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44MB ,
资源ID:105538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5538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大普通生物学动物学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大普通生物学动物学复习题.docx

1、浙大普通生物学动物学复习题动物学复习题1、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验了解重要的概念:尼氏体、软骨囊、软骨陷窝、哈佛氏系统、闰盘等。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结缔组织: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保护、防御等功能。肌肉组织:由成束的具有收缩能力的长形肌纤维(细胞)构成,是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在动物的运动中发挥作用。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接受刺激(树突)和传导神经冲动(轴突)的功能。 尼氏体:神经细胞胞质内一种嗜碱性染料的小体,实际是成堆的粗糙型内质网。存在于树突,

2、不存在于轴突和轴丘(轴突起源的地方) 。 软骨囊:陷窝周围有一层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称软骨囊。 软骨陷窝:软骨陷窝是位于软骨基质内的小腔。 哈佛氏系统:骨密质的构成单位。以纵行于长骨骨干的多数血管为其中心的管伏构造,作为血管通路的直径为 20100 微米的中心管,称为哈佛氏管。 闰盘:心肌细胞之间的界限,在该处相邻的两细胞膜凹凸相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 2、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答:骨骼肌(随意肌) : 有明显的横纹,多核,受躯体神经支配; 心肌(不随意肌) : 有横纹、单核或双核,有闰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平滑肌(不随意肌) :无横纹,受

3、植物性神经支配。 3、结缔组织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缔组织分为6类,分别是疏松结缔组织:由少量、多种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全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都有分布。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致密排列而成。脂肪组织: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构成了软骨的主体。骨组织:由骨细胞、骨胶纤维和基质构成血液:4、理解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了解下列名词的意思: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端细胞法、肠体腔囊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连续迅速的细胞分裂,形成许多小细胞的发育过程。 胚层:也叫胚叶。人或高等动物的胚胎,由于细胞迅速分裂,胚胎体内的

4、细胞不断增加,于是分裂成3 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总称胚层。囊胚:卵裂后形成的分裂球成为囊胚,内有一囊胚腔。原肠胚:囊胚进一步分裂形成的双细胞层胚胎称为原肠胚。端细胞法(裂体腔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中胚层端细胞)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地排列在胚孔两侧的内、外胚层交界处。两个细胞不断分裂,就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带,这层中胚层带的细胞之间出现的成对空隙,即体腔囊,将来发育成体腔。原口动物都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肠体腔法(体腔囊法):在原肠胚的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了成对的体腔囊。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以后,在内外胚层之间发育,形成中胚层。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就是体腔,体腔继续扩

5、大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层,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合成脏壁层。如腕足动物。 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在胚胎发育的过种中,原肠期形成的孔(胚孔)将来发育成动物的口,叫原口,在另一端形成肛门。 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原口对应的另一端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 体腔:动物身体内各内脏器官周围的空隙叫体腔。有假体腔(原体腔)和真体腔(次级体腔)之分。 5、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答: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血红细胞前期: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

6、,随着血流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寄生,此时期称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以上疟原虫在肝细胞里发育的时期称为红血细胞前期,在病理上就称为潜伏期,一般为 8-9 天。 血红细胞内期: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入血,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内寄生,形成滋养体。重复进行裂体生殖。这些裂殖子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有一些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在按蚊体内: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蚊的胃腔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配子。在蚊胃腔内结合而成合子。合子能蠕动因此称动合子。动合子穿入蚊的胃壁,定居在胃壁基膜与上皮

7、细胞之间,体形变圆,发育成卵囊,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到体腔里,到蚊的唾液腺中。当蚊再叮人时这些子孢子就可随着唾液进入人体。6、刺胞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辐射对称的体制?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辐射对称的体制;第一次出现了内、外胚层的分化。内、外胚层细胞的分泌物形成中胶层;出现了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兼具消化与循环的功能,原口兼有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出现了原始的组织分化;具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具有用以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生活史中常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现象,即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 辐射对称:身体各部结构呈放射状排列。分完全的辐射对称和二辐射对

8、称两种。 代表种:水螅 生活于清洁的池塘小溪中,附着于各种水生植物叶上,伸长时不过 30mm。只有水螅型,常行出芽生殖,芽体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环境条件不适时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的受精卵,渡过不良环境后继续发育。薮枝螅 生活于浅海,固着在海藻、岩石上或其他物体上,为一树枝状的水螅型群体。生活中除有水螅型群体,还有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7、扁形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两侧对称?何为原肾管?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如何预防?主要特征: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和发达的中胚层;具有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共同组成的体壁);无体腔,消化系统仍不完善;出现原肾管形式的排泄系统;

