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88KB ,
资源ID:106480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6480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采油厂稠油首站能耗检测综合分析报告稠油首站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采油厂稠油首站能耗检测综合分析报告稠油首站报告.docx

1、采油厂稠油首站能耗检测综合分析报告 稠油首站报告目 录一 稠油首站基本工艺现状 11.1 联合站基本概况 11.2 联合站主要设备现状 11.3 联合站能耗测试结果 21.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 2二 术语定义及依据标准 52.1 术语定义 52.2 检测依据标准 52.3 检测项目与指标 62.4 检测方案 7三 检测结果及分析 83.1 联合站能耗检测结果及分析 83.2 联合站工艺设备能耗检测结果及分析 93.2.1电能设备损耗 93.2.2热能设备损耗 103.2.3 工艺运行流程分析 103.3 原油储罐呼吸损耗检测结果及分析 123.3.1 油气损耗现状 123.3.2 油气

2、损耗分析 12四 建议措施及节能经济效果 134.1 建议措施 134.1.1 热能方面 134.1.2 电能方面 134.1.2 原油损耗方面 134.2 节能经济效果 134.2.1 热能方面 144.2.2 电能方面 14前 言根据胜利油田分公司对集输系统联合站开展能耗检测的总体部署,2013年3月技术检测中心对滨南采油厂稠油首站实施了能耗检测评价工作,以该站2012年历史统计资料和技术检测中心现场测试数据为依据,通过与滨南采油厂充分结合,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联合站的工艺并检测了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耗能状况,分析了该站当前用能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联合站节能降耗的方向与对策,为下一步制定可

3、实施性的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方案奠定了基础。一 稠油首站基本工艺现状1.1 联合站基本概况滨南采油厂稠油首站建于1988年,是一座集油气分离、原油脱水、原油外输、天然气处理外输、污水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合站。稠油首站设计处理能力为150104t/a,实际原油处理量为147104t/a。稠油首站原油外输至稠油末站,外输管线约25.6km。原油密度为928.5kg/m3,原油含水率0.3%,外输温度78,属稠油。稠油首站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图1 稠油首站工艺流程图1.2 联合站主要设备现状稠油首站主要在用及测试设备见下表1。表1 2013年3月稠油首站设备现状分类名称站内配备数量测试数量主要测试内容

4、动力设备原油外输泵41泵机组效率脱水泵31污水外输泵21热力设备加热炉95加热炉效率常压容器5000m3油罐98大罐保温及原油损耗压力容器分离器43分离效果目前站内主要运行设备有原油外输泵1台,脱水泵1台,污水外输泵1台,加热炉1台,5000m3净化油罐8座,三相分离器3台。1.3 联合站能耗测试结果表2 稠油首站能耗测试结果汇总表主要测试内容名称测试结果合格指标/设计指标评价结论加热炉热效率(%)8#加热炉74.3275不合格9#加热炉74.7775不合格5#加热炉75.4075合格4#加热炉61.2975不合格3#加热炉70.0575不合格平均值71.16/泵机组效率(%)4#原油外输泵6

5、2.8761合格2#脱水泵39.9354不合格1#污水外输泵73.4867合格平均值69.35/大罐保温热流密度(W/m2)1#5000m3一次沉降罐45.0182.5合格4#5000m3二次沉降罐43.6180.2合格2#5000m3三次沉降罐34.9694.2合格5#5000m3净化油罐40.2097.5合格平均值40.95/日损耗油量(t/d)冬季0.106/联合站原油损耗率(%)冬季0.0034/外输原油含水(%)0.30.5达到要求值联合站综合能耗(kgce/t)6.08/2013年3现场测试稠油首站平均加热炉热效率为71.16%,平均泵机组效率为69.35%,平均大罐热流密度40.

6、95W/m2,联合站冬季日损耗油量0.106t/d,平均损耗率0.0034%,综合能耗为6.08kgce/t。1.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一下几点:(1)3#、4#加热炉空气系数远超于标准中1.8的合格指标,所有加热炉炉的排烟温度均不合格,超出220的合格指标44.1个百分点。(2)2#脱水泵不在高效区运行,泵机组效率较低。(3)4#原油外输泵、2#脱水泵、1#污水外输泵均存在三相电流不平衡现象。主要原因是:(1)3#、4#加热炉配风量大,排烟热损失高;加热炉存在炉膛盘管积灰,换热能力差的问题;(2)站内泵机组不在高效区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稠油首站的主要节能潜

