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36KB ,
资源ID:109963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9963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故事材料特征分析与案例运用.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故事材料特征分析与案例运用.docx

1、故事材料特征分析与案例运用“故事材料”:特征分析与案例运用 何成刚 沈为慧 一、“故事材料”概念的提出众所周知,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而言,有价值的历史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于历史材料的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表现形式可将历史材料大致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种;根据价值属性可将历史材料分为“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两种;也有论者将历史材料分为“有意材料”与“无意材料”两种。总之,角度、标准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但是,考虑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我们冒昧地提出一个概念:“故事材料”。也就是说,我们将历史材料分为“故事材料”与“非故事材料”两种。这种分类在史学研究

2、上没有任何价值,但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则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故事材料”?我们认为,“故事材料”除了具有一般历史材料的特征外,更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有鲜活、具体的历史人物。该历史人物可能是社会精英,也可能是一般群众,也可能兼而有之;(2)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该故事情节指向材料主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细节,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3)反映的是一个历史事件的个案。但是,通过该历史个案往往可以得出一些普遍性的认识和结论,即达到“以事明理”的效果。总之,“故事材料”本身呈现的不是一个宏大的、充满教条的历史叙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读性较强的历史故事。“故事材料”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如果我们

3、留意查找,就会发现,它在历史教科书与高考试题中,已随处可见。 二、历史教科书中的“故事材料”举例故事材料1:秦始皇的一则小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思考: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某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这个故事用白话文的形式复述了史记中秦始皇怒杀宫人的事情。始皇认为,要成仙人,须避俗人。他不仅行踪诡秘,还特别规定:泄露皇帝去处者死罪。但是,还是有人泄露了皇帝的行踪。这不仅

4、是违法行为,更主要的是影响嬴政修炼成仙,所以始皇大怒。审问没有结果,泄露信息的人还在身旁,修炼还有何用?所以始皇下令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可见,秦始皇在意的是自己能否修炼成仙,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并不太在意。这则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嬴政对方术的迷信,以及成仙的决心;同时也是法律苛严、始皇残暴的明证。从此以后,嬴政处理事务、发布命令,全在咸阳宫进行。其余时间,再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了。 故事材料2:李沆与宋真宗的故事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hng)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

5、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权。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某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李沆引导真宗关注国计民生,强化他的忧患意识,这易于使皇帝对宰相与执政集团的意见言听计从。对此,王端来先生认为,“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软的和硬的限制君主暴政的理论。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僚们即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

6、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通过对这则故事的分析,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良相本身有教育、引导皇帝的目的,但在实际上确实限制了皇权,强化了相权。 故事材料3:范旭东办厂范旭东先后在塘沽创办了久大盐业公司和永利碱厂。1922年,永利兴办之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的经理当着范旭东的面说:“碱对贵国确实重要,只可惜办早了一点,就条件来说,再候30年不晚。”面对这种奚落,范旭东的回答是,“恨不早办30年,好在事在人为,今日急起直追,还不算晚。”三年以后,当永利建成并成功出碱之时,卜内门公司又跑来要求“合作”,范旭东则坚持公司章程,“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

7、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某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范旭东(18831945)是中国近代优秀的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并突破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人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铔厂。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编者选用范旭东的创业案例,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发展,其原因何在?相信学生在认真

8、阅读思考后会找到答案的。 故事材料4:韩昭侯杀典冠有一次,韩昭侯喝醉酒后睡着了。典冠(管帽子的人)怕韩昭侯受凉,便在他身上盖了一件衣服。韩昭侯醒后很高兴,问旁边的人:这是谁盖的衣服?旁边的人说,是典冠。韩昭侯下令将管衣服的人拿来问罪,却把那个典冠杀了。对于此事,韩非评论说:韩昭侯将管衣服的人问罪,是因为他失职;杀典冠是由于他侵权越职。韩昭侯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他认为侵权越职的行为危害很大。某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法家的最大贡献是,为君主总结了一套权谋。这套权谋包括三个方面:法,即法律、规章;术,权术、手段;势,即权威、权力。君主最大的事情就是把握“法”和“术”。法律形成文字是要公开的,由各级官吏去

9、执行;权术是藏在心里的,用于驾驭群臣。在这个故事里,典冠被杀,因为他违反了规章:管帽子的人不能管衣服。韩昭侯杀了典冠,既是在明确规章,也是在行使权术。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法家的核心特征。在高中各版本历史教科书中,还有许多故事材料,如: 故事主题故事情节日本侵华战争2003年8月,李贵珍在齐齐哈尔市一个工地上发现五个铁桶。他和同伴将铁桶切割开,送到废品收购站。当天晚上,李贵珍等人先后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症状。后被医院确诊为芥子气中毒,李贵珍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芥子气中毒事件,毒源就是当年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

