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93KB ,
资源ID:103798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79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1、陕西省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试复习资料1. 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3. 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做人; 让学生学会学知;

2、 让学生学会交往; 让学生学会冒险; 打造强盛的集体;让学生学会健体; 播种希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要任务.4.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5.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6.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进人发展的一种职业。7. 教师素养:首先:教师应

3、该具备专业知识其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8.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8. 教师反思:教师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9.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1教育本质的含义;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

4、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义务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3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5、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4学校教育的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 .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5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其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学会认知 .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7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8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 规范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10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

6、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即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即个体个性化;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

7、矗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真、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13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

8、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14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一、受教育权二、安全健康权三、获得公正评价权四、申诉权五、监督权六、参与管理、活动权 七、隐私权八、通讯自由权 。九、财产权 十、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权利。 学生的义务 一、刻苦学习二、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三、维护集体利益与荣誉: 四、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六、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七、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学生带回家的各种文件、报告和通知。 八、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九、有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纳

9、有关费用的义务。 十、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义务15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2)学校的违法行为;(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16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诉讼渠道,行政渠道,其他渠道 ;17教师职业的意义;18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10、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11、,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9教师角色定位;做一个善于学习认知的教师。加强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转变教学观念。做一个在新课标下用于创新的教师。20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敏锐的观察能力2、良好的注意力3、较强的记忆力4、丰富的想象力5、优良的思维品质6、较高的创新素质21教师的知识结构;(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2)口头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22教师的教学能力;(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23教育机智的内涵:教师

12、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23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在职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内容丰富、范畴广阔,实质上构成了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教师专业发

13、展的阶段:教师的发展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四个阶段25教师反思的含义;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6教师反思的意义;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 ,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7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一)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崇高的学术地位(二)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三)建设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2)分析与应用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一、重视幼儿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是

14、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有提前趋势。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在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的高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二、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及近郊也已开始普及12年制即高中程度的义务教育。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中等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既是现代社会对劳动力和各类人才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教育民主化个体教育选择权扩大的要求,同时还是终身教育的必然。四、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五、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逐渐形成了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

15、相联系的完整的成人教育系统,构成了对过去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的补充,这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对于“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策略。“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优势是:工作热情高、态度认真、服从任务分配、有充沛的精力、没有家庭的压力、敢闯敢做和富有创造性等,如果引导得当,能缩短生存关注的时间,很快进入任务关注阶段或自我表现更新关注阶段,成为学校的得力骨干。影响初任教师专业态度和动机变化问题主要有: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处理个别差异、评价学生作业、与家长的关系。具体策略:老手带新手;写教学日记;提供学习、听课的机会。总之,

16、这一阶段,现场观摩、言传身教、听取经验报告、写教学日记等是帮助初任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对于“任务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任务关注”阶段教师的特征是:由仅仅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范围的专业发展上来,掌握了至为关键的一整套教学技能,与同事关系密切,师生关系融洽等。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还比较脆弱,有时比较关注外在的评价,有时难已协调各种关系、创造条件以获得专业发展,还有时产生自我怀疑失去自我发展动力。这一时期的教师对待工作大致有3种可能性:有的教师从此会变得“稳定和停滞”;有的则由于角色适应受挫折而抵抗学校;还有的教师会离开教学岗位,在教育领域之外寻求

17、新的职业。具体策略:学校领导要多给予一些人文关怀,并创造民主、和谐、开放、自由表达的组织气氛和教研机制,适当给予激励性评价,让教师感到工作的愉悦,增强自信心;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发挥教研组力量,开展同伴互助行动,在教师集体中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协助教师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使自己有一个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形式有:课例研究和案例分析、推荐阅读书目、鼓励主持和参与教研活动、跨学科联合教研等。主要任务是发展专业动机。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主要特征是非常自信,工作似乎游刃有余;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18、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意义构建;关注个人实践知识。具体策略:学校建立课题申报立项制度;组织教师定期检测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完善和建立各项教研制度。 师生关良好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一、教师要改变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主动构建沟通的桥梁三、提高专业素养四、走进学生的生活五、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校本教研的过程;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定向研讨、案例教学。(二)课程与教学1.考核知识点课

19、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经验主义课程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流派认为,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

20、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同时强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第三,

21、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第四,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4.存

22、在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 (2)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 (3)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多尔,多尔在批判泰勒课程模 式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和典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4R): 1.丰富性(Richness) 2.循环性(Recursion)3.关联性(Relation) 4、严密性(Rigor)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目标模式(泰勒),过程模式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 主要指“教育目标” 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

23、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 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课程标准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材: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 教科书的含义;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3)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4)关于“潜在课程” 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课程评价是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做出价

24、值判断的证据的收集与提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二是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校本课程的含义;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 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新课程设计的特征;(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3) 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5)

2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新课程实施的原则;1、新课改应遵循基础性原则2、新课改应遵循开放性原则3、新课改应遵循民主性原则4、新课改应遵循个性化原则 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教学和教学理论: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学校教学的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学的任务;(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

26、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特点;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的发展;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原则;(一)目标导向性原则(二)规范性原则(三)整体性原则(四)灵活性原则(五)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内容;教学

27、评价的含义。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小组教学;复式教学。(2)分析与应用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学说;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相关问题;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各种教学技能的意义、类型和原则;我国中小学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堂课;说课的内容、类型和原则;听课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评课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

28、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难度;测验题目的类型;测验成绩的分析与解释。(三)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学生品德和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学校德育的模式和方法;学校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生品德的涵义与构成;对学生依法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德育的意义; 学校德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的领导,初步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

29、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德育的原则(一)知行统一(二)疏导原则(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五)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六)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七)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八)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方向性原则(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9)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0)循循善诱的原则。(11)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2)分析与应用学校德育应遵循原则的分析;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道德说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讨论法的具体应

30、用;班集体建设原则的分析;班集体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班级活动策划和组织的案例分析。 (四)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1.考核知识点心理的本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观;新皮亚杰主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关键期;最近发展区。学习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创造力;问题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品质;认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学习过程;试误说;顿悟说;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人心理的本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不平衡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人的心理活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 。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 与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观察,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生理和心理活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