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85.99KB ,
资源ID:103360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36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27455.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27455.docx

1、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27455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1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礼服惊艳世界,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在西方的名片。关于我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列 B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C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奉为精品D清朝闭关锁国瓷器没有出口2据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黟、歙(县)间多良纸,有凝霜于心之号。复有长者, 可五十尺为一幅。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

2、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于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这反映了A.宋代造纸术水平世界领先 B.当时地方特色手工业发达C手工工场在某些地区出现 D.官营手工业垄断经营严重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4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

3、生变化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新航路开辟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6广东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置县,隶于合浦郡,是一个非常繁忙兴旺的商业港口,古谚有云:“欲拔贫,诣徐闻:。当时我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这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由此可见A.草市的兴起,并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B.海外

4、商运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C汉初年实行“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D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7“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可以看作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 B.重农抑商解体的例证C物质生产进步的反映 D市民社会兴起的标志8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

5、路的起点9“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 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为商帮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10明清商人经商的盈余,主要不用于再投资事业,而是购买地产,或是纳赀(即资)捐官,以跻身官绅阶层。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实现从政为官的梦想C巩固经济活动中商人的地位 D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11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

6、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近代工业出现1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

7、,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14中国古代“巾”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 B居住区里有商铺 C“夜市卖菱藕”D“草市迎江货”15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等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这些措施在本质上体现出A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C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异变 D专制权力干预

8、社会生活1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B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C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D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17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

9、改变生活节奏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18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道;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的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对中国传统的精工细作技术的认可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 B C D 1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你耕田来我织布”“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

10、得千峰翠色来”ABCD20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移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 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 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21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比例呈递增

11、趋势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 B C D2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蛛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弧2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

12、利 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24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纺织业显著发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A B C D25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水排曲辕犁大镰耧车A B C D26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A占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小农经

13、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27南昌西汉海昏候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迄今己出土l 万余件文物。下列可能出现在该墓中的有用隶书书写的竹木简质地纯净的青瓷器物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精美的文人画作A B . C D 28史记中提到,楚国宛出产的兵器刃锋像蜂刺般厉害,学者判断是钢材制作的。而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作的,过于柔软。公元1世纪时欧洲学者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相比美。可见当时的中国A.煤的使用有助于炼钢 B出现水力鼓风冶铁C己经普遍使用灌钢法 D冶铁技艺较罗马高超29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

14、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30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右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A.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B唐代B 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 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大生纱厂2、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31(20分)“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6年

15、,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6分)材料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

16、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10分)材料三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4分)32(20分)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17、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7年材料二下图是1947年和1949年美国(图一)和苏联(图二)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题材创作的漫画。材料三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

18、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有什么担忧?(6分)(2)材料二中的两幅漫画主题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3)据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究竟该不该援助欧洲?(5分)历史答案:一、1-30:DBDAD DCABD BCCAD CDBDB BB

19、DCD DDDBA二、31.(1)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6分)(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回答大城市人士着西装和中山装,城乡上层着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下层民众者中式衣裤之类,只给1分)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只给1分)每点2分,共6分。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

20、右。每点1分,共4分,任意4点即可。(3)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4分)32.(20分)答案:(1)判断:欧洲经济有崩溃的危险并引发全面的危机。(3分)担忧:欧洲经济的崩溃带来美国经济的衰退。(3分)(2)不同:图一,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复兴;图二,马歇尔计划旨在控制西欧国家。(3分)主要原因:美苏冷战对峙,两者政治立场不同。(3分)(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削弱了美国的经济霸权。(3分)(4)观点:应该。美国的对外政策取决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5分,如持相反意见,认证合理也可得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