10、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起初,冬妮娅的丈夫不同意参加铲雪。后来,保尔和冬妮娅说服了他。美国宪法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遭到国会弹劾,原因是其参与了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水门大厦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性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闯入水门大厦只是其中之一。近

11、代中国交通“紫光阁铁路”(南起西苑中海瀛秀门,经紫光阁至北海镜清斋)上行驶的宫廷专列,是李鸿章为慈禧在德国订制的,共6节,分别用黄、红、蓝三色绸缎装饰。1888年,慈禧归政后,移居西苑中海,以仪銮殿为寝宫,把北海镜清斋当做“传膳”、休息之所。于是,乘火车成了她平日生活的乐趣所在。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出行时还有许多太监手执黄缎幡旗在铁轨两旁列队引导。 三、高考试题中的“故事材料”举例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许多试题选用了“故事材料”作为命题素材,并就其中的故事进行设问。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有:故事材料5:2007年海南

12、单科卷第31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业。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

13、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在美国国内怀着民主理想的年轻人,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后,深刻地体会到了“民主”、“光荣”、“牺牲”等口号的欺骗性,因此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这样的人群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命题人呈现了一位“迷惘者”的经历体验,使

14、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残酷与肮脏的,而非政府所宣扬的那么神圣与光荣。但是,故事中“迷惘者”的反战只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组织性,所以难以制止战争。 故事材料6: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40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

15、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三十年代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题中的史料呈现了鲜活的事例。经济危机的表现之一是,生产相对过剩,物价暴跌,1932年的美国农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卖小麦所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收小麦的工钱;羊价低于运价。另一个方面的表现是,通货紧缩,人们持币观望,就连州议员也捂紧了钱袋:参加会议时竟然自带一

16、周的干粮;美国最高级别的业余拳击赛“金手套”拳击赛半决赛的组织者,也只好同意观众用实物来抵门票。通过这样的典型事实,可以使学生理解甚至感受到经济危机对生产、生活的冲击,进而认识到,在这非常时刻,必须采取非常措施。提高商品的价格,防止通货紧缩,单靠市场的调节是无济于事的,政府的强化干预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必要性。 故事材料7:2009年高考江苏单科卷第23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

17、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

18、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2)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英王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法律的制约,指使下院剥夺了威尔斯克的议员资格,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惨败,乔治三世因其政策失误而受到谴责。内外交困,使英国政坛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受到美国革命者影响的英国激进分子,组织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从而

19、推动了1832年议会的改革。结果,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促进了代议制的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英国的议会改革创造了条件。而国内的政治危机、对北美政策的失败,是议会改革具体的、直接的原因。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从具体的原因出发,才能去理解抽象的原因;只有从直接的原因出发,才能去理解间接的原因。 故事材料8: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15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

20、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题中故事选自范小方的戴季陶传。尽管辛亥革命早已过去,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老农”却“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还说自己“非中华民国人”。可是,这位老农能主动询问“身着日式服装”者的国籍,可见,他并非与世隔绝、排斥新生事物的陈腐古怪之人。但从老农“惊状”与“茫然惶然”的表情上看,他肯定没有从邻人口中听说过“中华民国”。也就是说,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的“老农”绝非个例。从中可见,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很小。近年的高考卷中还有许多试题选用了故

21、事材料,如: 故事来源故事主题故事情节2007年海南单科卷,第33题探索历史的奥秘题中材料为欧洲探险家与非洲酋长对同一次冲突所做的记述。两人的记述有相同之处:流血冲突、冲突发生的地点、冲突双方;但是,两个记述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谁挑起了冲突?2008年全国卷,第7题马戛尔尼来华题中所引材料为节选过的三封信件:英王的信函、两广总督翻译过的英王信件、乾隆皇帝的回信。两广总督把英王“赠送礼物”译为“进呈贡物”,把“建立友谊”、“实现邦交”译为“请求归顺”、“请予施恩”。既然如此, 乾隆皇帝看到的只能是“倾心向化”之意,以及“恭顺之诚”。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否决了英王派人在中国管理贸易的要求,并宣称:中

22、国根本不需要英国的东西;还怒斥了英国占有海岛的想法。2009年江苏卷,第22题婚姻观念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一个童养媳在他人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与学习班,通过学习她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追求婚姻自由。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隋唐设“二京”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唐德宗朝面临的严重危机:蝗灾、旱灾并发,粮食奇缺;百姓嗷嗷待哺,粮船中途受阻,禁军酝酿哗变,皇帝拥子而泣。就在这走投无路之时,有人来报:粮船接近长安!朝廷终于转危为安。洛阳靠近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及江南地区;位于大运河的中心,是全国财赋水陆转运的枢纽;建有大粮仓;加之传统的影响,所以唐朝廷决定:设洛阳为东都。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

