上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乡镇(街道)级就业和社

13、会保障服务站建筑面积统一为300平方米。x年常住人口为36.67万人,属于【2012】1399号文件规定中的x万(含),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区间,根据甲方要求,将xx调至5000平方米。x属于xx区范围内的乡镇,统一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因此,x项目本次总建设面积为x平方米(其x为x平方米、x平方米)。3.2 建设规模 根据需求分析,从实际出发、面向群众、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办事的需要,立足铜仁市碧江区的基本情况,确定铜仁市碧江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为:x各功能用房面积表分配如下: 表3-1 x项目面积表 3-2 碧江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14、设施项目面积表序号用房名称面积()备注服务大厅(资料室)x(包含四个地方)办公用房x(包含四个地方)档案、资料室x(包含四个地方)xx(包含四个地方)小计x(包含四个地方)总计1x3.3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绿化、室外电气、室外给排水等。第4章 建设地址、规模及建设条件4.1 选址原则1、选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周边市政设施完备的场址,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2、不应选择周边环境有较强污染源的地区,及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区域。3、符x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供应。4、项目选址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合理

15、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条件,结合现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地理环境。4.1.1选址依据及用地落实情况根据xx区规划,本建设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4.1.2碧江区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地表形态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x地貌特征明显。境内地势四周高, 中部低,最高海拔1177m,最低海拔205m,平均海拔600m左右,山地占67.8%。2、地层岩性线路区分布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岩性为白云岩,表层为第四系坡残积红粘土。从上至下为:1)人工填筑土(Qme):杂色,主要为老公路修建时换填土层,厚度2m左右。2)红粘土(Q4el+di):红色,硬塑可塑,有一定的亮泽度,据临近建筑物基础开挖的

16、情况,厚度310m,沿线均有分布,属残积或残坡积成因。3、地质构造(1)褶皱:线路区位于x部地带,岩层产状平缓,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5左右。x斜为断裂向斜,受断裂破坏严重。向斜西北翼分布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大范围出露白云岩,为太平洋生物群分布区,为海湾泻湖相化学沉积岩。,寒武系地层发生相变,为大西洋生物群分布区,中上寒武纪地层为灰岩、白云岩、泥岩等混杂,古生物丰富,为浅海化学岩与碎屑岩间互沉积。(2)断裂:线路区主要发育两组断裂,一组走向北东,形成时期较早,对“x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即所谓江南地轴“x”是一组深大断裂群。另一组走向北东,形成时期相对较晚,它对铜仁向斜起着后期破坏作用。这两组断

17、裂规模均较大,破裂带较宽。特别是形成于娄山关群白云岩的断裂常成糜稜岩化,并伴有密集的节理裂隙发育带,是造成边坡与路基失稳的重要因素。4、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x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x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坚硬场地。据上述资料分析,区域稳定性判断为基本稳定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x)的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建筑物可做抗震设防。4.1.3各点建筑场址概况1、xxxxxx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拟建在xx区川硐镇新行政中心旁边,场地内最低点标高为x.9m,最高点标高为xx.6m,相差6.7m,高差不大。

18、该位置地理条件优越,场地平整,交通便利,水、电等市政设施齐全,满足选址要求,符合整体规划。2、xxxxxxx区就x建设项目用地位x镇,用地面积为x方米,地形呈几何不规则形状。地形较为平缓,地理环境优美,交通通畅。水、电、路均能满足该项目的施工要求。地表为荒地,上覆土层为红粘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白云岩。xx4.2 主要建设条件4.2.1交通运输条件建设地点紧临道路或规划道路,交通运输方便。建筑材料勿需二次搬运,从而节省了投资。各个建设地点供电、供水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能得到保障,为项目建设及营运的便利,通讯完全覆盖在程控范围内。4.2.2用地自然条件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各建设地点地下无断裂带。而

19、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xx小于6度区,故场地地震裂度按6度设防。4.2.3市政公用条件项目所在地给排水、供电、通讯、网络等主干管线已规划通达项目建设地点,容量、等级、质量满足建设要求,通讯设施已在网络覆盖区内。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市供水公司、电力局已承诺对本项目的供给,故本项目的市政公用设施依托条件较好,完全能满足项目运行的需要。4.2.4防灾设施条件xx市公安消防大队已承诺做好该项目在施工前消防设计图纸的审核和施工中涉及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4.2.5环境保护条件经处理过的污水与废弃物,可直接xxx区及个乡镇污水处理排放系统与垃圾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项目

20、单位已完善“环评”相关程序。4.2.6建筑施工条件项目所在地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捷,施工材料组织方便。劳动力资源饱满,具有满足施工所需劳务、技术人员和水平的能力。xx第5章 建筑方案选择5.1 建筑方案一、设计指导思想(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坚持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充分考虑项目区的自然环境,从营造高效的办公环境的高度出发,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力求环境优美、新颖求实的原则。(3)重视项目区现有的地形地貌,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网就位,排水就近,标高就势的原则;二、建筑方案选择原则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

21、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2、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3、内部功能布局力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防止内部交叉干扰,防虫、通风、采光、安全符合业务技术用房建设要求。x三、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力求简洁、明快,又不失庄重大方。建筑形象注重时代特征:营造严肃、朴素、公正、开放性的形象,同时体现现代气质的公共事业建筑,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主体比例关系明确,梯度严整有序。x。四、总平面布局总体布局根据用地的周围环境及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布置一处主入口,绿化用地分布建筑四周,环抱建筑,营造风格

