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1 ,大小:569.59KB ,
资源ID:107835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783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工艺美术的职业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工艺美术的职业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docx

1、湖南工艺美术的职业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李 升 装饰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永平 醴陵瓷艺堂瓷业总经理,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项目组主要成员陈鸿俊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夏金凤 陶瓷专业工学部主任,讲师、工艺美术师黄耀武 陶瓷专业工学部讲师、工艺美术师尹彦征 长沙大红陶瓷发展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张 尧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刘坤廷 铜官“泥人刘”艺术陶厂创始人,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奇伟 陶瓷专业工学部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产业背景和建设基础(一

2、)产业背景1.行业背景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陶瓷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作为陶瓷产业大国,我国的陶瓷制品已出口至世界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量与出口金额均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日用陶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从国内市场情况看,对陶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09年1-11月我国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18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19.2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0多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36.61%。另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陶瓷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中国经

3、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作为陶瓷生产大国,中国陶瓷业在未来5年的发展将保持20%左右的增幅,到2015年我国陶瓷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3500多亿元,实现利税约210亿元。2.区域背景素有“瓷城”之称的醴陵,陶瓷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湖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湖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陶瓷产业全面、健康的发展,省政府、醴陵市委及政府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调整产品结构,致力于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醴陵的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

4、是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3年,湖南省将醴陵陶瓷产业确定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 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长沙铜官陶土蕴藏丰富,陶业发达,为全国五大陶都之一,有“十里陶城”之称,陶瓷产品远在唐代就驰名海内外,清代更将陶业发展至顶峰,有陶家千余户沿河而居的记载。铜官镇人民政府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成立了望城县铜官陶瓷行业协会,制订了铜官镇历史文化名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奖励办法。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引起了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果。3.人才需求背景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和

5、艺术陶瓷的产量与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企业纷纷创建自己的产品品牌,重视陶瓷的艺术设计,争夺国际高端市场,对设计、成型、烧成等各个生产环节的陶艺人才需求量很大。随着湖南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运用,陶瓷产业对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而湖南省轻工行业尤其是陶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目前醴陵从事日用细瓷、日用炻瓷、电瓷、特种工业陶瓷等生产的从业人员约10万余人,学历低、技能差、年龄大等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陶瓷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下面几组数据充分反映了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缺乏状况:表1 醴陵陶瓷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状况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

6、小学及以下比例1.7 %5.2%55.9%37.2%表 2 醴陵陶瓷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状况类别比例高级中级初级小计专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1.0%1.7%2.1%4.8%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0.8%1.1%1.8%3.7%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比例2.5%8.4%10.2%20.6%表3 醴陵部分瓷业公司2009年陶瓷艺术从业人员需求数据统计企业名称人员规模(人)陶瓷艺术人员需求釉下五彩工艺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雕塑人员需求比例醴陵华联瓷业公司5100753020152.7%湖南玉茶瓷业有限公司240035151182.8%醴陵市金正瓷业有限公司8002512876.5%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

7、司7001410695.6%湖南省醴陵市泉兴瓷业有限公司78020151266.8%湖南省醴陵市仙凤瓷业有限公司460126286.1%醴陵市新洲特陶实业有限公司85521110.6%醴陵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76511110.5%合计191916155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陶瓷产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陶瓷生产企业对一线陶瓷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装饰设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适应目前湖南陶瓷行业的发展需求,紧贴社会需求,有着良好的建设前景。(二)建设基础1.学院基础学院作为湖南省内唯一一所全日制工艺美术

8、职业学院,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行业背景与职业教育传统。2007年学院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100所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之一。学院具备培养工艺美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优越行业背景,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湖南省室内装饰协会均设在学院主管部门,2005年起至今连续被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08年9月,由我院牵头组建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端平台,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2.专业基础2007年,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国家教育部人才招生计划指定,专业开始

9、得到建设和发展。4年内向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专业实训教室和工学结合的实训工作室的建设与改造。现已建成了车间、工作室近2000平米的大型实训工作室群,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并大力推行双证制教学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考核。职业教育观念和办学思路正确,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条件良好,引进了陶瓷大师,实施产学研等方面教学,培养专门陶瓷技艺的学生,为订单培养单位输送高级人才。(1)构建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教学以知识、能力、素质紧密配合,教与学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构建了以“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0、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专业的教学具有高职教育的针对性。理论教学体现了“三个服务”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技术成果的吸纳和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施了“四证制”,即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英语等级证。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2)初步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的建立通过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确

