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63KB ,
资源ID:105724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5724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docx

1、第三章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第三章 与化妆品有关的皮肤解剖与生理第一节 人体皮肤解剖结构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皮肤的解剖结构在化妆品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一种组织,它是生命必需的器官之一。由于它直接与外界接触,能防止外界刺激损伤体内组织,阻挡异物和微生物的侵入,阻止体液外渗和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因此,它对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上反映出来。概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16%。成人皮肤面积约1.2 m21.5m2,不包括皮下组织,厚度约为1.04mm。皮肤的厚度随年龄、部位不同而异。厚度最薄的部位在眼睑,厚度最厚的部位在掌跖等处。而真皮

2、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覆盖在人体表面,在腔孔(如口、眼、外阴及肛门)周围,逐渐移行为粘膜。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与毛囊、指或趾甲、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外,还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肌肉。从表面观察皮肤,可以见到有略高略低的皮嵴和深浅不同的皮沟,这是由皮肤组织中纤维束排列方向的不同,并受其牵引力的影响而形成的。皮沟为皮表的无数细小的纹路,深浅不一,并于颜面、手掌、阴囊及关节等经常活动处最深。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成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皮嵴,两者合而构成皮野。皮嵴上可见有交错分布的毛孔和汗孔。毛孔与皮脂腺的开孔处相一致。从皮脂腺

3、分泌出来的皮脂,可以润滑皮肤表面。皮脂丰富的皮肤光滑柔润,皮沟细腻;干燥的皮肤较为粗糙,皮沟明显。在指(趾)末端屈面的皮嵴呈涡纹形,称为指(趾)纹,受遗传决定,人各不同。皮肤的构造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皮肤附属器官,还有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等内含组织。一、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属于复层鳞状上皮,是日常化妆品直接接触部位。表皮主要由上皮和少量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氏细胞和merkel细胞等组成。由外向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但营养物质、淋巴液及白细胞可通过基底膜进入表皮进行物质交换和参加炎症反应。1、基底层

4、:位于表皮最深层,由单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排列呈栅状。在正常情况下,约50%基底细胞可进入分裂相,产生新的表皮细胞,故基底层也称“生发层”。表皮组织缺损,可由基底层细胞的生发作用来修复,因而不产生疤痕,这在临床有一定意义。在基底层细胞之间,还存在着少量黑色素细胞,在人体暴露的部位如面部、手等,黑色素细胞也较多。黑色素细胞所产生的黑色素颗粒,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有保护作用。阳光的照射可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夏季阳光强,黑色素颗粒产生的也较多,看起来皮肤更黑。黑种人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数量上并不比白种人和黄种人多很多,但其产生黑色素颗粒的能力很强,且表皮各层细胞中都有黑色素的分布,故皮肤呈黑

5、色。该层基底部附着在基底膜上,表皮与真皮以指状突起并呈波浪状交错镶嵌,表皮伸入真皮的部分称为表皮突,真皮伸入表皮的部分称为真皮乳头。营养物质、抗体及白细胞均可通过基底膜从真皮进入表皮各层。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因细胞有棘突,故称棘细胞。本层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生发和组织修复的修复作用。细胞之间由各种各样的间隙,有淋巴液通过,以提供细胞的营养与代谢,同时也与皮肤过敏有关。3、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一般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主要特点是胞质中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中的板层颗粒较多,将所含的较多糖脂释放到细胞间隙内

6、,形成了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4、透明层:在颗粒层上方,此层通常只见于角质层发达的掌跖部位的皮肤,由23层扁平、无核的细胞构成。特殊染色可见此层细胞内有小滴状的角质母蛋白及含磷脂类物质,可能系透明角质的衍生物,具有防止水分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5、角质层:为表皮的最外层,由48层扁平、无核的细胞构成,其长轴与表皮平行,胞浆内结构消失,是由一群已经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有抗磨损的作用,在手掌、足底等易受摩擦的部位,角质层明显增厚,可达2mm。且角蛋白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水分缺乏,会造成干燥、皲裂,逐渐脱落,即成为日常所称的皮屑。由基底层分裂的新生细胞逐渐向上移行至颗粒层最上

