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8 ,大小:1.04MB ,
资源ID:1095690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956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典诗歌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典诗歌鉴赏.docx

1、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典诗歌鉴赏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典诗歌鉴赏一、(2017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11分)从军北征从军行(其四)李益王昌龄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8两首边塞诗各自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9这两首诗,首句意象、意境相似,在诗中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8李诗表达了从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2分;“偏吹”二字表明很多人都在吹奏行路难这首悲凉哀婉的曲调,折射出将士行路的困苦和背井离乡的悲伤;“

2、一时回首”共同望月,怀乡思亲,动作之齐整表达了将士思乡之情的浓烈。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王诗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分;黄沙百战,金甲穿破暗示了战争的激烈频繁和将士出生入死的情形;不破楼兰终不还以誓言表达了他们报效国家的豪迈之情。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9作用是不同的。1分。李诗首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和气候,写出了环境的苦寒,营造了荒凉悲怆的氛围,正面烘托征人的思乡之情。王诗首句既写出戍边环境的艰苦,又营造了迷茫暗淡悲壮辽阔的意境,还暗示了战争局势的紧张压抑,与将士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将士不

3、畏艰难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解析】8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

4、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9试题分析:注意诗句的位置,诗句中都在开头,注意是渲染的作用,但渲染什么是不同的,注意集合诗句进行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二、(2017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11分)

5、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个?请简要赏析。(5分)(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5分)怀古诗。韦诗前联中“空”字用得最妙,有“白白地”“徒劳地”之意。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寂寞地

6、叫着。一个“空”字既客观表现了台城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刘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是“竞”,有“竞相”之意。它用道出了六代的奢华无比,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以上每点各1分)(2)(6分)思想内容上:韦诗重写今日之破败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刘诗重写昔日之荒淫无度,暗含对晚唐统治者的讽谏。(以上每点各1分)表现手法上:韦诗融情入景。借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拟人。“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出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刘诗借古讽今。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

7、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两首诗能够各答出一点并都加以分析,即可得4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语言鉴赏能力。分析时,可由诗歌标题判断出属于“怀古诗”。第二问,可抓住“空”“竞”字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读后可知,空字表现了台城的破败荒凉;竞字,表现的是六代皇宫的富丽堂皇。【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景象摹情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

8、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三、(2017届甘

9、肃兰州一中高三上9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秋霖张维屏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注】秋霖:秋天的淫雨。8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6分)9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案】8点出“独眺”后,紧扣“眺”字写自己的所见,共有六幅画面:秋雨秋空低沉,寂寥南飞大雁(仰视),空蒙江面无舟(俯视),路滑征夫远骑,闺房思妇落泪,阴霾秋雨损害作物。六幅画面都让读者产生一种愁苦之感。(答1点给1分,

10、答对5点给6分。)9在尾联,作者用“害”、“更”、“霜雪”这一系列有表现力的词语,突显出诗人对农人的同情与内心的愁苦。(2分)诗人由秋天的淫雨损害了作物、让农人苦不堪言之景联想到岁月如流、韶华易逝的人生短暂之苦。(3分)【解析】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诗歌画面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首联主要景物:秋雨、大雁、江面、路、作物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

11、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9【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

12、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四、(2017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8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9

13、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2分)。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3分)9特点:雨大,及时。(2分)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2分,两点即可。)【解析】8试题分析: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久晴不雨,秋禾枯焦。现在“且喜溪流岸岸深”,“无田似我犹欣舞”。一

14、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9【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15、。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五、(2017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苏轼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雪。一送西飞雁。【注】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14词的上片“莫唱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15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

16、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14“阳关”指送别之歌,“莫唱阳关”,直接抒写出别而不伤的旷放之情,奠定了本词通脱的感情主调;“秦山禹甸”突出会稽是一个历史悠久、令人神往的好地方,间接表达出劝留之意,使情感表达推进一层。15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解析】1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片莫唱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7、。这是考查用典的作用,首先应明确典故为何,然后分析对情感抒发的作用。阳关:即【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于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平时复习中,对诗歌中出现过的典故一定要有所积累,如“陶朱”指富商,“杜康”是酒的代称,“鸿鹄”指志向高远的人,等等。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答。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中,应先指出两处典故,“阳关”“秦山禹甸”,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

18、(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应先理解“超脱”之意,再结合下面最后三句的内容、表现形式来分析其表现。“孤帆远”,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君乱”的“乱”宇,原指歌曲之末章,在这里却成了双关语:一是说友人高唱着阳关曲的末章,因为宴席已终,人将去;二是说词人唱着阳关三叠,已把友人的心绪唱乱了。二人难以道出内心的苦涩,只是凝神地眼望着空中西飞大雁缓缓地消逝在茫茫天际之中。“一送”二字,强调出

19、二人的亲密无间和知己与共,终将难舍难分的送友之情和盘托出。【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属于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命题特点】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简易思维】1解读题

20、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比如本题,应先分析“超脱”之意,然后结合后三句具体分析其表现。六、(201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虞美人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21、。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15

2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8分)【答案】14C15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

23、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8分。情感3分,每点1分。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解析】14试题分析: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

24、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错误是手法分析错误。9【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

25、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七、(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第二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犁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26、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8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9(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

27、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得分)【解析】8试题分析:通过诗歌的景物特征词语“雨新”“无尘”“光似泼”“气如薰”和表现情感的重点词语“此中人”分析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

28、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通过诗歌的景物特征词语“雨新”“无尘”“光似泼”“气如薰”和表现情感的重点词语“此中人”分析情感。9试题分析:注意答出比喻、对偶和情景交融的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再分析手法的艺术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29、,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是“比喻”“对偶”和“情景交融”。八、(2017届贵州遵义航天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古诗文阅读及默写(17分)满江红梅吴潜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消息。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自有山中幽态度,谁知世上真颜色。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长塞管,孤城笛。天未晓,人犹寂。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讯能占得。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识。注:吴潜: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安徽人,曾任宰相,积极抗元,被奸臣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

30、被贬广东。南枝:代指梅花。寒英:指梅花。渠:南方方言,他。8词中两处写到“问”,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8(内容上)开头一问,引出所写的“梅”(或答:点出题目“梅”),结尾一问说明开头问梅的原因(或答:表明家乡的境况只有梅花知道);(结构上)使词的上下阕首尾呼应(照应)(或答:结构圆合);(艺术上)运用比拟(拟人)修辞(或答:把梅当作人来写),拉近与梅花的距离。(情感上)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共6分)9写梅花的高洁却无人识其真颜色,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写梅花与作者一样流落他乡,表现了自己因被贬而思念家乡的

31、情感;写边塞孤城的管笛声使作者在夜晚心事重重,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