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26KB ,
资源ID:10972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972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和技能全.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和技能全.doc

1、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1、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1)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和铁钦纳,观点是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2)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张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3)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2、,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做格式塔心理学。(4)机能心理学,杜威,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技能作用。(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他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3、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2)认知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4、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6、神经

3、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和信息的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颞叶以听觉功

4、能为主,枕叶以视觉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左半球的言语优势,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5、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发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发射称为操作条件发射。巴甫洛夫为了区分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发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发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5、井绳”就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独有的。6、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4)动力定性。7、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有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体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是有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8、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阙限。二者成反比。9、韦泊定律是差别阙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6、,用公式表示就是k(是差别阙限;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说,或者韦伯分数)。以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 值是不同的,那么SKR,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费希纳定律,它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0、我们把这种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我们把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

7、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11、视觉的适应刺激使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光波。12、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别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了。13、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14、嗅觉的适应刺激是能发挥、有气味的物质。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刺激的感觉器。15、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16、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17、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却是共同的,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18、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8、2)选择性(3)恒常性(4)理解性。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19、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的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20、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21、我们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表象的特征是(1)直观形象性(2)片断不稳定性(3)可操作性(4)概括性。2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时72,即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23、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

9、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24、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5、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1)分析与综合(2)抽象与概括。26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7、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

10、反的关系。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2)原型启发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29、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30、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法国医生布洛卡1860年发现两个右利首的病人,叫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1897年有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3)视觉性言语中枢(4)书写性言语中枢。31、想象按其是否有意识

11、有目的,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幻觉则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32、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33、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的思想、行为或情景。3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12、,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35、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36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37、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38、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种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39、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在动力。40、由生理需要引起

13、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41、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42、目前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的,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43、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44、表情就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45、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2)动

14、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46、从情绪理论发展的过程来看,比较重要的对情绪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的情绪理论有以下4种:(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2)坎农巴德德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德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他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

15、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者决定的作用。(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47、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又增力和减力的两极(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48、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49、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50、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5

16、1、动机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冲突(2)双避式冲突,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有只得买的东西,难以做出择决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激烈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低,另一种待遇高但社会地位低。52、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功能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53、能力的定义: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地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54、能力发展的个性差异表现在三方面(1)能力发展

17、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55、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的过程,即兴奋和抑制。他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度和灵活性(2)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3)气质的特征(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特征是强但不平衡多血质,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黏液质,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抑郁质,特点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56、性格的静态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57、人格理论包括以下三个理论:(1)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

18、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遵循现实性的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遵循道德原则(2)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3)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类型。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种表现的范围不同,他又将其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人格五因素模型,人格的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1 、

19、190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这社会心理学最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一格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环境f函数关系。3、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1)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这一时

20、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3)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4、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5、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6、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档案法(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

21、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7、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以下四个流派:(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社会交换论,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劳、埃莫森、蒂博特、凯利等。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霍曼斯提出的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3)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4)精神分析论。弗

22、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它们受法律、道德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力比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8、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9、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10、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11、个体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12、社会化的分

23、类(1)语言社会化(2)性别社会化(3)道德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13、社会角色的概念: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14、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如银行家、企业家、商人等属于功利型的角色;学者、教授等属于表现型的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15、角色扮演的三个要素(1)角色期待(2)角色领悟(3

24、)角色实践。16、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1)角色冲突,主要指同一个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如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17、自我的概念: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橘色的认知。18、自我的结构:(1)物质自我(2)心理自我(3)社会自我(4)理想自我(5)反思自我19、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20、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

25、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大致从13、14岁(3)心理自我,这阶段需要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21、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2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23、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2)行为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则正确进行社会比较。2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25、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的主要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

26、人的知觉。(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26、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概念是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的概念是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2)光环效应(个体对人认识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趋评价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或晕轮效应,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圈

27、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只要认为某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3)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做刻板印象)。27、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它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个体被肯定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愈大,给人的印象愈好;反之,个体被消极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留给人的印象就越差,也就越难于为他人所接纳)(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28、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个体以一定方

28、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29、常见的印象管理的策洛有:(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26、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行为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成为内归因;行为外因时指行为活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的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部归因或情境归因(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于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

29、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30、控制点理论: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31、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不变性原则(2)折扣原则(3)协变原则 。32、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1)特异性信息(2)共同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33、印象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34、社会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2)指向功能(3)维持与调节功能。35、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

30、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36、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37、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38、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该学说的要点是(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39、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40、利他行为是个

31、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41、利他的原因:(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2)社会规范论的观点,(交互性规范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42、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和利他对象的特点。社会情境中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负面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行为越少,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是由于他人在场,导致去个性化,使个体责任意识丧失;或者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导致责任分散,使自己的责任减轻。但研究表明,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心境、内疚和人格(3)利他技能4

32、3、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1)社交焦虑(2)嫉妒,嫉妒是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具有持续性、具有对抗性、具有普遍性(3)羞耻与内疚,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陷,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想像的罪行或过时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44、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45、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46、态度的成分有下三种: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性成分。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A、B,因而有人把态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是,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于行为倾向。47、社会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