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51.31KB ,
资源ID:11006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006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docx

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和对象: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拥有封地一切大权。(5)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6)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但由于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

2、,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内容:宗法制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2)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3)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3、西周的礼乐制度: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定。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

3、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4、早期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特点)(2)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未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分管各项具体事务。(3)地方制度-郡县制实行原因: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大一统局面。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朝廷任免

4、调动,不得世袭。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郡县、封国并行制,封国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唐朝安史之乱后,逐步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在军事上(夺兵权和加强禁军)、行政上(文官任地方官、通判监督)和财政上(收缴地方大部分税收)采取措施,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3、元朝的行省制原因:为有效管理幅员辽阔的疆域。内容:在地方设置

5、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加强1、汉朝:中外朝制度。由尚书令、侍中组成中朝,削弱由丞相组成的外朝。2、唐朝:三省六部制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执行政令)。作用: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世沿用。3、北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6、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权。(三)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汉朝: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隋唐时,科举制建立并完善:隋文帝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积极作用: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教育发展和诗歌繁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加强。内阁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后来内阁获得票拟权,地位高于六部。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时间:清雍正帝时地位: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消极影响:政治上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思想专制阻碍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经济上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注意: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以消极影响为主。 考

8、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刀耕火种:原始农业采用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朝以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战国时期初步推广秦汉以后逐步普及。两牛三人(耦犁)- 两牛一人(两牛抬杠式)- 一牛一人。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春秋时期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9、;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10、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统治者重农政策政策;不利因素: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自然灾害。4、精耕细作的农业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耧车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耕耙技术(南方)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一年二熟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二熟、一年三熟风力水车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1、,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手工业的发展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经营方式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官营手工业夏、商、西周产生,发展顺利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出现;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艰难;明中叶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

12、通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春秋战国出现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行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原始社会掌握冶铜技术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西周晚期已有铁器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春秋战国铁农具产生和推广汉朝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灌钢法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13、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先进技术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苏杭丝织品水平超过前代、明后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概况(1)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工商食官”)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3)汉朝: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4)唐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唐末开始打破坊市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5)宋朝:商业繁荣。表现: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市商业繁荣,坊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夜市

14、兴盛,店铺随处可设;商品种类增多;“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如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海外贸易兴盛。(6)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世界第一大港)。(7)明清:经商风气浓厚,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2、“市”的形成和发展宋以前的市:县治以上城市才有“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坊市分开);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的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

15、日中为市”)宋以后的市:彻底打破 “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瓦子等。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苏州和杭州 行业:丝织业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产生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2)缓慢发展时间:清朝前期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增多;部门和地区增多。(3)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源。具体原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

16、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在生产。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缺乏: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阻碍了国外市场的开拓。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然科技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4)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的重要表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黄宗羲等)。缓慢性: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未能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

17、占主导地位。2、“重农抑商”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表现:统治者“重本轻末”的思想;盐铁专卖制度;对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规模;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明清海禁与闭关政策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18、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客观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直接原因)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主观原因) 目的要防范人民反抗,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表现明代 民间贸易:明初倭患日趋严重,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倭患消除后,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郑和下西洋。清代清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 “闭关锁国”,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只开广

19、州一处通商,并设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外贸。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保护了国家的安全(积极作用是次要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台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采取了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措施;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时间:实施于封建社会初期(战国),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实行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明清)。目的:压制商业发展,维护小农经济;防止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

20、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压制商人的地位;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评价: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主要是消极作用。考点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2、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

21、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阶级派别代表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 “仁”(核心)、“礼”(周礼)、以德治民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亚圣)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民本思想、调整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用礼乐规范行为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为地主阶级掌权和巩统治提供思想武器,有进步性,但残酷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广大小生

22、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春秋繁露)(1)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大一统,以加强君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专制。(顺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重用)(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兼采道、法和阴阳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3)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核心)加强君权;“三纲五常”规范道德标准。(4)影响:使儒学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23、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起用儒者参政(政治)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行儒学教育(教育)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理学含义: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集大成者)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方法。地位影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2、陆王心学陆九渊创立心学:

24、“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致良知”和“知行合一”。3、宋明理学的影响重视个人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了人性,压制了思想进步。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时代背景代表思想主张意义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

25、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李贽(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4)工商皆本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

26、病书。(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地位影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考点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1概况: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印刷术(隋唐雕版、北宋活字、毕昇);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元更广泛);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航海)2.对欧洲的影响:造纸术、印

27、刷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成本降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推动了封建制度走向瓦解,并成为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总之,是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二)九章算术东汉成书,采用十进位记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古代天文学是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起来的。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制成浑仪、简仪(元郭守敬)等天文观测仪器。(四)历法和农学1、历法:授时历(元,郭守敬,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28、。2、农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五)医学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奠基之作;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医圣”)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3、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古代科技的特点】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方面,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29、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传统科技重综合,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古代科技领先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农耕经济的繁荣是根本保障;政府重视(巩固统治);技术交流(民族间,国内外);科学家个人努力(李时珍)。【明清时期衰落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生产力发展,缺乏动力;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制度限制了科技发展;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起源:起源于绘画,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称为“文字图画”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楷书 商代,文字已形成完整体系。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三种书法字体及著名书法家类别特 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线条流畅、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高张旭、怀素、王羲之行书既具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王羲之、苏轼、文徵明字体示例: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3、中国画演变时期特点著名画家代表性作品远古时代起源鹳鱼石斧图战国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魏晋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