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102.67KB ,
资源ID:110801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0801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政治教学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政治教学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版.docx

1、高三政治教学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三政治教学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版考点1、实践观【应知应会】1、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 的一切活动。(1)、理解:A、实践是 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B、实践是人们变革 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C、实践是人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如吃饭、穿衣和纯认识的活动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的实践活动。这与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那些人们纯粹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这就与

2、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基本要素:实践的 是人;实践的 是客观世界;实践的 是工具和设备。(3)、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含义是人们改造自然界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目的,运用特殊设施和手段,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包括改造自然和社会)地位作用最基本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基本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从前两种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具体表现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决定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

3、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社会生产的发展阶斗是阶社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集中表现: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使人类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具体()建立 ,指导生产和社会活动()获得 ,直接手于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启示树立生产劳动观点重视社会关系的改革(要树立阶级观点)重视研究和应用2、实践的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相对于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 。)B

4、、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意识的目的性(相对于 )结果的 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实践本质特征是 。(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相对于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 ;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实践具有 。(坚持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认识是适应 的产生;B、认识是在 中发生的。特别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后者除了来源,还有动力

5、、标准和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外,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 ,提供 ,提高 ,从而推动 认识的发展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 为 ,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为什么:是因为 。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它一方面受 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 ,联系着客观事物。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

6、 ,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B、如何检验:一般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改造客观事物,如果能够达到 ,则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注意并不是“凡引导实践达不到预期目的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任何理论都具有相对性和条件性,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系统考察实践结果。C、防止:把主观认识或者客观对象当作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它们都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决定了一切认识正确与否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D、联系:“三个有利于”和“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 。G、注意:承

7、认实践标准,但不能否认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方 法 论: 实践决定认识 重视实践、勤于善于实践实践在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反 对:否认前者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误区点击】(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2)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4)实践是改造自然

8、和社会的活动。 (5)盲目实践是无意识指导的。(6)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错。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7)人的错误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对。但实践不是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脱离实践才是产生错误认识的重要根源。(8)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9)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1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2)“生产力标准”、邓小平“三个有

9、利于”标准都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13)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可充当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4)直接经验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是理性认识。(15)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6)区别:认识的起点是 、认识的基础是 、认识的源泉是 、认识的对象是 、认识的目的是 、认识的任务是 、认识的过程是 、认识的途径是 、认识运动的规律是 【课内检测】1、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是说: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性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C、实践的客观性服从于实践的目的性; D、实践的客

10、观物质性、能动性是统一的。 2、我们应树立劳动观点,其最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劳动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B、生产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和全部社会生存的基础;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最基本来源。3、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 B C D 4、2005年10月12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第十届全运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江苏省利用举办十运会这个机遇,进一步改善内外环境,展示江苏文明形象,扩大江苏在国内

11、外的影响,推动江苏省现代化建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联系构成发展,发展推动运动 B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5、(不定项)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PF(佩服)”“7456(气死我了)”“(:*我生病了)”等,让人看不懂。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与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推动认识的发展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 认识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

12、发展C 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 D 经典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6、(不定项)美国一所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利用量子力学与激光技术将造出一种“简单”计算机,可以比目前所用电脑运算速度快10亿倍。这种“简单”电脑能否成为现实,要受到下列因素影响A 认识的发展水平 B 科学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C 科学家的设想是否来自实践 D 生产力发展水平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8、(06重庆卷)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医生治病 法官办案 文艺演出 调节分配结构 A. B. C.

13、D. 9、(06广东政治卷20)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10、(06广东政治卷24)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1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

14、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B 12、在全球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新课题。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技术完全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D.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知识结构】 【典型例题】例1、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对发展的认识也由最初的“发展:经济增长”到“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到“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现在,人们认为:“发展=经

15、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发展观的完善也推动了我们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辨析:正确的实践产生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产生正确的实践。 例2、(xx北京文综)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显现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

16、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参考答案:例1:(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无法产生正确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顺利发展。 (2)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性,正确的实践过程可以总结出正确的认识(经验),也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也可以总结出正确的认识(教训)。 (3)认识产生实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无论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不能决定(产生)实践。正确的认识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正确的实践,因为影响实践正确与否的因素除了正确的认识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客观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4)上

17、述说法是片面的。 例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持、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练习3、(xx年江苏政治卷37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因此,在知