7、层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最上部又需14天,共需约28天,称作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二、真皮&皮下组织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呈“乳头状”与基底层相接,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真皮深部与皮下组织相连,但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约12mm。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1)乳头层:真皮的浅部向表皮深面突出形成真皮乳头层,乳头层与表皮紧密相连。乳头层内胶原纤维较细,弹性纤维较多,细胞成分亦较多。乳头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2)网状层:在乳头层的深面,与乳头层之间无明显界限。此层内胶原纤维较粗,弹性纤维亦较多,细胞成分较少,纤维束相互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较大的韧性

8、和弹性。此层内含有小血管、淋巴管、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经末梢等。 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是酸性粘多糖、氨基酸多糖和纤维蛋白等。酸性粘多糖通常和蛋白质结合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基质的作用有保持水分平衡,将水分、营养成分、代谢产物和激素等从血管扩散到组织细胞。三、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是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1、毛发人体的毛发分为长发、短发和毳发。长发:又称终毛,包括头发、胡须、阴毛和腋毛,一般长度在1cm以上,较粗且色泽浓;短发:包括眉毛、睫毛、鼻毛和外耳道毛,其长度在1cm以下;毳发:又称毫毛,分布于面部、颈、躯干及四肢等处。比较细软,无色素,无髓腔。毛发在皮肤表

9、面以上的部位称为毛干;在皮肤下面处于毛囊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的下方膨大如球,称为毛球;毛乳头位于毛球的向内凹入部分,它包含有结缔组织、神经末梢、毛细血管,为生长中的头发提供营养(如果毛乳头被破坏或退化,头发就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在毛乳头上有许多分裂的细胞,这即是毛母细胞(毛母细胞是毛发的发端,在它的上半球有色素细胞)。在真皮层中,有与毛囊一同深入的皮脂腺,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泌油脂,滋润毛发。人的头发数量约10万根,正常人每天脱落70-100根,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因此,少量脱发是正常现象。 不同部位毛发长短因其各自的生长期、退行期及休止期的长短不同而有所差异。头发的生长期约34年,退行期

10、约数周,休止期约34个月。眉毛生长期约2个月。2、皮脂腺 与毛囊构成毛囊皮脂腺单位。分布于除掌跖及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各处皮肤。尤其以头面部、鼻部、胸骨附近及肩胛皮肤中较多。皮脂腺开口毛囊,分泌皮脂。皮脂具有润滑和保护皮肤与毛发的作用,可以使皮肤表面滋润柔软。皮脂腺分泌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分泌最旺盛,妇女停经后皮脂腺开始萎缩,男性则可维持到70岁以后。3、汗腺(1)小汗腺:分布于除口唇、包皮内侧、龟头、阴蒂外,小汗腺遍布躯干四肢,以掌趾部为多。有分泌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2)大汗腺(顶泌汗腺):是较大汗腺,直径约为小汗腺腺腔的10倍左右。主要分布于腋部、乳晕、肛周、脐窝及生殖器等处。大

11、汗腺的导管直接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开口处,大汗腺的分泌物无细菌、无味,但会由于葡萄球菌的分解后产生一种令人厌恶的臭味。即通常所说的腋臭、狐臭。4、指(趾)甲 暴露部位是甲板,隐藏在皮下的是甲根。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称为甲廓。甲根之下的组织称为甲床,甲根之下和周围的上皮称为甲母,是甲的生长区。甲的近端有一弧形淡色区,称为甲半月。指甲生长速度每日约0.1mm。趾甲生长为指甲的1/2或1/3。拔甲后,指甲约六个月恢复原状,而趾甲则需1218个月。 主要是保护指端的作用,由于甲床测血运丰富,在临床中是观察人体微循环的窗口之一。也可因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可使指(趾)甲发生凹沟、

