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49KB ,
资源ID:106659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6659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ocx

1、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2010年学会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摘 要:纵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课程内容的缺失是导致课程举步维艰的关键所在。钟启泉先生在现代课程论中指出,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课程的微型化,在课程结构中应加人微型课程,使整个课程体系更丰富、更灵活。我们认为微型课程独有的特点,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比较现实的做法。通过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笔者结合前几年设计的两个微型课程课例,从实践层面上阐述微型课程开发的要素与办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注。关键

2、词:综合实践活动 微型课程 开发 实践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巧妇之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改催生的一门居于国家课程高度的新兴课程,客观讲这些年来在课程的内容开发及实施的总体状况,与设计者的初始愿望有较大的距离。尽管有很多关心综合实践活动的有识之士想尽办法在试图将课程变得更好,为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复杂问题,师资、内容、资源、评价等等,尤其是课程内容的建设,正阻扰着课程的推进步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困难尤其表现在“课程内容”的空白。对老师们来讲,语文、数学等都有现成的课程内容,老师只需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资源,熟悉、适应,然后即可实施。而综合实

3、践活动课程仅有实施意见(指导纲要),并没有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必须完全自主建构课程内容,这样就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带来巨大的困难我上什么内容?我们可以从教师、课程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教师层面: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师过得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于依据大纲(课标)、教材、教辅材料进行教学,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的客观事实,暂时很难适应。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语数等学科上,教师不但很少有开发课程内容的时间,更是缺少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以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例,有成功的案例,如中泰小学的以苦竹(竹笛)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但鲜有学校(教

4、师)能独立开发相对成功的课程内容,有的貌似课程,但其实连课程的内涵都没有真正吃透,有的看似课程,但一旦实施,就发现根本无法操作,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当前教师开发课程内容的困难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全解决的。其次,课程层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切入这个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条线索进行。我国教师长期致力于“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吃透课标”三大任务,要求尽快、彻底转向于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关系的整体把握,难度不小。再有,开发课程需要资源的支撑。有研究者曾对新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

5、果发现,有44.2%的教师选认为“缺少课程资源”是“遇到的主要困难”,而且,课程资源缺乏在我国镇及乡村的学校中更加明显。还有,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评价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师有所顾虑,影响教师开发课程内容的积极性。课程内容一旦难以建构,那么有效教学将成一纸空文。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下锅,何以成“饭”?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例证: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首要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提供的优质“大米”做成香喷喷的“饭”;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却是背着一只“大锅”到处找“米”,找到了“米”,至于能做成怎样的“饭”,倒是第二考虑的。由此可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期待着优质之“米”,有“米”

6、方能做“饭”。二、综合实践活动难关破解武器:微型课程如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成为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思考、实践,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仍苦无良策。偶然间在某一期余杭教科信息上看到“微型课程”,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之后集中学习了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秋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素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曾文老师等专家就“微型课程”的阐述,我觉得“微型课程”,也许就是解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困难的最佳途径。微型课程(Minicourses)这个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教育文献中,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提出的。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

7、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秋华教授微型课程及开发策略)微型课程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它具有最大限度的适应性及适配性,它的身影可以遍布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课内与课外、学科与活动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各种课程类型;它既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研究性学习、班队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与途径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型课程,已不仅仅是一种课程形态,更是一种打破了固定课程表的、促进课程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微型化理念与趋势。通过对微型课程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体会进行归纳,我们发现微型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课程设置性质精致。与语文、数学等国家设置的长期课程相对应,微

8、型课程又称“短期课程”或“小课程”, 一般是以专题方式呈现的小教学材料或半独立性单元,它规模小、容量少、易转换,主题明确而集中,目标具体而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与导向性;课时量一般为三到五课时,历时在一周或几周,可谓时间短、见效快。由于受时间、容量与主题的限制,它们必定是精选的、浓缩的,即必须经过“深加工”,锤炼成易学、易懂、易操作的“精品”后,再投入到教学或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2课程目标导向独立。因为微型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生活的经验以及教师能力和社会需求来决定的,而不是像语数学科课程中的固定单元,完全是由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所决定的,各单元之间具有知识上的层次

