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92KB ,
资源ID:11006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00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间传说的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间传说的特点.docx

1、民间传说的特点民间传说的特点第一篇范文: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一、传说的定义传说是人们口头创作的一种叙事文学。这种文学样式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依据,经过群体的口耳相传和加工创作,逐渐演绎出一些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关联的生动情节,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传说定义包含三方面内容:1.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2.传播的途径是口耳相传,通过口头讲述来传播;3.是一种叙事文学。二、传说的文体特点1.历史性。它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

2、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2.传奇性。传说有历史性的特点,但又不是历史,因为它充满传奇的色彩。传说和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3.可信性。传说有传奇性的特点,但又不是传奇,因为它有现实的基础。有纪念物,或者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如我们的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基本上每一篇的题目中就有一个纪念物。如第一卷前八篇“吹不灭的马灯”“文件树”“萤火虫引路送军需”“伍中豪不吃蛇肉”“米缸里长出棉絮”“红布上的入党宣誓书”“红军蛇”“点不完的油灯”。有纪念物,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传说就有根有据,确有其物,确有其地,

3、就显得可信。传说的可信,还体现在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向往,智慧和勇气。所以,即使传说充满传奇色彩,人们也宁愿相信它是真的三、传说的收集整理主要是三个阶段: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1.找话题、引故事。首先尊重体贴讲述者,看看他们的忙闲条件、身体情况和情绪状况,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急于收集。可以采取自然聊天的办法,有意识地逐步引出故事。2.忠实记录,这是记录的原则。可以两三人同时记录,互相核对笔记,彼此学习,补充记录。将采访的人物、采访的地点,采访的主要内容都详细记下来,这样以后也有据可查。四、传说写作的几个注意事项1.注意传说的口头文学特点,尽量保留地方色彩、乡土气息以及民间口语特点。

4、2.避免将传说写成小说或传记。传说有传奇色彩,有想象成分,它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的纪实文学或传记的体例来写。3.题目和情节要有吸引力。如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传说题目:红军蛇;巧夺军火;毛委员捉鬼;机智的送信人;王次楱藏枪,萧克三次脱险、宋任穷名字的由来(原名宋韵琴);关键的一票;巧藏情报(蜡烛,燃到一半熄灭);深山藏宝;最后的子弹;雪夜送盐(竹篙)。4.每篇字数不能太长,控制在15003000字为宜。6.结尾署上口述者姓名、采录地点、整理同学名字。参见两篇传说范文。第二篇范文:民间文学复习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

5、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

6、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

7、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

8、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2、变异性的形成:(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

9、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多。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1)、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

10、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民作中。(2)、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3)、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五、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1、异文多。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

11、立体的。神话一、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二、神话的分类:(一)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1、世界的起源(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天下

12、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2)神创;瑶族:密洛陀阿昌族:遮帕麻遮米麻(3)卵生。2、人类起源神话(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2)大神造人(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二)自然神话: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1)日月星辰神话;(2)雷电地震神话;(3)春夏秋冬神话。(三)、社会生活神话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讲述人类

13、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3、逐日、射日神话。4、盗火神话5、战争英雄神话。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三、神话的基本特征1、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表现神话的思维。2、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

14、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3、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4、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5、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第三,对民

15、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2、神话的审美价值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3、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19031923)(2)奠基阶段(19231937)(3)拓展阶段(19371949)(4)低谷阶段(19501978)(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的界定1、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

16、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民间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民间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充当“正史”的补充。(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区别:选材:民间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历史的选材则是全面记载事实。表现方式:民间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历史则不允许想像、虚构。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两种体裁中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为神话,也可以作为民间传说看待。但区别明显:(1)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2)神话的主角是神,他往往是将自

17、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说化的结果。4、民间传说与一般故事的区别:(1)内容的特指性;(2)记忆的具体性;(3)表述形式的多样性。三、中国传说概况1、历史人物传说:(1)政治人物传说;(2)文人传说;(3)工匠传说;(4)宗教及神异人物传说;(5)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传说;2、历史事件传说:主要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3、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

18、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1、可信性的内容(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固定”。(2)、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3)、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2、传奇性的情节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

19、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五、民间文学的价值:1、重要的历史价值;2、知识教育价值;3、较强的实用价值。六、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祝传说白蛇传(一)、孟姜女哭长城1、故事内容:孟姜女、万喜良、长城2、故事演变:左传、

20、西汉(刘向说苑及列女传)、唐代(周贤记)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3、真实性考证: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4、解读:爱情主题、阶级压迫、艺术构思5、历史遗迹:山海关姜女庙绥中姜女庙二、牛郎织女1、故事梗概:牛郎、侄女、牛、天河2、起源发展(1)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2)东汉迢迢牵牛星(3)南北朝文选洛神赋3、解读文学解读:反抗、爱情、婚姻社会学解读:阶级对抗、底层男子的婚姻4、相关遗迹:西安斗门镇山东沂源湖北郧西三、梁祝传说1、故事概况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2

21、、承传与解读第三篇范文: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故事的特点一、寓言故事的概念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

22、,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二、寓言故事的特点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2、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4、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5、通过激烈的词语碰撞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情节对比也更加分明,道理的呈现会更加浅显易懂。6、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7、读者众多,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