23、35题丰岛海战关于丰岛海战,题中材料叙述详细,包括战斗开始的具体时间,参战的舰只数量、主舰或旗舰,两军之间的距离,发动攻击的炮位等,从而勾画出了一幅丰岛海战图。但比较发现,两个记载不仅在战斗打响的时间上存在不同,更大的差异是:谁先开的炮? 四、“故事材料”的运用建议通过如上例举,我们可以发现,“故事材料”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素材,这些“故事材料”对于提高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大有益处。同时,“故事材料”也是问题设计的重要资源。基于此,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历史教科书中“故事材料”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从各种试卷(尤其是高考试卷)、各种史学论著中,搜集整理有价值的故事材料,以

24、备教学之用。需要强调的是,在课堂中使用故事材料辅助教学,有助于避免历史教学的成人化与过分专业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故事材料”呢?结合实践,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根据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故事材料”。选用“故事材料”时,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要有明确的目的:或以理解知识为目的,或以培养过程、方法为目的,或以培育情感态度为目的。不可无目的地随意选用,更不能滥用。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借助“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分析说明;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并讨论阿Q正传中的故事情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美国内战前夕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可以在课

25、前请学生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相关情节。在抗日战争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初中课标“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情感目标,可以选用“石牌保卫战”的故事。石牌保卫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被西方军事家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尤其是,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中可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下面的材料:故事材料9:石牌保卫战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60多年前的中国,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1943年5月27日正午,战斗开始的前一

26、日。守军统帅、年轻的胡琏将军起得很早,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血战将在明晨。晨曦中他一连写了五封诀别的信,其中的两封是写给父亲和妻子的。在给父亲的诀别信中写道:“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道:“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

27、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料理完自己的后事,将军命人设案焚香,亲率师部人员登上凤凰山巅,这位绝死的将军虔诚地跪拜在列祖列宗的苍天之下,琅琅誓曰:“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

28、月二十七日正午。”血战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开,竟日厮杀的凶险与残酷,远非亲历者之外的人可以讲述的。只知道敌我双方都以不惜生命为代价摧夺着石牌前沿的阵地时,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给胡琏打过电话,询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也许战况紧张到不容细说,胡琏据说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国军人在数量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陆军面前像钉在石头上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中国军人终于守住了国门石牌。摘编自章东磐:石牌保卫战(读者2011年第2期)2.选取的“故事材料”应具有

29、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学习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基于史学证据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史学证据的重要表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故事材料”如果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就会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逻辑推理产生误导。比如,2009年海南高考历史单科卷第27题,题中的“南昌教案”,在“故事材料”选取上就存在着重大缺陷。“南昌教案”只是近代教案中普通的一个,学生不能仅仅根据这个个案,来“评价晚清教案现象”;“故事材料”中的观点几乎都出自民众之口,缺乏传教士、教民与官府的声音,而学生是不能仅根据民众一方的论述,就对历史做出评判。何况民众的论述是否符合实际,学生根本没有这个判断能力。选用这样的“故事材料”就会影响试题的信度

30、与效度。典型的“故事材料”,往往能反映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比如,在学习“朱元璋强化专制”这一历史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呈现下面的故事材料:故事材料10:朱元璋监视宋濂宋濂为人诚谨,朱元璋曾夸他“跟随朕19年,不曾说过一句假话,议论别人一句短长,十几年如一日,何止是君子,简直可以说是圣贤了!”但朱元璋仍派特务监视他。有一天,宋濂同家人饮酒,朱元璋派特务暗中打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是否喝酒了,座上客人是谁,吃了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作答。朱元璋笑着说,答的都对,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对“君子”“圣贤”般的重臣,仍然监视得那么严密、细致,朱

31、元璋的专制思维强化到何等地步,就可想而知了。下面两则故事与故事材料10在揭示问题的本质方面有着相同的教学效果。故事材料11: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回家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告诉他昨天诗作得不错,只是并没有“嫌”他迟,不如改成“忧”字更好些。钱宰听后大惊失色,吓得直磕头谢罪。故事材料12:国子祭酒宋讷有一天独坐生闷气,面有怒色。特务暗中看到,便偷偷给他画了张像。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吃了一惊,答曰:有个国子监生走路很快,摔了一跤,撞碎了茶具。我惭愧自己教育无方,当时正在自责呢。但陛下又怎么知道这件事?朱元

32、璋把画像拿给他看,他才恍然大悟。3运用“故事材料”时要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倾听故事,以提高学生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设计问题时可考虑从以下角度入手:(1)该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该故事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或聚焦什么历史主题?(3)运用有关史学原理、史学知识、史学方法对故事中的现象、行为或观点做出解释、分析和评价。比如,在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教学中,可以选用如下的关于“放足”的故事材料,并设计出相应问题。故事材料13:一个关于“放足”的家庭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新旧混合的家庭中。女主人公桂兰受过一些初等教育;男主人公桂兰的丈夫,是一名从西方学医归来的留学生。下面的场景发生在他们搬入新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