9、具原始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不仅具有固定的生殖腺还有一定的生殖导管和附属腺。 两侧对称:身体有头、尾、背、腹、左右之分,因此穿过体轴(即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 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分支的末端由焰细胞组成。典型代表是涡虫的排泄系统。 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其口吸盘和腹吸盘用以吸附在寄主的血管壁上。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内幼虫破壳而出。幼虫遍体有纤毛,能在水中游泳,称毛蚴。当毛蚴遇到钉

10、螺,即自钉螺(中间宿主)软体部位侵入螺体,发育成胞蚴。胞蚴可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多个第二代胞蚴。第二代胞蚴又可各自产生多个尾蚴。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遇机就穿过人、畜的皮肤(或粘膜) ,钻入体内,发育而成血吸虫成体。 8、线形动物有什么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怎样? 主要特征: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体表覆盖有一层光滑的角质层;具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而形成的假体腔;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 蛔虫的生活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的温度下开始发育,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蜕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中孵化,数小时后幼虫

11、即破壳而出。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进入人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蜕皮两次,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蜕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9、环节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了解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同律分节(身体由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表和内部器官按体节重复排列);出现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多数种类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链状神经系统。真体腔:为中胚层所包围;具有体壁及肠壁肌肉层;有体腔膜;在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 后肾管:来源于外胚层。两端均开口,由开口于体内的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所组成。与脊椎动物的肾单位具相似性。 闭管式循环

12、:闭管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这套管道中循环。 代表运物:多毛纲:沙蚕;寡毛纲:环毛蚓;蛭纲:日本医蛭 10、真体腔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答: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能力,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被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于完善。 11、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身体划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三部分;具有外套膜和贝壳;用鳃呼吸;真假体腔并存,真体腔退化,仅存围心腔、生殖腺内腔、排

13、泄器官内腔; 假体腔变为血窦;一般为开放式血液循环;排泄系统为肾脏(后肾管);具 4 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侧神经节)。螺旋卵裂,幼虫为担轮幼虫。 代表动物:腹足纲:蜗牛、河螺、虎斑宝贝;瓣鳃纲:河蚌、牡蛎;头足纲:金乌贼、鹦鹉螺、章鱼 12、节肢动物(第一大动物类群)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具明显的异律分节现象,一般可分为头、胸、腹部分;具分节的附肢,最大特征是以关节与身体相连,附肢本身也有关节;肌纤维均为横纹肌,能作快速的收缩;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出现周期性的蜕皮现象;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更为多样化;神经和感

14、觉器官发达;独特的排泄器官马氏管和触角腺。 代表动物:甲壳纲:对虾;肢口纲(6对附肢,无触角):三刺鲎;蛛形纲(6对附肢,基节腺和马氏管排泄):园蛛;原气管纲:栗色栉蚕;多足纲:蜈蚣;昆虫纲:蚊子,蜻蜒 13、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何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主要特征:次生性辐射对称,常为五辐对称;真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具有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 次生性辐射对称:由两侧对称的幼体发展而来的辐射对称体型,称为次生性辐射对称。 14、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为几个亚门?并分别列举几个代表种类。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分为 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15、和脊椎动物亚门。 15、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几个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认识代表种类。16、动物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并以具体动物为例分别说明。答: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细胞内消化为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的海绵动物的消化方式。【例如,原生动物的草履虫,由于纤毛的摆动,使水在口沟里形成漩涡,水中细菌等小生物被漩涡送到口沟深处,进入体内(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内流动,与溶酶体融合,成为次级溶酶体,食物在次级溶酶体中,被消化为小分子而陆续透过膜,进入细胞质。不能消化的残渣从细胞表面排出(外排作用)。又如,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也进行细胞内消化,食物随水流进入水管系统,领细胞可吞入食物,在细胞

16、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消化,或将食物泡传给变形细胞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变形细胞排到流出的水流中。】细胞外消化: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都具有细胞外消化。【如涡虫是三胚层动物。消化道分3支,每支又分许多小支,遍布身体各处。消化道既有消化吸收的机能又起着运输的作用。消化道分支越多,消化吸收的面积就越大,运输效率也越高。涡虫为肉食性,食物入肠道后先行细胞外消化,由肠壁的腺细胞分泌肽链内切酶,在肠腔中将食物分解成碎片。再由肠壁细胞吞噬食物碎渣,进行细胞内消化。涡虫的消化道只有一个开口,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要从这个开口排出。这是动物界中比较低级的消化系统。如蚯蚓,其消化管纵行于体

