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9.09KB ,
资源ID:105390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539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油气藏工程常用词汇.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油气藏工程常用词汇.docx

1、油气藏工程常用词汇前 言 本标准是在SY/T 6174-1995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随着油气藏开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油气藏工程常用术语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本标准对 SY/T6174-1995进行如下几个方面内容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开发地质”术语部分加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流动单元及地质建模技术中的有关术语。 “油藏物性”术语部分加入了原油组分、储集层损害及敏感性等方面的有关术语。 “渗流机理”术语部分加入了非达西渗流等方面的有关术语。 “油气藏数值模拟”术语部分加入了并行算法、网格结构和有限元法等方面的术语。 “油气藏开发工程”术语部分加入了一些与国

2、际接轨的术语和复杂结构井开发等方面的术语。 “提高采收率”术语部分增加了聚合物驱、复合驱、微生物采油、热采等方面的术语。 “试井分析”改成“油藏测试”,除试井内容外加入了用于油田开发的生产测井内容方面的术语。 修改了SY/T 6174-1995中一些错误和不确切的注释。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SY/T 6174-1995.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袁庆峰、赵世远、赵国忠、王冬梅、张建、王健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SY/T 6174

3、- 19950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藏工程常用词汇。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藏工程领域,也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其他领域。 2 开发地质2.1 圈闭 trap 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2.2 闭合度 closure 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3 闭合面积 closed area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2.4 圈闭容积 trap volume 一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2.5 含油组合 。il-bearing assemblage 相邻的一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2.6 油藏 oil reservoir 具有独立压力

4、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石油的单一圈闭。2.7 气藏 gas reservoir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单一圈闭。2.8 油 (气)藏 oil/gas reservoir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同时聚集有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2.9 构造油(气)藏 structural oil/gas reservoir 因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 (气)藏。2.10 背斜油 (气)藏 anticlinal oil/gas reservoir 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 (气)藏。2.11 断层遮挡油 (气)藏 fault-screened o

5、il/gas reservoir 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 (气)藏。2.12 凝析气藏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烃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烃的量不小于150g/m3的气藏。2.13 油田 oil field 同一个构造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2.14 气田 gas field 同一个构造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2.15 油 (气)田 。il/gas field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气藏的集合体。2.16 特大型油田 super-giant oil field 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0x1叭 的油田。2.17 大型油田 giant oil field 石油地质储

6、量在1 X I O8t-10x 108t之间的油田。2.18 中型油田 medium-size oil field 石油地质储量为0.1 X 101t-1 X 108t的油田。2.19 小型油田 small-size oil field 石油地质储量小于。.1X10t的油田。2.20 大型气田 giant gas field 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300 Xl IOW 的气田。2.21 中型气田 medium-size gas field 天然气地质储量为50 X IOW-300 X 10W 的气田。2.22 小型气田 small-size gas field 天然气地质储量小于50 X 1 Os

7、m3的气田。2.23 I业油(气)藏 commercial oil/gas reservoir 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2.24 盐丘油(气)藏 salt dome off/gas reservoir 由盐丘作用形成的油(气)藏。2.25 地层油 (气)藏 stratigraphic oil/gas reservoir 因沉积连续性中断或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 (气)藏。2.26 地层不整合油 (气)藏 stratigraphic-unconformity oil/ gas reservoir 形成原因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油 (气)藏。2.27潜w油 (气)藏 bu

8、ried hill oil/gas reservoir 古地貌残丘、古断块山等古地形突起因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储集体,地壳下沉后又为不渗透岩所覆盖形成的油 (气)藏。2.28 岩溶油 (气)藏 karat of/gas reservoir 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被不渗透岩层覆盖形成的油 (气)藏。属于地层油(气)藏类的地层整合油 (气)藏。2.29 岩性油 (气)藏 lithologic oil/gas reservoir 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气)藏。2.30 生物礁块油 (气)藏 b1oherm oil/ gas reservoir 生物礁被不渗透层覆盖形成的油 (气)藏。2.31水

