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63.73KB ,
资源ID:102276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27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休闲度假养身园项目选址论证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休闲度假养身园项目选址论证报告.docx

1、休闲度假养身园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第一章 综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必要性 61.3项目基本情况 91.4研究范围 91.5选址要求 91.6项目选址依据及参考文献 101.7编制原则 11第二章 项目选址方案 112.1项目选址用地 112.2规划建设方案概述 332.3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回复意见情况 39第三章 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 403.1与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符合性 403.2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 413.3与周边用地的符合性 45第四章 建设项目合理性分析 464.1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464.2用地现状情况和征地拆迁分析 474.3交通条件分析

2、 484.4设施配套分析 494.5环境影响分析 514.6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534.7历史文化影响分析 544.8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指导 544.9社会影响分析 544.10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分析 564.11用地情况分析 59第五章 规划选址结论和建议 605.1选址结论 605.2建议 61第一章 综述引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和长寿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休闲、养生、康疗产品等需求正逐 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有山有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配套服务 齐全的乡野度假、疗养。养生旅游顺应了这种趋势,已成为人们日益青睐 的旅游新产品。

3、1.1项目背景1.1.1国家关于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首次明确了旅游业 “国 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 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 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2013 年国 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 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职工带薪年休假 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 2014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31 号)的 发布, 把休闲提到促进转型方式的高度,明确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和医疗旅游是 当前休闲发展的重点领域。2

4、015 年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 10 号) 提出应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 应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 贫用地保障。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 对使用荒山、 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 用地计划指标。 同时,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 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 未利用地, 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有序发展,支持邮轮、游 艇旅游优化发展,促进文化、研学旅游发展。国家“十三五

5、”规划纲要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这既显示了国家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旺盛, 也表明了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地位的提升。 纲要提出,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山 地旅游以及生态康养等产品,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提 高旅游便利化,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愉悦身心、提高幸福感,为人民群 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创造保障条件。旅游业要在社会经济创新体系中 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1.1.2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和养老服务市场的环境孕育首先,随着城市生活环境的污染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

6、康状态 不容乐观。据亚健康数据资料统计表明, 70% 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随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加上对健康意识逐渐重视,人 们开始寻求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康体娱心,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就在这样的 环境下孕育而生。在这种形式下,以延年益寿、强身键体、修身养性、康 复保健、养生文化体验等为目的的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将成为热点和潮流, 蕴涵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生态养生旅游立足于优美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人 们在游览观光过程中能给人心灵带来无可替代的美感享受和满足,同时还 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开阔人的视野,平和人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愉悦 人的心情。其次,随着旅游行业的兴盛,旅游产业也慢慢走向细分

7、市场,以满足 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文化游、休闲游和度假游逐渐兴起,特别是生活在 城市中先富起来的群体,物质上的充足减轻不了心灵上的疲惫,这部分人 期望能在短暂的旅游活动中接触自然,放松心情,缓减精神压力。以单一 形态出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对这部分旅游者的吸引力已经逐渐下降,他 们更看好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产品,希望能在一次旅行过程中获得集知 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为一体的多重满足。因此,将文化产业、 健康休闲产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互惠共赢,是各 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同时,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庞大且不断加速扩大,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形 成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

8、(即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促使 中国社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养老压力,而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 阶段,供给严重不足。巨大的养老需求和严重的供给不足,催生着现代休 闲度假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1.1.3项目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本项目位于 *市的* 乡,*属中低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森林覆盖率 达 75% ,其境北的新屋和 * 有着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项目区位于新屋村域内, 其村域内蕴涵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山水秀丽、 绿植满地、 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 田园风光无限, 乃休闲度假养生之胜地, 适宜开展木屋旅游度假、户外休闲运动的项目建设。项目区位于 S203 的两侧,北与 * 市,南与

9、上饶市的联系十分便利, 交通区位条件良好。在旅游趋势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项目区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 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 充分挖掘 * 乡的秀丽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温泉资源, 并且有机结合本公司优质的渠道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 完善企业多元化发展和扩大营运规模,建立 * 市蟠龙山木屋休闲度假养生 园,深化并提升 * 乡的旅游定位,共同形成区域型旅游黄金带,实现 *市旅游强县的建设目标。1.2建设必要性1.2.1项目建设符合 * 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政策,是 * 省旅游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体现按照 *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总体 要求和建设旅游产业大

10、省的战略部署,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 略,围绕* 省旅游产业总体定位, 突出发展生态旅游,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着力推进复合型旅游。根据 * 省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三清山为中心,集合信州 区、上饶县、玉山、 * 、横峰、铅山、广丰等生态游览区,共同打造三清 山世界峰林景观旅游功能区。本项目位于 * 市域内,项目为休闲生态度假型旅游产品,项目建设符 合*省旅游产业政策和 * 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 * 市的功能 要求。1.2.2项目建设是 * 市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需要 作为旅游大县的 * 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快速发展地方旅游经 济

