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7.56KB ,
资源ID:106088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6088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为本站会员(b****)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

1、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一)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国家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

2、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朋友,三门峡游览的最后一站是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

3、距离三门峡市区45公里。因关在峡谷,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原关楼在楚汉相争时,被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黥布一把火给烧了。后来曾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毁于战争的硝烟之中。现在的关楼是XXXX年由灵宝灵化集团投资修建的。它承袭了秦汉的建筑风格,上部城楼都是本质结构。东门城楼因其两主楼顶端各饰有一只丹凤,故俗称&;丹凤楼&;,也有人叫她&;双凤楼&;。这里的函谷关,习惯上被称作&;秦函谷关&;。它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函关古道全长15华里,是古代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人用&

4、;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来形容它的战略地位。函谷关至今已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其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过去,有人说: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据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使五国军队&;流血漂橹&;,大败而归。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自恃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入关中,大怒,命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上演了千古绝唱&;鸿门宴&;。安史之乱时,唐军主

5、帅哥舒翰被迫放弃守城计划,与叛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地区,惨遭失败。XXXX年,侵华日军在函古关遇到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有力抗击,被歼灭XXXX年余人,遭受重创。XXXX年,作为战争的佐证战国时期守城兵士的武器库-竖井式箭库被发现。箭库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30枚为一束,现均已锈迹斑斑。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据史书记载,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一个土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于是沐浴更衣

6、,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柱下史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因为看到周室衰微,朝政废弛,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很高兴的接受了尹喜的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瞻紫楼,又叫望气台。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三)各位朋友,三门峡游览的最后一站是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距离三门峡市区45公里。因关在峡谷,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原关楼在楚汉相争时,被楚霸王项

7、羽手下的大将黥布一把火给烧了。后来曾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毁于战争的硝烟之中。现在的关楼是XXXX年由灵宝灵化集团投资修建的。它承袭了秦汉的建筑风格,上部城楼都是本质结构。东门城楼因其两主楼顶端各饰有一只丹凤,故俗称&;丹凤楼&;,也有人叫她&;双凤楼&;。这里的函谷关,习惯上被称作&;秦函谷关&;。它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函关古道全长15华里,是古代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人用&;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来形容它的战略地位。函谷关至今已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其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

8、进程。在过去,有人说: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据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使五国军队&;流血漂橹&;,大败而归。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自恃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入关中,大怒,命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上演了千古绝唱&;鸿门宴&;。安史之乱时,唐军主帅哥舒翰被迫放弃守城计划,与叛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地区,惨遭失败。XXXX年,侵华日军在函古关遇到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有力抗击,被歼灭XXX

9、X年余人,遭受重创。XXXX年,作为战争的佐证战国时期守城兵士的武器库-竖井式箭库被发现。箭库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30枚为一束,现均已锈迹斑斑。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据史书记载,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一个土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柱下史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因为看到周室衰微,朝政废弛

10、,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很高兴的接受了尹喜的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瞻紫楼,又叫望气台。沿中轴线过了二道门,左右两侧分别是三清殿和三皇殿,殿内供桌由台湾圣道龙华会捐赠。最后为太初宫主殿,里边供奉的是老子。老子皓首长髯,神采奕奕,在聚精会神的著书,两侧分立着书童徐甲和关令尹喜。沿主殿左侧台阶拾级而上,就是&;鸡鸣台&;。战国时期有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四君子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据说他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人。秦昭襄王为了成就霸业,就请孟尝

11、君来做丞相。秦国的大臣因怕孟尝君的到来而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就千方百计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本想重用孟尝君的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孟尝君暂时软禁起来。秦王的弟弟径阳君,在齐国作人质时和孟尝君成了好朋友,他看到孟尝君有难,便出面去求秦王的宠妃燕姬。燕姬对孟尝君献上的玉壁不屑一顾,只想要白狐裘。可是白狐裘只有一件,孟尝君人关时已经将它献给了秦王。孟尝君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门客自告奋勇,学狗叫瞒过看库人,从狗洞进入王宫库房,盗出白狐裘,献给了燕姬。得到白狐裘后的燕姬,趁着夜宴的机会,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秦王经不起燕妃的软磨硬缠,便下令放了孟尝君。得到过关文书的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