7、力:(1)通过调节加热炉配风量,对加热炉清灰除垢,预计年可节约油量约158t。(2)通过低效泵改造等措施,预计年节约电量1.5104kWh。二 术语定义及依据标准2.1 术语定义(1)泵机组效率泵的有效功率与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2)加热炉热效率加热炉的有效输出热量与总供给能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3)换热器效率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4)站电能单耗每集输一吨原油所消耗的总电量,即电能单耗,单位为(kWh)/t。(5)站热能单耗每集输一吨原油所消耗的燃油消耗量,即热能单耗,单位为kg/t。(6)站单位原油集输量综合能耗 每集输1t原油所消耗的总

8、能量,单位为kgce/t。(7)热流密度单位面积截面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热量,单位为W/m2。(8)单罐原油损耗率测试单罐的日呼吸损耗量与平均日转油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9)站库原油呼吸损耗率站库的日呼吸损耗量与站的日转油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2 检测依据标准本次测试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6275-2007 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SY/T5264-2006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规范SY/T6393-2008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GB/T17954-2007工业锅炉

9、经济运行GB12497-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SY/T6421-1999 设备及管道散热损失测定SY/T5267-2009 油田原油损耗的测定GB/T13610-2003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SY/T7502-1999 油田气组成分析低温冷凝取样气相色谱法QSH1020 1910-2008 储罐原油损耗测试规程2.3 检测项目与指标表3 SY/T 6275-2007中规定加热炉节能监测评价项目与合格指标监测项目D0.400.40D0.630.63D1.251.25D2.002.00D2.502.50D3.15D3.15排烟温度()(

10、燃气/燃油/燃煤)300/300/300250/250/280220/220/250200/200/220200/200/220180/180/200180/180/180空气系数(燃气/燃油/燃煤)2.2/2.5/2.62.0/2.2/2.62.0/2.2/2.41.8/2.0/2.41.8/2.0/2.41.6/1.8/2.21.6/1.8/2.0热效率 (%)(燃气/燃油/燃煤)62/58/5070/65/5575/70/6580/75/7082/80/7085/82/7587/85/80注:D为加热炉额定容量,单位为兆瓦(MW)。表4 SY/T6275-2007中规定原油集输系统泵机组

11、节能监测指标Q泵额定排量(m3/h)功率因数机组效率(%)Q250.824225Q500.854850Q800.855480Q1000.8556100Q1500.8659150Q2000.8661200Q2500.8662250Q3000.8764300Q4000.8765400Q6000.8767Q6000.8768表5 GB16665-1996中规定压缩机组机组节能监测指标监测项目P45kW55kWP160kWP200kW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kWh/m3)0.1290.1150.112注:P为电动机额定功率,电动机额定功率不在列表范围内的,合格指标用插值法确定。表6 SY/T6421-1

12、999中规定允许最大散热损失设备外表面温度()50100150200250300允许最大散热损失(W/m2)5893116140163186设备外表面温度不在列表范围内的,合格指标用插值法确定。2.4 检测方案围绕影响集输系统能耗的主要环节,将检测分析内容归为生产工艺、主要耗能设备、现场运行控制、原油损耗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节能优化方向:2.4.1生产工艺方面针对各集输系统处理液的油水性质及其稳定性,分析脱水工艺(包括化学破乳脱水、重力沉降脱水、电脱水等)的脱水效果以及稳定工艺的稳定效果。2.4.2主要耗能设备根据集输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耗能设备分为两大类:用能设备和其他设备

13、。用能设备包括各类生产用加热炉、锅炉、采暖炉、各类泵机组,对于此类有能量输入的设备,通过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效率、单耗等参数)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其他设备包括分离器、沉降罐、净化油罐、管网等,对于此类自身没有能量输入却存在能量损失(散热损失)的设备,主要通过检测运行状况(温度、含水率等参数)分析保温效果与散热损失。2.4.3运行控制通过现场检查、测试,分析目前生产运行控制的情况,检测各类能耗设备是否处于经济运行状态。2.4.4原油损耗方面通过对油田典型联合站库储罐呼吸原油损耗的调查与测试,摸清目前胜利油田原油损耗的现状和特点,查找各损耗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降低损耗的建议。三 检测结果及分析3.

14、1 联合站能耗检测结果及分析联合站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热能消耗和电能消耗两大部分。稠油首站热能消耗主要是原油脱水加热和外输加热产生的消耗;电能消耗主要是各类泵机组耗电。测试期间,检测稠油首站主要泵机组全天耗电量为3528kWh,电能单耗为2.91kWh/t。图2 联合站综合能耗对比图稠油首站采用掺稀降粘的原油处理工艺。图2是稠油首站综合能耗与胜利油田稠油联合站及胜利油田集输系统平均综合能耗的对比图。通过对比,稠油首站综合能耗低于胜利油田联合站的平均综合能耗,也低于胜利油田集输系统的平均综合能耗。通过对稠油首站的综合能耗测试,稠油首站来液温度较高,处理量较大,65%的进站原油含水低于2.0%,因此站