18、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尊重劳动。考点2、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知应会】1、事物都有其现象与本质(1)区别:现象是事物的_和_ _,它是_,能为人的_ _ _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_ _和_ _,它是_,只能是由人的_ _把握。(2)联系:本质离不开_ _,本质总要表现为_。 现象离不开_ _,现象是_表现。(3)现象分类:_和_,真象,假象都是事物_的表现。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区别: 含义不同; 特点不同; 阶段不

19、同感性认识是对_的认识;具有_、_、_特点,是认识 _阶段。理性认识是对_ _ _的认识;具有_、_ _特点, 是认识_阶段。(2)联系:_认识依赖于_ _认识,这坚持了认识论中的_ _;_ _认识有待于发展到_认识,这坚持了认识论中的_。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_,归根到底来源于_。3、真理与科学理论(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 正确认识。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科学理论-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按其内在逻辑而组成的 。(2)为什么人们往往把真理称作客观真理?因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20、认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之间的区别:1 从含义上看,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论是人们把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是把 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从性质上看,前四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后二者都是正确的认识。之间共同点:来源相同实践;性质相同属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的东西;本质相同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只有正确的)属于 (有正有误)系理 系理统论

21、 统论化化 化化 (只有正确的)属于 (有正有误)(4)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5)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A哲学依据:认识对实践反作用B原因:因为科学理论正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表现:预见事物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_ _、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三观”D要求:认真学习 , ,做到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切实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G准确把握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把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与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结合起来。应该明确科学理论的作用再大,毕竟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不能撇开 谈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否则会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把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与其它相关理论联系起

22、来。如: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物质发展起促进作用;实践的 特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误区点击】1、本质是现象的总和。本质不等于现象的简单相加。因为现象是事物的 ,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 、 ,只能由人的思维去把握。也正因为现象同本质之间有区别,才需要动脑筋,才需要研究,才需要科学。因此,说“本质是现象的总和”是不正确的。2、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3、真象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反映4、假象是一种错觉。 区别:二者的本质不同。假象属于 范畴,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现象。与真象相对,是事物本质的表现。错觉属于 范畴

23、,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错误反映,是错误的感性认识。 二者的产生原因不同。假象是由客观事物的实际条件造成的,根源于事物的本质;而错觉的产生即有 ,又有 原因。联系:假象容易引起错觉。5、相同本质就相同,本质相同现象就相同因为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多种现象表现同一本质,6、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是理性认识7、感性认识是错误的不可靠,理性认识是正确的,是可靠的。 8、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虽然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理性认识绝不是感性认识

24、的简单、机械相加。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 ,对实践中获得的大量可靠感性材料进行 。否则,再多的感性认识也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课内检测】1、人们获得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共性是 A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D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2、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真理三者的共同点在于( )A、对事物的本质的系统论的认识 B、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C、都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正确反映3、“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B客观规

25、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4、“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与“热闹”分别是()、本质与现象、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真象与假象、真理与谬误5、(不定项)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要学会“看门道”就必须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D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C、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D、认识的“源”与“流”

26、的关系。7、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些作用有:、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A、; B、; C、; D、。8、“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xx年全国卷)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型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

27、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回答1-2题:9、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A B C D 10、借助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 )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更好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 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A B

28、C D 【应知应会】4、认识的根本任务(1)是什么?经过_ _上升到_;透过事物_抓住事物的_。(2)为什么?从现象与本质区别来说,认识现象_。(因为:_)从认识水平程度来说,认识需要由_上升_。(因为_)从认识作用来说,对事物本质规律的_认识,能_ _指导实践。(3)如何实现?通过实践这条根本途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 检验标准,离开实践,主观和客观就不能联系起来,不能形成认识。创造必要的条件A (前提):占有B (关键):对进行 的加工制作。 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实践过程是创造必要条件的过程,贯穿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科学思维方法

29、的运用。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要注意防止认识的僵化。把握:为什么加工制作? 感性认识总和理性认识怎样加工制作?_ _、_ _、_ _、_ _。(加工制作过程:是我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考过程)5、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一个艰苦探索过程(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事物本质与规律认识,实现认识的 。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再回到_:指导_得到_、_,实现认识的 。两 者 关系:第一次飞跃是由第二次飞跃的 ,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 。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伟大,是因为,通过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 ,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