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7.16KB ,
资源ID:105365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5365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docx

1、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南方论刊?2008年第3期学术之窗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方宜(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管子一书极为垃重探讨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商品流通领域.并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轻重理论体系.从管子有关轻重论的经济方面进行搜证,是为明确轻重论如何推动封建社会早期的经济前进.【关键词】管子;轻重论;蠡探管子一书突出的特点是极为注重经济问题.书中对当时经济现象进行探究,全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讨论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学派的论作里是罕见的.书中涉及到轻重论的有十

2、九篇:从巨乘马第六十八至轻重庚第八十六(其中佚亡三篇,有目无文).管子的经济思想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讨论自然经济;另一部分讨论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方面,管子提出轻重论,轻重论主要包括价格论,货币论,贸易论等,均属于商品流通领域的问题.管子?轻重篇涵盖的内容很多,概括可分三类:轻重理论,轻重政策以及轻重论的运用方法.轻重论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第一,它是历史上最早的,以尊重人为基础的,解决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学问,并取得显着的效果,堪称巨着.第二,它是研究如何使社会在和谐稳定的条件下,使社会经济得以稳步发展,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得到全面提高的学问,而不是在家破人亡的条件

3、下搞贫富分化的学问.第三,还在于他们开创了能够使社会科学走上综合研究,综合发展,综合治理,相互促进的学问.管子的”轻重”理论是46建立在货币初期发展史上的.但除了史记,盐铁论和汉书提到过管仲的”轻重”概念外,其他古籍对此皆未涉及.对管仲”轻重”理论有详细论述的只有管子一书.“轻重”是管子轻重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轻重”一词,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当周景王因患钱轻而准备铸大钱时,单穆公反对说:”不可,古者天降灾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富下引太史公素王论也说:”管子设轻重九府,行伊

4、尹之术,则桓公霸.”史记?管晏列传亦有此说.另外,还有一些使用轻重它义的着作.如荀子?国富:“富贵轻重皆有称.”这轻重指的是爵禄赏赐.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说:”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这里的调轻重指的是调整税收和价格而不是货币的重量.可见轻重一词在战国时期已为人们所熟知.“轻重”概念最早是指金属货币分量的轻重,金属货币分量重,价值就大,轻则价值小.因此,轻,重就演变成价值小,大,即贱,贵的同义语.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价值又通过它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表现出来.于是轻重又有表现货币价值的概念演变成表现商品贵贱的概念.封建国家财政官员采纳民间商人的经营之术,即货币流通的数量和商品的供

5、求能够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和商品价格的高低,亦即货币和商品的轻重关系.统治阶级研究货币和商品的轻重问题,以影响他们的轻重的要求,因而出现经济学说的轻重论.轻重论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封建垄断的专制主义经济理论.首先,轻重论是为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增加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服务.其次,轻重论最核心的内容是研究中央集权这种理论形成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管子?轻重篇是这种理论流传至今的比较系统完整的重要着作,因此值得探讨.轻重论的实质,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通过垄断工商业推行经济上的专制主义.其研究封建国家如何利用商品货币的“轻重”变化,对商品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干

6、预,以达到为封建统治阶层的政治,经济目的,故称轻重论.轻重理论是管子经济思想的基石.其内容极为广泛,丰富而独特.凡是与社会经济生活有关之事,无不包括在内.但主要还是财政经济问题,即首先,分析形成商品贵贱的原因;其次,掌控商品货币流通的方法.如何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商品供求,调整市场价格和充实国家财政,是管子轻重论的基本思想.因而轻重的表现是势.轻与重的变化是势的消长,势是客观情况的反映.它有动静,时空之分,轻重也必须随之相应的改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做法,最根本的是需要国君垄断铸币权,并控制商品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这有利于国家在经营商品时形成垄断价格.掌握了货币,通过行政干预,控制粮食并形成

7、粮食的垄断价格,高价出售,国家就能获取丰厚的利润.轻重论最重要的内容,是在研究商品货币流通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封建王朝服务.“轻重”反映中国古代人们对流通中的商品货币多寡,物价高低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封建国家利用这种认识控制商品流通,垄断工商业,并在整个经济领域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最早在上述意义上使用”轻重”概念的是贾谊.可以认为轻重思想是由贾谊开端,而在管子?轻重篇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轻重论体系.嘲在总览管子?轻重篇后,我们可得知:封建统治阶层通过政治权力控制货币,商品,以调节”轻重”关系,实行”敛轻散重”的物价政策,平衡物价,抑制兼并,打击商人贵族,限制贫富悬殊,达到巩