11、,并将旅游产业规划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 乡具有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是*市地方旅游产业体系重要的配套环节之一。本项目充分结合 * 乡丰富的旅游资源,项目建设能积极有效地推动 *乡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 * 乡经济增长 的助推剂。项目建设正是响应了 * 市政府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配合十 三五规划的具体实施, 同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本项目建设, 该项目于 2015 年被列入 * 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1.2.3项目建设是丰富精品旅游路线的需要 在过去的十二五旅游业规划以及今后的十三五旅游业规划中,都明确

12、要求建设景区需丰富区域性的精品旅游路线,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线路 要求和特定服务需求。项目建设将成为 * 市旅游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是 *市域内一个新型的 旅游节点,可起到丰富区域性精品旅游线路的作用,满足更多游客的休闲 度假和养老服务需求,并发展成为 *市* 乡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1.2.4项目建设是提升 * 乡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尽管 *乡有着优良的旅游资源,但必要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 薄弱,旅游接待设施也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特色项目支撑,旅游资 源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旅游产业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本项目的建设,将 * 的山水、风情、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等自然、人 文

13、景观充分利用与开发,开辟各种风格各异的多功能景点,以功能完善的 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为游客提供一个集观光旅游、休憩度 假、生态休闲和养老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高品位的多功能大型生态旅游度 假区,具有经济收益显著、社会影响大、关联带动力强等特点,必将有助 于提升 *市整体旅游形象,提高 * 乡旅游产业竞争力。同时,本项目建设,推动了 * 乡旅游产业的快速崛起,有利于 *的产 业结构由传统、低产值的第一产业向新型、经济收益高的旅游产业调整, 促进 *乡旅游产业成为全乡的支柱性产业,对 *乡经济发展格局的突破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5项目建设是 * 乡打造强镇富民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项综

14、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在带动 产业发展、吸纳就业、扩大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 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托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 乡正在积极打造旅游强镇,以通过 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从而增强乡镇经济实力,快速提高 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理想的强镇富民目标。本项目建设,必将给 *乡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成为 * 发展旅游业、 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具备有相关产业带动系数大 的特性,同时提供有大量的就业岗位,可解决部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有效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收入,加快促进 * 乡强镇富民目标的实现。1.3项目基本情况1.3

15、.1项目名称: * 蟠龙山木屋休闲度假养生园1.3.2项目建设单位: * 蟠龙山木屋休闲度假有限公司1.3.3项目建设内容:是集休憩度假、汤泉养生、疗养保健、农林种植体 验、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旅游项目。1.3.4建设方案项目立足于打造“ *山水旅游城市”及“ * 温泉旅游度假基地”的目 标功能,定位于高端生态旅游养老度假休闲养生产业,目标设定为中、高 端消费人群。规划项目区通过南北向的景区环行主路与 S203 连接,项目 区共规划有游客集散、养心谷、休闲度假、老年休闲、有机农业种植、果 林采摘和生态户外运动等 7 个区块内容建设,配套完善景区旅游的基础设 施和多种形式与主题的景区公

16、建服务设施建设,将其建设成一个集文化、 娱乐、体验、享受、康体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 满足众多的休闲度假、 养老服务旅游市场需求。1.4研究范围本次论证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用地位置;项目工程与 涉及的 *市总体规划、 * 乡总体规划及与周边用地的关系。1.5选址要求1、项目选址应重点考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充分考虑与各个相 关规划的协调2、应位于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内。3、项目选址应与对外交通通达便利,便于吸引游客的旅游欲望。4、项目选址时,考虑地基不稳定因素,地震带、软土层、冻土层、地 形高差,地下水,地表水,河流,山脉走向等。避开滑坡、泥石流、明和 暗的河塘、塌

17、陷区河地、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应避开溶洞、采空 区、岸边冲刷区、 易发生滚石等地质构造复杂、 不良地质现象严重的地段。5、尽量避免拆迁,减少和消除社会负面影响。6、注意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尽量减少 土石方工程量,减少拆建障碍物清理工作。7、注重保护环境,维系区域生态平衡。1.6项目选址依据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6 年本)6、* 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7、*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30) 8、* 市*乡总体规划( 2013-2

18、030 )9、* 蟠龙山木屋休闲度假养生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申请报告10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7编制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 、遵循符合城乡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充 分发挥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3、 以 *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10 2030) 和 * 市 * 乡 总 体 规 划 ( 2013-2030 )为依据,积极做好与各级规划的衔接。4、基于节约用地的原则,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耕地”的基本国策,与 * 市、* 乡土

