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53KB ,
资源ID:105175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5175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博士自荐信范文精选多篇doc.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博士自荐信范文精选多篇doc.docx

1、博士自荐信范文精选多篇doc博士自荐信范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博士自荐信 党委组织部人才处领导: 您好! 我叫关淼,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期望在出流动站之后到广西工作。 在博士毕业之时,我曾困惑于职业的选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认为留校做老师或是在科学院所工作都是比较理想的,但我却期望能找到一个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于是选择博士后作为过渡,再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离开北京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哈尔滨考学到北京,并获得博士学学位,博士期间成了家,在北京也购买房子,再有一份北京的稳定工作,这是无数外省学子无法完成的梦想,但这些都不是我所追求的。崇高的理想,生活的期望,时代的召

2、唤,历史的机遇,未来的向往,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我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首都、沿海还是中部,生活条件及待遇都不是决定自己能否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关键要看个人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义无反顾的做出了选择西部。 虽然在北京找一份待遇好,又清闲的工作并不是难事,但我更希望到需要我的地方去工作。在博士论文后面的致谢中我曾感谢妻子、父母多年以来对我学业的支持,他们一直默默的付出,迄今为止我没有给予任何回报,当我对他们说出自己投身西部的想法时,出乎意料的家里所有人都赞同我的决定,他们的支持给予了我信心和希望。 经过查询西部各省的情况,我选择了广西,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202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

3、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带给广西国际性的历史机遇;第二: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北部湾区域经济建设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第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表示,目前,广西干部队伍中年轻干部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2020年换届需求,2020年将把人才的引进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在人才聚集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第四:我的博士导师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北海学院的院长,他曾对我说广西是个好地方,如果想做事业,可以选择广西。 从上大学开始,除了学习以外,我一直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活动,并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

4、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参加了两次挂职工作,一次在北航后勤管理处任处长助理,一次在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使我不仅有机关的工作经验,也有了国企的工作经验,在这些基础上,我觉得自己到广西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今日之广西,充满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对于博士后的我来说,那里将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个人的意愿、历史机遇,国家的需要,促使我更加热切的渴望着能投身于广西的经济社会建设。去西部去基层的选择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说服的只有自己,需要战胜的仅是追求浮华与安逸的心灵,需要追求的只是踏踏实实去做出一点值得自己骄傲的成绩。 我期望做一个有益于广西、有益于广西群众、有益于广西社会的人。 第二篇

5、:【经验】申请联合培养博士出国(自荐信模版) 【经验】申请联合培养博士出国(增加自荐信模版)作者: jiangtaojnu (站内联系ta)发布: 2020-01-16我刚刚申请了联合培养博士出国,而且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的邀请函,算是非常幸运了。现在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申请时候的经验。开始跟导师联系,信中简单介绍了自己及研究情况。然后提出我们国家有一项政策,可以资助生活费和差旅费,供博士出国学习研究。i am xxx, a ph.d. candidate ous university abroad and my university, i ation by all kinds of eans of

6、 the internet. the environmental bioanalytical assays is interested me much before i entered xxx university. so i choose my doctor theme is someth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half year of studying on b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

7、oducts (ppcps), i noticed tha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space for us to research and the technology of bioanalysis is beginning to be the more precision and selectivity feeling, i hope i y excellent job has ale top places in my class. i steadily remained in the top ten listing among the five hundred

8、 students. folloy passion, in 2020,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 entered the department of xxx university. i y class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and had ic year. in june 2020, being an outstanding graduate, i also got an excellent score on my thesis project. through substantial field surv

9、ey, resource collection, careful experiment and data analysis, i find the best condition easurement.oy excellent experience on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i y masters research supervisor e the ental science, i gained the most importance experience is the biology knoarine organism. to broaden my knoent

10、-related seminar, ental technology or xxx issues, i y masters suggestion, i had a chance to take part in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versa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xxx in south china sea in hong kong and y program y supervisor, i y ph.d. degree at xxx university. i believe that, if given

