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38KB ,
资源ID:102726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72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教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教育教案.docx

1、环境教育 教案5消失的耕地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

2、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

3、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

4、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呢?课堂活动二:找差异利用土地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学生: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教师: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读图3.

5、9“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又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教师: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

6、峰”。 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小鸟的悲哀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耕地减少。教师提问:土地破坏问题该如何解决? 学生:组织辩论赛。主题是土地是否需要保护。 正方:需要。 反方:不需要。 教师:参与辩论,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 教师总结:通过辩论得出,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课堂活动三:定国策保护土地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三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

7、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学生:阅读课文或利用搜集的材料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组织宣传活动。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

8、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地方官员:土地专家:环保人士:种地农民:房地产商: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学生:讨论探究,设计开发(鼓励创新思维)。 教师总结:土地是久远的过去,更是我们灿烂的未来,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调查实践: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6湖泊变小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中

9、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流域、水系,内、外河流流域的分布,明确湖泊变小的原因。2培养学生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形成保护并热爱江河湖泊的意识。二、教学重点湖泊变小的原因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李白有首名诗,相信大家都已经学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写李白乘舟时写的,大家知道李白乘的船是在哪条大江上吗?(学生:长江)没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板书课题教师:在了解我国的河流特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概念:(投影显示长江的流域和水系,解释两个概念)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水系指流域

10、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河流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学生活动: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淮河、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的位置。并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课件中依次闪烁这些河流,学生得出除塔里木河外的河流都流入海洋的结论。教师引入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概念。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则相反。(让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概念)教师:然而我国的很多河流是必须通过其他河流才能注入海洋,比如:汉江、湘江等等,它们要通过长江才能注入海洋,那么它们是什么类型的河流呢?(外流河)让我们看课本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在这幅图上,棕黄色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11、,粉绿色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它们之间的界线大致自东北向西南分布,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条线经过哪些山脉、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教师小结:直接或者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就是外流河,我国所有的外流河中,注入北冰洋的只有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注入印度洋的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属印度洋水系;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属太平洋水系。补充几点:)刚才讲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这条线的东面还有两块棕黄色的区域,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对,这里也属于内流区,因为这里的没有河流或者河流没有流入海洋。内流河,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

12、所以汛期在气温高的夏季。在外流区,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而南方的河流则没有结冰现象。教师过渡:在了解完我国河流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就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些河流都有什么水文特征了,首先我们来分析外流河的共同的水文特征,刚刚我们知道了我国河流的外流区基本是季风区,那么我国的季风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刚刚分析的是外流河的共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差异,我们主要从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来共同分析。a、分析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

13、不大。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c,河流无冰期。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

14、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师:以上我们分析的是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是否和外流河一样呢?(不是)那么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不同。a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b、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c、对为季节性河流。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学习了湖泊变小了的一些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7动物在哪里去了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学习对唱的表演方式;、巩固认识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等动物的名称;、体验与教师对答的快乐。活动准备动物(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胸卡若干,草地躲藏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图片;小花猫、

15、小白兔、小鸭子、邮递员头饰各一个;一封信(贴有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花草场景若干、音乐带。活动过程一、做律动汽车开来了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好吗?(好)教师带幼儿做律动,然后请小朋友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二、以场景表演引入主题,让幼儿学会朗诵歌词,理解歌词意思师:刚刚邮差叔叔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信里说动物妈妈不见了它们的宝贝,到底谁不见了呢?(教师打开信)哦!原来是小花猫、小白兔和小鸭子不见了!我们把它找出来!(教师把信贴在黑板一侧)教师出示躲藏背景图,预先把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藏好师:我们先找小花猫?问问花猫在哪里。“小花猫,小花猫,你在哪里?”教

16、师把小花猫变出来,扮小花猫的声音,小花猫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师:我们再来问问小白兔在哪里。“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教师变出小白兔,扮小白兔的声音,小白兔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师:还有谁没找到啊?(小鸭子),我们一起来叫叫小鸭子,看它在不在这里:“小鸭子,小鸭子,你在哪里?”教师变出小鸭子,扮小鸭子的声音,小鸭子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师:我们找到了谁啊?(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三、教师示范对唱歌曲,让幼儿学会对唱的方式,熟悉旋律师:我来表演一首歌给小朋友听,听听教师完整地范唱一次整首歌曲。这首歌好不好听啊?让小动物来唱给你们听!(教师示范对唱

17、歌曲)教师边唱“小花猫,小花猫,你在哪里?”边找小花猫;(请一位教师戴着小花猫头饰跳出来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师:我们接下来找谁呢?一起叫小白兔出来吧。教师边唱“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边找小白兔;(请一位教师戴小白兔头饰跳出来:“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师:小鸭子跑到那里去啦?我们一起来叫它出来好不好?教师边唱“小鸭子,小鸭子,你在哪里?”边找小鸭子;(请一位教师戴小鸭子头饰跳出来:“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四、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使幼儿感受游戏中的快乐师:小动物唱得真好听,今天请小朋友也来做小动物,一起来玩游戏好不好?(教师给幼儿分发胸卡)教师请扮演

18、小花猫的幼儿站在一起,扮演小白兔的站在一起,扮演小鸭子的站在一起,强化幼儿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动物。师:小动物快藏起来咯!(教师引导幼儿藏好)游戏规则:教师来找小动物,找到小花猫后,带着一群小花猫去找小白兔,找到小白兔后,带着小花猫小白兔再去找小鸭子。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跟好朋友换其他小动物的胸卡再玩一次。四、游戏结束,教师带幼儿做律动离开活动场地师: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吃饭啦!8 星星不见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

19、信念。 教学设想1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2教读本文,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以提高审

20、美意识。3重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4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5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3讨论探究法 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

21、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诗意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学生回答)的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 同学们,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八十年代蔚为大观的朦胧诗潮,无疑填补了那个动乱的历史年代中诗意的空白。舒婷,顾城等无数富有才情的青年诗人的歌声渲染出时代的色调,建构起一个新的诗学主题。诗人江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作星星变奏曲,去体悟朦胧诗独特的审美特征。二、资料助读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

22、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

23、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涛歌内容。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

24、歌内趋力的和谐。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淡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思考:(1)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

25、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2)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3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

26、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学生以诗歌体式入手研讨、回答,教师明确: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四、研读揣摩1指名学生朗

27、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

28、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

29、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

30、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学生听读全诗,深入领悟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七、作业1 课后阅读其他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北岛等的代表诗作,深入体会朦胧诗的审美特征。2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