19、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5、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维系区域生态平衡。6、遵循保障公共利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第二章 项目选址方案2.1项目选址用地2.1.1项目区旅游人数与用地规模预测 项目区旅游人数预测根据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项目区的游客量发展有三个阶段,即初始 阶段、发展阶段和平衡阶段。初始阶段,因开发阶段旅游设施不完善、知 名度不高,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发展阶段即具有一定知名度、设施配套 较齐全且具有较强的接待能力阶段,此时游客量会迅速增长而达到高潮。 而再经过 2-5 年,游客量逐渐回落,进入平衡发展阶段。根据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增长率 12%及华东地区的旅游市场增

20、长率15%情况看,初始阶段,项目区游客增长率可按 10%增长率测算;发展阶段,由于其知名度提高及所处的区位条件优势,可按 15%的游客量增率测算;平稳阶段的游客增长率可采用逐步回落的测算方式,最后平稳在 12%增长率。结合考虑本项目景区的规模、级别、综合服务水平和景区辐 射吸引力等综合指标,蟠龙山木屋休闲度假养生园旅游人数测算的基数按 *大茅山景区接待游客量的 50%进行估算,2015年大茅山景区实际年接 待游客人数为10万人。表2-1 项目区游客数量测算表(2016-2025 )年份阶段单纯游客增长率(%)标准游客预测量(万人次)2016初始阶段-52017初始阶段105.52018初始阶段

21、1062019发展阶段146.82020发展阶段157.82021发展阶段1592022平稳阶段12102023平稳阶段1211.22024平稳阶段1212.52025平稳阶段1214项目景区接待规模预测项目景区旅游接待高峰期 150 天,游人量占全年的 70% ,预测至 2025年,项目景区高峰期旅游接待规模:140000 X 70% 一 150 653 (人 / 日)旅游接待设施按照旅游高峰期配置。考虑游人留宿率均值为 35% ,平 均入住率为 80% ,则接待床位数为:653 X 35% 一 80% 285 (床位 / 日)则:至 2025 年,项目景区接待规模约为 285 床位。 项目

22、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参照同类型项目的中高档床位用地标准: 190 平方米 / 床,则本项目 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为:190 X 285=54150 m 2则:2025 年,本项目景区所需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约为 54150 m 2( 81.2亩)。2.1.2项目选址概述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位于 *乡新屋村, S203 两侧。项目规划范围为: 东 起小黎坞水库,南面和北面与新屋村山林交界,西至新潭村建节河为界,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1650 亩,建设用地 68.6 亩,分三期建设。其中, 一期建设用地为 25 亩,二期建设用地为 20.2 亩,三期建设用地为 23.4 亩。另外,项目区红线范围外远景规划

23、建设用地 11.4 亩。充分结合项目区内现状地形地貌,统筹考虑项目区内各功能区发挥所 需配置的必要的公建设施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各功能景点的建设内容和 场地活动。依据各功能区的建设内容和功能发挥,统筹确定项目选址内的建设用地,共分为30个地块,每个地块的用地红线坐标详见下表:表2-2 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坐标一览表建设时序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坐标点编号X坐标值Y坐标值备注一期用地A地块43A13180386.11239545788.003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A23180388.19739545796.532A33180383.40839545797.702A43180381.32339

24、545789.174B地块1443B13180252.17039545802.020用地性质为C5-商业金融用地B23180309.62139545974.980B33180302.19439545977.484B43180244.57939545804.544C地块35C13180309.27839546064.949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C23180313.86239546073.836用地C33180310.75239546075.440C43180306.16739546066.554D地块219D13180331.75239546063.972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D2318

25、0336.44339546071.769D33180315.82639546084.171D43180311.13639546076.374E地块76E13180334.16439546080.014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E23180336.55439546084.744E33180323.70139546091.237E43180321.31139546086.506F地块4128F13180284.30039545975.808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F23180280.40239545999.980F33180272.74939546013.453F43180258.72539

26、546010.897F53180233.92839546060.489F63180262.31239546131.962F73180279.22839546207.156F83180267.76339546208.620F93180259.46939546147.147F103180229.36639546068.574F113180211.79439546068.737F123180210.92039546059.116F1339546005.68239546047.589F143180224.5833180215.269F153180243.98539546006.962F16318025

27、0.23939545969.439G地块704G13180231.64339546094.583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G23180255.46239546168.574G33180260.92739546209.353G43180254.98039546210.150G53180249.58339546169.881G63180226.61639546096.631H地块23H13180215.62239545859.356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H23180217.34939545864.763H33180213.55539545865.975H43180211.828395458

28、60.569I地块155113180168.48339545687.554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123180164.01839545699.975133180159.21939545698.250143180162.11139545690.204153180144.40139545683.837163180145.97439545679.462J地块898J13180160.18939545745.925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J23180159.77639545782.170用地J33180152.65639545815.074J43180130.08839545801.397K地块1206K13180112.43539545837.745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K23180160.32939545981.588K33180152.84639545984.125K43180104.81939545840.212L地块104L13180124.10939546004.140用地性质为C3-文体科技用地L23180136.32939546011.309L33180132.72839546017.618L43180120.4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