11、 the opportunity to e a change to study in your lab and give me an ansuch!我从开始申请到拿到邀请函的时间一共用了7天。美国的教授对我的研究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才会很顺利。我们一共通信了10封左右,其中有两位推荐导师的意见。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帮助。我已经把模版发到各位信箱里面了,请大家支持我的帖子哦我现在已经到了美国,电脑没有带出来,所以附件的文件我自己没有,如果需要下载,你们可以在免费时间里下载,或者每天登陆的时候点击今日红包,这样就可以赢得金币了。实在不好意思不能给你们发到邮箱了,请见谅!现在把模版上传。我已经把模版

12、上传了,欢迎下载。我现在已经到了美国,电脑没有带出来,所以附件的文件我自己没有,如果需要下载,你们可以在免费时间里下载,或者每天登陆的时候点击今日红包,这样就可以赢得金币了。实在不好意思不能给你们发到邮箱了,请见谅! 第三篇:如何做好博士论文 如何做好博士论文陈瑞华 一、对博士论文的评价 今天之所以定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参加了几次博士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的写作有点有理想,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以偏盖全。今天我是以一个毕业十年的老博士的身份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不同学校的博士论文所做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博士论文的质量是越来越高。北大老师指导论文的质量上也是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在

13、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上比较新,观点比较新。北大有好几篇博士学位论文写得相当成功,博士论文成为这些博士进行学术的一个新的起点。你对博士论文的研究有可能是从一个小点开始,但是它以后可能作为你的学术研究的起点。北大有的博士论文已经达到与国外同行对话的水平。 目前,博士论文的评审是由五位专家匿名评审,从反馈的意见来看,有的论文不尽如人意。有的匿名评审人对北大的博士论文的质量是有意见的,有的博士论文即使匿名评审人同意其答辩,但是给的具体分值不高。 我们的论文的质量与现有的社会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不相适应,其原因是法学不是一门自给自足的学科。当年马克思从法律系转到另一个系,是否可以说明法学是不是一门自足的科学?法

14、学到底走向何方?现在最热门的是诉讼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现在是法典满天飞。我们能否把我们的研究限制在推动立法的修改上?立法对策上? 如果把法学研究局限在为立法提供对策上,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立法一修改,法学家的书都得跟着修改。我们刑法学界学者已经有了困惑。我们诉讼法学界现在是言必称英美法系,或言必称大陆法系。中国的问题层出不穷,但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如,几年前的王海现象,说明了我们中国民法学中没有惩罚性赔偿。如果民法学界对此问题不加以关注,还何谈研究民法学?目前,我们博士论文的最大特点是教科书体例:一是体系很大。如,我在某大学参加了一次民诉博士论文的答辩,该名博士一上台就大谈概念,我对此毫不客

15、气进行了批评。你花如此大的时间谈概念、谈一些基础问题,太小看我们答辩老师的水平。教科书体例的特点是没有创新。一个香港的学者批评大陆博士论文的特点是缺少一根红线;没有自己的创新,最多是一种综述。这样的论文能叫博士论文?因为你没有创新。教科书体例的最大的特点是资料积累。把这些资料加以收集有没有必要?正文中一定要体现自己的创新之处。我们现在是强调博士论文的创新。我的体会是资料是用来为自己论文的论证服务的。 如以前我写过一篇第三公法体系的文章(劳教体系)。第三公法体系是游离于诉讼之外。如果你没有一个恰当的研究方法,对此问题你就无法进行下去。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找到了一个创新点,一篇伟大的作品就出现了。西

16、方国家是一元化国家,中国是三元化国家。中国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是互相分离的。中国是强调定性的。越是惩罚严厉的法律,越应该受到监督。 当你有一个三元公法体系之后,所有的资料就可以为你所用。如民告官就相当于再审:因为民告官案件不停止执行,不是再审是什么?我们对诉讼法的修改可以发现到官告民。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弄清楚后,所收集的资料就可以为你所用。可以用理论,用假设来利用资料。我们之所以没有摆脱教科书式的博士论文的写作,可能是受英美和大陆法系的影响。 二、社会科学视野下的法学研究 目前,我们法学研究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在对策法学上。其特点就是研究历史,古为今用。对待比较法学就是引进。比如,民法就是引进

