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2.33KB ,
资源ID:10320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20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压强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压强教学设计.docx

1、压强教学设计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目标”接近的表述:(一)知识与技能 2.认识.力.,了解相互作用规律.。 4.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3尝试解释根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

2、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团队精神。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课程内容”最相接近的表述: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要素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点现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索,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

3、需要的器材。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与论证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交流与合作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2、科学内容2.2.3 通过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 用示意图描述力.2.2.7 通过

4、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用示意图描述压力,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通过探究实验“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能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思想;学生能够把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4.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学生知道压强增大与减小的途径;学生能领略压强和我们生活关系的密切;学生能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5.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具有小组合作意识,积极与他人交流,

5、提出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能具有归纳和反思意思【评价活动方案】 *目标一 1.通过课时一“推进新课认识压力”板块完成。 2.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课堂作图,同桌互评,教师语言评价;课堂练习1、2题评价。 *目标二: 1.通过课时一“实验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板块完成。 2.评价方式: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价;通过学生填写讲学稿实验部分评价;通过课堂练习第3题评价。 *目标三: 1.通过课时一“压强概念教授”及课时二“压强计算专题”板块完成 2.评价方式:通过第一课时课堂练习第4题检测;第二课时课堂练习第5题检测. *目标四: 1.通过课时二“增大与减小压强方法”板块完成。 2.评价方式:通

6、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教师语言评价;通过课堂练习1.2.3.4题评价。*目标五: 评价方式: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个人评价;课堂小结时,学生自我评价。【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整章的基础,也是重点。它既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流速与压强关系的起点。本节包括两块内容,压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针对课标要求,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从以下方面突破重点难点: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在比较中认识压力,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以探究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以速度为导向,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

7、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图片,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蚊子那么弱小,却能叮破我们的皮肤?2.为什么步行的人在雪地里行走艰难,而有了宽宽长长的滑雪板,就可以在雪中自由滑行?3.为什么汽车不能安全经过烂泥,坦克却能顺利通过沼泽地?引入课题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兴趣,发现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推进新课1.认识压力 1.要求同学画出物体对不同表面压力的示意图。(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学生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讲评学生的作图情况,并用红笔把压力突出出来。3.请同学们思考,总结压力的共性。 4.学生作出重力示意图,师简要说

8、明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压力,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获得对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认识,明确压力不是重力大小也并不一定相等,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质疑与猜想 感受压力:1.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挤压气球,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2.分别用两个指头抵住铅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通过以上感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猜想。 学生提出猜想假设。 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感受直观,引导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的猜想. 设计实验利用讲学稿点拨:1.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压力

9、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呢?(控制变量法)2.器材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显示?师生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用导讲学稿进行点拨引导,明确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探究过程中完成讲学稿的相关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进行实验,边观察,边指导。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分析论证请一小组展示交流实验;(一名同学说实验步骤,另一名同学操作)师生讨论分析;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并归纳出结论。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

10、,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四)压强概念讲授压强概念 1.通过类比物理学比较速度的方法,思考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既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强的概念,类比速度获得压强的公式、单位等相关知识。2.举例:一些物体的压强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 启发学生用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得到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分析出新知识。更好的突破难点。 (六)小结小结,请学生自己说一下这节课所学到知识和收货。(七)板书设计一、压强1.认识压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

11、发生形变。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3.压强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计算公式:P=F/S单位:N/m2,帕斯卡(帕),符号:Pa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实例。课堂练习题:、1.下列图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2.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3. 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12、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丙”或“丁”)所示实验。4.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质量为450,底面积为0.05平方米,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为_N(g取10N/kg),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Pa。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回顾上节内容,为本节练习打下基础压强知识的应用1.压强计算专题 例题:估算下一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点评,指明强调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学生练习:行走时对地压强?通过比较,

13、引出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1.为什么人行走时对地压强小于人站立时对地的压强?2.桌子方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棉线,请同学思考如何才能较容易的将肥皂切开?3.喝盒装牛奶时,吸管的哪头更容易插进牛奶中?由以上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压力不变,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增大压强的例子?4.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引导学生举例总结。5.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图中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控制变量)。讨论:(1).为什么步行的人在雪地里行走艰难,而有了宽宽长长的滑雪板,就可以在雪中自由滑行?(2)为什么汽车不能

14、安全经过烂泥,坦克却能顺利通过沼泽地? 用所学知识回答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将压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定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尾呼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使难点不难。 课堂小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学会梳理学习知识,学会反思课堂练习;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刀刃做得很薄 B书包带做得较宽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2.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华牌”月球车将在2013年送上月球,该月球车装有6个宽大的车轮,这种设计是为了减少车辆对地面的_ 。 3.如图,将一

15、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 )A.平放时最大 B.立放时最大C.侧放时最大 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4. 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A减小对手的压强 B减小对手的压力C增大对手的压强 D增大对手的压力5.将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5m2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 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Pa?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发现教学设计中可以作以下改进:1.板块1认识压力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画压力示意图并不熟练,错误百出,这是我在做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在课

16、下,我又加了几个关于画压力示意图的练习题。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环节,我先进行小实验“用不同的力压气球”,通过这个小实验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1.)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感受压力。(2.)学生通过观察气球受压力后明显的形变,体会“压力的作用效果”(因为课下我与部分同学交流时,发现他们一开始并不明确压力的作用效果指的什么,这也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所忽略的)。(3)引导学生由这个小实验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猜想。3.在探究实验中,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大家展现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思考:物体对桌子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压力的作用效果变得明显?学生

17、由刚才的气球实验受到启发,思维还是很活跃的,他们提出了许多物体代替桌子,比如:海绵、沙子、气球、棉花、棉花糖、羽绒服等等,然后我再引导他们逐一分析筛选,最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4.压强概念难点的突破列举三个物体A(压力=20牛,受力面积10平方米)、B(压力20牛,受力面积5平方米)、C(压力10牛,受力面积10平方米),学生比较AB、AC、BC压力的作用效果,前两个很容易比较,第三个引导学生用以前比较速度的方法解决,从而类比速度引出压强定义,并利用比值定义法,让学生自己给压强下个定义。通过类比速度,引入压强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感觉效果还不错。5.在压强计算专题部分,我感觉对于刚接触压强计算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例题有点难,很容易把部分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绕晕,所以我摒弃课本上例题,选用交流讨论计算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作为例题,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练习求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选择这个例题还有以下两方面考虑:(1)与中学生自己有关,学生比较感兴趣;(2)通过计算,发现人行走时对地压强大于人站立时压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下一环节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