12、,率领一帮人急奔函谷关。赶到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的法律,&;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孟尝君一时没了主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传来一阵咳亮的鸡鸣,引得关内外的鸡全都叫了起来。原来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位食客,跑到高台处学鸡叫,守关人员不辨真伪,听到鸡鸣迷迷糊糊爬起来开了关门,验了过关文书,放孟尝君一行出了关。秦王果然反悔,派兵来追,但是为时己晚,孟尝君一行泛起的灰尘,已经落下许久了。后人在高台上建了鸡鸣台,以示纪念。各位游客朋友,在我们离开函谷关之际,三门峡的全部游程也接近尾声了,在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敬请各位原谅,也衷心地希望您把宝贵的意见留下来,以便改善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欢迎

13、各位在方便之时再来三门峡做客,那时,我们将以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欢迎您的到来。预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路顺风!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四)大门口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即是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亲笔题写的,权威界定了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门口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今天我们的参观分为太初宫、函谷关两大部分,首先参观第一部分&

14、;太初宫。朱雀门&;&;灵符遗址&;&;太初宫前门各位游客,首先您看到前方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两只像凤不是凤,像鹤又不是鹤的鸟雀就是朱雀,朱雀迎门有开门见喜之意,也预祝着各位游客吉祥如意!函谷关位于灵宝境内,灵宝地名的来历在历史上颇有传奇色彩,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灵符遗址,了解灵宝地名的来历。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信奉道教,非常尊崇老子,曾在函谷关尹喜故宅处掘出老子所埋之&;灵符&;,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史称&;玄宗改元&;。灵宝地名沿用之今。玄宗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无比崇敬之情,在喜得灵符后特意携贵妃杨玉环来函谷关朝拜老子。老子著写

15、道德经到我们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可它所阐明的道理至今仍在启迪和教化着后人。关于老子当年著经还流传有一个历史典故,您看到门口的两幅壁画,描绘的就是成语典故&;&;紫气东来。壁画上头带冠帽的人就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史记中我们得知,尹喜善观天象,一天登高望远,忽见东方有一团紫气缓缓而来,十分壮观,尹喜料定,紫气东来,必有贵人过关,就命人打扫庭院,打开城门亲自恭候贵人。果然,没过几天,老子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尹喜将他盛情挽留在关内居住五个月,留下了哲学著作道德经,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只要东来紫气满函谷,就一定会有贵人来过关。百姓在家里春联横批、庭院门楣上都会写上&;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希望

16、有贵客登临,洪福满门。三清&;&;三皇&;&;太初宫&;&;大道院各位游客,到这里我们来参观太初宫景区第一个庙宇:三清圣殿。三清即: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盘古公,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灵宝天尊。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三皇殿。三皇即:天皇&;&;伏羲青帝,发明先天八卦,被誉为&;八卦祖师&;地皇&;&;神农炎帝,发明草药,耕种五谷;人皇&;&;轩辕皇帝,开创文化,发明文字,被誉为&;人文初祖&;。现在您看到这座主殿,就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它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殿门口有两通碑记,分别为元大德四年(XXXX年)和清顺治十年(

17、XXXX年)翻修此殿留下的。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明清的木架工艺结构,唐朝的柱础石,而且您看,这两块柱础石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西侧为莲花状,东侧为石鼓状,道教中莲为阴,鼓为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阴阳,由此我们得知,早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对老子哲学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了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中去,对于老子来说,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纪念。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老子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管理周王室藏书,后因周室内乱,诸候纷争,老子便决定辞官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将一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做了一翻总结,上升为理论,留下了

18、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东西墙壁上为道德经全文,上、下两篇共81章,全文73次提到&;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篇内容涉及天、地、人三个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事都应当顺应天道,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作为中国国教的道教最早的典籍,它整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函谷关大道院,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核心思想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殿内同时供奉有老子,孔子,释加牟尼,这三家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渗透,构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东西两侧为道教中

19、的八仙和八神。鸡鸣台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中最高一部分&;&;鸡鸣台。鸡鸣台又叫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将齐国孟尝君招入秦国立他为相,后来听信手下谗言又要杀孟尝君,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用&;狗盗&;之术进入秦宫,偷得当初已献给襄王的千年宝贝白狐裘,贿送给襄王夫人,换得通关文书。当他们赶至函谷关之时天色已晚,按照关规,鸡鸣方能开关,这时另一个善于口技的门客站在鸡鸣台这个位置学鸡叫,骗得关门打开,逃出了函谷关。后人说:&;鸡鸣函关逢凶化吉,狗盗秦宫遇难成祥&;,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了。函谷关各位游客,了解完老子与道德经之后,

