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9.10KB ,
资源ID:102592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59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docx

1、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九月项目名称: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承办单位:县文物旅游局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工咨甲附表: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1、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地理位置图2、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总平面图布置图附件:1、县文物旅游局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2、县文物旅游局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3、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消防大队对项目有关申请的批复或证明文件4、鹤壁市发改委关于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

2、.1 项目名称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1.1.2 项目承建单位县文物旅游局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工咨甲101200700301.2 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1.2.1 编制依据1、编制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2、县总体规划;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豫政文(2004)151号;4、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和规定;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等。1.2.2 编制范围 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行业、地区发展的长远规划、承

3、办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基础资料,在对该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县文物库房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论证;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设备选择、环保、消防、节能、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和评价,以求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决策和判断提供具体、完善、科学的依据。1.3 项目概况1.3.1 项目的提出县现有馆藏文物13400余件,多为珍品,但文物库房仅有4间不足80平方米,造成文物拥挤不堪,积压严重。由于文物库房小,从南

4、水北调工程县境内考古发掘出的5000余件文物和2009年月2月份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西岗乡宋庄古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近3000件文物无法进库保管,暂存在鹤壁市文物工作队、鹤壁市博物馆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现有文物库房设施简单,满足不了现代文物收藏科学规范的要求,文物的常规养护、保管难以正常进行。为使县文物能尽快入库妥善保管,并确保入库文物的安全,提出本项目的建设。1.3.2 承建单位概况县文物旅游旅游局是主管全县文物及旅游工作的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为旅游管理、文物管理。近年来,文物旅游管理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遵循按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自己筹、社会引”的办法,

5、先后投资三千余万元,进行文物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3.3 建设规模与内容1、新建文物库房楼两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现有文物库房扩建,扩建面积600平方米;3、现有文物库房维修改造,改造面积600平方米;4、新建文物库房配置安防、消防和环境控制设施;购置文物保管设施;5、现有文物库房配置安防、消防和环境控制设施;购置文物保管设施。1.3.4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文物旅游局院内。1.3.5 配套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内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可以保障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1.3.6 环境保护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经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1.3.7 项目

6、实施进度本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竣工交付使用,建设工期安排为12个月。1.3.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投资180万元,计划由县地方财政配套72万元,申请上级资金108万元。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新建文物库房建筑面积m23002原有文物库房扩建面积m26003改建文物库房建筑面积m26004文物库房购置安防、消防、环境控制、文物保管设施费用万元495项目总投资万元1805.1承办单位自筹资金万元725.2财政拨款万元1086建设总工期月121.5 结论及建议经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项目建成后将扩充县文物的保存

7、场所,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差和安全防护级别低的状况,有效履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的职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本项目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方案可靠,功能完善,周边建设条件较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建成使用,尽早发挥投资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意识风格、生活习俗等。因此,从某种角度

8、可以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另外,文物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就是说,文物不仅是各个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6月发起了历时6个月的保护文物古迹的国际运动,要求各成员国充实和改进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法制措施,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使文物的价值观念家喻户晓。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

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11月,第20届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在全国设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管理机构,建设各级博物馆,积极加入国际公约。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又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使全国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而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越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受到普遍的关注,特别是近年国家鼓励个人合法收藏政策的出台,更是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文物热”。县,古称朝歌,为商末四代帝都和西

10、周卫国国都,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文物大县。县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代石刻等文物,星罗棋布分布在全县各地,已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县现有库存文物13400余件,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瓷器、陶器、石器、铁器、化石等,多为珍品。近年来,随着“文物热”的掀起,文物古迹对旅游业的推动重要作用日益明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县政府利用本地文物资源优势,将文物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制订了一系列发展文物旅游产业的措施,同时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专门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

11、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孔玉芳也曾在听取县文化旅游工作汇报时,对县文物保护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尽快建设县文物库房。当前,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县文物旅游局提出对本县文物库房进行改、扩建,努力把全县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经济文化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文物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其基本特点是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后人必须要把它保护好、利用好,保护好祖国珍贵的历史文

12、化遗产,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更是法律赋予的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保护文物,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政府是文物保护的主要责任人,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具有保护文物的义务。2、现有库房面积小,设施简陋,文物维护难以正常进行。县现有文物库房建设于1994年,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库房仅有4间,总面积不足80平方米,众多文物只能叠置摞放,不利于分类建档管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相继投入建设,县境内不断有文物出土,使得文物数量和保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受文物库房面积限制,南水北调工程县境内考古发掘出的5000余件文物和2009年月