11、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修订和完善具有特色的项目导向工学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以集中的单元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教学任务(如四周内或五周内)。在教学中以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过程为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强调“教学做合一”,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的特征,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具有市场性和职业性,缩短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期。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为目的,按照分层、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是强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直接参

12、与陶瓷产品实践项目;二是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课堂情景进入真实的职业情景,培养其职业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时比例 的70%,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本专业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和实用工艺员资格证书方可毕业。(3)开发了一批核心课程教材本专业重视教材建设,鼓励专业教师与现场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教材。目前教师主编参编教材有6部,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速写技法研究、设计构

13、成入选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一五”规划教材,造型材料表现是高等教育美术与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专业教师编写了陶瓷造型表现技法青花陶瓷饰品设计釉下五彩装饰新彩装饰等校本教材15部。表4 陶瓷艺术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近年来出版教材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人及形式出版时间1速写技法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赵溅球主编20032现代设计史中南大学出版社陈鸿俊主编20053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南大学出版社陈鸿俊主编20054造型材料表现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夏金凤副主编20115设计构成湖南大学出版社张晓安主编20056釉下五彩装饰工艺中国美术出版社黄永平主编2011(4)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已初步建成本专

14、业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象、教师的科研作品、获奖作品、毕业生设计作品以及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陶瓷工艺品发布会等,通过校园网、职教新干线皆已实现共享;创建了专业阅览室,陶瓷专业教学实训室与其他专业共享公共课堂、画室、展示厅、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外借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资源。本专业图书资料充足,满足教学需要,并及时更新。通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网络批阅、在线指导学生作品,同时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讨论及竞争意识。对现有校园网软硬件资源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学校信息化标准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很好地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5)建

15、立了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及兼任教师共11人,皆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具备“双师型”的教师5名。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专业教师团队中有近30%的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了4名行业专家客座教授和讲师;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均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6)实践教学条件能基本满足教学校内实习实训条件本专业具有

16、优良的教学环境,有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逸美楼基础实训教室,陶瓷专业实训基地-拙艺坊,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2007年进一步完善了陶瓷工艺设备,引进电窑,拉坯机、搅拌机等;实训室有陶瓷彩绘室、拉坯室、模具造型室、施釉室、烧制室、作品陈列室、材料室等实训工艺室,常用设备基本齐备,可满足学生一系列实训的需要。加强实训项目和内容的研究,合理分配验证性实训、设计性实训、综合性实训的比例,构建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表5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专业教室、工作室一览表序 号教室、工作室名称(面积/平方米)间数功能用途逸美楼专业基础实训教室6专业造型基础、设计基

17、础课程实训专业素质教室5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教学陶艺工作室1彩绘工艺室(100/)2用作釉下五彩装饰、青花、新彩装饰、粉古彩装饰等彩绘教学;置放彩绘釉料和彩绘工具及作品。2模型利坯、翻制车间(200/)2用作模型制作、利坯、石膏翻制实训;主要用于陶瓷材料造型设计和日用陶瓷设计、创作等课程教学。3喷釉室(80/)4用来对素坯和素瓷进行施釉,采用气泵做辅助设备;置放各种翻制模型和工具。4拉坯成型室(200/)1用于陶艺设计课,纯手工拉坯制作生产,手塑成型陶艺,刻坯装饰。5烧制间(100/)2气窑烧制与电窑烧制各一间。6材料室(20/)1置放颜色釉、新彩釉、釉下五彩釉等,包括陶艺工具、零散设备。7陶艺展

18、厅(120/)1艺术交流,用作展示教师与学生的优秀陶艺作品。8陶瓷雕塑室(100/)1装饰陶瓷雕塑设计,泥塑制作。9瓷泥地窖(20/)1储备陶泥、瓷泥,防干燥,保存时间长久,便于制作时可立即使用。校企合作,以多种形式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已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所,具有功能较完善的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在校内,已有的“拙艺坊”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外,与长沙大红陶瓷发展责任有限公司、醴陵市瓷艺堂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共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基地。有效地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培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好地消化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19、,培养了学生勤勉敬业、勇于创新的专业素质。创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拓展技能训练功能。(7)专业教学管理严格规范该专业已形成了院、系、专业工学部三个层次的、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的专业管理组织体系。由主管院长负责全面协调,由人事处协助系部配备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及教辅人员,教务处横向管理本专业,科研处支持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教学督导室质量监管专业教学水平;由系部直接负责本专业包括配备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辅人员、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在内的全面管理,以确保人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实验实训设施确保专业教学需要;下设装饰陶瓷专业工学结合工作部,