9、动力圈闭油(气)藏 off/gas reservoir of hydrodynamic trap 由水动力遮挡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形成的油 (气)藏。2.32 复合圈闭油(气)藏 combination trap oil/gas reservoi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联合圈闭而形成的油 (气)藏,如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地层一流体复合圈闭、流体一构造复合圈闭及构造一地层一流体三元复合圈闭等油 (气)藏。2.33 块状油(气)藏 massive oiUgas reservoir 储集层厚度大于含油 (气)柱高度、没有连续不渗透岩层间隔、具有统一油 (气)水界面、含油 (气)段完全由底水衬托的油

10、(气)藏。2.34 层状油 (气)藏 stratified oil/gas reservoir 储集层呈层状分布的油 (气)藏。2.35 裂缝性油 (气)藏 fractured oil/gas reservoir 以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的油 (气)藏。2.36 重质油油藏 heavy crude oil reservoir 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为O.IPa s-IOPa s、密度为943kg/m3-1000kg/m3的油藏。2.37 焦油砂油藏 tar sand reservoir 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超过19Pas、密度高于1000kg/m3的油藏。2.38 饱和油气藏 saturated o

11、il/gas reservoir 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已饱和了天然气的油藏。2.39 未饱和油藏 unsaturated oil reservoir 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尚未饱和天然气的油藏。2.40原生油 (气)藏 primary off/gas reservoir 在主要生油期后,分散状态的油气发生区域性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起来所形成的油 (气)藏。2.41次生油 (气)藏 secondary oil/gas reservoir 原生油 (气)藏受构造运动破坏,油气沿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面或沿不整合面运移到新的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新油 (气)藏。2.42 原生气顶 initial g

12、as cap 油气藏开发之前,在储层的压力和温度下,部分游离气因重力分异升至圈闭顶部的储层中而形成的气顶。2.43 次生气顶 secondary gas cap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从油中释出的部分气体未能随油产出、因重力分异积聚在圈闭高处而形成的气顶。2.44 油田水 water in oil field 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2.45 油层水 formation water 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2.46 层间水 interlayer water 夹在油 (气)层之间地层中的水。2.47 束缚水 irreducible water 油气运移进储层后残留在储层

13、孔隙中与油气共存、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不能流动的地层水。2.48 边水 edge water 油 (气)藏含油 (气)外边界以外的油 (气)层水。2.49 底水 bottom water 油 (气)藏含油 (气)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 (气)的油 (气)层水。2.50 含油面积 oil-bearing area 含油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油区面积与油水过渡带面积之和。2.51含油内边界 tailing edge of oil reservoir 油藏中油水接触面与油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2 含气外边界 leading edge of gas reservoir 气藏中气水接触面

14、与气层顶面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顶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3 含气内边界 tailing edge of gas reservoir 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底面交线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54 纯油区 net oil zone 油藏含油内边界以内或油气藏含气外边界以外的含油区。2.55 油水过渡带 。il-water transition zone 油藏含油内边界至含油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6 油气过渡带 。il-gas transition zone 油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7 气水过渡带 gas-water transi

15、tion zone 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2.58 油水界面 oil-water contact 油藏中油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油水界面并非是一个截然分开的面,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水过渡段。为了确定油藏参数,人为地确定油水过渡段中某一深度为该油藏的油水接触面。2.59 气水界面 gas-water contact 气藏中气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2.60 油气界面 oil-gas contact 油气藏中油与气之间的接触界面。2.61油藏高度 height of oil column 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62 气藏高度 height of gas colum

16、n 气水接触面与气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63 油气藏高度 height of off/gas column 油藏高度与气顶高度之和为油气藏高度。2.64 油砂体 oil sand body 含油砂岩中被低渗透的岩石所分隔的一些相对独立的含油砂岩体。它是组成储油层的最小沉积单元,是控制地下油水运动的相对独立单元。2.65 单层 single layer 同一时间单元沉积的油砂体的统称。2.66 砂岩组 sand set 上、下以比较稳定的泥岩分隔的相互靠近的单层的组合,在垂向上是一个小的岩性沉积旋回。2.67 油层组 zone 包括几个砂岩组,是相似沉积环境下连续沉积的油层组合,其顶底有较

