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3.64KB ,
资源ID:103439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43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x

1、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BCD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4与“

2、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垓下之战 C涿鹿之战 D淝水之战5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 B曹操 C孙权 D刘备6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7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

3、舳舻往来,恒以千计”。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 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8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 D孝文帝改革9“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北方

4、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自然条件优越A B C D10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11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苏湖熟,天下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 B C D12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

5、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自然条件优越 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 B C D15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

6、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A钟繇 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16祖冲之小行星是一颗以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下列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他是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出大明历ABCD17“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18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1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

7、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 B C D20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A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战争频繁2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佛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A江

8、南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 C政权并立 D民族交融22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A西晋灭亡的原因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社会的混乱D西晋的民族矛盾23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西晋末年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C八王之乱相互混战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4“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

9、,即公元311年,西晋都城被匈奴攻陷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景象,史称永嘉南渡。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西晋迁都到南方 B南方经济发达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多,为躲避战祸南下25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 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

10、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实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等政策。“胡人汉服”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相互交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所以符合题意;“胡人汉服”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方面相互交融,不是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1、洛神赋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家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故选B。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投鞭断流”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认为很快灭掉东晋,大臣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鹤叫,以为是追兵呼喊

12、;“草木皆兵”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在城楼上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 题意不符,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出现的成语,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所以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

13、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B符合题意;ACD的人物没有统一北方,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把鲜卑拓跋姓改为汉姓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江苏盐城地处中国南方,题干的“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反映出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故A符合题意;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生产力水平还未

14、超过北方,排除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A。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的“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迁都洛阳和革易旧俗的汉化措施。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作用是改变陋俗,便于接受中原文化。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孝文帝改革,D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与迁都无关,排除A;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B;文成公主人藏发生在唐朝,排除C。故选D。9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

15、的生活方式”可知正确。据题干材料“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可知正确,所以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A项符合题意;而和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结果是东晋打败前秦,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D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事件,所以ABC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11C解析:C【解析】

16、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放,其原因包括: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是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所以排除项,符合题意,故选C。12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女真族、党项族、契丹族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

17、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正确;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与题意无关,可排除;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可排除;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可排除。故选B。1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8、,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富二号和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ABC总结原因不全,故选D。【点睛】此题应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1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

19、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制定出大明历,表述正确,故D符合题意;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表述错误;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表述错误,故含有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7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

20、,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故A符合题意;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郦道元是地理学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题文中的“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说明孝文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进行了著名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作汉

21、化措施,ACD选项和孝文帝无关,所以此题选B。1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所以符合题意的为,故选D20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等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C符合题意,ABD

22、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融合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江南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B;西晋实现了国家统一,并非政权并立,排除C。故选D。2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可见这段话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分析西晋灭亡

23、的原因,而不是说明其统治时间短暂,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社会的混乱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的民族矛盾尖锐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符合题意;北方自然条件恶劣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南方政治经济发达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不是北人南迁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晋到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多,为躲避战祸,北方人口纷纷南下,材料反映了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的战乱,故D项正确。A项“迁都”说法错误,排除。BC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D。【点睛】根据材料的主旨意思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或者直接找出答案。2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赤壁怀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役发生在赤壁,因为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