17、德国法。一些研究民法的人言必称德国,民法上的一些概念都带有民国的气味。对策法学是目前研究法学的一个走向,对策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动不动就搞策论,搞策论是出不是大师的。目前我们法学存在进入中南海现象;进在人民大会堂现象。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喜欢充当法学之父。 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对自己的总结是:对法学没有研究,只是参加过几部法典的编纂。法学家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官员上,太可悲了。我参加过刑事诉讼立法,我感觉是只能参与立法而不能充当立法中的一个角色。 策论第二个缺陷是实用主义。学术不是以有没有用作为评价标准。贝卡利对法学的影响非常大,使他成名仅是一本小册子,他论证了一种思想

18、,影响了很多人。另一个对法学影响比较在的是帕克教授,他写了刑事惩罚的限度,迄今为止,英美法系国家研究刑法的人是言必称帕克。他们的文章基本上没有策论。他的论文至今引用率是最高,原因是他对现在的法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了反思。 对对策法学的反思,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我当时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文件的修改。当时对审判方式的改革基本上是群情激奋。对审判方式应不应该改?为什么要改?主要是为了解决法官的预断。当时在回答怎么办时,大家异口同声主张应引进英美的审判的方式。理由是我们属于大陆法系传统,所以应引进英美法系的审判的方式。对美国法系的偏爱,是我们中国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现在看来,我们9

19、6年刑事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失败:证人不出庭作证,法庭审判仅靠念笔录,如何进行讯问?法官的专横在刘涌案件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民众理想的审判方式与法学所要求的审判方式有重大的距离,审判方式改革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对审判方式存在的问题没有发现。问题没有发现,就进行改革,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我不反对对策法学,但必须在发现问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对策法学的研究。而且对策法学太主观。目前诉讼法学界分为三派:保守派;激进派;中间派。现存来看:左,中,右都没有发现问题。人过五十是不谈改革的,当然,小平是例外的。过于主观的判断,缺少客观性,使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研究缺少科学性。 许多博士论文的写作带有综述性的味道

20、。在十年以前综述性的研究是铺天盖地。不光是法理学,法史学也在搞教科书式的研究。如,法律与革命这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翻译著作,如果该书仅是资料的积累,就不会吸引人。写文章关键是要有红线,否则,太浪费了。有的法史研究者可以说是达到著作等身,但你问他对法学有什么贡献?就很难说了。 法学与哲学应有所区别。我们现在最大的误区有三个:一是概念游戏。只有概念没有现象。张五常有一句名言:最蠢的学者是研究没有发生过的问题。我参加过北大一个本科生的论文评奖: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研究老子有关道的文章,他的这篇文章,所有参加答辩的老师都看不懂,他为此感到很悲哀。我对他说:不仅你悲哀,我们也感到悲哀。 现在有一种非常令人困

21、惑的现象:一些研究法理的大学者写出来许多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我认为真正的法理学应该是从部门法中提炼出来的,但我们研究法理学的人很少研究部门法。今天法理学界对司法实 践中经常发生问题缺少研究,缺少普遍性的解释,因而其研究没有生命力。 目前我们博士论文缺点:缺少问题意识,重复前人的劳动;缺少创新;与社会科学格格不入。我们现在说出来的话,与经济学等学科不能对话。北大一位教授总结:在中国研究法学,目前已不存在缺少资料的问题,但缺少对问题的研究。问题遍地都是从土地到知识产权问题。唯独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难以与世界同行对话。我们法学界缺少大师级人物。 三、社会科学视野下法学研究 一些法理学者认为规范法学不能