15、库总的综合能耗较低。3.2 联合站工艺设备能耗检测结果及分析3.2.1电能设备损耗机泵能耗分析评价测试时共计运行3台主要耗电泵机组。依据标准对机组运行效率及功率因数的要求,各机组运行达标情况见表7所示:表7 2013年3月现场检测各机组运行达标情况对比表序 号泵名称机组编号额定流量(m3/h)额定扬程(m)电机额 定功率(kW)有 功 功 率(kW)无 功 功 率(kvar)功率 因数评价结论泵出口 压 力(MPa)泵流量 (m3/h)机 组 效 率()评价结论电机功率利用率(%)1原油外输泵4#2002520036.63 25.63 0.819 不合格0.45202.2062.87合格18.

16、322脱水泵2#28862.5756.57 6.90 0.690 不合格0.15118.1239.93不合格8.763污水外输泵1#48665.1110104.30 37.50 0.941 合格0.50587.0073.48合格94.82平均/0.903/69.35/2013年测试3台泵机组,功率因数合格的1台和泵机组效率合格的2台。平均功率因数为0.903,平均泵机组效率为69.35%。4#原油外输泵和2#脱水泵的无功功率过高,使得功率因数偏低,且脱水泵不在高效区运行,泵机组效率未达到标准要求限定值。3台泵机组均存在三相电流不平衡现象,4#原油外输泵的三相电流分别为59.41A、67.53A

17、、65.94A;2#脱水泵的三相电流分别为14.49A、11.76A、14.75A;1#污水外输泵的三相电流分别为57.38A、162.09A、162.39A。3.2.2热能设备损耗(1)大罐保温能耗分析评价共测试原油储罐8座,大罐类型及测试情况统计见下表:表8 大罐保温测试统计表序号罐编号罐类型罐容量(m3)罐高(m)是否有保温材料年平均温度下热流密度(W/m2)标准允许最大散热损失(W/m2)合格与否11#一次沉降罐500014有45.0182.5合格34#二次沉降罐500014有43.6180.2合格42#三次沉降罐500014有34.9694.2合格55#净化油罐500014有40.2

18、097.6合格平均/40.95/测试1#一次沉降罐年平均热流密度为45.01W/m2,4#二次沉降罐年平均热流密度为43.61W/m2,2#三次沉降罐年平均热流密度为34.96W/m2,5#净化油罐年平均热流密度为40.20W/m2,均符合标准允许最大散热损失要求。(2)加热炉能耗分析评价表9加热炉效率测试统计表序号炉号规格型号燃料种类加热用途环境温度()排烟温度()评价 结论各项热损失(%)过量空气系数热效率(%)不完全燃 烧损失排烟损失散热损失检测 结果评价 结论检测 结果评价 结论达到节能指标年节约量18#WBH-1750-1.0-Y原油三矿来油加热19.8 333.1 不合格0.006

19、22.782.91.93合格74.32不合格29#WBH-1750-1.0-Y原油三矿来油加热19.7 380.4 不合格0.00622.322.91.63合格74.77不合格35#1750kW水套炉原油利津来油加热15.1 313.0 不合格0.00021.702.91.94不合格75.40合格44#1750kW水套炉天然气脱水加热15.0 231.2 不合格3.40732.412.94.14不合格61.29不合格53#1750kW水套炉天然气脱水加热17.0 231.1 不合格2.03725.012.93.20不合格70.05不合格平均297.82.5771.16稠油首站的加热炉排烟温度均

20、未达到合格指标,空气系数合格的2台,热效率合格的1台,5台加热炉的平均热效率仅为71.16%;过量的空气系数和较高的排烟温度都能增加排烟损失,降低热效率。3#加热炉和4#加热炉的过量空气系数远超于标准中1.8的合格指标,5#、8#、9#加热炉的排烟温度超出200的合格指标,消耗了过多的燃料,能源浪费严重。3.2.3 工艺运行流程分析(1)节点含水节点含水率的变化主要在三相分离器油气分离、电脱水器、沉降罐重力沉降和原油外输环节。2013年3月测试数据含水率对比如下:表10 节点含水率数据表检测时间来液含水(%)三相分离器出口含水(%)一次沉降罐溢流出口含水(%)二次沉降罐溢流出口含水(%)三次沉