17、腔中央,穿过隔膜。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食道、吵囊、胃、肠和肛门等部分。其消化道既有口,又有排泄废渣的肛门,这就使食物能按一定的方向运行,从而提高了消化和吸收的效率。蚯蚓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17、简述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消化系统基本结构的变化。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刺胞动物以细胞内消化为主,也有细胞外消化扁形动物细胞外消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保留细胞内消化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其它高等动物都是在消化道内消化食物,即都是细胞外消化。18、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食物由口经过整个消化道的过程中,完

18、成了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遗等一系列过程。消化道消化腺功能口腔唾液腺3对: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为粘性液体,含粘蛋白及唾液淀粉酶。前者起润滑作用,后者能消化淀粉咽食道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只是食物从口入胃的通道。胃(分为贲门、胃体和胃底、幽门三部分)胃腺壁细胞分泌胃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凝乳酶等酶。胃壁会分泌黏液层,而防止由胃腺所分泌的蛋白酶及胃酸的消化胃蛋白酶不能使肽链分解为单个氨基酸,只能水解连接某几种氨基酸的肽键 ,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凝乳酶(rennin),能使乳中蛋白质疑聚成块,即乳酪,乳酪易为各种蛋白质酶所消化。所以凝乳酶实际并不是酶,它只是给酶创造条件,

19、提高酶的效率。哺乳类以外的动物很少有凝乳酶的,它们都不吃乳。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有胰脏、小肠腺及小肠绒毛表面的上皮细胞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都能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刚分泌时都以酶原的形式出现,均需在小肠腺分泌的肠激活酶作用之下,才成为真正的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能将多肽彻底水解为氨基酸,因此该类酶称为肽链外切酶。脂酶由胰腺所分泌,将脂肪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但需要胆汁的帮助之下起作用。核酸酶由胰腺所分泌,把DNA和RNA水解成为核苷酸。二肽酶由小肠腺分泌,能将二肽水解为氨基酸。小肠上皮分泌的双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

20、肠和直肠(包括肛管)吸收水分、电解质及形成粪便。肛门19、肝脏的重要功能有哪些?a)肝脏在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中起着中心作用,是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也可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肝脏也是贮存多种营养物质的器官,如维生素 A、D、E、K等等。 b)肝脏是体内把糖转化为脂肪的主要器官。 c)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也是体内氨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d)肝脏具有合成许多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的功能,胚胎时期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 e)肝脏具有解毒作用。 f)肝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20、了解反刍类胃的结构。反刍类的胃分为4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只有

21、皱胃才是真正的胃,能分泌胃液,水解食物,其它3胃是食道的分化产物。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一般不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和网胃,其中有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能消化纤维素。通常在休息时,在瘤胃和网胃中没有消化的大块食物又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然后进入皱胃和小肠,在此食物和微生物一齐被消化和吸收。21、什么是内呼吸?什么是外呼吸?细胞内的氧化代谢称为内呼吸;外界氧到达机体内环境称为外呼吸。 22、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分别有哪些呼吸器官,并举例。水生动物鳃、呼吸树、直肠鳃、体表、鳃囊(圆口类)陆生动物气管、书肺、体表、肺23、鸟类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征?答:鸟类的呼吸系统除肺外,还有气囊。气囊与支气管

22、和肺相通,气囊壁非常薄,可伸入到体腔的内部甚至骨髓腔中。气囊可贮存新鲜空气,吸气时,空气从气管直接进入后面的气囊,然后再进入肺,再从肺进入前面的气囊;呼气时,后面气囊中的空气继续进肺,前面气囊中的气则循气管呼出。新鲜空气总是按照一个方向连续进肺。肺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和空气流动方向相反,逆流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双重呼吸)鸟的呼吸系统效率很高。24、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一套输血的管道(血管)和一个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25、人类的血液循环包括哪些?答:包括体循环、肺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 26、简述脊椎动物各纲心脏结构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异同。脊椎动物循

23、环系统的形态结构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又是同源器官,其共同的特点是由心脏、动脉(包括大动脉、动脉和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包括小静脉、静脉和大静脉)和血液等部分所组成。鱼类单循环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从后往前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4部分组成两栖类不完全的双循环,用肺呼吸,兼具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每循环一次,经心脏两次。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脱氧血与氧合血不免在心室有所混合。爬行类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出现了不完全的隔,但血液在心室中仍有一些混合。高等类群如鳄鱼的纵隔完整,心脏4个腔,体、肺循环完全独立。鸟类和哺乳类完善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心房和心室都完全分为左右 2 个,肺动脉

24、与大动脉完全分开。鸟类为右体动脉弓,哺乳类为左体动脉弓,两种血液不再混合。27、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的过程。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肺以外的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的过程。肺循环(小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到达肺,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过程。28、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答:原始低等的原生动物行细胞排泄,即伸缩泡;扁形动物、纽形动物、轮形动物、腹毛动物及某些原始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大多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为后肾管;昆虫和蜘蛛等节肢动物特有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29、人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什么是肾单位?尿的形成的基本过程。肾(kidney)的结构包括