22、失范,他们认为研究法学重存规则。社科法学者认为不能这样研究。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社会法学是研究方法对法学的冲击。现在的法学论文的研究方法已经改变了。法学不能独立于社会科学之外,它与人文科学不同。求真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同点。对社会科学的解释最复杂。如果我们只是把法律当作规则,法律就没有意义。法学的重要之处是法条背后的东西。立法者改变法律是很容易,但要改变法律背后的精神、文化、习惯是很难的。我认为规范法学没有失去它的生命力。实际上,医生所开的药方就带有对策法学的味道。法学中也有基本原理的研究,也有理论的研究。关键是研究规则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对规则研究能走多远?中国的法治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所

23、以,必定要移植外国法制,但移植到一定程度就要研究移植本身的问题。一个得不到实施的法律就不如不要它。规范法学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必须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法学研究的使命:法学的研究与社会科学有共同之处。有人认为法学中有些东西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使法学与社会,经济能沟通。 什么叫解释?解释是很容易引起歧义的一个概念。在中国解释往往等同于辩解。其实解释是中性,它有三层含义:解释是什么?比如说物权法,对现有的土地国有化就解决不了。大量问题出现,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应该怎么办?不了解问题严重性的人,就在于不了解问题,就在于对问题为什么发生没有认识清楚。我们有些媒体报道:经过七天七夜的突审,犯罪人交待了

24、问题。如有人认为用律师在场可以解决刑讯逼供的问题,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对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没有清楚。 解释的最高境界,是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式。如,有学者对五家法院进行调研,但他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对问题的研究归属是解释,我们把解释称之为科学。解释构成科学,这研究的基础。 博士论文的定位:硕士阶段是学习研究方法,是个练习写文章的过程。博士论文是要创新的,至少在一个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创新的标准: 一定提出新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恐怕在选题上就是失败的。没有问题意识的博士论文不就是一个综述?你要研究苏力的法学思想,就得在中国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要是没有问题研究,你的文章不就变成了苏力传? 一定要有

25、基本的问题意识,要直接切入正文。什么意思?法学论文一定要从总量控制出发。应该有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论证。要提出假设,没有假设,没有问题,那么文章就是缺少红线。要有基本的证伪的方法。学会对自己的理论用证伪方法来检验自己论文,提出假定来反对观点,来检验自己论文。 创新包括:观点创新、视野创新、方法创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多少年来,我们许多学者主张能要把所有问题研究个透。问题意识:问题从何而来?人类研究科学要想发现一个真正的问题,从何而来?在一个小孩眼中,满世界都是问题。但对大人来说不是问题。初学者满眼是问题,但他发现不了问题。问题的标志是一个对本学科前沿理论都了解的人,用现有的方法

26、解决不了,就有可能产生问题。如,在诉讼法学界研究国家赔偿问题,我们用刑诉理论解释不了,用行政诉讼也解决不了。如,美国没有国家赔偿。但是国家赔偿有个问题没有解决,都是适用违法责任原则。这在行政法学界没有问题。问题是我要提出刑讯逼供的问题,如,杜培伍。问题是公安干警违法致人伤残,为什么要国家赔偿呢?警察违法怎么变成了国家责任。你对此如何解释?解释不了。有人用代位赔偿理念来解释。为什么国家对他的民事责任进行买单,但为什么不给他的刑事责任也买单?你这样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问题从何而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我觉得许多从科班出来的人,需要补补司法实践的课。美国人做学问都是从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开始。从实践中能

27、提出问题的人不多。中国没有判例制,但最高法院判例值得研究。 还可以从规则中发现问题。刑事诉讼法中有许多规则,但违反规则,法律没有规定制裁的后果,这样的规则还是不是规则?我们许多法律规定没有规定制裁体系。如证人应该出庭作证,还是停留在口号上。证人出庭其实是涉及整个刑事诉讼的一个大问题。 对此证人出庭问题可以产生以下思考:证人是义务是什么?证人出庭是谁的责任?证人不出庭的后果是什么?证人不来有没有后果?要不要给被告人以救济的途径?由于你对以上的问题都没有规定,还有谁愿意出庭? 问题可以从法学争论中发现;从思潮中发现。如侵权法在中国不发达,但中国的刑罚很发达。犯罪是从侵权中分离出来的,为什么中国有发