9、性。但是,在微型课程内容的选择时,需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段教学目标、师生实际状况及当地教育资源状况等情况,来完成教育目标,所以在微型课程设计时,课程内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课程内容取向灵活。微型课程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形式的设置上,不受时间、地点、学科体系、教材等限制,教师可围绕某一主题、依据学生兴趣与教学要求及现实需要来自由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发成微型课程,并以多种形式与途径在任意时间段里灵活地实施完成。另外,由于微型课程开设的灵活性特点,也导致教师开发的课程内容往往非常鲜活,极具现实意义课程内容往往富于时代感、充满生命力,重视与社会现实、学生真实生活的链接,以增进课程内

10、容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4课程开发主体师本。微型课程始于教师独立开发,终于教师教学实践,一切均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状态下进行。教师在开发微型课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需求,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能力、特色。而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一旦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微型课程,即成为该教师的一大教学品牌或特色,教师在一定的时限内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多次实践,而其他教师也可享受同伴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谈到“师本”,我们会不由想到另外一个主题词“校本”,现今各校都比较重视的校本课程。其实,我感觉当前很多学校所谓的“校本课程”都是基于“师本”的

11、课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校本课程是不可兼容的,即甲校开发的课程,也只有在甲校才具有可操作性,乙校无法简单复制,因此校本课程具有单向性。而基于“师本”的微型课程,发散性相对要强一些,一个开发成熟的微型课程,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学校、学生,由不同的教师实施,也能取得预料成果。我观察到,近几年华师大崔允漷教授践行的梦想课程,就是由一个个的微型课程构成的综合课程。综上,我认为,微型课程的问世和普及,必能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师生对课程的恐惧感,有益于师生更亲近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三、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开发的实践体会那么,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12、微型课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不敢妄谈策略,把策略留给教授、专家们去研究会更好;我只能参考自己或身边的老师在实践中的些许体会、想法,整理出一些模糊的线路,以抛砖引玉。以笔者前几年设计的百家姓氏及布鞋之恋为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开发的一些做法。1微型课程的要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然是课程,那么微型课程也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来审视并着手。所以,需要教师具备自主构建微型课程的能力,在开发微型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周密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一开始可能会有点难,但如果有一定的样本,开发难度会降低很多。微型课程案例一:百家姓氏活动设计活动提要:姓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多年

13、前中国人就有了姓。另据专家统计,我国各民族百姓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有12000个,至今仍在使用的有500个左右,而人口较多的则在100个左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继承了一个姓,也就成了龙的传人,成为悠久文化的载体,发扬光大姓氏文化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尝试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履历式活动学习及教师有意识的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对姓氏的了解,同时增进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令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挺胸。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情。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建议: 1了解自己姓名的意蕴,并收集有关姓氏

14、的文章、信息。2活动对象:小学高段学生3设计课时:三课时。研究专题与思路:一、姓氏采风:用划“正”字的方法统计班里同学的姓氏:全班总人数( )个班级姓氏数( )个重复姓氏数 ( )个前三位多的姓( )个最少见的姓氏( )个二、挖掘中华民族之根姓氏起源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在古代体现了一种种族及地位的卑尊。随着历史演变及人们生活的需要,姓氏也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姓氏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姓的来源都与自然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联。试从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姓氏数量探究中国人的姓氏总数;了解目前中国的几个大姓及相关情况。姓氏异读 受历史及地方方言的影响,有很多汉字在作为姓时保留了