12、色泽变异或其他异常改变。四、皮肤的血管皮肤的血管主要有三丛:1、最深的皮下组织血管丛为较大血管丛,其动、静脉较粗,多并行排列在皮下组织的深部,分支供给该处各种组织的营养。2、真皮下血管丛在真皮下部,其动、静脉分支出供给腺体、毛囊、神经和肌肉等血流。3、真皮浅部血管丛位于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的交界处,由此分出毛细血管袢的上行小动脉支供给真皮上乳头的血流。四肢末端的真皮浅层有较多球体,称动静脉吻合。当外界明显变化时,球体可在神经支配下扩张或收缩,以改变由动脉通过球体直接回向静脉和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流,从而调节了体温。五、皮肤的淋巴管真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管,分别位于深浅血管网下,表皮细胞主要依靠细胞间的组

13、织液供给营养。六、皮肤的肌肉皮肤的肌肉包括平滑肌和横纹肌两种。1、平滑肌:皮肤的平滑肌主要是立毛肌,一侧固定于毛囊下的1/3,另一侧固定于真皮乳头层,精神紧张及寒冷引起其立毛肌收缩,即起“鸡皮疙瘩”。2、横纹肌:仅见于面部的表情肌和颈部的颈阔肌。七、皮肤的神经皮肤的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通过它们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可产生各种感觉,支配肌肉运动及各种反射,使肌体适应体内外的各种变化,维持正常功能。1、感觉神经:可分为触觉、痛觉、热觉、冷觉及压觉等。2、皮肤的运动神经:(1)面神经:支配面部的横纹肌。(2)交感神经:支配立毛肌、血管和顶泌汗腺、小汗腺。第二节 皮肤的作用皮肤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14、保护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作用、分泌排泄作用、吸收和代谢作用、及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由于表皮的坚韧,真皮的弹性,皮下组织的软垫作用,形成了人体的天然屏障,因此,对机体的健康起很重要的作用。一、保护作用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的屏障结构,可以抵御外界环境中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机械性刺激对机体的损害,并防止组织内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1、对物理性损害的防护。角质层:1可阻止水分伸入皮肤,又可防止皮肤水分蒸发。2干燥的角质层表面是电的不良导体(角质层水分保持量在1020,10以下可出现皮肤干燥、粗糙)。角质层有反射光线及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作用。2、对化学物质损伤的防护

15、作用: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界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天然屏障。面部皮肤表面由皮脂腺分泌大量含游离脂肪酸的脂类物质,具有中和和弱化碱的作用。皮肤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泡后,角质层吸收了较多的水分,可增加皮肤的渗透作用,且皮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汞等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角质层的厚薄与皮肤的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是成正比的。3、对微生物的防护作用:角质层的机械的阻止作用。干燥的皮肤表面和弱酸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正常皮肤表面的寄生的细菌如皮脂腺中的棒状杆菌,其分泌的脂酸能使皮脂中的甘油三脂分解为脂肪酸,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春期分泌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如十一烯酸,可抑制一些真菌的繁殖。4、

16、对机械性刺激的防护作用:角质层既柔软又致密,对机械性刺激有保护作用。真皮的弹性纤维和皮下脂肪对外力有缓冲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的牵拉、冲撞、挤压和摩擦等损伤。长期受到机械刺激的部位,如趾、膝盖和手掌角质层会变得肥厚,使局部的抗摩擦能力增强。二、感觉作用1、单一感觉:神经末梢把施加于皮肤的不同刺激沿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不同感觉,如触觉、压觉、冷觉等。2、复合感觉:皮肤中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信号传入中枢后,由大脑皮层整理综合而形成,做出有益机体的反应,如手触摸到很烫的物体发生的回缩反射等。3、还有一种反射即骚痒反射,目前认为没有一种专门的神经末梢感觉骚痒。 有人

