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88KB ,
资源ID:102560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560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教师资格全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教师资格全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1、山东教师资格全Microsoft Word 文档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 不定向选择题 (30分)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

2、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 )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

3、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

4、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 )几类 A、全面总结 B、教师总结 C、学生总结 D、专题总结 1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A、生成性 B、综合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来21、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几个层面 A、培养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材 2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凝聚功能 D、规范功能。 23、人力资本

5、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 A、赞可夫 B、舒尔茨 C、布鲁纳 D、昆体良 2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系统性 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 A、观念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2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28、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

6、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 A、实质教育论 B、素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应试教育论 2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探究教学 D、多元智能理论 30、德育过程是由( )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二、填空题 (15分)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 )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 )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

7、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5、(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 )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 )处于主导地位。 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 )两种。 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 )。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 )和学校教育。 11、教师的新角色中,(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 )教学原则。 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

8、构思与设计、(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 )。 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 )、示范性、系统性 来_ 二、填空题 (15分)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 )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 )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

9、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ABCD 2、ACD 3、ABCD 4、BCD 5、ABD 6、ABCD 7、CD 8、ABD 9、ABCD 10、ABCD 11、C 12、D 13、ABCD 14、A 15、BC 16、ABCD 17、BCD 18、A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B 24、ABCD 25、A 26、BCD 27、A 28、C 29、BD 30、ABCD 二、填空题 (15分)1、终身教育 2、婆罗门 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4、

10、埃拉斯莫斯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非专业化专职教师 7、前者 8、事实说服 9、主题班会 10、环境 1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2、启发式 13、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4、活动分析法 15、创造性 来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四、简答题(20分)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素质教育的

11、基本内涵。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5、简述教师的作用。 五、论述题 (30分)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生产力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

12、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

13、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3、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正确。(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正确。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

14、组织形式。四、简答题(20分) 1、(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2、(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

15、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科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问题必须有科学性;问题必须明确具体;问题要新颖;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 5、(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五、论述题 (30分)1、(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

16、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

17、,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18、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

19、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

20、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

21、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

22、创造性。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 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 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 )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

23、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

24、原又一所著的(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内化性原则

25、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6、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 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 A、0.6-0.7 B、

27、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 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 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

28、性、( )、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 )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和( )。 7、记忆包括识记、( )、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 )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

29、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 )和学习倾向。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

30、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 (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CD 7、C 8、ABCD 9、C 10、BCD 11、D 12、ABCD 13、ABCD 14、BCD 15、B 16、ACD 17、B 18、BCD 19、AD

31、 20、ABD 21、AB 22、B 23、ACD 24、BCD 25、ABCD 26、B 27、BC 28、ABC 29、ABD 30、CD 二、填空题 (15分) 1、思维水平 2、最近发展区 3、变通性 4、利用表格 5、社交恐怖症 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保持 8、差异性 9、命题网络10、准备律11、班杜拉 12、先快后慢 13、系列性策略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5、学习策略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