15、特殊的读音。了解并想办法记住它们,如可以编成儿歌等。三、取名要诀古人姓氏杂谈利用查阅资料、请教大人等形式了解古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讲究。 取名字的学问收集几个你认为取得非常成功的好名字。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寓意。名字的学问:取个好名字的原则。取名的忌讳。取名的方法等。四、热点问题据有关报道,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同名同姓现象给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略)调查身边的类似情况,试论对以上现象有何解决方法?想象今后姓氏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内容写一则调查报告。学习提示:你姓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回答。但如果问你这个姓氏是什么时候有的,大概很多人都说不上来了吧。其实,咱们中国人的姓氏真可谓是历史

16、悠久。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班内同学的姓氏,并动手来学习用划“正”字的方法绘制表格式统计图。然后我们大胆地展开活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下专题仅供参考(略)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请教老师等各种形式来努力解决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取知识,将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学习支持材料:1趣话百家姓姓氏的起源:中国人的姓是怎样得来的?研究历史的人认为最早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所以也认为姓名是母族的名称,一个姓代表了一个母族。姓字是女字和生字合成的,有人以此证明是由女而生的。(略)姓氏的数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人的姓氏共有5562个,其中,单姓

17、有3484个,复姓有2032个,三字姓有 146个。(略)姓氏的种类: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每个姓氏的来源都与自然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联系。还有不少是稀奇古怪、甚至不可思议的姓氏。(略)2姓氏异读有不少汉字,在作为姓氏时有它特殊的读音,这在姓氏学上被称为“异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姓氏中保留了古音,以及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所致。(略)3取名的学问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独一无二、响亮悦耳、寓意深刻的好名字。取名字很有考究(略)活动评价:课题成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指导老师:课题组活动情况:制定计划(五星、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活动记录(五星、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任务完成(五星

18、、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小组成员参与情况:活动出勤率(五星、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成员积极性(五星、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小组合作性(五星、四星、三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综合评价(描述性语言)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微型课程虽然“微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我认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微型课程,需要由以下五大元素构成:活动提要:即阐明设计该课程的出发点及为什么要开发这个课程,通过这个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达成怎样的课程预期价值。活动目标:即通过该课程的实施,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一般可参照语数学科的范例,融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

19、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但更应关注并突出“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研究专题(思路):即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描述。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面向课堂、面向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专题,借助互动专题,深入课程研究。活动支持:包括学习提示和活动支持材料,相当于资料袋,目的也是降低学生对参与课程研究的难度,减轻压力,尤其是活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了这些活动支持材料,更有益于学生取得一定的活动成果。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相对模糊,一般由学号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简评等构成,如果有家长参与,也可将家长点评纳入其中。一般这类评价,是以激励为主。2微型课程的开发微型

20、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体、资源为主线的课程开发理念,“草根式”的开发主体与形式,使得微型课程更具实践亲和力与向心力。微型课程案例之二:布鞋之恋民间纳布鞋的调查与研究设计活动提要:布鞋是一个年代生活的象征之一。但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做布鞋的人越来越少,穿布鞋逐渐变成了一种美好的记忆。当前,纳布鞋已经成为了一项民间传统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现在的孩子们通过调查、研究纳布鞋的材料、步骤、工具等内容,解老一辈农村妇女的勤俭、朴实和心灵手巧,增长孩子们的社会调查能力、交际能力,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尝试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履历式活动学习及教师有意

21、识的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对纳布鞋工艺的了解。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拿布鞋制作工艺、材料等内容,培养学生生活勤俭、做事细致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情。2培养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安排:1设计课时:二课时(选题、制定方案、成果汇报各一课时)2研究专题与思路:布鞋制作工序的调查与研究;布鞋制作工具的调查与研究;布鞋制作材料的调查与研究;布鞋种类的调查与研究;“千层底”来历与制作的研究;“ 与布鞋”的调查与研究等。活动专题:一、大话布鞋 1观察老师穿的布鞋,谈谈自己对布鞋的了解。2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民间纳布鞋的调查与研究。二、制定方案1都知道布鞋,但布