20、我们去看看千古雄关&;&;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中国史料中最早对于关塞的记载就是函谷关,从时间意义来说,堪称&;天下第一关&;。很多朋友要问了:为什么叫函谷关呢?辞海中解释说:关在谷中,深险如函,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您回头看,身后是一个峡谷,过去是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的必经之路。古道南靠秦岭,北依黄河,全长15华里,古有&;车无双轨,马不并鞍&;的说法。关前有护城河&;&;弘浓涧河,要是行军打仗,先要过河、破关,才能进入函关古道。XXXX年多年前,春秋战国的车战,秦汉的兵战,大队人马入关后,古道内有人纵火,或者滚石下山,在谷底都难以逃脱,如此险要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中国古

21、代军事史上特殊的地位,因而可以说,函谷关在中华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个历史进程当中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函谷关因战争而建,也因战争而毁。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约好了&;先入关者王之&;,当时,函谷关是权力和势力的一种象征。刘邦自知函谷关天险,很难攻克,就率部队从武关绕咸阳,派重兵把守函谷关,等到项羽率大队人马到达之时,刘邦的军旗已经插到关楼之上了。项羽一怒之下,命将军黥布强行攻关,黥布攻不下来,一把火烧毁了关城,千古雄关就这样淹没在历史风云当中。在后来的两千年中,函关古道依然在发挥着它的军事和交通作用:唐朝安禄山起兵叛唐,明朝李自成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张钫出关,抗日战争,函谷关都因其古道的天险而成为兵家

22、必争之地。今天您看到的关城是依照从青羊宫汉墓出土的壁画和在美国发现的原函谷关图纸,在XXXX年重建的,为双门楼三层悬山顶四阿式风格。函谷关是一个军事要塞,同时又是中原腹地和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枢纽,在这里也流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汉朝新论中记载有&;公孙白马&;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赵国平原君手下有一个门客名叫公孙龙,此人擅长诡辩。有一天骑着白马要过函谷关到秦国游说,过关时关令将其阻拦说:你可以过关,你的马必须留下。因为当时赵国的马在流行劣性传染病,而秦是军事强国,以防传染,所以有这个规定。公孙龙争辩道:白马非马,马是物体,白是颜色,两者不是同一概念,不可同一而论,如若说白马是马,那么公孙

23、龙应该是龙而不是人。关令争辩不过他,放他入关。等到回来之时,他说他要出关,关令说:既然白马非马,那么函谷关怎么能是关呢!关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来中国哲学命题里面经常提到&;白马非马&;这个命题,讨论的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发生在函谷关这个&;公孙白马&;的典故又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光临!再见!5篇有关河南函谷关的导游词范文(五)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函谷关位于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千米,距三门峡市约75千米,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

24、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即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会地;更是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函谷关景区现有主要景点: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是国家级旅游景区。

25、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太初宫。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庙院现存石碑两座,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园区南端的道家养生文化园。养生园标志建筑是药膳坊,与景区大门及游客服务中心相呼应,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古建。药膳坊以为游人提供具有道家养生文化特色的餐饮茶艺为主,旨在传达见素抱朴、淡泊自然的道家养生理念,形成函谷关景区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26、体现了重道贵生、以德养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道家养生文化。在养生园东面有一处飞流瀑,高6米,宽81米,取意于道德经第81章。瀑布周边遍植绿树花草,有木栈道连通上下。潺潺流水曲绕而来,至崖边跌宕直泻,水帘悬挂,光耀生辉,声响如雷,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置身绿树花草间观赏瀑布,会由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博大,唤起心灵的感应和舒展。飞流瀑与园林相互映衬,诠释了贴近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养生文化内容。各位请看,这是&;归真园&;,旨在体现返璞归真、悟道修德,以德养生的主题思想。为表现这一旨义,园区工作人员从老子道德经中选录了一批警句格言,将分别镌刻于园区的石、柱、壁、路等处,人们人园后视野所及,随处可见

27、这些警句格言。函谷关景区结合道家养生的内涵,对道家养生文化园的布局进行了认真策划和精心安排,可以说,此园便是一所修德养生的主题文化公园。各位游客朋友,函谷古道长15千米,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XXXX年,村内一位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情景。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尹喜故宅遗址,相传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时代人,素识天象,曾为函谷关关令。传说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桃林县人)为献

28、媚皇上,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玄宗大喜,以为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遂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鸡鸣台,又叫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重建的鸡鸣台传说就是当年田文食客学鸡叫的髙埠。各位请看,这是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10米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函谷碑林,修建于XXXX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XXXX年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