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08.78KB ,
资源ID:107514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7514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的区域差异.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的区域差异.docx

1、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电脑,投影仪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步骤: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讲解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

2、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讲解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同样,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的也要变化,如气候的变化,会使土壤,动植物等都发生变化。例如:看到雪松,黑土地想到东北;看到骆驼刺,沙漠想到西北;看到椰林,红土想到南方。不同的植被土壤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正如课本上所说“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那么什么要素起决定作用呢?在我国,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它们是决

3、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复杂的地质作用气 候气 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 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

4、祁连山一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西至国境地貌单元(地形区)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阶梯上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第二级阶梯上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面积比45%30%25%人口比95%4%1%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不利交通多 高 山多 冰 川多大河源头“高”、“寒”气温低、无霜期短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大高寒草原耐寒牲畜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高寒牧业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5、的形成原因和其表现;2、使学生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其表现;3、使学生明白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其表现。4、继续加强学生的地理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疑点:1、重点:(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西北干旱半干区的东西差异;(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2、难点:理解陆地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挂图;各自然区景观图片;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并多种教学法的结合。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引

6、起的,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基本要素。各区的特点刚同学已从植被,水文等方面叙述了。现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引起的,同样在各区内部仍有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这样各区的内部会怎样呢?现在我就来学习。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讲述 通过展示有关的图片,我们都会想为什么这些都是东部季风区的景观,可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要从头说起,我们学习过由于太阳的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式不同的,正是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纬度的景观不同。在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很大,所以差异就很明显了。这正是由于热量条件变化的原因。同时,在本区的北部气候湿润程度随着局还历程的增加

7、而减少,成为东西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北向南,我们将该区划分为四个自然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板书 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自然地区地表景观农业生产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概况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糖料作物作物熟制北方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南方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

8、西差异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内部差异的形成 讲述 我们阅读的两幅图,都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景观,可一个是“风吹草动见牛羊”的大草原,一个是“大漠孤烟直”的凄凉荒漠。差别巨大是为什么呢?是东部季风区的南北热量差异吗?不是,因为它们几乎在同一纬度,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本P7-8。归纳 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东部季风区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是离海洋远近造成的,也就是水分变化。随着水分的变化,从东到西,植被这面“镜子”可充分的体现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自然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

9、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海陆分布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注意: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性差异因素外,在高大山地也存在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垂直分异。三、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叙述 我们学了的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都是水平地去看的,现在我们从垂直方向看一看,又会怎样呢?那咱们到青藏高寒区去看看。青藏高寒区也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分异,由于地形和海洋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在青藏高寒区有很多高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这使得该区的垂直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不同的自然带。由于这种垂直差异的

10、显著,使得该地的人类活动也受其影响,河谷耕作,高山放牧,可见人地关系是多么密切啊,这就需要我们和自然和平共处,只有人地关系协调了,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地域分异表现成因垂直分异水平分异2.青藏高寒区人类活动的垂直分异地带农业类型成因河谷地带高山地带总结:今天我们到三大自然区内部走了一趟。使我们更加感到自然的博大和多姿多彩。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的鲜明的学科特点。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11、。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

12、节内容的学习。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经济地带项目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暂未包括港、澳、台)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10个面积比重(%)16(小)27(中)57(大)人口比重(%)41.1(大)35.7(中)23.2(小)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

13、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经济地带经济差异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GDP(1999)最多(59%)较多(27%)较少(13%)人均GDP最多较多较少经济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最快较快较慢GDP增长最快较快较慢GDP所占比重的变化逐年增加减少减少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叙述 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显而易见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经

14、济地带影响因素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自然因素地理区位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因素产业结构民族心理历史基础开放政策 总结 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但留给我们思考的内容却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现留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考)。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

15、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

16、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一、东部地带1. 东部地带的优势东部地带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和科技水平最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农业基地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江下游滨海和沿岸平原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海洋渔业基地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粤、

17、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是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本地带还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2)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工业区)特征主要工业中心辽中南工业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大连、鞍山京津唐工业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北京、天津、唐山沪宁杭工业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广州、深圳、珠海(3)交通便利:铁路网、公路网密度大,集中了全国所有的海港,与东流入海的大江、大河连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还拥有部分陆上边界线,易于与国内外联系,集中了目前大多数高速公路。(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

18、资均占全国很大份额。(5)科技文化水平高: 东部科技文化水平高,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6)城市分布密集2.主要问题(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3)有些人口、城镇密集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比较严重.发展方向 (1)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其对内成为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对外逐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对传统工

19、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二、中部地带1. 中部地带的优势:中部地带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煤炭、石油、铝土、硫铁矿、铜、铅等资源的储量在全国均占第一位,其中山西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黑龙江省石油储量占全国1/3。(2)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份的农业比较发达,是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3)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哈尔滨、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太原、包头、大同、郑州、

20、长沙等城市均为我国的工业中心。(4)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对外贸易通道需经过东部地带,在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主要问题(1)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3)东北森林过度砍伐;(4)黄河中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5)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6)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加工工业,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的开发,是中部进一步成为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2)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和淡水渔业的稳定增长,使其成为商

21、品粮和农、林、渔、副产品的生产基地。(3)加强东西运输通道的建设,发展与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横向联系,扩大对外经济贸易。(4)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三、西部地带1. 西部地带的优势(1)沿边经济贸易的优势:西部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有四个沿边省区(甘肃、新疆、西藏、云南),拥有我国70%的国境线,与个国家接壤,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2)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充足。主要问题(1)社会经济落后:本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新疆乌鲁

22、木齐附近少数几个地区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不发达,交通设施和手段也比较落后。(2)生态环境恶劣: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过垦、过牧和过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出现荒漠化;西南地区因地形崎岖,交通困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向(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发展绿洲农业。(2)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3)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4)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

23、力,加快军工企业技术向民用工业转化和扩散。以上内容可引导学生填下表: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

24、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4.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特点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优势互补发展。能源、原材料、矿产

25、、特色产品、廉价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文教、资源密集型产业(中西部 东部) (中西部 东部)四、西部大开发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区域差异加大,尤其是东西差异更为突出。为了使区域间协调发展,提高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它的意义是: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如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1、 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政策支持;能吸引国内外资金)。2、 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修建运输通道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重要意义。5、其他意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