22、鞋是怎么做得?需要哪些材料、工具,相信很多人都说不上来了吧。其实,咱们中国人做布鞋的历史真可谓是历史悠久。这节课我们先来制定一个调查的方案,初步设想怎么来进行探索这些问题。2学生讨论。以下专题仅供参考:布鞋制作工序的调查与研究;布鞋制作工具的调查与研究;布鞋制作材料的调查与研究;布鞋种类的调查与研究;“千层底”来历与制作的研究;“ 与布鞋”的调查与研究等。3讨论活动方法: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请教奶奶、外婆等各种形式来努力解决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取知识,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布鞋之恋民间纳布鞋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略) 三、布鞋展望 今后的布鞋制作会出现怎样的趋势?讨论对以上

23、现象有何解决方法? 想象今后姓氏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内容写一则调查报告。活动评价:“ 调查”研究活动计划活动时间 月 日 月 日我们活动的指导者(陪伴者)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的分工情况组 长职 责组 员调查研究分工我们研究的方法我们研究的过程成果的汇报方式调查报告( ) 游戏展示( ) 小制作( )“ 调查”活动记载表班级姓名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研究课题活动过程搜集的材料和信息感受与收获自我评价成员承担任务完成情况 布鞋之恋是一门开发较为成功的微型课程案例,课程设计后,课程实施经历一个月,从开题、设计课题报告、调查研究、成果汇报等几个层面展开,活动成果曾受到教研室领导、专家的

24、好评。该课程的开发给我们以下启发:微型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具体直接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由于直接经验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还意味着我们在设计、开发微型课程时,要向学生个体的完整的生活经验开放,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意即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致力于提升人的内在生活品质,充实个体的生存意义。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很多来自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就能进入课程视野。如“学生课间十分钟干什么?”、“学生课桌椅的高度调查”、“课堂规矩调查

25、”,这些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他们触摸得到,有切身感受、体验,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微型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学生熟悉的资源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地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源泉。将地域资源作为微型课程教学主视窗,是当前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具体在操作策略上,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学校这个大课堂、社区这个新学校、网络这个新课堂,和学生一起寻求社会资源。我们认为最有实效的一点就是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引导学生从相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来说,每学期精心开发、组织一到两个专题

26、进行活动,既有利于保证活动时间,也不至于因贪多求全而流于形式。地域性的风土人情微型课程的开发应基于个体实践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但小组活动也必须建立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这样既提高了个体实践的能力,也提高了整个活动的质量。 微型课程在设计各个专题活动时,需要根据实际穿插具有个体参与的感知、讨论、参观、采访、实验、制作、展示、调查、表演、评比等形式。其次,在课题论证、信息处理、专题研究、小组合作、社会实践、成果交流等基本教学形式中,也要烘托学生的个体参与,凸显学生的个体存在价值。微型课程的开发应基于探究学习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27、和简单的技艺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之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一追求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还能赋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展现个体智慧。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旨在强化学生独立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该结构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的重点方向,然后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以及学生间的合作,探索出其中的规律,找寻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学生运用探索到的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时,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特点,它指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新的发现。活动展开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展示自

28、己的活动成果,更是期待通过倾听、思考,共同促进、提高。微型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学生视野的拓展 拓展学生视野与基于地域资源的开发并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一个是学生目前未知的,但今后会碰到的、或者说应该具备的。这样的开发,双管齐下,效果更佳。四、微型课程开发实践的困惑:任重道远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微型课程也非灵丹妙药,瞬间即可破解综合实践课程大难。在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难题亟需解决:首先,教师开发热情。对微型课程感兴趣的老师,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反之冷冷淡淡,即使将现成的课程送到他们手里,也懒得动一动。当然,这也跟学校对学科教师的考评机制相关,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其次,课程开发体系。这应该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作一张网,那么微型课程就是织网的线,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微型课程开发完全基于教师的个体开发,势必不成体系,这些“线”能否顺利织成一张“网”,还有待考证。所以,微型课程是一味良药,但也不能医治百病,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本着对课程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一步一步走下去,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参考文献:1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秋华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五期2.预设与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构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李臣之福建教育2005年第一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