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31KB ,
资源ID:109107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9107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docx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交换律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一、说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2.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体会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确定上述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

2、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二、对教材的把握教材在第一单元教学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的教学。本单元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探索方法上都存在相同和相似的地方,而我们通过用人教版的教材教,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放在一课时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其原因用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变量来解释,在学习结合律的时候,学生对刚刚概括出的交换律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原有知识的与新知的之间的可分辩

3、性不强,不仅影响了新概念的建立,连对交换律本身的认知都模糊了。因此我在教学这单元之前,综合吸收了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意见,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放在一课时教学。三、对学情的分析对于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两个规律。本单元的学习,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和归纳,最终形成教学模型。因此教学时,没有从具体情境中入手,直接从数学算式展开研究,主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鉴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解释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理解运算定律内涵时,还离不开意义的支撑,需要以具体情境中的实

4、例作为依托。【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一)口算比赛,引入课题在比赛中激起认知冲突,唤起对加法交换律的已有认知经验。(二)结合实例,探究规律1.观察发现,质疑引思。2.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尝试描述所发现的运算规律。经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

5、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语言描述,二是用字母表示。这个环节要求尝试用语言描述规律,提出数学命题。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全面的大量例子来验证结论,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解释定律模型的正确性。【在教学中对运算定律的探究一般是引导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行的,但不完全归纳法与严格证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引导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概括运算定律后,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更加深入地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意义。】4.唤起原有经验,同化旧知。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时认知结构的不断通话和顺应的过程中达到平衡的过程,回顾学习经历中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不露声

6、色的反复呈现,使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通过梳理,发现交换律解释了原有学习中的这类现象,使原有认知顺应今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和补充。(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适量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本课的练习自始至终贯穿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研究方法继续研究另外三种运算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定律,既是规律的探究、提炼,同时也是对本课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巩固。同时大量的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学生的思考和说理贯穿了整个学习活动,对规律的符号化与练习融为一体,减轻学生负担。(四)回顾反思借助适当的反思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升华情感体验。说教学方

7、法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提出证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解释现象的过程。说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经历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着重指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类比归纳法的学习方法,以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建构。在观察发现、验证猜想、概括结论、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

8、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加法结合律,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学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2.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3.使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确定目标的依据是一是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新课标中指出:“经历运算与建模等过程,建立符号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价值。”二是基于对教材

9、的认识,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法结合律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三是基于学情的认识,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具有初步的推理概括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并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二、说教法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

10、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中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谈话引入喜羊羊骑车锻炼身体的图片,从而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究新知环节(依据教材内

11、容,我主要安排以下四个环节)(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图意,试着画出线段图,我再引导学生分析线段图,列出算式。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图,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也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二)观察等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等式,说出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和相等。不同点是左边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一步步概括出加法结合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三)猜测、论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会是这样的?让学生举例论证。学生举例后再问:能写完吗?有没有一个式子能把所有的算式都

12、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最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数学模型。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四)回顾小结通过回顾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让学生明确运用加法结合律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运用,知道学习加法结合律的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争先恐后填一填2.判断下面各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首先让学生谈对本节

13、课的收获,教师再加以评价和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进一步促进理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是“乘法运算定律”中的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下面我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及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乘法交换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中的第二部分乘法运算定律的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运算定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学习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是一些计算变得更加简便。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

14、础上进行教学,虽然学起来比较容易,但要让学生仔细掌握满足乘法交换律的知识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就按学生身份来去思考,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就拟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一种重要科学,因此,在教学中,以师生为主题,又为客体的原则下,用了质疑疑问,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类比推理的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

15、一,复习引入这个步骤通过让学生想起依旧知识并有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练习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二,探究新知首先通过观察图片等方式,按照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脑子上引起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根据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组织了学生自己说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然后通过比较算式就组织了总结乘法交换律满足的三种条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的是乘法交换律是什么概念,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乘法交换律这个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就设计了一些学生自己能容易思考的练习,用了学生自己导出有关乘法交换律的主要知识。三能力训练根据教学能容,为巩固主要知识的目的下设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容易能解决的一些题。最后安排

16、了一首儿歌,虽然这首儿歌没有跟这节课直接关系,可是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气氛就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历了由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过渡期,从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望,想象力丰富,逻辑能力逐步发展。同时经过三年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乘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乘法交换律这个概念是教学生学习规律。规律这个呢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所以我把整个教学过程按学生的以上情况为主设计出来的。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换位置,积不变,这个叫做乘法交换律425=100254=100乘法结合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课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

17、年级下册乘法的运算定律第34例2.(二)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18、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结合律。(五)教学难点:总结、概括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并熟练运用。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一)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

19、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分析:乘法结合律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通过计算,从几组算式间的联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乘法结合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定律。它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有实感才能有认识,认识深刻才能理解透彻,理解透彻才能熟练地应用,这个环节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三、说教

20、学程序第一环节:承前启后,引入新知。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我会口算”和“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来完成学生新旧知识的过渡学习,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埋下伏笔。其次,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并从主题图中找到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的已知条件,从而引出例3。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发现乘法结合律在学生已经从例3中找到了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时,就让学生独自解决“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1、先计算一共种多少棵树,再计算一共浇多少桶水;算式是:(255)2=1252=250(桶)2、先计算每组浇多少桶水,再计算一共浇多少桶水;算式是:25(52)=2510=250(桶)。在出现这两种方

21、法后,教师让学生们比较方法,选出你喜欢的那一种。学生会比较喜欢第二种,因为计算起来更简单。随后,组织同桌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课本第34页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经过几分钟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后,组织汇报。学生会发现不同点是:括号的位置不同,计算顺序不同;相同点是:因数相同,结果相同,同时也能得出:(255)2=25(52)。接下来再由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验证刚才的发现,随后进行讨论,说说这些算式的共同特征,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通过学生的参与与讨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得出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后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教师板书出乘法结合律,并让学生试着

22、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为加强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我紧接着安排完成课本35页“做一做”第二题的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使计算变得简单。第三环节:比较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运算定律,所以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比较,让学生区分这几种运算定律,掌握它们的相通之处,便于理解与区分。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然后回忆以前学过那些运算定律,然后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说说你的发现,最后师生进行小结。可得出,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

23、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完成课件上的“一、先填空,在想一想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完成课件上的“二、你能很快算出气球上三个数相乘的积吗?”3、完成课件上的“三、学以致用,用简便方法计算。”四、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255)225(52)=1252=2510=250(桶)=250(桶)(ab)c=a(bc)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解决的问题以及运算定律都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

24、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

25、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四说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

26、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学例3。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27、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42)2562515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C、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生:上黑板写。425225100+5015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1、(42)25425225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师板书)(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8、。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师板书:(ab)c=acbcD、观察等式,仿照等式随意举例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再算一算。举例,小组交流,挑选几组板书。(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

29、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1、第36页“做一做”。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36)64()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101134065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甲:10113生乙:4065(1001)1340(605)1001311340604051300132400+20013132600(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师:表扬鼓励学生。3、根据乘法分配律,在_里填入合适的数(1)、(15+23)2=_2+_2(2)、(37+12)16=37_+12_(3)、_+_=(16+26)8(4)、(125+11)8=_+_(5)、27638+27662=_(_+_)如果计算的话,(4)、(5)你会选择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进行计算,为什么?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基本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