20、工作部主任带领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各专业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履行到位,管理规范有序,为提升本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制度,形成了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和保障机制。(三)建设优势1.行业发展优势陶瓷品种丰富,市场覆盖面广醴陵釉下五彩瓷,生产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兴陶瓷企业脱颖而出,如炻瓷龙头企业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就自主开发了12大系列840多个品种,1300多种釉色的炻瓷产品,其色釉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醴陵陶瓷产品已涵盖日用瓷、电瓷、工业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品种达到4000多个。2

21、006年出口日用陶瓷8.35亿件。陶瓷产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名列第七位。日用陶瓷40%以上出口,特别是炻瓷产品95%以上出口,年出口额过亿美元,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政策扶持,实现产业良性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件指示,大力加快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支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设发展,为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多年来湖南省政府、醴陵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国有、集体陶瓷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调整陶瓷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

22、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构建陶瓷产业集群,使湖南陶瓷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28.5亿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71.85亿元。2.校企合作优势本专业已经与大红陶瓷瓷业公司、醴陵瓷艺堂瓷业有限公司、湖南醴陵醴泉窑艺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不仅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而且合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工学结合,较好的解决了“学教分家”、“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3. 人才100%订单培养的优势本专业与长沙大红陶瓷发展责任有限公司等陶瓷知名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学生的合作关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前,专业学生都是订单培养生,该专业实现了全订单培养、全顶岗实习就

23、业。4.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专业培养具有陶瓷行业职业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具有较强陶艺设计与制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其它专业无法拥有的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5.专业对接特色产业的优势本专业定位准确,专业方向发展明确,直接对接陶瓷产业,以陶瓷造型和陶瓷绘画为本专业的两个发展方向,满足陶瓷行业企业多层次人才需求。学生本土就业,服务当地经济。在真实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强化工学结合,凸显职业特色;半工半读,学校的实训制作生产基地,就是

24、他们的工厂,学生即工人,老师即师傅。6.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优势2009年5月,学生现场表演荣获“中国第九届山花奖”“特别奖”。2009年12月,学生陶艺作品获第十三届“湖南之星”设计艺术大奖银奖1个、铜奖2个、优秀奖4个;荣获第十三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奖铜奖1个、优秀奖3个。2010年10月,学生陶艺作品荣获第四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优秀奖2个。2011年5月,学生荣获“中国红杯”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5个。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一)建设思路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职教成201111号)为指导,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以

25、提升专业产业服务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陶艺专门人才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项目实训管理机制,引入企业文化与管理标准,实行产教结合,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行对接;进一步完善 “大师工作室+产品+车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升双师素质为主线,建设双带头人领衔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施“双证”制度,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创建“大师工作室+产品+车间”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

26、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构建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求为依据、对接陶瓷产品企业岗位群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师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

27、面与企业管理机构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以对接产业服务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完善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加强三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加强生产性、仿真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引企入校的力度,扩大专业的示范辐射影响,增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双证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两年内建成特色明显、可持续发展、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龙头专业,在省内乃至国内的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2.具体

28、目标(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基础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陶瓷业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三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陶瓷设计与彩绘工艺制作岗位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做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巧匠相融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及较强专业技能、能胜任陶瓷行业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培养掌握陶瓷设计与彩绘工艺技能和专业创新能力,能从事陶艺设计与彩绘工艺工作,能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

29、艺术设计相结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陶瓷专业技能、较高艺术素养,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大师工作室+产品+车间”的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2)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改革专业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加行业企业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形成特色鲜明的理论与实践双系统双证融通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

30、践一体化的原则,合理设计实训、实习项目。通过3年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基于陶瓷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校企共建职业核心能力的“双证融通”专业教学模块2个,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职业技能课程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职业技能课程2门,按学院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职业技能课程2门,形成特色鲜明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3)实习实训基地与制度建设基于现有实训条件,依据陶瓷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与醴陵、长沙及周边地区著名陶瓷企业合作,完善建设融“产、学、研”于一体的陶瓷产品制作中心,通过两年建设,建成装备先进,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陶瓷高技能职业人才培育基地”; 现有2个生产性实训工作室,扩建5个工艺实训室和1个陶瓷艺术大师工作室,校企顶岗实训实习基地5个,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保证毕业生都能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4)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依托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下属陶瓷行业和学院专家,成立陶瓷行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设。建立以综合平台为基础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保障研发与生产项目导入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训,为学生就业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教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