8、固君主统治的目的,这就是控制货币流通的方法.这里需要明白,强调国家控制商品货币流通,并不是专为获取财政收入,人为调节物价,而是肯定物价必然自发波动的客观基础上,调节其轻重关系,从而运用它为封建财政服务.在明确”轻重”概念及轻重体系后,本文试以国蓄为代表,由此反映轻重论的总纲.因管子?轻重十六篇中有十四篇皆为问答形式,并多有具体实例为叙述对象,独国蓄与轻重乙不用问答体,而且以一般原理原则为叙述对象.另外国蓄在内容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其他诸篇中,往往有若干段落与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如”国有十年之蓄”一段见于轻重乙,”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一段见于山权数等等.此外国蓄中所有单词独旬及各种特

9、别术语散在其他诸篇,比比皆是.马非百先生认为:”窃意本篇乃全书之理论纲领.其他诸篇所提出之种种具体问题及其讨论与解决问题之种种方法,或则就此纲领中之原理原则加以补充发挥,或则提出与纲领相反之意见,或则将此纲领中之特别术语加以解释.”围绕国蓄体现管子?轻重篇国君应该依靠政权的力量,充实本国的经济实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国家要把持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和货币.这样,一方面使”大贾蓄家”不能继续操纵市场,巧取豪夺,导致贫富不均;另一方面,国家也就有条件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粮食和货币,通过市场,价格以及信贷等手段,调节财政收支.能否广泛地运用轻重理论,做到”利出一孔”,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利出一孔者,

10、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隘其利途.”如果不实行“利出一孔”,而是利出多孔,就将出现”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非君之所赖也,君之所与”.这里不仅强调国家宏观控制,同时还主张民间资本尽可能地纳入统治阶层的财政里.如何做到”利出一孔”?操纵市场,贱买贵卖.封建国家掌握谷物,货币和各种产品,就有操纵市场的物质基础.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而无人能与之抗衡.市场上的物价是”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操纵市场就是利用国家掌握的谷,币和各种产品,人为地“聚散”,

11、造成市场上各种物品,包括谷物供求的多寡,以此制造物价的波动,从而达到”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在操纵市场物价上,轻重论作者提出一条原理,即”以重射轻,以贱泄平.”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物价低时,防止商人”囤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反之,商品物价高时,防止商人”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低于市场价,大量抛售.如此循环,从而获利.国家财政机构除操纵市场物价之外,还要平抑市价,力求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0?一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木广得而平也.”木广是市价.这是国家控制私商最好最通用的办法.国

12、家在操纵市场物价,平抑市价要妥善地,综合运用”以重射轻”,”以贱泄平”,”官山海”,”官天财”等调控经济的方法与措施.还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根据本国的条件与优势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这样就可以在流通领域中将民间的财富转移到国家手中.国家通过商品与货币一收一售,一收一放的手段获得高额商业利润,这还只是运用轻重论的47一半,另一半”蓄积”,才是更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国家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谷物和货币,只有掌握谷物和货币才能控制整个市场,也就是国家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做基础.管子的宏观调控理论正是为统治阶级上层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服务.”调控”一词在管子中称为”调通”.”不能调通民利,不足以语制谓

13、大治.”(国蓄)这里的”调通”就是调控的意思.管子宏观调控大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管仲的政治目的就是霸业,基本纲领是以民为本.霸业的任务是”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完成这个任务要靠人力,所以要“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的纲领性理论,以百姓为本是管子的支撑点.国家的经济政策为了要保证霸业的顺利实现,就必须以百姓为本.在以百姓为本的理念上,从税收方面看管子不仅反对急促征税,而且对各种税都持保留态度.国蓄篇提到:”今人君籍求于民,令日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十去一,令日八日而具,则财物之贾十去二,令日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十去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贾十去九.先王知其然,

14、故不求于万民而籍于号令也.”房屋,六畜,田亩,户口征税,各有弊端,最好运用轻重手段为主,税收为辅.其实管子的真正的主张是“无籍于民”而不是”籍于号令”.籍于号令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调节政策,而不是作为税收的主要手段.国蓄篇告戒封建统治者通过增加赋税徭役,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积蓄,是不可取的.因为以什么为征收对象,这个对象就要被扼杀.”夫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渭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48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所以君主只能有选择的,部分的征收赋税.更为严重的是,对人民征收赋税徭役过重,就会激起人民的反抗,发生起义,即轻重论作者所称之的“内战”.人民的性情是”夺

15、之则怒,予之则喜”.横征暴敛是公开的掠夺.封建统治阶级改变手法,运用轻重之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像国蓄论述到”一人廪食,十人得余;十人廪食,百人得余;百人廪食,千人得余”.一人买粮,比十个人交人丁税还多,依次类推.只要吃粮就有纳税而又意识不到自己在纳税,”寓税于价”实行”官山海”即盐铁官营政策,在制品中加价,比直接征收人头税效果更好.第二层:宏观调控的具体应用措施.首先:利是动力.”凡人之情,见利则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人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禁藏篇)私利是人们活动的动力.统治阶层要利