17、认为疼和骚痒通过同一条纤维传导,疼的阈下刺激可产生骚痒。机械刺激、电刺激、动植物纤维、某些化学物质如组胺的释放均可引起骚痒。三、调节体温皮肤在调节体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变化皮肤的血流量,以及出汗带走热量的方式起调节体温的作用,从而使体温经常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四、分泌和排泄作用1、皮脂的分泌与排泄皮脂由皮脂腺分泌排泄。皮脂腺多数生长在毛囊附近,分泌的皮脂由毛囊中排除,皮脂具有润泽毛发、防止皮肤干裂,并有一定的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繁殖作用。皮脂的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皮脂分泌正反压力的平衡:皮脂排出到皮肤表面,与该处的汗液和水乳化后成一层乳状脂膜,根据此膜

18、的厚度及皮脂的粘稠度而产生一种抵抗皮脂排出的反压力。上述两种压力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皮脂的排出量。用脂溶剂除去脂膜后,皮脂分泌增加,因此过度清洗面部,破坏了正反压力的平衡,可使皮脂分泌增加。雄激素、皮质激素均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加,雌激素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2、汗的分泌(1)出汗的作用:1散热 润滑皮肤与酸化作用 排泄废物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调节体温(2)小汗腺的分泌、排泄:不显性出汗:正常室温下,只有少数小汗腺处于活动状态,因无出汗的感觉称为2显性出汗:当温度高于30C时候,活动性小汗腺增多,出汗明显而有感觉,称为汗液是无色透明液体,呈酸性(PH=4.55.5).其中水分占99以上,其余为氯化钠、

19、氯化钾、乳酸及尿素等,与尿液成分相似。(2)顶泌汗腺的分泌:成分除了水之外,还有脂肪酸、中性脂肪、胆固醇等。有些部位的大汗腺如腋部、腹股沟等处,分泌一些有色物质呈黄色、绿色、红色或黑色等,临床上称色汗症。五、吸收作用外界物质经正常皮肤吸收途径主要有三:1、经过表皮角质层细胞本身:是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主要吸收脂溶性物质。(这是由于角质层具有疏水性,它起着隔离水和水溶性物质的屏障功能)2、少量通过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汗管等吸收,它主要吸收水溶性物质。3、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吸收:极少量的物质如钠、钾、汞等六、代谢作用1、糖代谢:皮肤是糖的储库,相当于血含量的2/3左右,具有适当调节血糖的作用。

20、 表皮、毛囊、汗腺中均含有酸性粘多糖。粘多糖具较高粘稠度,它们和胶原纤维以静电结合形成网状结构,除对真皮及皮下组织成分起支持、固定作用外,还有抗局部压力作用。2、蛋白质代谢:皮肤内的蛋白质可分为三类纤维蛋白、非纤维蛋白和球蛋白。(1)纤维蛋白:主要包括表皮细胞中的张力微丝和角质层中角质蛋白纤维,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张力微丝和角质纤维蛋白可使表皮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形成比较坚韧的角质层。弹力纤维富有弹性。胶原纤维是构成真皮的主要成分之一,使皮肤具有韧性和抗张力作用。(2)非纤维蛋白:包括遗传特性的蛋白,主要分布于基底膜带和真皮的基质,常与粘多糖类结合为糖蛋白。(3)球蛋白:为细

21、胞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基底细胞中RNA核蛋白和DNA核蛋白的主要成分。3、脂类代谢:包括脂肪和类脂。(1)脂肪主要储存在皮下组织中,靠-氧化供能。(2)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和固醇脂等,主要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其中存在表皮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合成维生素D,对防治软骨病有疗效。4、水分:皮肤中的水分主要储于真皮内,参与人体内环境的调节。同时也是人体水分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5、电解质:皮肤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其中氯化钠、氯化钾含量较高,还有微量的钙、镁、磷、铜等。氯化钠主要在细胞间液,对维持酸碱平衡及渗透压发挥重要作用。氯化钾主要存在细胞浆内,是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物