13、2月份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西岗乡宋庄古墓地考古发掘的近3000件文物无法进库保管,只能暂存在鹤壁市文物工作队、鹤壁市博物馆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现有文物库房当初是作为办公用房建设的,库房安防、消防、环境控制设施简陋,表现在文物库房安全技防设施不完备,达不到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的规定的国家标准,满足不了现代文物收藏科学规范的要求;基本上没有恒温恒湿设备,防虫、防霉药品短缺,柜、架、囊、匣数量不足,质量不好,基本上没有按文物性质分类放置的条件,常规养护、保管很难做好,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极为不利。3、文物保护对当地旅游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14、,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所以文物古迹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蕴含地方民族文化的文物对于当地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县政府以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城乡建设的发展。但同时,文物又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县现有文物库房面积狭小、设施简陋,已无法有效发挥保护祖国珍贵文物的应有功能,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了使当地珍贵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展示,更好地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县文物库房进行扩建和改造

15、显得急需和紧迫。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3.1.1 选址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办法;3、县城市总体规划。3.1.2 项目选址新建和原有库房均位于县文物旅游局院内,该院内现有建筑包括北侧的主办公楼和东侧的配楼,现有文物库房设在主办公楼二层,拟建新文物库房楼位于院落西侧,主办公楼南侧,与原有库房毗邻,便于文物的统一管理。经考察,项目所在现场地势平坦,供、排水及供电、通讯设施完善,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建设地址周边无对文物存放构成不利影响的强噪声源及易燃、易爆物品贮存场所,现场交通方便,利于文物的装卸、搬运。综上所述,该项目选址地交通方便,环境清幽,通

16、风良好,基础设施完善,项目用地性质符合城镇发展整体规划要求,符合文物库房选址要求。3.2 建设条件3.2.1 水文及地质条件县位于豫北,在北纬353005至354826和东经1135923至1141754之间。西依太行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鹤壁市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和西北为山区,东和东南为平原和泊洼,北、东、南三面环水,所有内河均向东南汇集县域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前寒武系出露很少,仅见基岩区的太古界变质岩,与震旦系和玄武系成不整合接触。震旦系出露仅数十米厚,甚至缺失。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由于新生界覆盖,上

17、石炭统出露不全,二迭系无出露,仅能从钻孔中见到。新生界有上、下第三系和第四系。3.2.2 气候特征县地处北温带,境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日照夏至最长日照14小时35分。冬至最短9小时44分,春分秋分为12小时。2、气温境内全年日平均气温13.9。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6.9,元月份最低为0.9。3、湿度平均相对湿度 72%;最大相对湿度 80%;最小相对湿度 67%。4、风基本风压0.43千牛/平方米。风向多南北,风力多为4.5级。5、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包括雨、雪、雹)605.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164毫米。最大积雪厚度23厘米。6、其他县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冻土厚度812厘

18、米。7、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裂变区划图,该地区划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按7度设防。3.3 基础设施条件3.3.1 给排水项目所在院落给排水系统完整,供、排水能力均满足项目施工及使用期的要求。3.3.2 供电及照明项目所在院落供电系统完整,供电能力满足项目施工及使用期的用电要求。工程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3.3.3 通讯项目场地已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络通讯线路完整,能满足该项目建设、使用期的通讯要求。3.3.4 原材料供应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筋、砂石、砖等,当地来源丰富,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运输采取公路和城市道路运输,项目场地交通条件便捷,能够满足原材料的运输要求

19、。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4.1 建设内容与规模4.1.1 概述为使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充分发挥文物对旅游事业的推动作用,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大文物事业投入力度,新建文物库房楼,扩建、改造原有文物库房,对库房安防、消防、环境控制设施、文物保护设施进行添置和升级,从而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研究水平,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4.1.2 建筑内容与规模根据目前县馆藏的数量和种类,需要新建文物库房楼两层,建筑面积300m2,包括藏品库房、安全保卫值班室、文物修复室、文物资料室、文物摄影室等房间;对现有文物库房进行扩建、改造,其中扩建面积600m2,改造面积600m2,扩建、改造

20、的藏品库区包括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两处文物库房配置安防、消防和环境控制设施;购置文物保管设施。建设内容与规模详见下表: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规模功能1新建文物库房楼300m2一层:安全保卫值班室、文物修复室、文物资料室、文物摄影室。二层:为通间,用于存放精品文物。2扩建原有文物库房600m2包括: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房间。3改建原有文物库房600m24新建文物库房配置安防、消防、环境控制、文物保管设施49万元见设备清单5原有文物库房配置安防、消防、环境控制、文物保管设施4.2 总体方案4.2.1

2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4、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4.2.2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新建文物库房布置在文物旅游局院内西侧,紧邻北侧的原库房所在主办公楼,方便文物的集中、统一管理。项目各房间功能按不同种类文物储存、保管和维修的需要确定。库房的安防设计根据“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满足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的要求。环境控制设计需满足文物对温湿度、防潮、防水、光照、防烟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的要求。本次文物库房的改、扩建既要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

