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0.83KB ,
资源ID:103326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326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1、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4.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5.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

2、举手说一说)2.结合“资料袋”内容,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3.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2.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

3、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让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从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3.朗读全诗。四、指导朗读,总结全诗1.教师指导: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4、,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3.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烘托氛围1.课件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学生仔细欣赏。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艰难险阻,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所饱含的精神气概。二、诵读诗

5、歌,整体感悟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精读诗歌,体会感情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艰难?(万水千山,

6、远征难)师: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指名读,齐读。教师小结: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给全诗奠定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句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征艰难?(指名答)师:红军战士们害怕吗?(自由答)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不怕难呢?(腾细浪、走泥丸)思考: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小结:这句诗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

7、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这句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寒)(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泸定桥。师: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呢?(暖)教师引导: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男女生互读)小结:这句诗是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师:那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默读

8、诗歌。思考: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齐读)小结: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队伍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四、合作探究,总结归纳1.师: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五幅“征难图”越五岭、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

9、雄主义气概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2.小结诗歌主题:本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拥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五、总结拓展伟大的长征虽然早已结束,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毛主席的另外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教学板书】5.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总起)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分述)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藐视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

10、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诗句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歌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

11、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2.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狼牙山风景图)师:同学们,这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壮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

12、注重积累。(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生字、新词)(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壮士”是哪五个人?(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五壮士”是指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

13、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题目

14、中的“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谈谈自己看法。(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用“壮士”。)2.师: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生起崇敬之情。下面让我们在课文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吧!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1.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说一说)2.师: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指名答)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感情。(1)痛击敌人。(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找出描写五

15、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2)引上绝路。(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紧跟在班长后面。)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学生自由交流)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说)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勇于献身。)(3)顶峰歼敌。(课件出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朗读课文,说一说顶峰歼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交流)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

16、受。(指名说)在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他们的精神呢?(英勇顽强、坚强不屈。)(4)跳下悬崖。(课件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露出胜利的喜悦。)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突出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

17、。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出五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同学们,此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五壮士的口号,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三、课堂小结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教学板书】6.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跳下悬崖:壮烈豪迈(详)英勇顽强不畏牺牲【教学反思】课文题目是文

18、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壮”这个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学完“跳下悬崖”的部分后,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明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19、,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

20、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2.师:1949年10月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

2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22、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

23、景。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2.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3.体会重点语句。(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

24、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3)课件出示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

25、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

26、描写就是场面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三、总结全文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教学板书】7.开国大典会场情景盛大 典礼盛况隆重阅兵式威武 群众游行壮观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教学反思】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这条主线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生活在当今的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点困难。为此,我寻找了

27、一些关于庆典盛况的视频资料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讲解典礼的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8.* 灯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3.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4.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郝副营长的憧憬、壮举及其精神品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

28、1)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2)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二、重点解读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标一致,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读课文,弄清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重点语句)(1)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作者借游人的口吻,表达

29、了作者这一代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欣慰,同时也暗示着祖国的未来前程一片光明。)(2)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火光,对书中所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羡慕与向往之情。)(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正是借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才使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郝副营长却因此暴露了自己而被敌人发现,光荣地

30、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处的灯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4)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这是文中最后一处写到的“灯光”,与课文开头相呼应,这种写法叫作首尾呼应。再次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焦急”的感受;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的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学生自由举手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

31、部分要读出对战友深沉的怀念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当中自然能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四、提升感悟同学们,郝副营长为了心中美好的憧憬,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不惜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连电灯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大家想想,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能坐在灯下学习,这种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忘记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们呢?我们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教学板书】8*灯光 漫步天安门广场灯光勾起回忆回忆往事战斗前憧憬未来战斗时燃书指路,壮烈牺牲战斗后胜利回到现实看华灯,忆战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