17、厚的稳定隔层分隔。2.68 含油产状 oil occurrence 指岩心沿轴线劈开后,在新鲜断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大小(即含油面积百分数)以及岩心含油饱满程度。可分为五级,即油迹 含油面积小于5%;油斑 含油面积5%-40%:油浸 含油面积41%-75%:含油 含油面积76%-90%;油砂 含油面积大于90%.2.69 有效厚度 net pay thickness 油 (气)层中具有产油 (气)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 (气)井内具有可动油 (气)的储集层厚度。2.70夹层 low permeable intercalation or band/inter-bed 储层间或有效厚度之间的低渗

18、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2.71 隔层 impermeable barrier or barrier 储层之间,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的岩层。2.72沉积旋回 depositional cycle 在垂向上有一定的演变序列、反映了沉积环境规律变化的一套沉积地层。2.73 正旋回 normal cycle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细的沉积旋回。2.74反旋回 reverse cycle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粗的沉积旋回。2.75 复合旋回 composite cycle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由粗变细再变粗或由细变粗再变细的正、反旋回的连续组合。2.76韵律 rhythm 一个砂层内部垂向上不同粒级或

19、渗透率的演变序列。2.77正韵律 normal 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或渗透率逐渐变低的韵律。2.78反韵律 anti-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或渗透率逐渐变高的韵律。2.79 复合韵律 composite rhythm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再变细 (或逐渐变细再变粗)或渗透率变高再变低 (或逐渐变低再变高)的连续韵律。2.80粒度分析 grain size analysis 岩石中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分析。2.81 粒度中值 median size 粒度累积曲线上重复百分比为 50%处所对应的粒径。2.82 沉积环境 ,edimentary environment 是指沉

20、积物沉积时自然地貌条件、气候状况、生物活动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等的总和。2.83 沉积相 sedimentary facies 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总和。2.84 沉积模式 sedimentary pattern 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及古代沉积相的研究,对于古代沉积作用机理所区分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成因类型。2.85 沉积亚相 sedimentary subfacies 沉积相随环境逐级变化可以划分成不同级别。目前沉积相级别的划分一般是: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为一级相;洪积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等为二级相;二级相以上也可统称为大相,从二级相中进一步划分出的相区

21、即为沉积亚相,如河流相可分为河道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等。2.86 沉积微相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是沉积亚相的进一步细分,即四级相。如河道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边滩沉积微相、心滩沉积微相、滞留沉积微相;堤岸亚相可分为天然堤沉积微相、决口扇沉积微相等。2.87 洪积相 diluvial facies 洪积相是近物源区的一种沉积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基底潜山山麓,盆地内除此边缘岩性为粗碎屑物,分选及磨圆度极差,泥质胶结,无明显层理构造,不含生物化石,见少量植物残体,岩体平面多呈扇形,属暴雨洪积产物。2.8 河流相 fluvial facies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沉积相,沉积

22、物主要由河道砂体和洪泛沉积物构成。其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冲刷面之上为含钙砾、泥砾及火成岩砾石的砂岩,具交错层理,向上碎屑粒径变细,演变为过渡性岩性,旋回顶部为泥岩。河道砂体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横剖面上岩性呈突变。河间为洪泛时的细粒沉积,属氧化环境,除少量植物根系、碳化树千和痕迹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化石。2.89三角洲平原亚相 delta-plain subfacies 河流在三角洲分流以后入湖 (海)以前所形成的沉积相,是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砂及有机物质充填了部分蓄水体,后又被分流携带的泥砂所加积而形成的三角洲水上部分。分流平原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 (海)过渡地带。垂向岩性层序为砂泥岩及粉细砂岩

23、呈不等厚互层,一般呈正旋回。2.90 三角洲前缘亚相 delta-front subfacies 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以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层中以粉、细砂为主,常见低角度交错层理、重力滑动变形层理。席状砂与河口坝一般为反韵律或复合韵律。泥岩常为绿、灰及黑色,含少量植物化石及生物碎片。2.91 滨一浅湖亚相 littoral-shallow lacustrine subfacies 三角洲之间湖水深度在波基面以上的沿湖岸浅水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生物灰岩时是河流沉积,生物沉积及化学沉积是经湖水再搬运堆积而成的。常见水平层理、不规则层理