22、质。钙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对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细胞间的黏着性有一定作用。镁存在于细胞内,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磷是细胞内许多代谢物质和酶的主要成分,参加能量储存及转换。铜的含量较少,但是黑素形成中所需的酪氨酸酶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角蛋白形成中,铜也起到很大作用,铜缺乏时,可出现角化不全及毛发卷曲。七人体皮肤的PH值皮肤的PH值一般为4.56.5,平均值为5.75,呈弱酸性。皮肤的自我净化作用:能抑制体表细菌的寄生,这种杀菌能力称为。毛发的PH值约6.0左右,遇到碱性物质,毛发容易发生质变和脆化,因此洗发香波的PH值应该是微酸性或中性的。皮肤对弱酸、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称皮肤的中和性能。对于皮肤开始

23、老化的人和皮肤过敏的人这种作用减弱,使用碱性化妆品后恢复较慢,因此可以根据个人皮肤的生理状况选用合适酸碱度的化妆品,以对皮肤有合理的护肤效果。第三节 皮肤的分类(一)干性皮肤1、干性皮肤毛孔不明显,皮脂的分泌量少,皮肤比较干燥没有油腻的感觉,皮肤细嫩,肤色清洁、红润而美观。表皮角质层中含水量少,常在10%以下,因此这类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夏天日晒后会发红,冬天遇冷容易干燥、皲裂。这类皮肤容易老化、起皱纹。因此这类皮肤要注意保护。2、化妆品选择:含油分、养分高的、能软化角质的清洁用品和营养性柔肤水。25岁以后选择抗老化护肤品。 3、保养重点:多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使用滋润、美白、活性的

24、修护霜和营养霜。注意补营养成份、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 (二)油性皮肤1、油性皮肤毛孔粗大,皮肤粗厚,皮脂分泌较多,肤色多为淡褐色、褐色,皮肤油腻感较重,显得油光满面。这类皮肤经得起外界的日晒和风吹雨打,不易起皱纹,也不易老化。但这类皮肤因皮脂分泌过多会引起毛孔阻塞,从而易长粉刺(痤疮)而影响美容。2、化妆品选择:依年龄、季节选择,夏天选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择范围较广。 3、保养重点:注意清洁、爽肤、润肤、按摩的护理,每次敷面后,最好让皮肤休息不化妆。注意补水、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三)中性皮肤1、中性皮肤的皮脂分泌量和含水量适宜,皮肤既不干也不油,不粗不细,这种皮肤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是一

25、种正常、健康和理想的皮肤。 2、化妆品选择:依年龄、季节选择,夏天选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择范围较广。 3、保养重点:注意清洁、爽肤、润肤、按摩的护理,每次敷面后,最好让皮肤休息不化妆。注意补水、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四)混合性皮肤1、皮肤同时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类型的皮肤称为混合性皮肤。如一般人体的前额、鼻梁及下巴等部位毛孔粗大,皮脂分泌甚多,而属油性皮肤,但其它部位如面颊皮肤又较干燥,属干性(或中性)皮肤。女性中80%属于混合性皮肤。2、保养重点:按油性、干性或中性皮肤分别处理。也可按皮肤类型侧重。在使用护肤品时,先滋润较干的部位,再在其他部位用剩余量擦拭。注意适时补水、补营养成份、调节皮肤

26、的平衡。 (五)敏感性皮肤和老化皮肤1、敏感性皮肤:容易因季节变化和日光照射患过敏性皮疹,也因接触某些化纤物品或金属物品、颜料等引起过敏。这类皮肤毛孔紧闭,纹理细致,皮肤干燥缺水,皮肤薄,隐约可见微血管,皮肤色泽不均匀、潮红。这种皮肤的人要慎重使用化妆品。2、老化皮肤 :皮肤老化一般是从25岁开始的,形成老化的原因既包括内因(年龄增加、植物神经紊乱、内脏机能异常等)和外因(紫外线的伤害、生活环境的恶化、烟酒过量、饮食不当、错误保养、激烈减肥等)。 可选用具有营养、保湿、防晒等化妆品。 如何来鉴别自己皮肤属于哪种类型呢 ?一是用一小块纸巾在鼻两侧擦试,纸巾上满是油脂属油性皮肤,纸巾上没有油脂属干