22、各异的不同景观,创造优美林静的办公环境,在新建的房屋周围进行相应的景观设计,具体总平面布置详见设计总平面图。根据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筑规模及不同的需求按照六层来设计,各层内容如下所示,各乡镇均按一层分布各功能:一层设:就业和人才服务大厅、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信息发布区、咨询台等; 二层设:x;三层设:x;四层设:x五层设:x5.2 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设计荷载规范(GB50009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定(GB5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

23、032001)2、结构布置根据建筑方案布局及功能,并考虑发展需要,x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为框架结构。3、地基基础选型(1)基础安全等级为均乙级。(2)基础选型:结合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及荷载特点,经过经济、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比较,基础结构形式暂定为独立柱及条形基础。 4、抗震设防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考虑按规范设防。5、荷载取值(1)活荷载标准值档案库房:4.0KN/m密集书库:12.0KN/m各个会议室:3.0KN/m(2)风荷载基本风压:0.30KN/m地面粗糙类别:C类风载体系系数:1.36、隔墙外

24、墙及分户墙:240厚普通混凝土切块户内隔墙:240厚普通混凝土切块5.3 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2003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2010年版其他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体现建筑电气现代化的水平。2、设计范围包括变配电,应急发电机组(不包括房间的消声处理),各种动力用电,照明、

25、防雷接地、消防报警系统、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弱电系统,以及线路敷设等。3、供电系统xxxxx4、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1)给排水用电:设备装允容量P150KW(不包括消防栓泵、喷淋泵用电);(2)电梯用电:设备装允容量P230KW;总设备容量PyP1P2P3P4P5675KW,同时使用系数按0.7计算,那么:PjKcPy0.7675472.5KW;按功率因素cos=0.9计算,则变压器容量为525KVA,考虑到白天和晚上用电的互补作用,负荷调节及变压器捡修的需要,故选用一台容量为600KVA的双绕组无励磁调压变压器供电。5、变配电(1)在设备用房设置变配电房,包括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应

26、急发电室,BTM室以及值班维修用房、变配房、水泵房邻近,接近负荷中心。(2)变压器室,高低压变电室均装有机械通风装置,发电机房设有排气、排烟等设施,并进行消音处理。(3)高压10KV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两条电源一用一备,并设有电气联锁和自动装置,采用220V蓄电池组,作为操作电源。xx动力与照明:根据所建项目用电计量计费。在10KV高压进线侧装设专用计量柜,内装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各一只作为业务技术用房总的电度计量。低压0.4/0.23KV设有专用动力用电屏,装有功电度表作为动力用电 (7)继电保护高压进线柜设定时限过电流、电流速断和零序保护,并设有电气联锁和自投装置。变压器柜装有定时限过电流、电

27、流速保护,温度保护以及调压器抽头保护短路保护。6、主要设备及材料选择(1)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手车式开关柜,配真空断路器。(2)低压开关柜选用GGD型配电屏。x(4)补偿电容采用干式电容器,集中在低压室补偿,并设置功率因素自动补偿装置。x7、导线选择及敷设方式所有导线均采用铜质。(1)10KV高压选用YJV29交联塑电缆。(2)低压配电分别选用全封闭插接式绝缘母线,阻燃电力电缆,阻燃型KVV控制电缆及阻燃铜芯塑料线。x8、照明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220V。业务技术用房每层设照明配电箱,采用树干式配电,采用节能荧光灯照明。室内供电线路均采用管穿线和阻烯PVC硬塑管穿墙敷设,供电

28、采用短路和过载保护。9、防雷接地(1)防雷等级为三级;(2)利用建筑物主要结构钢筋连成整体笼式避雷网;(3)建筑设置避雷带防直击雷,标志性建筑物设置避雷针;10、消防报警系统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采用先进的数字式微机控制消防报警系统,消防中心设在首层,直接控制到点。整个系统采用编码式总线,属于同一回路的各种探测器、流水掣、破玻按钮连接在一起。根据各层的不同使用功能,设置不同的消防装置:(1)地下室设置感温型探器,在消防梯室防火卷帘两侧设置感温、感烟组合控制器。(2)首层至顶层,变压器、高低压配电室、楼层配电间等均设置感烟探测器。防火卷帘两侧、消防前室、消防控制室设置感温感烟组合探测器。xx

29、。5.4 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红线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1、生活给水设计(1)水源 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该区内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水压不小于0.35Mpa。(2)用水量1)生活用水量根据x公人员x0L/人d,用水人口按照拟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工作人员、职工人数80人确定,生活用水量约为6.4吨/天。则生活用水量约为6.4吨/天。类别设计人数用水定额用水量办公人员

30、x人x0L/人班128*80=10.24立方米办公3、给水方案给水水源:该工程设市政生活用水和消防给水两根独立的DN150PE管,各装DN150水表,引至地下贮水池,两根供水管及室外供水管连接成环网。4、消防给水(1)根据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工程消防给水分为三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即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消防用水量预测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根据以上计算,一次消防用水量约为400m。室内消水栓布置以室内二股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为原则,消火栓枪充实水柱按不应小于10m考虑,也可直接启动消火栓系统水泵。xxxxx5、排水(1)排水系统该工程区域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2)污水排放系统xxxxx(3)雨水排水系统xxxx6、管道材料(1)水管D40时采用热镀锌管,丝扣连接或焊接,D40时采用不锈钢塑复合PP-R管,热熔连接。(2)室外采用埋地钢筋混凝土管,承扦连接,并砌管道基础。5.5 建筑绿化方案绿化对调节小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改善气温和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也是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根据总体绿化方案,进行花草树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