21、降罐溢流出口含水(%)外输含水(%)2013年检测值89.29503540.70.3稠油首站脱水流程采用进站三相分离器与重力沉降相结合的方式,外输含水率2013年3月检测为0.3%,达到了外输含水小于0.5%的要求。(2)节点温度测试期间,生产工艺运行过程中节点温度的变化主要在原油进站后的脱水加热、原油稳定加热、原油外输加热环节,见表11:表11 节点温度数据表来液温度()进站加热炉出口温度()一次沉降罐进、出口温度()二次沉降罐进、出口温度()脱水加热进、出口温度()三次沉降罐进、出口温度()外输加热炉出口温度()2012年检测值43.8/607371/6968/6662/8280/7978

22、稠油首站三矿来液温度60,二矿来稀油温度43.8,经进站加热炉升温至73,经过二次沉降后再进脱水加热炉升温至82,经过三次沉降和四次沉降后进外输加热炉升温外输至稠油末站,外输管线总长度25.6km,外输温度要求较高。由于站内大罐均有保温,因此站内加热炉的能源消耗是稠油首站的主要能耗环节。3.3 原油储罐呼吸损耗检测结果及分析3.3.1 油气损耗现状滨南首站共运行储罐8座,分别为1#、3#为一次沉降罐、4#二次沉降罐、2#三次沉降罐,5#、6#、8#、9#为净化油罐,八个罐均有大罐抽气装置,测试结果见下表。滨南首站日外输油量为3143.73t/d,日原油损耗量为0.106t/d,平均油气损耗率为

23、0.0034%。一次沉降罐日损耗油量0.0172t/d,二次沉降罐日损耗油量为0.042t/d,三次沉降罐为0.007t/d,净化油罐日损耗油量为0.04t/d。表12 2012年稠油首站原油损耗测试表站名罐号数量日外输油量(t/d)呼气流速(m/s)呼吸口总面积 (m2)油气温度()冷凝液C5-12组分含量(%)尾气C5上组分含量(%)尾气C6上组分含量(%)日损耗 油量(106g/d)总损耗 油量(106g/d)损耗率(%)滨南首站1#23143.730.160.0008237.065.6620.0470.0070.0170.1060.0022 4#13143.730.170.006364

24、2.270.5850.6630.0850.0422#13143.730.370.0005720.077.7040.6140.0680.0079#43143.730.100.0030724.878.1990.3570.0480.0403.3.2 油气损耗分析1#一次沉降罐有大罐抽气装置,顶部有一个直径125mm的透光孔开了十五分之一,呼吸速度为0.16m/s;油气温度较高为37.罐顶取样在2.8min取出1.1g冷凝液样,取样时间较短。经化验得出日损耗油量为0.009t/d。4#二次沉降罐有大罐抽气装置,顶部有一个敞开着的直径90mm的透光孔;呼吸速度为0.17m/s;油气温度较高为42.2。罐

25、顶取样在2min内取出0.6g冷凝液样,取样时间较短。经化验得出日损耗油量为0.042t/d。2#三次沉降罐有大罐抽气装置,顶部有一个直径60mm的透光孔敞开了五分之一;呼吸速度为0.37m/s;油气温度为20。罐顶取样在4min内取出0.9g冷凝液样。经化验得出日损耗油量为0.007t/d。9#净化油罐有大罐抽气装置,顶部有一个125mm的透光孔敞开了四分之一;呼吸速度为0.10m/s;油气温度较高为24.8。罐顶取样在2.5min取出0.6g冷凝液样。经化验得出日损耗油量为0.010/d。综上所述,滨南首站4#罐日损耗油量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4#罐顶部透光孔面积较大,油气温度也较高。四 建

26、议措施及节能经济效果4.1 建议措施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建议进行以下整改措施:4.1.1 热能方面(1)调节3#、4#加热炉的配风比,减小过量空气系数,降低排烟损失;(2)对5#、6#、7#加热炉炉进行炉膛盘管积灰、结垢、炉膛盘管腐蚀等方面的检查,提高加热炉换热能力,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热效率。4.1.2 电能方面对低效泵进行改造或更换,同时查找原油外输泵三相电流不平衡的原因,提高机组运行效率。4.1.2 原油损耗方面在一次沉降罐及二次沉降罐加装大罐抽气装置。封闭各储罐透光口。4.2 节能经济效果建议滨南采油厂根据以上建议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运行管理,预计可达到的经济效果:4.2.1 热能方面通过调节加热炉配风量,对加热炉清灰除垢,若每台热效率不合格的加热炉都能达到合格指标,预计年可节约油量约158t4.2.2 电能方面按节能监测指标计算,若每台运行效率不合格的泵机组都能达到合格指标,则稠油首站每年可约电量1.5104kwh。计算公式为:年可节约电量=(电动机输入功率-泵有效功率/机组效率指标)24365;式中电动机输入功率、泵有效功率根据现场不同运行工况而不同,机组效率指标按照标准SY/T6275-2007的规定确定。附图1 滨南采油厂稠油首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站名罐号数量日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