27、性皮肤,稍有油脂但不太多的属中性皮肤。二是洗脸后不擦化妆品,皮肤有一种紧绷感,若30分钟后皮肤恢复正常则为中性皮肤,若20分钟这种紧绷感觉就消失则为油性皮肤,若时间在40分钟以上者,为干性皮肤。第四节 化妆品吸收的相关因素一、人体皮肤吸收的理化因素正常皮肤主要有两条吸收途径:1、角质层吸收:占整个吸收的90,吸收的绝大多数为脂溶性物质。2、皮肤附属器吸收约占10。附属器吸收以水溶性为主。所以理想的化妆品应该是油与水的混合型。单纯油相或水相对吸收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皮肤护理时紧贴皮肤的一层要选用油水混合的化妆品。二、皮肤吸收中分子量的影响化妆品原料的分子量与分子结构与吸收的数量成正比关系。皮肤吸

28、收过程中,化妆品有效物质的分子量小的物质,有利于皮肤的吸收。大约分子量在1万左右的化妆品原料有利于吸收。三、体表不同部位对化妆品吸收的影响鼻翼两侧上额、下颌两侧面颊。面部、前额、手背比躯干、上臂、小腿更容易透过水分。手掌除了水分外几乎一切物质都不能通过,所以手掌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几率较低。四、皮肤吸收的温度因素:皮肤学家认为面部皮肤温度升高1,化妆品中的有效物质吸收就增加10倍。(由于温度升高血流加快、血管扩张,同时皮肤的弥散性加大)。皮肤温度低时角质层水分含量也降低(所以寒冷、干燥的天气皮肤易开裂);角质层含水分多时,皮肤就滋润、光泽。五、酸碱度的影响:皮肤只有在偏酸的情况下才能吸收化妆品中的

29、有效物质。皮肤的中和性能和皮肤缓冲性:当稀酸或稀碱物质接触皮肤表面时,皮肤的PH值虽有短暂的变化,但能很快地在一定时间内自动调整,恢复到原来地PH值,这种性能称为。接近皮肤PH值和缓冲作用强的的化妆品的有效物质容易吸收。六、药物透皮剂的因素:促进吸收的物质叫“赋形剂”,指能可逆性的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这种赋形剂有促进皮肤吸收化妆品有效物质的作用。作用机理:是使细胞之间的间隙加大,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同时也增加皮肤附属器的吸收能力。七、表皮受损时吸收情况:皮肤在受损时,不管是物理和化学因素均能加速有效物质的吸收。一般认为,角质层是有效物质的渗透被动扩散经皮肤吸收的主要屏障之一,将皮肤角质层用

30、化妆品或机械性的方法将皮脂膜去除,可增加有效物质渗透34倍。八、皮肤屏障因素:透明层(皮肤屏障层),可以阻止化妆品中有效物质的吸收。(两侧的离子极性不同而影响吸收。)九、湿度的影响:偏湿或温暖的状态下可保持水分或减少水分的丢失,利于皮肤的吸收。十、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女性强于男性,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十一、皮肤吸收的生物学因素:人体机能的变化是随生物钟的改变而变化。下午3时和夜晚比较容易吸收。十二、超声波对促进皮肤对化妆品吸收的因素:超声波对一些化学物质、生物制品、多肽类及胶原蛋白均有较明显的吸收作用。(作用机理:是通过热效应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十三、皮肤的水化和水合作用:1、水化作用:皮肤含水量较正常状态多的现象称为“水化”。皮肤被水饱和后,组织软化、膨胀、皱褶消失,通透性增加。水化这一性质可用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2、水合作用:角质层中的角蛋白以及降解产物具有水结合的能力,称为。 其原理是由于水分子扩散到角质层,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从正常的10增加到50以上。有效物质的渗透性可以增加,水合作用引起角质层细胞膨胀,使紧密结构形成多孔性,并增加皮肤表面湿度及皮肤的有效面积,从而促进化妆品有效物质的吸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