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0KB ,
资源ID:103094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094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docx

1、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他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的主观映像。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总是处在矛盾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

2、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8.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9.肯定和否定:肯定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10.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1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2.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

3、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整理和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14.真理:是指人们关于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16.劳动: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整人与自然物质能量转换的过程。17.生产方式: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8.社会形态: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社会

4、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0.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1.阶级:是指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处地位的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5、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a.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要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们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如何理解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3.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6、、和这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之一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根据对其第二方面不同的回答,哲学有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的或不能被完全认识。4.列宁对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

7、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则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6.如何理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时间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

8、要结成一定的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基本的社会生活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

9、主观臆想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互相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事件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 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 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10、,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9.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11、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体现的;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1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 矛盾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

12、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非根本矛盾和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 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13.意识能动作用的变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

13、、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第一,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在人大脑中的反映;第二,意识的唯一来源被意识着的客观世界;第三,意识依赖于物质,它的来源和内容具有客观性 但是,意识毕竟不是物质本身,反映与被反映者、映象与原物之间是有原则的区别的:第一,意识所反映的形式都只有在意识这个主观世界才有;第二,不同主观条件使对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第三,意识最普遍、最重大的主观性特征就是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5.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

14、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主体的这种改造,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的改造、发展和完善。1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15、。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18.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它是对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及虚拟。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20.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特

16、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21.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有: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为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2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

17、能够运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第二,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第三,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率第四,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

18、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第三,其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26.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下与多样性 ,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

19、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其客观性并不排斥和否定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2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

20、二重结果 作用: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社会作用的两重性: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要受一定主观条件的影响;2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人们对其应用的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

21、后果。28.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9.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就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0.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

22、机,就是无休止的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 本主义制度的灭亡。3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后果 表现:第一,生产的全球

23、化;第二,贸易的全球化;第三,金融的全球化;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后果:积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得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打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消极: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

24、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地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3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其一,职工参与决策;其二,终身雇佣;其三,职工持股;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高级职业经历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a.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b.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c.重视并加强法制的建设;d.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3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高度发展,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