22、趋势,适度超前。4.3 建筑设计4.3.1 建筑设计与立面设计(一)平面功能设计新建文物库房楼平面呈矩形,分上下两层,楼梯设在室外,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结合本馆藏品的实际情况,整个库房的布置为:一层包括安全保卫值班室、文物修复室、文物资料室、文物摄影室。二层为通间,用于存放精品文物。现有文物库房位于办公主楼的二层西侧,有四个房间,改扩建方案是在现有二层办公主楼上部增建一层、并对二层的其余房间进行改造,改扩建总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二)建筑造型新建和改扩建库房立面方正、造型简洁,屋面四周做仿古挑檐,外立面装饰材

23、料采用仿古外墙砖,与其使用功能形成呼应,外窗设置金属防护栏杆。4.3.2 主要建筑用料做法主要建筑用料做法序号名称选用材料采用部位1楼面PVC塑胶地板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文物修复室、文物资料室、文物摄影室地板砖保安全保卫值班室、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2地面PVC塑胶地板(砼垫层上增设一道防水做法)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文物修复室、文物资料室、文物摄影室地板砖安全保卫值班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3外墙仿古外墙砖外墙面4内墙乳胶漆内墙和顶棚5门钢质防盗门外门钢质或木质防火门内门6窗塑钢窗(带纱)所有窗7屋面级防水屋面(设保温隔热层)整个屋面注:1、藏品库房的窗

24、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2、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4.4 结构设计4.4.1 结构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J5006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6、砌体工程设计规范(GB50003)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8、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等4.4.2 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1、根据建筑结

25、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项目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标准属标准设防类。2、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按4KN/设计。4.4.3 结构选型1、基础设计新建库房楼仅两层,结构荷载不大,参照周边已有建筑地基基础形式,拟采用浅埋式混凝土条形基础,若基底原土承载力不足时,采用换填法处理地基。2、主体结构设计工程主体采用普通砖混结构,横墙承重体系,按抗震要求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满足7度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整体楼板,楼梯采用现浇钢筋砼板式楼梯。4.4.4 结构材料1、砼强度等级:圈梁、构造柱采用C20,梁、板、楼

26、梯采用C30。2、钢筋:HPB235级钢筋,fy=210 N/mm2HRB335级钢筋,fy=230 N/mm23、墙体材料: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MU10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建筑物防潮层以上墙体采用MU10多孔粘土砖,M7.5混合砂浆砌筑。第五章 安防、消防、环境控制系统5.1 安防系统5.1.1 设计依据1、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的规定(GA27)2、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护工程设计规范(GB16571)3、安全防范技术规程(GB50348)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5.1.2 系统选用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命脉,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物库房属于

27、三级风险等级单位,按照局部纵深防护体系的要求建立技术防范系统,应综合选择设置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装置,系统应有报警、电视监控及信息存储等功能,所有电视监控信号、报警监视装置均引至文物旅游局安保中心。根据“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具体设置为:1、所有房间外门采用铁质防盗门、外窗采用铁质防盗窗栅;2、藏品修复室设立出入口控制装置,室内应配备藏品贮存保险柜和紧急报警装置及通信工具;3、库房总门、珍品库房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系统;4、建筑周界围墙安装监控摄像头进行电视监控;5、库房设值班室,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5.2 消防系统5.2.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

28、防火规范(GBJ50016)2、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5.2.2 系统选用本文物库房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普通藏品库房设置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电气控制上设置烟、温感双路探测器),珍品库房、文物修复室及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配置置足够的干粉灭火器具。利用项目所在院落的消防给水系统,在距离库房的适宜距离内设置室外消火栓,用以阻止库房外部火灾向库房蔓延。室外消火栓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用水从城市供水管网直接引入,管道均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接或卡箍连接。5.3 环境控制系统5.3.1 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民

29、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3.2 系统选用1、温湿度环境及控制设施收藏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珍品库房应设置空气调节设备,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冬季温度不应低于10,夏季温度不应高于26,相对湿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并根据藏品材质类别确定湿度符合下表要求:藏品相对湿度表藏品材质类别相对湿度(%)金银器、青铜器、古钱币、陶瓷、石器、玉器、玻璃等4050 纸质书画、纺织品、腊叶植物标本等5060竹器、木器、藤器、漆器、骨器、象牙、古生物化石等5565墓葬壁画等4555一般动、植物标本等4060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并控制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大于5%,贯彻恒

30、湿变温的原则。本项目拟在珍品库房采用一套文物库房专用空调进行环境温湿度控制,该设备根据设定的温湿度参数和显示的温湿度参数进行智能逻辑判断,确定工作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温湿度控制精度。2、光照环境及措施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藏品库房室内和修复室的照明应选用紫外线少的光源。鉴赏室、修复室的照度应符合下表:展品照度推荐值表展品类别 照度推荐值(LX) 对光不敏感:金属、石材、玻璃、陶瓷、珠宝、搪瓷、珐琅等300(色温6500K) 对光较敏感:竹感、木器、藤器、漆器、骨器、油画、壁画、角制品、天然皮革、动物标本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