25、皮质、髓质和肾盂,排出水和大量的代谢废物,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单位 肾小体(renal corpusle)肾小球(renal glomerulus)肾小囊(Browmans capsule) (又称鲍曼氏囊) 肾小管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髓袢(medullary loop)远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尿的形成步骤: 超滤:是单纯的物理过程 重吸收: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 分泌和浓缩:分泌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浓缩主要由髓袢和集合管完成。髓袢是一个逆流交换装置,其作用是把围绕髓袢的组织液(管外的体液)造

26、成一个 Na+的浓度梯度,以使滤出液的水渗出、浓缩。 30、什么是动物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即生物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31、试说明典型的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是怎样进行与环境的水盐调节的?鲨鱼和其他多数软骨鱼类体内无机离子浓度比海水低,多余离子通过肾脏和直肠腺排出体外。(但是血液渗透压依旧比海水高或相等,主要是有大量尿素和氧化三甲胺的存在);海洋真骨鱼类渗透浓度低于海水,由于体表易失水,须大量饮入海水,因此盐类通过消化道和鳃进入体内,为了保持的盐类平衡,常通过鳃排出多余盐分。淡水真骨鱼类,水渗入和离子丧失主要通过鳃,也随尿排出少量离子;而盐类的补充是随事物吃进的,鳃也可以主动

27、得从水中吸收离子。3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组成。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及发生免疫反应的重要部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33、免疫应答有什么特点?答:特异性、回忆性、放大性34、抗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抗体发挥着体液免疫的作用,各类抗体在介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有:(1)结合抗原(各类 Ig);(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C和 IgE);(3)穿过胎盘(IgC);(4)激活补体(IgC和IgM);(5)分泌到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SI

28、gA)。 35、简述昆虫变态发育的激素调控过程。昆虫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脑激素(促前胸腺激素),贮存于心侧体中。脑激素的作用是刺激昆虫前胸里的一对内分泌腺,即前胸腺,分泌另一种激素,蜕皮素。蜕皮素能促成蜕皮。与心侧体相连的是一对内分泌腺,咽侧体。咽侧体能分泌保幼激素,具有保持幼体性状的作用。36、简述下丘脑与垂体的激素调控关系。各种外界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这些神经元的末梢终止于正中隆起的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的初级毛细血管区域。当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兴奋时,末梢释放的调节腺垂体的激素进入毛细血管,由门脉血流运到腺垂体中的毛细血管网,以促进或抑制腺垂体相应的激素分泌。3

29、7、简述血糖的激素调控。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加速细胞对血糖的摄取,促进其转变为肝糖原肌糖元等物质,同时胰高血糖素会减少,从而抑制了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肾上腺素可促进新陈代谢也可加速血糖的利用。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减缓细胞对血糖的摄取,促进肝糖原分解(注:肌糖元不能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降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反)则可抑制新陈代谢。总之血糖的调节是多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进行,保持了人体血糖的平衡!38、简述激素的2种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到达靶细胞后,不能穿过细胞膜,而与细胞膜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

30、结合的结果使细胞内产生cAMP。由cAMP再引起一系列反应产生生理效应而实现激素的作用。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进入靶细胞,与细胞质中的特异受体分子结合,穿过核膜进入核内。激素-受体结合体作用于核的遗传物质,而引起某些基因转录出一些特异的mRNA,从而发生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可称为基因活化过程。39、简述脑和脊髓的基本组成结构。脑:前脑(大脑、丘脑、下丘脑)、中脑、后脑(小脑、脑桥和延髓)脊髓:灰质:呈蝶形 腹角:多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侧角: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神经元胞体 背角:主要是接受感觉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的中间神经元 白质:白质中没有细胞体,主要是成束的神经纤维40、简述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

31、过程。通常,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内有许多小泡,称为突触小泡,该小泡中有许多神经递质,最常见的为乙酰胆碱。当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突触前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Ca2+大量进入突触前膜;钙离子的进入使突触小泡移向前膜,然后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将神经递质送至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的表面的神经递质的受体与递质结合,使介质中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于是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发生;若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则乙酰胆碱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发生冲动后,即被神经细胞中的胆碱酯酶破坏失去作用,使神经恢复到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不处于持续的冲动状态,而胆碱又被突触前末梢吸收后重新合成乙酰胆碱。41、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膜内迅速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去极化)。而这种电位变化可沿膜向周围扩散,使整个细胞膜都经历一次同样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就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 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