16、用,但又要适当控制.”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从上一句话可推断:在给人们财物时,要明明白白让其知晓,而向民索取时,则应不知不觉中完成.其次:与天下同利.一个国家对内,利与国家的盛衰安定团结的关系,反映在权修篇记载:”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已不可得也.”对外,像霸言篇所说:”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就可以“结诸侯之亲”.最后:富上而足下.”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小问篇)承认贫富,防止悬殊.”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这说明人因能力的差别而影响到贫

17、富不同.但是财富兼并和商人囤积则是造成贫富悬殊的直接原因.贫富的危害在于”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威罚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为防止贫富悬殊的形成,政府采取的措施”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这样做的目的既要限制,又要和谐,既能使经济正常运行,又圆满解决社会安定问题.另外,轻重论不仅在国内可以实行,而且还要在国与国之间运用轻重之术.”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天下高我独下,必失其国于天下”.因为“物重则至,轻则去”主张本国将谷物储藏起来,使市场上谷物减少,”粟乎其归我若流水”,造成”天下多,我寡”之势.“可因者因之,乘者

18、乘之,此因天下制天下”的策略.运用轻重之术,在与别国交往中,或用已之长,制人之短;或引人上钩,乘人之危,用以破坏别国经济.轻重理论的应用,可以看到轻重理论的特点是极为强调国家政权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干涉和控制.它认为封建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目标是:取得”轻重之势”,做到使全国所有的人在经济生活方面都成为”予之在君,夺之在君,富之在君,贫之在君”,也就是要使统治阶级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有绝对支配权.如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实行的盐铁,酒榷,平准等重大改革,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而广泛控制,经营工商业的成功尝试.(下转第1O页)就是认为茂名在发展的基础,区位,交通,技术

19、,人才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存在畏难情绪,甚至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所作为和甘居落后心态;”旧”,就是拘泥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旧思想,旧观念和传统做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改革发展的大潮面前思路不清,点子不多,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浮”,就是在看到别人快速发展而自己发展不快并且原地徘徊时,感到浮躁不安,想人非非,缺乏科学理性和求真实干精神,甚至于在发展中遇到土地,资金,资源能源,环保等因素制约时,产生怨天尤人,埋怨情绪;”小”,就是小农经济思想,小商品意识和小老板思想观念浓厚,局限于己,只谋一隅,在改革发展上的短见和狭隘视野,缺乏全国及世界眼光,不善于谋划大局和长远,

20、急功近利,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较严重.存在”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在追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同时忽视了人的发展需求.3.3着力更新观念,当好”追兵”和”排头兵”以上那些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排头兵的标准相距甚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审视自己,用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把“手术刀”自我解音0,主动揭短,敢于亮丑,深刻反思,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立足一个”破”字,破“满”,强化忧患意识;破“旧”,强化创新意识;破“浮”,强化实干意识;破“难”,强化进取意识;破“小”,强化大局意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省区域协调大局中抓住产业转移,先富帮后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

21、遇,敢作敢为,开拓创新,当好一个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的”追兵”才能成为东西两翼科学发展排头兵.否则,我们不仅当不了排头兵,就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争当东西两翼科学发展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真正解决思想上,认识上,观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思想上有新解放,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作风上有新改进,环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目标,为把茂名建成和谐粤西经济强市和宽裕型小康社会作贡献.参考文献:【1】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杨先财主编冲央党校出版社.【2

22、】交锋马立诚,凌志军着,今日中国出版社.【3】第一财经日报1.8.41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一一汪洋在广东省十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作者简介:谈毅,男,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副校长.责编/陶真校对/裘正-4,(上接第48页)以后两千年,各个王朝的统治者直接控制,经营工商业的程度和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生财之道.只有君主掌握了粮食和”山海之金”,才能控制住人民.“为笼以守民”,”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换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系

23、于上也.”总而言之,管子轻重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国古代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而盛开的奇葩.轻重论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封建统一的中央集10权条件下,它所起的作用是显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清管子所提出的经济理论,其局限性和浅薄性也是明显的.第一,轻重论对于经济生活的核心问题一一生产关系,没有作出理论分析.如地主同农民的关系,地租剥削等基本没有涉及.第二,轻重论夸大商品货币经济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比重和作用.第三,轻重论对于商品货币关系只限于外观的研究,只有供求论,价格论,丝毫没有触及科学价值论.第四,轻重论极力夸大国家政权的作用,否认经济的决定作用.视国家政

24、令为万能,认为依靠国家”权柄”,任其所为,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无所不能.参考文献:【11191任继亮.管子经济思想研究fM】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P173,P67.【21张力.管仲评传【M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75.【31141.,T;-奇.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M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168.【51161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上册)【MJ.中华书局,1979,P52.P212.【7J周瀚光等.管子直解【MI.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P465.【81张力.管仲评传iM1.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P256.作者简介:方宜,男,福建建瓯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责编/韩江校对/陈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