28、达的刑罚责任,而没有发达的侵权责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国家对待犯罪与侵权的态度是不同的。刑罚的功能及目的与侵权法是不同的。在这些理论背后,能不能发现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就在于消灭民事诉讼。 再如,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争论到最后,其实就是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如,美国对辛普生案件判决的思维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许多案件都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干预了法院的审判。法律思维就在于不考虑动机、目的,只考虑证据。老百姓的思维方式与法律的思维的方式存在重大区别。 四、问题的构成要素 我说的问题不是小孩所谓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一个真正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覆盖面。一开始写论文的人可以从小问题出发,

29、小问题背后一定要牵扯出大问题来。如,笔录是个小问题,但它能牵扯上一个大问题。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现在没有审判。我的结论就是从研究笔录开始的,我们目前的法庭变成一个对笔录确认的程序。 问题必须与本领域中重大的理论相联系,才能做出大的贡献。如,二审,中国的法院审判,对二审基本上是不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所有死刑的案件都应该开庭。中国法院在再审程序中是不开庭的,在做司法解释时也是不开庭的。 必须是现有的领域中的理论解决不了才叫问题,我始终认为国外的资料是帮助你的,你得有一双火眼金睛,帮助你发现问题。如,我与一个研究生讨论改变罪名问题的写作。我认为他没有发现问题。你文章 的新

30、意在什么地方?你得与别人写的文章有所区别。对变更罪名的批评是没有争议的,但不能仅此而已。你应该看看最高法院如何解释变更罪名的理由。你对最高法院的提出的变更罪名的三条理由是如何看的?当前法学界对变更罪名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英美是程序上变更,大陆法系是实体变更。中国法院在变更罪名上是不中立的。 五、问题与论文结构 博士论文结构与问题必须一一相配套。我们应该从总量出发。我们一、二、三章可以直接达到问题。比如说你写一篇超期羁押的文章,刑事诉讼中超期羁现象相当严重,如何研究它?按照以往方式是从概念开始,但是现在不能再从概念开始研究了,因为许多人对此都研究过。当你发现问题后,问题就是你文章的章节。最大的问题

31、是逮捕与拘留。中国拘留就等于拘留与羁押;中国的逮捕是逮捕与羁押。准确说中国没有羁押,不存在羁押的理由。无罪推定原则,要求国家承担证明责任。中国是没有羁押期限的限制。中国的羁押场所是由谁控制?这些都是问题。然后,把自己的问题渗透在研究中。 六、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志 选题是否失当。一个不恰当的选题足以影响其后来的论文的写作。选题一定要把问题抓住。死刑复核本身就是一个败笔。如果你与西方学者讨论死刑,他会说死刑本身就不正当。关键能否从死刑之外去思考问题。 问题是一审法院是否尽到了责任?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是普遍地不开庭。最高法院的法官是不可能提审所有的被告人。三个法官看看卷,能解决死刑判决问题? 在中国

32、能否解决法律审和事实审的区别?死刑复核的背后问题是什么?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在地方解决不了,被提升到最高国家司法机关来解决。透过死刑复核的问题来发现问题。把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升到一个问题。 问题发现以后,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问题必须进行论证。研究问题可以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必须引用数据。对实证研究不能过于强调到极端。实证研究也就是研究经验。按照个人的观点:数据分析是社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数据研究(本站向你推荐)的结论也未必是正确的。你的样本的典型性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研究具有随机性? 七、研究问题的方法 目前的实证研究有两个误区:有人认为只有亲自到实践中找到数据才是实证研究,没有带着问题意识就进行调查,其结论是难以令人相信的。如,胡适研究中国历史有一个方法: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光做实证调查是不够的。必须先有假设,然后进行调查。看看实践中是否支持自己的假设。实证研究的另一个误区是缺少样本的典型性。通过证伪的方法来证明我们自己的问题是否正确。我们的研究都多多少少带有主观色彩。靠证伪来弥补经验的不足,任何普遍的经验往往是出于个别的经验。 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经验研究,它的对立面是研究形而上的东西。所以,实证研究也叫经验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