24、、波状层理、压扁层理及团块、干裂、虫孔、虫迹等构造。化石丰富,为弱还原环境。2.92 较深一深湖亚相 ,emideep-deep lacustrine subfacies 在湖浪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底栖生物无法生存,以浮游生物为主,化石保存完好,沉积物岩性为粘土岩、油页岩、泥灰岩。粘土岩具水平层理,常见自生的黄铁矿分散于粘土岩层面上,有机质含量高,是良好的生油岩。2.93 静水柱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e 静止水柱的重力所形成的压力。2.94 孔隙压力 pore pressure 地层孔隙中所承受的流体压力。2.95 扭岩压力 overburde

25、n pressure 某一深度的地层所承受的上面覆盖的岩层压力。是该深度从地下到地表岩石颗粒的重力与孔隙流体承受的压力的代数和。2.96 压力梯度 pressure gradient 单位长度或深度上的压力变化值。2.97 地层异常压力 abnormal formation pressure 地层的压力梯度比正常的静水柱压力梯度偏低或偏高的压力。前者称异常低压,后者称异常高压。2.98 地层破裂压力 formation fracture pressure 使地层破裂时所需施加的压力。2.99 地层压力系数 form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 某一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同

26、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具有正常地层压力的油藏,其压力系数为0.7-1.2。在此范围外则称压力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2.100 层序 sequence 地层中两个不整合面或与其相对应的整合面之间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单元为层序。2.101层序地层研究 ,equencestratigraphy 在年代地层学框架内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的研究。2.10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地层分辨率高于地震地层分辨率的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分析是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可以进行层组、层或更细的地层对比

27、,通过研究控制沉积层序发育的基准面旋回变化,可以预测等时地层单元内部地层的结构样式和岩性岩相分布。2.103 井下层序地层学 downhole sequence stratigraphy 主要是利用岩心和各类测井曲线进行层序地层的研究。2.104 海泛面 marine flooding surface 是一个分开老地层与新地层的界面。穿过该界面具有海水深度突然增加的证据。在海岸平原和大陆架,海泛面是一个可对比性的界面。2.105 沉积体系 depositional system 是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程方面具有成因联系的三维岩相组合体。2.106 体系域 system domain 是由一连串

28、有成因联系的同时代的沉积体系组成,它是在同一层序内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产物,各体系域所指示的是它在地层剖面上所处的位置,并不表明水位的高低。2.107 全球海平面 global sea level 是指海平面相对一个固定的基准点 (如地心)的位置。2.108 相对海平面 relative sea level 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 (如基底)之间的测量值。2.10, 可容空间 accommodation space 是潜在的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它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和构造沉降的函数。2.110 纹层 lamina 内部的组分和结构均一,无法再从内部分层的最小宏观纹理。2

29、.111 纹层组 lamina set 由侵蚀面、无沉积或沉积物的相对整合而限定的相对整合的有成因联系的纹层。2.112 层 bed 由侵蚀面、无沉积或沉积物的相对整合而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有成因联系的纹层或纹层组2.113 层组 bed set 由侵蚀面、无沉积或沉积物的相对整合而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2.114 准层序 parasequence 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关的面为界,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组成的相对整序列。2.115 准层序组 parasequence formation 指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其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其边界为一个重要的

30、海泛面和与之可对比的面,有时它可与层序边界一致。2.116 地质模式 geological model 是对某一地质体或地质现象普遍规律的认识,也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地质规律的总结,是认识同类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指导依据和样板。2.117 储层模式 reservoir model 是具有储层成因理论依据,储层特征定量描述和可供储层预测的地质作用和储层面貌的综合体。2.118 储层地质模型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是能把储层各项物理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定量描述出来的地质模型。2.119 储层概念模型 conceptual model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

31、,把它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域油田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2.120 静态模型 static model 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2.121 预测模型 predictable model 是对井点 (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做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储层参数三维空间定量描述的地质模型。2.122 确定性建模 deterministic modeling 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井点(控制点)出发,推测未知部分的地质参数是惟一的,确定的建模方法称为确定性建模。2.123 随机建模 stochastic modeling 是认为井点 (控制点)以外的地质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即随机性,因此必须应用随机建模方法给出多种可能的等概率的预测结果,即建模结果为一组等概率的可能实现。2.124 油藏描述 reserv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